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10月1日消息,《走近科學》欄目播出最後一期,迎來大結局。這個開播於1998年6月1日的科普節目,是中央電視臺首個大型科普欄目。每期節目由一條新聞線索引出,講述新聞熱點背後的科學問題和科學發展中的重要問題,節目通過影像和聲音增加緊張感,渲染懸疑氣氛,引爆觀眾好奇心。欄目播放最後一期宣告結束,引發熱議,讓網友十分懷念曾經看走近科學的日子:走近科學大結局,這不科學!

小時候經常守著電視機看,雖然大晚上的看著害怕,但是又克制不住這顆看的心,看到一期特別恐怖的能嚇到好幾天夢裡都不安。

我還記得走近科學欄目很多有趣的節目,大爺發現自己的衣服經常無故自燃,最後說是他孫女調皮點燃了他的衣服。《誰在背我飛行》那期開始以為真有玄之又玄的靈異事件,原來是個精神病。講居民房牆詭異電流,分三集講,從明清殭屍鬼火開始講,最後發現是電錶壞了。神農架野人,每天晚上回家都會害怕有野人在我身後,至今一直都是童年陰影。講UFO,妥妥的當成恐怖片來看!還有山上有戶不住人的小樓每天固定時間會亮燈!監控攝像頭拍到的不明飛蟲!以前只要有時間就會守在電視機前看《走近科學》,尤其是關於墓葬的。昨天下午播出了最後一期,「治理水花生」是最後一次走近科學的節目了。21年全部順利完結是一件好事。

至今還記得張騰嶽老師的眯眯眼以及那些被節目嚇得睡不著的夜晚。現在分析,走近科學的節目一般都是故弄玄虛,然後忽悠,在這個過程中引導觀眾自欺欺人,最後抖出科學謎底的套路。這個節目一直吸引我們的原因就是,裡面總會混著幾個確實有點貓膩的故事,真相如何,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小時候可愛看這個節目了,那時候我還不信專家的結論,非堅持是神秘力量搞的,欄目組只是擔心引起恐慌才騙我們。這個堪稱童年陰影的科普節目,當年都是當鬼片看的,《走進科學》真是每一集都把小朋友嚇得半死,當年看的津津有味,然而現在再看,腦洞好大啊,現在走近科學大結局了,還是非常非常捨不得呢。要和走近科學說拜拜了 還真是有點捨不得呢! 這麼好的節目,最愛的科普探索欄目啊。

隨著網絡媒體的興起,以及綜藝節目的大行其道,十臺沒落了,以前最愛的百家講壇、子午書簡、走近科學、綠色空間、探索發現、第十放映室等等 。現在收視率可能越來越低了!不過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走近科學其實,也算是善始善終了。

一個科教節目能從1998年走到2019年,社會價值很大,影響面很廣,代際粉絲也很多。在電視史上應該會有它的一席之地,這個節目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懷舊感傷是大大不必的。瓜熟蒂落,春天播種、秋天收割,階段性任務成功達成、順利結束,沒理由感傷。從號召全國人民「走近科學」到更多的人「走進科學」,科學與生活慢慢融合,再來懸疑驚悚的一套也許不合時宜了。
科學傳播事業今非昔比,但影響面廣的節目好像還沒有。也許一個新的科教節目會再出來,張騰嶽老師也一直在做科普相關事業。 期待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