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藏著七種毒
氣毒
氣毒可源於「外來」或「內生」。外來通常指我們呼入的受到汙染的空氣,一個人每天會吸入1000多升空氣到肺中,許多細菌、病毒、粉塵等有害物質也隨之進入體內。內生則指人在正常呼吸後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氣。
典型表現:頭暈、呼出來的口氣有異味。
長期積累的結果:出現呼吸系統疾病,如咳嗽、肺炎,甚至肺癌等。
解決方案:大口吸入清氣,大口呼出濁氣,這樣的深呼吸方法可以對肺部起到清洗作用。可在運動中進行,也可在室內對窗進行,應保證每天早晚最少一次。比如清晨天剛亮,站在陽臺上,舒展肢體的同時做做深呼吸;如果周圍有山水,早上出門去喊山、喊河,可滌蕩肺腑之氣。必須提醒的是,做深呼吸要選擇空氣清新的環境,一定要避開霧霾及其他空氣汙染。此外,還可以適當多吃養肺的食物,如梨、百合等
汗毒
藉助人體細小的汗毛孔,人體可以排出很多垃圾;反之,若汗不能順利排出,積累在體內,就會變成一種毒。
典型表現:在不運動、保證身體清潔的情況下,仍會聞到汗有異味。
長期積累的結果:誘發關節疼、風溼、代謝系統疾病等。
解決方案:不需要讓自己每天都大汗淋漓,但保持一定的出汗量是必須的。讓自己出汗的首選方法是運動,如遊泳、跑步、太極拳、氣功都是十分可行的運動方式。喝熱粥、熱茶、熱湯也有促進出汗的效果,還可適當吃點辛辣的食物,幫助身體把汗發出來。薏仁等食物有除溼、開汗竅的功效,可以適當多吃。另外要提醒的是,越是炎熱的天氣,越容易積聚汗毒,應特別注意保證出汗量,夏天時,可用熱毛巾擦身,用熱水洗澡,喝生薑紅糖湯幫助排毒。
宿便
漢代《論衡》一書寫道,「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講的就是保持大便通暢的重要性。有數據顯示,大便能將人體50%的毒素排出體外。
典型表現:口臭、長包、上火等。
長期積累的結果:導致腸炎,甚至腸癌等腸道系統疾病。
解決方案:中醫經絡學認為,早上5點到7點是大腸經「值班」,若此時排便,效果最好,可保持一天內的大腦清爽。時間越晚,積累的毒素就越多。因此建議,每天早起空腹喝一杯水,並養成一早大便的習慣。此時若無大便,可按摩天樞穴(位於肚臍兩側旁開1.5寸)。如果便秘,要多吃一些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麥片、全麥麵包等。此外,蜂蜜、香蕉、蘋果、土豆等都有緩解便秘的作用。可將土豆蒸軟後搗成泥,和上槐花蜜或荊條蜜一起食用,蜂蜜有清火通便的功效,可謂強強聯合。
尿毒
人體內的大部分毒素都需要肝解毒、腎排毒,所以腎是人體內最重要的排毒器官,能夠過濾掉血液中的毒素,通過尿液排出體外。而尿毒的累積就可能源於腎功能不足,或喝水太少,或攝入毒素過多。
典型表現:頭暈、小便不暢。
長期積累的結果:出現泌尿系統炎症、痛風、皮膚過敏等。
解決方案:在晚飯前的17點到19點,可空腹喝一杯水。此時腎經「當班」,一杯水下肚,有助於調動腎氣,並幫助清洗腎和膀胱,預防泌尿系統結石。還可按摩湧泉(足心前部凹陷處)、三陰交(腳內踝上3寸),敲打腎腧穴(在後背,位置與肚臍平,脊柱旁1.5寸)。平時應少吃含大量添加劑的食品,保證每天足夠的飲水量,多吃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