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著超過一半中國成年居民的肥胖問題,你有嗎?

2021-01-09 更本文化

今天,你減肥了嗎?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減肥已經不是女性的專用詞彙,不論男女老少,都開始面對減肥這個難題

當然不僅僅只是為了美而減肥,也因為肥胖問題日益侵蝕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肥胖已成為」新熱門「問題

最近,有一個關於肥胖的新聞上了熱搜

在12月23日,國新辦發布了《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其中報告顯示:

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重分別為69.6千克和59千克,與2015年發布結果相比分別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

城鄉各年齡組居民超重肥胖率繼續上升,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6至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11.1%和7.9%,6歲以下兒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6.8%和3.6%。

目前,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過50%,6歲至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

相當於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5個面臨著肥胖問題

肥胖的原因以及影響

那麼,要如何判斷你是否屬於肥胖呢?

我們可以按照BMI指數要求來測算一下:

體重指數 = 體重(公斤) 除 身高(米)的平方 kg/m2

正常體重 : 體重指數 = 18 - 25

超重 : 體重指數 = 25 - 30

輕度肥胖 : 體重指數 > 30

中度肥胖 : 體重指數 > 35

重度肥胖 : 體重指數 > 40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專家表示:

「能量攝入和能量支出的不平衡是導致個體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

在《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中,其實也指出了國人肥胖率這麼高的原因:

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續上升,家庭人均每日烹調用鹽和用油量仍遠高於推薦值,同時,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斷上升。

兒童青少年經常飲用含糖飲料問題已經凸顯,15歲以上人群吸菸率、成人30天內飲酒率超過四分之一,身體活動不足問題普遍存在。

一、肥胖的成因:

肥胖的成因(造成肥胖的因素及佔比)

1、飲食因素70%:偏食、食量大、吃零食、食物中的激素、頻次少量大、喜食甜食、油膩食物、都容易造成肥胖;

2、遺傳因素10%:父母都胖者,可能肥胖者佔80%機率,父母一方肥胖者,肥胖者佔50%機率;

3、醫療因素5%:內分泌和大腦指揮系統的紊亂造成肥胖;

4、社會因素8%:體力活動減少;

5、環境因素7%:南北方等生活環境的變化造成肥胖。

所以最後的總結下來:肥胖最根本的原因=攝入量>消耗量

二、肥胖的影響:

在起初,人們僅僅認為肥胖,是一種病理生理狀態。然而, 近十餘年來的研究發現肥胖可誘發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如 2 型糖尿病、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睡眠呼吸問題、某些癌症(肝癌、腎癌、乳腺癌等) 等 ,因此這些疾病已經被考慮為肥胖的相關併發症。

肥胖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高於正常人,而根據不同的年齡和種族,可以減少預期壽命長達 6 ~ 20 年,故其 對健康的危害可見一斑。

今天,你減肥了嗎?

關於減肥,網上有著層出不窮的減肥方法

例如:輕斷食減肥法、代餐減肥法、酵素減肥法、針灸減肥法等等不同方法

而面對種種減肥方法,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少吃多運動,用一句老話可以概括就是:

「三分練,七分吃。」

怎麼吃?如何吃?吃多少?這三個問題,一直環繞著我們的減肥計劃而進行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針對2歲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了6條核心推薦:

分別為:

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

2.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3.多吃蔬果、奶類、大豆;

4.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5.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6.杜絕浪費,興新食尚。

可以說,減肥的本質是為了健康的身體,健康的生活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是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結合中國居民的膳食結構特點設計的。它把平衡膳食的原則轉化成各類食物的重量,並以直觀的寶塔形式表現出來,便於群眾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實行。

通過膳食寶塔的結構,科學飲食,科學搭配,從而達到健康減肥的效果

一、飲食結構

基礎飲食結構,參照《2016 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膳食餐盤,比較合理的飲食結構是:谷薯類+魚肉蛋豆類+水果類+蔬菜類+奶製品

1.不要節食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要節食!不要節食!不要節食!

節食減肥屬於典型的破壞飲食結構(如晚餐只吃一點水果},會造成營養不良,除了長時間的飢餓以外還可能出現面黃肌瘦、脫髮、記憶力變差、注意力無法集中、焦慮、皮膚變差、女性月經減少甚至絕經等症狀。

盲目的節食會讓身體調低基礎代謝率,結果雖然吃得少了,但是身體消耗得更少,非常容易進入平臺期。一旦恢復正常飲食,體重就立刻反彈,甚至比節食之前更嚴重,反覆的節食還容易引發暴食症。

2.控制主食,最好粗細搭配

主食(谷薯類)應該佔到每餐的 ~ 左右,減肥人群可以適當降低這個比例,按照 的比例進食主食。

食材選擇方面,減少精米細面(四白:白麵包、白麵條、白米飯、白饅頭)在主食中的比例,精米細面屬於高 GI 食物,缺乏膳食纖維,飽腹感差,和攝入等量的粗糧相比,餓的更快。減肥期間建議粗糧和精糧各佔主食的一半。

3.蔬菜多多益善

蔬菜是膳食指南鼓勵多攝入的食物,是最主要的微量營養素和膳食纖維的來源,而且蔬菜的熱量非常低,蔬菜攝入量應該佔到每餐的 左右,每天的總量最好達到 500g 以上。

4.增加瘦肉攝入

膳食指南推薦瘦肉類(主要蛋白質來源)攝入量為每餐的 左右,蛋白質可以增 加飽腹感(餓的更慢)。

身體消化蛋白質需要消耗更多熱量(食物熱效應,提高新陳代謝);減脂期間

白質攝入可以有效減少肌肉的流失(維持基礎代謝)。

所以減脂過程中我們可以提高瘦肉類的攝入量達到每餐的 ~ 左右。

5.水果要適量

水果和蔬菜一樣,是微量營養素和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但水果普遍含有較高的糖分,特別是一些較甜的水果,如芒果、荔枝、棗等,果糖也是糖,而糖是導致發胖的重要原因。

減肥期間推薦每日水果的攝入量不超過 200g ,那麼200g 是多少呢?大概是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加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

6.多喝水

減肥期間每天至少飲水 1500~1700ml(約 7~8杯)

二、飲食習慣

1.少油少鹽

我國居民食鹽用量普遍偏高,推薦食鹽攝入量為每天6g,大概是一小勺,而很多人一頓的食鹽攝入量就不止6g了,鹽與高血壓關係密切,還可能會引發水腫讓人看起來」胖「。

儘量少吃油炸油煎食物(如炸雞、薯片、膨化食品等垃圾食品),炒菜少放油,更換較為健康的油類,如御米油富含谷維素,熱點也較高,不易起較大的油煙,烹飪方法建議以蒸、煮、煎為主不吃肥肉

2.控糖少糖

減肥期間要少吃糖果甜食以及加工食品,其中含有大量的添加糖(游離糖)。我們需要遠離精加工食品,儘量吃天然食物,喝飲用水(少喝飲料)。

3.不要吃撐,少食多餐合理加餐

很多肥胖的人喜歡從吃撐中獲取滿足感,吃撐是一種非常不好的信號,很容易導致熱量攝入超標,每餐只吃八分飽。

三餐之外建議進行合理加餐,合理加餐可以維持飽腹感防止正餐時因為太餓而無法控制食量。

4.細嚼慢咽

同樣是吃到七八分飽,吃的快相比吃的慢普遍會攝入更多的熱量

5.記得吃早餐

早餐是每天的啟動能量,是很重要的一餐,一覺醒來體內的能量消耗殆盡,需要及時補充

不吃早餐,能量無法及時補充,人體會感到疲倦,影響工作學習效率;不吃早餐導致飢餓感增加,這可能會讓人在中午吃的更多,甚至偏向於吃一些油膩的食物來滿足飢餓感,這樣反而不利於減肥。

6.美食可以吃,適當安排「欺騙餐」

長期的低能量飲食,身體會認為可能進入了"饑荒",會適當降低我們的基礎代謝(和節食的時候身體降低基礎代謝原理相似,但降低幅度較小沒有節食降低的那麼劇烈),容易影響減肥效果甚至進入平臺期。

這時候合理安排"欺騙餐",拋開條條框框按照自己的喜好飽餐一頓,比如一周吃一次自己喜歡的火鍋,身體就會認為沒有"饑荒",不用降低基礎代謝,可以繼續減肥。

另外"欺騙餐"也能從心理層面滿足我們對美食的渴望。

相關焦點

  • 北京市衛計委:成年男性腰圍平均已超過2尺6
    新京報訊 (記者溫薷)北京成年男性腰圍平均已超過了2尺6,即將接近「紅線」。昨天,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公布北京市居民肥胖情況,成年常住居民每5人就有1個肥胖患者。也就是說每5個人就有1個肥胖患者,比2008年上升了10.5%。  此外,北京成年常住居民的腰圍平均值為83.7cm,比2008年增加了0.5cm,男性腰圍增長更為明顯,增長近1釐米,達到88.7釐米,相當於2尺6寸6,而2尺7是之前「北京人健康指引」公布的上限。這意味著男性腰圍面臨「集體超標」的危險。  除了成人,兒童青少年肥胖問題也不容忽視。
  • 26%上海成年女性體重超重 女性肥胖致癌機率為男性3倍
    本市的情況與之相類似,上述癌症目前每年新發超過1.6萬例,佔到全部新發病例的27%以上,依次以大腸癌(13%)、胰腺癌(4.2%)和絕經後乳腺癌(3.9%)為最多。男性的佔比為20%,女性則為35%。  絕經後不控制體重,乳腺癌高發  上海到底有多少胖子?
  • 中國成年女性平均體重59千克 女性標準體重計算及引發...
    中國成年女性平均體重59千克 女性標準體重計算及引發肥胖原因分析 中國成年女性平均體重59千克不知道大家看到是覺得重還是不重,關於體重這個問題在女同胞的話題是經常會提到的話題,而具體數量多少是一個秘密。現在以瘦為美審美標準對於體重有問題   原標題:新數據來了!
  • 多重才算肥胖,你達標了嗎
    導語: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面臨肥胖的問題,男性也加入了減肥行列,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男生170-180標準體重是多少,多重才算肥胖,你達標了嗎?男性的標準體重應是多少?1、標準體重計算方法:身高(cm)-105=標準體重(kg)。
  • 我國平均體重出爐,拉高了平均體重的人有你嗎?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中國18-44歲的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是169.7釐米和158釐米。相較於2015年分別增長了1.2釐米和0.8釐米。同時出爐的還有平均體重,男性69.6千克,女性59千克,相較2015年均有增長。我國居民平均身高持續增長,很快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果然是一代更比一代高……
  • 中國肥胖增速超GDP增速 日媒:脂肪甜食攝入多
    中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在該國多座城市,10歲至12歲年齡段的兒童中有8%被認為屬於肥胖兒童,還有另外15%的兒童體重超標。南加州大學200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香港兒童的平均體脂比例為21%。這一數字非常之高。有若干原因可以解釋中國的肥胖問題。中國的傳統食物主要包括穀類食品和蔬菜,動物類食物很少。因此,過去人們攝入的脂肪和糖比較少。
  • 新研究:成年肥胖可能源自幼年基因變異
    新華社/法新新華社倫敦9月7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和芬蘭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與成年人肥胖風險相關的眾多基因變異可能在幼年階段就開始顯現跡象,這一新發現或許有助找到更好的預防肥胖方式。嬰兒出生後,身體質量指數往往會快速上升,直到9個月大,相關數值才開始下降,這一狀態會維持到5至6歲左右。此前研究顯示這段時期的身體質量指數變化較大,對日後是否會出現肥胖非常重要。
  • 從《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看健康挑戰
    2015-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癌症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開展了新一輪的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近6億人口,現場調查人數超過
  • 公平之怒:肥胖不是性別問題,不是年齡問題,是一個階級問題
    一名17歲的新澤西居民表示,買得起快餐能夠證明你的經濟地位,表明你口袋裡有錢,不必等待月底才發放的福利金。對1946年出生者進行的研究表明,與成年之後社會地位沒有發生變化的人相比,社會地位得以提升的男性及女性肥胖的可能性更低。在1970年出生者中,與肥胖的男性相比,肥胖的女性獲得有酬工作和找到伴侶的可能性更低。 在美國和英國,女性青春期時肥胖與否和成年之後的收入高低之間存在關聯。
  • 肥胖源自基因變異 導致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都比較胖,他們的孩子基本上有80%會是個胖子,如果父母雙方有一個人比較胖,那肥胖的孩子會佔到50%。  2、飲食因素。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肥胖是吃出來的。很多胖朋友都是在飲食上出的問題,這些人特別喜歡吃一些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還有一些人特別喜歡喝啤酒,結果就喝出了一個啤酒肚,這是因為如果飲食中攝入的脂肪過多,而身體熱量消耗很小,這些脂肪就會被儲存在皮下,整個人就會變得肥胖。  3、病理性肥胖。
  • 肥胖不是一個人的事 研究表明女性童年經歷和環境與此相關
    圖片來源:pixabay.com本報訊肥胖正成為困擾全世界的一個問題,比如在日本,約有1/3的男性和1/5的女性超重2018年,神戶市政府向2萬名20歲至64歲的市民分發了一份關於其生活狀況和健康問題等的調查問卷,以了解居民健康狀況。根據問卷調查結果,Tamori分析了什麼樣的個人生活條件與素有「各種疾病起因」之稱的肥胖相關。受訪者中,男性肥胖者(27.2%)多於女性肥胖者(10.6%),這與日本的全國趨勢相同。
  • 身高180的男人,超過多少斤算肥胖?你可能還一直有誤解
    如今,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肥胖列為一種病,這就意味著沒有任何肥胖是健康的了!大家都希望有一個完美的身材,這樣更加會吸引異性的關注,而且肥胖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富貴病」例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那麼什麼樣的體重才不算肥胖?
  • 最新中國糖尿病地圖出爐!1.3億人患病,竟然有一半「渾然不覺」|...
    最新中國糖尿病地圖出爐!1.3億人患病,竟然有一半「渾然不覺」| 研究速遞 2020-05-06 來源:醫脈通
  • 中華飲食結構有了「直筒腰」?
    原標題:半數以上成年人超重 中華飲食結構有了「直筒腰」? 中華飲食的平衡構成了一個「寶塔」結構,穀類、蔬菜和水果佔最下面兩層,支撐居民的健康。
  • 中國經濟十年騰飛肥胖率翻番 將軍肚曾是褒義詞
    「僅僅在20多年以前,即使在中國最富裕的城市,人們仍在努力填飽肚子,現在他們卻在拼命減肥。」與弗倫奇共同完成著作《富態:腰圍改變中國》的另一位作者馬修·格萊博表示,「肥胖問題將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和公共衛生系統的一枚定時炸彈。」
  • 簡單幾招讓你擺脫肥胖困擾!
    如何改變自身胖瘦基因 簡單幾招讓你擺脫肥胖困擾導致人體出現肥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肥胖基因就是一個主要的因素,那麼如何有效改變自身肥胖基因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如何有效減肥吧。這就要提到人體中的胖瘦基因了,有些人天生就有易胖的基因,所以比較容易出現肥胖的情況,而有些人則情況相反,那是不是擁有易胖基因的人就只能長成胖子呢?當然不是這樣的,人體體型是由基因以及環境兩者共同決定的,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加強鍛鍊,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能夠改變基因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 北極熊被居民狂投餵,體重達679公斤,比一般北極熊多重230公斤!
    其實跟當地居民有關。據悉,當地居民只要捕獲一條鯨魚之後,就會把鯨魚大部分的脂肪切除,然後再投放到城外6公裡左右地區,以便北極熊覓食。當地居民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為了減少北極熊的饑荒問題,他們不希望捕到鯨魚後,被一群(20隻左右)成年北極熊『尋味而來』;第二個原因則是遵照幾千年來的傳統,用食物向北極熊表達敬意。
  • 你真的屬於肥胖人群嗎?光看 BMI 遠遠不夠!
    不是先吃飽飯_……而是判斷你「是不是真的肥」。因為我們要減的是脂肪,而不是純粹的體重。 如果你只是體重高一點,但體內的脂肪含量並不高,是可以不用減肥的。 比如籃球運動員邁克喬丹,他的體重是 88 公斤,比你重吧?但人家的體脂率據說只有 3%,比你瘦多了!
  • 超標了綠瘦給你支招
    你拖後腿了嗎?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指出,我國18-44歲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別為169.7釐米和158.0釐米。作為一枚資深"小短腿",筆者還沒從國民"平均身高"的打擊中緩過來,緊接著又直面上"平均體重"的打擊。男:69.6千克。女:59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