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物│把家變成實驗室,周末與孩子們一起走近科學

2021-01-09 新京報

一到周末,手機、IPad就變成了孩子們最好的夥伴,可是過度使用屏幕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傷害。如何讓孩子既能動手又能學知識,不妨關注一下這兩款科學儀器玩具,或許能讓孩子們感受到遠離電子產品的宅家樂趣。

*泡泡科學實驗套裝玩具

注射器、燒杯、試管架這套模擬科學實驗器材玩具採用一體式裝置,從外觀看充滿了科學的儀式感。其中包含20個主試驗和80個家庭拓展實驗,比如彩色土壤、鮮花化妝、海底湧泉、長尖牙的鹽等,涵蓋了壓強、密度、光學等科學原理,讓小朋友在家擁有自己的實驗室,感受科學的奧秘。

圖/science can旗艦店截圖

*兒童科普顯微鏡

這款兒童科普顯微鏡外觀可愛,操作簡單,在載物臺上放置標本,然後選擇一個物鏡,打開光源、調整焦距,就可以觀察物體了。別以為給孩子們造的顯微鏡就都是玩具,這款顯微鏡可以達到3200倍放大,用它可以高清觀測紫露草葉、椴木橫切紋路、油菜花等等,帶領孩子走進微觀世界,激發他們的科學天賦。

圖/致好旗艦店截圖

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

編輯 王琳 校對 趙琳

相關焦點

  • 不補課的周末,玩轉「好白相」的科學
    正在讀初二的小陳和小夥伴們,上周六一起走進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彌補了去年沒搶到入場券的遺憾,他揮舞著用雷射列印的
  • 《走近科學》的走近科學
    國慶前夕,微博認證用戶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的張勁碩首先發消息稱《走近科學》即將停播,而後這一信息不脛而走,眾多網絡科普達人隨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個人也在朋友圈和微博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要和《走近科學》說再見了!曾經有那麼一段,因為收視率主導,它打著科學的旗號,以偽科學的手法,拍出了玄幻的效果。
  • [走近科學]心會跟愛一起走
    CCTV.com消息(走近科學8月28日播出):點擊觀看視頻>>>    15歲的張婷家住湖北襄樊農村,從小體弱多病的她聰穎好學,成績優異,深受父母喜愛。
  • 快樂周末!孩子們的「趣探索」科學實驗超炫酷
    快樂周末!孩子們的「趣探索」科學實驗超炫酷 2020-11-15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近科學》停播了,你的童年噩夢無家可歸了
    他們在經過了現實的蹂躪和物化生的學習後,見縫插針地向孩子科普達爾文進化論,告訴孩子們世界上沒有鬼怪,別哭別鬧,好好睡覺。不過不論大人們如何偽裝自己其實都是口是心非。他們只不過把怪力亂神降臨人間的證據,留在了孩子們熟睡後的夜場閒談中,並且聊得不亦樂乎。
  • 第六季高校實驗室探秘之旅 點燃環保小衛士環境科學熱情
    探秘五大高校實驗室 尋味別樣環保知識  在八期的實驗室探秘活動中,環保小衛士們層層闖關:在浙江工業大學實驗室裡了解布袋除塵法、文丘裡洗滌器除塵原理;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室內模擬大氣汙染產生源和清理源,一起「擊倒汙染物」;在浙江農林大學的農作園中體驗中華傳統農耕文化,學習現代環保農業;與浙江理工大學的大學生志願者們一起探秘3D列印技術、
  • 《走近科學》停播,它才是標題黨的鼻祖啊
    「我們每一個《走近科學》的編導都可以用生命來保證,沒有一個是編的,沒有一個是添油加醋誇張了的。」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你知道民間的怪力亂神是沒完沒了的,有些想像和描述沒法登大雅之堂,我們甚至大部分時間是在弱化它。」
  • 《走近科學》停播了
    在探討電視中的科學這個話題前,還是有必要先看看《走近科學》的歷程。這裡並不打算詳細描述這檔節目的歷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從各種在線百科中了解。我只記得,這檔節目最初是在央視「新聞聯播」或「焦點訪談」後相當好的時段播出。最早的幾年,節目報導的,或者更準確地說謳歌的,都是國內有重大意義的科技進步,而判斷重要意義的標準主要是所報導的科技如何促進國家的科技進步。
  • 走近科學——12名「小小質檢員」打卡環特生物斑馬魚實驗室
    繼上次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生物評價實驗室、浙江省安全性評價技術重點實驗室早期評價基地 -- 環特生物攜手杭州市錢塘實驗小學舉辦斑馬魚實驗室免費開放日之後,7月28日上午,環特生物又迎來了第二次斑馬魚實驗室免費開放日活動,來自杭州市西興實驗小學201班的12名學生及其家長進入公司斑馬魚實驗室參觀學習,感受科學氛圍。
  • 《走近科學》停播,專家怎麼看?
    「走近科學」的糾結 在探討電視中的科學這個話題前,還是有必要先看看《走近科學》的歷程。這裡並不打算詳細描述這檔節目的歷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從各種在線百科中了解。 我只記得,這檔節目最初是在央視「新聞聯播」或「焦點訪談」後相當好的時段播出。
  • 孩子們的科學小實驗 科學DIY「火山噴發」的魔法
    這是深圳市羅湖區東門街道花場社區開展的「魔法科學DIY之火山爆發」親子活動,9名小朋友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科學小實驗。負責活動的健景機構夏社工帶領孩子們尋找生活中的爆燃點,孩子們的世界是奇妙的,在他們看來,什麼都可以爆炸。但是,泡騰片引起的火山噴發卻是他們想像不到了。夏社工一點點演示給孩子們看,孩子們睜大雙眼,看著紅黃藍三色體在試瓶中的花生油裡漸變成巖漿!草原!大海!天空!
  • 停播一年後,我覺得《走近科學》並沒那麼爛
    這時,鄰居家小孩來找你玩遊戲王。對《走近科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第一,選題要面向大眾,要獵奇。 第二,把嚴肅的科教片,變成講故事為主的科普片 於是,「魔改」後的《走近科學》,風格愈加天馬行空,但收視率也扶搖直上。
  • 周末新玩法!納諾怡™科技實驗室初露鋒芒,探索健康生活新方式!
    總之,這個黑科技實驗室充滿著參與感,尤其對親子家庭來說很有互動感,也能通過簡單的實驗增加孩子們的科學原理知識。所以這不僅是一次周末的歡樂親子時光,更是小朋友們喜歡又益智的趣味遊戲,非常適合家長們帶著孩子來探索。
  • ...建國|國家|國慶|單身|對象|假期|加班|走近科學|抓賊|大爺|肥胖...
    一個是20k,16薪,準點下班,周末雙休。一個是12k,12薪,經常加班到十點,周末也要工作。然後,情理之外,我選了第二個,因為第一個沒要我。(網絡)估計《走近科學》的小編們,最近也要跳槽了。就在昨天,《走近科學》欄目播出最後一期,網友紛紛懷念。
  • 童年陰影《走近科學》停播?這才是最不科學的
    真好奇,如果由《走近科學》欄目組按「走近科學」的套路,來拍攝一期以「看走近科學」為謎底的節目,會出現怎樣的效果?9月30日,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播出,觀眾們終於在不斷走近科學的旅程中停下了腳步。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
  • 都來看看英國版的「走近科學」
    都不是,這是 英國版《走近科學》——《真相追尋者》(Truth Seeker,2020)因為他常年要跟各種老宅打交道,所以自己偷摸又開了個自媒體頻道,叫 《走近科學》《真相追尋者》。隔三差五地去各種老屋裡,降服各式各樣的幽靈和鬧鬼事件。比如,有個老太太,老公搞科研的,去世好久了。可家裡樓頂上總有聲音傳來。裝完了機頂盒,電視裡放的也是詭異的畫面。
  • 《走近科學》停播,再見了童年陰影
    9月30日,《走近科學》欄目播出了最後一期節目《治理水花生》,從此正式停播。已經很多年沒有看過《走近科學》了,再看時才發現:如今的節目沒有了主持人張騰嶽,也沒有了迷信怪談,更沒有了懸疑的開頭和喜劇的結尾。
  • 「周末學堂」科學小課堂,培養實踐精神
    時間匆匆而過,周末學堂第四期也隨之而來。2018年11月25日,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經貿學院夢飛揚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們再次來到大步村中國平安麻湧營業區20部展開周末學堂第四期的活動。這次的活動主題為「科學小實驗」。
  • 央視欄目《走近科學》劇終
    IT之家10月1日消息 據媒體報導,央視科教頻道知名科普欄目《走近科學》9月30日播出最後一期節目,今後頻道或將會擇機重播該欄目。此外,國家動物博物館策劃總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 30日下午也在微博透露: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將於今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走近科學》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是「治理水花生」,至此,陪伴了我們20年的《走近科學》,終於要和我們說再見了。
  • 江西「福彩公益行·走近千萬家」活動剪影
    悠悠歲月,讓生命充滿希望——江西「福彩公益行·走近千萬家」活動剪影有人說:人,生來就是面對苦難的。但是消沉不是苦難要來的本意,它的本意只是想讓我們變得更堅強、勇敢,並能從容的面對身邊的一切事情。江西福彩本著「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的發行宗旨,開展「福彩公益行·走近千萬家」活動,旨在在全省範圍內尋找生活困難,或者正在遭受苦難的家庭或個人,幫助他們堅強的面對生活,走出生活困境,讓生命再一次充滿希望。孩子們別怕,我們一直在你身邊。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希望、是未來,是每個父母的心頭肉……許多美好的詞彙都是屬於孩子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