-
峰會取消,普京也不去印度了,俄外長:印度受西方侵略思想影響太深
印度和俄羅斯是傳統的友好國家,兩國之間的密切關係從蘇聯時期就開始了,獨立以後的印度在外交上堅持獨立自主,採取不結盟政策,在美蘇兩國之間搖擺,但由於其宿敵巴基斯坦與美國是盟友關係,因此在整個冷戰期間,印度與蘇聯的關係更近。雙方在軍事,經濟領域展開了大量的合作。
-
印度當時哪裡來勇氣?擅自和中國開戰,吃了敗仗成為國恥
,但是印度被英國統治之後,英國其侵略擴張強盜的基因便留在了印度身上。英屬印度當局將侵略矛頭對準中國,準備在中國的西南邊陲製造衝突,當時印度擅自劃分「麥克馬洪線」。根本沒經過中國政府的同意,這種擅自行動為後來的衝突埋下了禍根。
-
印度人:中國太空技術落後,印度全面領先,甚至比美國更強大
但是這次長五B火箭成功創紀錄地首飛,卻被印度人看不起,並且聲稱印度遙遙領先,哪裡來的底氣?印度遙遙領先,真的假的?隨著這次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升空,為中國載人空間站建設拉開序幕,並且根據規劃,我國將在2022年前後建立空間站,建成後將至少運營10年,在太空給自己安個家的這一點,印度已經做到了嗎?
-
美國大使感慨:印度無法替代中國成為全球供應商,只因這個原因
【南方+1月6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和印度媒體報導,即將離任的美國駐印度大使肯尼斯·賈斯特(Kenneth Juster)1月5日在新德裡舉行了告別演講,儘管最開始賈斯特一直在強調美印之間的同盟關係,甚至談到了美國一直在幫助印度對抗中國,但是在講話的最後賈斯特卻話風一變,開始批評莫迪領導的貿易保護主義
-
從中期選舉看美國參議院制度的演進及運轉
參議院制度的僵化在變革之風漸吹的2018年中期選舉映襯下尤為刺眼。圖為當地時間2018年11月14日,美國華盛頓,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中)會見在中期選舉中新當選的共和黨參議員。視覺中國 圖美國憲法素來為外界奉為圭臬,畢竟它在1787年制訂完畢後,僅經過27處變動,一直沿用至今。
-
中國/美國/歐洲/印度的3D列印法規對比研究
原標題:中國/美國/歐洲/印度的3D列印法規對比研究 有一個來自印度的法律研究員,寫了一篇《中國/美國/歐洲/印度的3D列印法規》,文章認為,中國的醫療3D
-
美國研究顯示中國軍事力量不如印度,是真的不如還是美國又在搞鬼
由於印度與中國頻繁的邊界衝突問題,外界對中國與印度軍事實力進行對比頗多,就在最近,美國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內容以「印度現在有能力與中國正面交鋒嗎?」進行研究。隨後,美國研究中心根據獲得的相關情報以及兩個國家的私人文件,對「中國和印度戰略力量的能力和地位」進行了全面的評估。隨後得出印度比中國更具有優勢,這是為何?
-
印度還是向拜登提出了這個請求
據路透社2日報導,印度石油部長達爾門德拉·普拉丹(Dharmendra Pradhan)周三表示,印度希望實現石油進口多元化,包括在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宣誓就職後,恢復來自伊朗和委內瑞拉的石油供應。資料圖:美國當選總統拜登 報導稱,自美國現任總統川普2017年上任以來,美國對伊朗和委內瑞拉實施單邊制裁,印度大幅削減從這兩個歐佩克成員國購買的石油總量
-
俄羅斯和印度達成軍事協議,著急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
印度試圖通過在中印邊境地區增強兵力部署,為維持對中國方面的軍事優勢。據《環球時報》最新報導稱,印度前西方司令部司令日前叫囂,為應對中印邊境緊張局面,印度應該考慮重建第17山地打擊軍。莫迪政府滿世界緊急採購武器裝備,印度前高級將領這時候提出重建第17山地打擊軍的計劃,這說明在印度國內的有些人,為了對抗中國,不惜傾家蕩產,也要打造更加強大的軍事力量。
-
中共黨史研究︱1950年美國為何向臺灣派遣第七艦隊?
除了中國強烈譴責美國的行為實質是故意侵略臺灣、幹涉中國內戰外,英國、印度和法國等重要國家均持批評態度。它們認為,美國此舉不僅未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或大會的授權而缺乏合法性,還會刺激人民解放軍儘快進攻臺灣,這恰恰破壞了此時已經岌岌可危的太平洋區域和平。此時與中國保持密切接觸的印度,更觀察到中國並未也不想介入韓戰,因此質疑美國可能誤解了中國。
-
印度和中國都在崛起,為何中國受到西方打壓,印度卻備受支持?
印度和中國都在崛起,為什麼西方不打壓印度,反而鼎力支持呢?地理冷姿勢帶你漲知識,大家好呀我是姿勢君,今天姿勢君和大家聊聊西方國家為什麼和印度走的近?最近中國的「嫦娥」五號順利將月球的「土特產」送回我國,聽到這個消息印度一如既往地羨慕不已,並且自我安慰說「如果不是疫情,印度登月計劃不會輸給中國」。這也表現出來印度一直將我國視為競爭對手,但卻慘遭打臉。
-
印度又想向中國下黑手,可惜「槍法」太差,一槍打到美國
據觀察者網11月25日報導,印度又想向中國下黑手,這次瞄準了中國的電子產品。但由於美國蘋果公司新發布的iPhone 12 大部分零件都是中國製造,印度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不說,反而使美國躺槍。
-
美國通過的亞美尼亞種族滅絕決議,是出於錯誤的原因做正確的事情
作者:王德華70多年來,由於政治原因,美國國會一直拒絕承認亞美尼亞種族滅絕,但美國國會突然改變了主意——同樣是出於政治原因,從道德信號中,真正的亞美尼亞人被完全遺忘了。當時,美國駐奧斯曼帝國大使亨利摩根索公開了這場大屠殺,並請求他的政府採取行動。華盛頓的當權者選擇了另一種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土耳其成為美國的主要盟友,並於1949年在北約的南側與蘇聯對峙——蘇聯接納了亞美尼亞——美國的政策是與安卡拉達成一致。直到上周,參議院一致通過了承認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的決議。
-
中方大度允許印度進入天宮空間站,美國抱怨:中國這是區別對待
然而在今年6月份,我們與印度發生了邊境衝突,還造成了人員死傷。而且在此事件發生後,印度就開始全面抵制中國,在各個領域都製造出「反華」的態勢。可即便如此,中國仍舊以著寬容大度的心態,沒和印度計較,並批准他們參與到我國的空間站項目中。
-
為何美國、俄羅斯、中國探月是「走著進」,而印度要「躺著進」?
隨著世界各國的經濟水平與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人類對地球外面的世界也非常好奇,最後經過不斷的嘗試與努力終於探測器登陸到了月球;而為何美國、俄羅斯、中國探月是「走著進」,而印度要「躺著進」?眾所周知,前蘇聯是第一個探月成功的國家,緊隨其後的則是美國,隨後美國還成為了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載人成功到達月球的國家,然後就到日本與中國也相繼的探月成功,直到後來印度,而印度這個其實還算不上成功。
-
美國眾議院通過延長與韓國民用核能合作的決議
原標題:美國眾議院通過延長與韓國民用核能合作的決議 9月17日,美國眾議院一致通過決議,將韓國-美國民用核能協議延長兩年。 該決議編號H.R.2449,由眾議院代表眾議院對外事務委員會主席Ed Royce提出。該協議要求將原定於明年3月到期的「123協議」展期。
-
美國國會遭暴力衝擊致四死多傷,國際社會發聲譴責!以色列任命...
美國公布對印度等國數字稅「301調查」結果 美國歐洲和俄羅斯事務高級主管賴安·塔利已從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辭職。 交通部長趙小蘭已經宣布辭職,她是美國國會暴亂事件發生後第一個辭職的川普內閣成員。趙小蘭是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的妻子。
-
印巴戰爭中美國找中國聯手,尼克森:沒中國合作美國什麼也做不了
尼克森認為,只要中國介入印巴戰爭,印度就會立刻退出戰爭,畢竟在1962年,印度把侵略中國的戰爭差點打成了自己的「首都保衛戰」,中國對印度的軍事威懾力可比美國航母直接的多。 其實早在7月份時,印巴之間就已經有了戰爭的氛圍,此時中美關係已經實現了破冰,同時也在印度這個地區問題上有了一定的共識。
-
中國、印度和美國曆年勞動人口規模對比
中國、印度和美國曆年勞動人口規模對比:2000年,中國勞動人口規模約為8.64億人,印度約為6.44億人,美國約為1.86億人。2010年,中國勞動力人口規模約為9.8億人,印度為7.91億人,美國為2.07億人。
-
同是超10億級人口大國,美國為何擔心中國超越他,卻不擔心印度?
中印同是10億級的人口大國,美國支持印度的發展,卻千方百計地阻止中國的發展,這是為何呢?其實,這裡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美國擔心中國遲早有一天會超越自己,而不用擔心印度會超越自己。從二戰時期開始,美國對於中國的態度就是拉攏,畢竟中國是當時的人口大國,如果美國跟中國站在同一戰壕裡,那麼無疑對美國非常有利。但是新中國建立後,中美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再加上當時冷戰的需要,美國不再選擇拉攏中國,轉而走向遏制中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