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學]心會跟愛一起走

2021-01-11 央視網

    CCTV.com消息(走近科學8月28日播出):點擊觀看視頻>>>

    15歲的張婷家住湖北襄樊農村,從小體弱多病的她聰穎好學,成績優異,深受父母喜愛。2006年10月份,一種先天性心臟病一下子將她推向了死亡的邊緣,在得知家庭無力負擔自己幾十萬元的醫療費用後,張婷決定放棄治療。從小沒有去過城市的她,臨死前最大的願望就是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當她隨母親來到了廣州的親戚家後,一天,她無意中在報紙上看到的一篇報導,使她萌發了死後捐獻器官的念頭。

    去年11月下旬,張婷依然前往中山大學醫學院籤訂了遺體捐獻意向書。那麼,張婷為什麼要求捐獻自己的遺體呢?她最後經歷了一場怎樣的命運起伏呢?敬請收看《走近科學——心會跟愛一起走》。

責編:張託雅

相關焦點

  • 《走近科學》的走近科學
    1998年6月1日,日播科教節目《走近科學》欄目成立,並在央視一套播出。2001年7月9日,《走近科學》改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播出,同時節目形式從追求涵蓋面廣的板塊式結構變為了每期一個主題的通篇結構。但是電視這種媒介有自己的運作機制,在將科學與電視節目結合起來的過程中充滿著科技工作者與電視從業者之間的張力——科學家接受的節目類型和內容,在電視從業者看來往往對觀眾缺乏吸引力;而電視從業者提供的「科學產品」也往往會讓科學家感到難以接受。
  • 《走近科學》停播,它才是標題黨的鼻祖啊
    你隨便抓十個普通人問,說到科普你會想起什麼,我覺得有五個人會講《走近科學》吧。」知名科普人、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它啟發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有這樣的價值。」
  • 中國熒幕史上的喜劇巔峰,大型懸疑單元劇《走近科學》停播了
    跟現在那些堆明星、瞎剪輯、刻意製造矛盾的電視節目不同。 《走近科學》一進村,就能把千家萬戶的遙控器鎖死。 因為它堅持了一個名叫「4321」的選題標準。
  • 《走近科學》大結局,陪伴我們21年的節目,為什麼突然就停播了?
    2019年9月30號,《走近科學》播出了最後一集,這也意味著這個陪伴了我們二十一年的節目再也不會播出了,網友們紛紛表示懷念。多少人小時候最愛的節目就是《走近科學》,記得那個時候,《走近科學》的播出時間和少兒頻道動漫世界撞上了,就老是趁著廣告時間趕過來又返回去,現在回想起來仿佛是對科學的好奇心和童心撞個滿懷,真的是很美好。
  • 《走近科學》停播,再見了童年陰影
    從1998年6月1日在CCTV-1正式開播至今,《走近科學》陪伴我們走過了21年的漫長時光。這期間,很多欄目觀眾都完成了升學,入職,結婚,生子……但一提起《走近科學》,作為80、90後的集體回憶,大家還是會忍不住的汗毛直立,想起那些揮之不去的「童年陰影」。
  • 《走近科學》停播了
    於是,在看了《傳媒見聞》公眾號刊登的相關文章後,我與iScientist的Yuki編輯聊起此事,Yuki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走近科學走了,但科學從未走遠!」這句經典評價提醒我,應該在我的「科學傳播的科普」專欄中探討下電視中的科學這一科普的重要形式。
  • 走近科學播出最後一期,這個老少皆宜的科普欄目,迎來大結局
    走近科學欄目播出最後一期小時候經常守著電視機看,雖然大晚上的看著害怕,但是又克制不住這顆看的心,看到一期特別恐怖的能嚇到好幾天夢裡都不安還有山上有戶不住人的小樓每天固定時間會亮燈!監控攝像頭拍到的不明飛蟲!以前只要有時間就會守在電視機前看《走近科學》,尤其是關於墓葬的。昨天下午播出了最後一期,「治理水花生」是最後一次走近科學的節目了。21年全部順利完結是一件好事。
  • 愛是用心,愛是相隨,哪怕遇見比再你好的人,還是要跟你在一起
    吞下去的苦,是無言的傷,咽下去的痛,是無處說的疼,很介意,卻馬上會原諒,很生氣,卻又捨不得發火。眼為你溼,心卻很疼你,臉為你氣,心早已投降,愛是入心,不需要理由,喜歡你的所有,愛是用心,憐你一切,心疼你的心疼,愛是相隨,即便遇見比你再好的人,還是要跟你在一起。
  • 《走近科學》停播:中國少年童年陰影終結了
    千禧一代懷舊向博主「千禧bot」去年創建過一個「走近科學」的詞條,寫出了大多數80後90後對於這個節目的心聲:「最佳國產懸疑系列劇,好多期都是前面拍得跟恐怖片似的,後面拍得跟喜劇片似的。不過依然吊打現在國產恐怖片氣氛,小學睡覺前必看」。
  • 童年陰影《走近科學》停播?這才是最不科學的
    真好奇,如果由《走近科學》欄目組按「走近科學」的套路,來拍攝一期以「看走近科學」為謎底的節目,會出現怎樣的效果?9月30日,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播出,觀眾們終於在不斷走近科學的旅程中停下了腳步。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
  • 《走近科學》停播了,你的童年陰影裡有它嗎?
    圍觀的路人都不耐煩了,衝著他喊:哎,你到底會不會呀?你要不會,我來!這橋底下如果有輛高點的車開過,我跳上馬上就走,我不幹拜拜了。那時的廣院還不叫中國傳媒大學,但國臉就出了好幾張,傳統就是躁。魔巖三傑曾去演出,樂手不小心走音,臺下當場全是噓聲。
  • 《走近科學》正式停播,還記得節目裡那些細思極恐的劇情
    國慶放假期間郭小閒在家惡補了一檔節目一連看了好幾期這個節目大家肯定很熟悉那就是——《走進科學》有朋友可能很奇怪啊,我為什麼要惡補這個節目?要說節目這節目,你現在想看也看不了了。9月30號下午,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播出了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這意味著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很多朋友都說「我是看著走近科學長大的!」跟著《走近科學》一直走啊走然後就笑出了聲!其實要說這檔科教節目真的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每次都是昏暗的小燈一開,戴著眼鏡的張騰嶽老師就開始講故事了。
  • 最講「科學」的《走近科學》完結了!還記得那些令人噴飯的結果嗎
    最近一個消息震驚了無數網友,陪伴了一代人童年的央視科普類節目《走近科學》完結撒花了!說起這檔中國最講「科學」的節目,相信大多數90後們都印象深刻。其詭異的拍攝手法,配上驚悚的背景音樂,經常把當時還是小盆友的小編嚇得睡不著覺。
  • 《走近科學》 再見啦……
    還記得那些年被《走近科學》嚇到比《少年包青天》還過分的bgm,搭配上匪夷所思的旁白,3分鐘內直接把氣氛烘託到高潮。一位老人的身上總是會發生神奇的自燃現象,有的時候是頭髮,有的時候是棉衣,甚至自己摸過的地方也會出現火燒的痕跡,把老人嚇得夠嗆,結果發現是:老人的外孫女拿打火機點的.....
  • 通過手繪,跟著天問一號一起走近火星
    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跟地球比誰大誰小?火星上面有水嗎?真的會有火星人,火星生命嗎?天問一號想要登陸火星需要克服哪些困難?天問一號要走多久才能到火星?是一條直線直達火星嗎?如何才能安全的降落在火星上?
  • 停播一年後,我覺得《走近科學》並沒那麼爛
    有時,《走近科學》也會向觀眾展示「超自然力量」。比如《她的身上會長字》中,就講述了一樁「土味人體之謎」。 蘭州一名女子,身上會自動長出字來,有時是成語,有時是祝福語,有時甚至是英文。
  • ...建國|國家|國慶|單身|對象|假期|加班|走近科學|抓賊|大爺|肥胖...
    宇宙最帥天團,每走一步都是最美構圖,超燃!超帥!(網絡)估計《走近科學》的小編們,最近也要跳槽了。就在昨天,《走近科學》欄目播出最後一期,網友紛紛懷念。於是整個村子都陷入了恐慌之中,親戚也不來串門了,年輕人也都搬走了,《走近科學》研究了上下兩集,終於得出答案:電筆壞了……話說你看過《走近科學》嗎?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集?
  • 張騰嶽:《走近科學》就不是為那些看原版Discovery的人準備的
    偶爾,他也會半開玩笑地分辯幾句:「你們傳來傳去的那些稀奇古怪事我大多數都認,不過『種白蘿蔔,得紅蘿蔔』『房子到處帶電』真不是我做的。」《走近科學》是張騰嶽媒體生涯的起點。作為「科教興國」戰略的產物,這檔科普節目誕生於1998年,正值全國科學大會召開、中國科學院前院長郭沫若發表《科學的春天》演講20周年。
  • 《走近科學》劇終!我們誤會它啦……
    《走近科學》竟然完結了?!《走近科學》竟然才完結?!想多了——落葉都被風颳走了。節目組研究很多人理解不了的現象,一切從科學的角度出發,用白紙黑字的結果唾棄愚昧和迷信,有理有據,潤物無聲地把科學的三觀滲透到民眾的生活中,這正是當時走近科學想要傳達給我們觀眾的東西。 而現在,《走近科學》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 「童年陰影」《走近科學》停播了今天我們才明白它的意義
    就在一周多之前,《走近科學》正式停播了。  作為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的結束是科普界的一件大事。  然而對於廣大網友來說,這件事更大的意義是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大家再一次集體回憶這部畫風頗為沙雕的童年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