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學》上演大結局,最後一幕很平靜,主持人曬出了盒飯照

2020-11-22 騰訊網

9月30下午,據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策劃總監張勁碩爆料,著名科普節目《走近科學》將迎來大結局。

這個名為「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的網友正是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策劃總監張勁碩,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隨後一眾主流媒體刊登了這則消息,進一步印證了這則消息的真實性。

張勁碩還稱,大家不要擔心該節目的主持人張騰嶽老師,張騰嶽老師並沒有失業,而是開始錄製另外一個新的美食節目。

張騰嶽也在社交媒體上回應粉絲,「人在呢,人在呢」,還表示自己在錄製新節目,並曬出了盒飯照片。

之後,張勁碩透露了更多信息,原來他也是最早參與製作《走近科學》的人之一,如今《走近科學》上演大結局並不讓人惋惜,因為「大家終於從『走近科學』走向了『走進科學』,節目的終止是一種科學素養進步的標誌。」

走進《走近科學》

《走近科學》是央視首個大型科普欄目,開播於1998年6月1日,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2001年7月開始,改為科教頻道播出。每期節目由一條新聞線索引出,講述新聞熱點背後的現象及疑點,做出科學的解釋。

《走近科學》曾輸出了大量優質的電視科技節目,在各類節目評獎中屢次獲獎,一度成為中國電視科普的一面旗幟。

但2003年,因節目收視率不佳,節目遇到了關乎生死存亡的問題,於是2004年,節目進行了一定的轉型。

在這之後,《走近科學》就陷入了一個矛盾之中:是秉持初心,做一個宣傳科學思想、傳播科學知識的欄目,還是向收視率妥協而故弄玄虛。

於是,在這樣的矛盾之中,《走近科學》終於成為了我們記憶中的樣子……

一場有關《走近科學》的回憶

「八旬老太為何裸死街頭? 數百頭母豬為何半夜慘叫? 小賣部安全套為何屢遭黑手? 女生宿舍內褲為何頻頻失竊? 老尼姑的門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數百隻小母狗意外身亡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麼? 這一切的背後,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這是某期節目一段經典開場白被網友惡搞後的樣子。不止是這個開場白,轉型之後的節目內容,近年來時不時的就會被網友吐槽一番。

某一期節目講了一個修建於80年代的老舊小區中,一棟樓中幾乎家家戶戶都在養狗,詭異的是,這棟樓的居民每次在傍晚遛完狗之後回家時,狗總會站在一樓門口不進去,只是一直叫,如果主人強行把狗拉進去,狗會叫得非常慘。

因為這棟樓死過人,而傳說中狗會看到不乾淨的東西,所以整棟樓的住戶被弄得人心惶惶。節目上下兩集,反覆用不同的狗來實驗,探尋是否真的有怨靈作祟,終於,節目在最後5分鐘的時間給出了答案。

原來這棟樓年久失修,在樓道門口有一節電線裸漏了出來,對於人來說並無影響,因為人們都穿著鞋,但是狗子走過去就會被電一下,以至於叫了出來……

某一期節目中,河北一農村,從天而降幾塊冰,圍觀村民紛紛上前觀看,有的人還大著膽子舔了舔,嘗了嘗。有一老漢抱回去兩塊凍在冰箱裡,聲稱這是「無根水」結冰而成,每天舔一舔,包治百病。

後來一位民航專家解開了答案,這些從天而降的冰,是飛機衛生間經過化學處理後排放出來的排洩物……

除此之外還有牙齦出血的「吸血鬼」、因內褲掉色而割了蛋蛋的老漢等等……

說完沙雕的節目內容,我們再來看看節目的文案。

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神秘女子命斷枯樹下,命案的背後究竟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玄機?錯綜複雜、真價難辯、蛛絲馬跡、迷境追兇.敬請收看走進科學系列節目有案可查之索繩記

花好月圓之夜,新郎居然投河自盡.遮雲蔽霧之間,死者原來另有其人.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一莊撲朔迷離的懸案!敬請收看走進科學系列節目有案可查之風吹紅裙子

在還沒有自媒體這一概念的當年,《走近科學》的文案就已經極其吸引人們的眼球。不得不承認,人才不管走到哪裡都是人才,能夠進入央視做欄目已經是其能力的證明。在今天,如果他們出來做自媒體,也是流量號妥妥的一把好手。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樣的內容為《走近科學》帶來了不俗的收視率,但同時,節目的口碑卻每況日下。

頂著諸多口誅筆伐的壓力下,近一年來節目的內容再一次改變,如今的畫風已經是一個正常的科普節目。出人意料的是,回歸節目本心剛滿一年,節目卻要停播了。

9月30日的節目講述了治理外來入侵物種「水花生」的過程,在一片茂密果園的畫面中,平靜的結束了最後一期節目。

《走近科學》為什麼不靈了

播出時間長達21年,節目的停播出乎人們的意料,但是卻又在情理之中。

在網際網路尚不普及的年代,電視節目有著其得天獨厚的傳播優勢。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傳播媒介發生了巨大的變革,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趨於多樣化,電視節目受到了巨大的衝擊,2003年的《走近科學》正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走近科學》以故事化的表現形式描述整個過程,對事件做出科學的解釋。這樣的形式雖然引起了受眾的強烈興趣,但是正當受眾的興趣被提升到高點的時候,節目卻每每帶來一個很「幼稚」的結局,將受眾從興趣的高點迅速的拉了下來。

這樣的結果未免會讓人感到差強人意,甚至會覺得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這樣的方式在短時間內確實可以達到提升收視的目的,但是必定不會長久。

從傳播的角度來說,受眾有自己的選擇行為,當他們不能從節目中獲取信息,無法再滿足自己獲取知識的訴求時,最終拋棄節目是必然的結果。

再加上如今移動網際網路的興盛,各種各樣的應用爭相搶佔用戶的時間,一個已經不能給觀眾帶來實際價值的節目,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如今比較高端化的科普視頻以及文章,很容易就可以在網上進行觀看,一如張勁碩老師所說的那樣,大家終於從「走近科學」走向了『走進科學』,我們的科學素養,與21年前相比,已經前進了一大步。

相關焦點

  • 《走近科學》大結局,陪伴我們21年的節目,為什麼突然就停播了?
    2019年9月30號,《走近科學》播出了最後一集,這也意味著這個陪伴了我們二十一年的節目再也不會播出了,網友們紛紛表示懷念。多少人小時候最愛的節目就是《走近科學》,記得那個時候,《走近科學》的播出時間和少兒頻道動漫世界撞上了,就老是趁著廣告時間趕過來又返回去,現在回想起來仿佛是對科學的好奇心和童心撞個滿懷,真的是很美好。
  • 走近科學播出最後一期,這個老少皆宜的科普欄目,迎來大結局
    》欄目播出最後一期,迎來大結局。每期節目由一條新聞線索引出,講述新聞熱點背後的科學問題和科學發展中的重要問題,節目通過影像和聲音增加緊張感,渲染懸疑氣氛,引爆觀眾好奇心。欄目播放最後一期宣告結束,引發熱議,讓網友十分懷念曾經看走近科學的日子:走近科學大結局,這不科學!
  • 《走近科學》竟真的完結了!網友擔心起主持人:沒想到迎來大結局
    9月30日下午,一個消息震驚無數網友:《走近科學》完結了!國家動物博物館策劃總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 在微博透露: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將於今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
  • 這個嚴謹認真搞笑的節目完結:《走近科學》大結局了
    熟悉的聲音,熟悉的語調,熟悉的風格,這是咱們熟悉的《走近科學》,不過9月30號的這期節目播出後,《走近科學》——這檔播出了21年的央視科普類電視節目就真的要走「走遠」了。話說見證了《走近科學》的大結局,回想起當年守在電視機前「追劇」的時光,不少人都忍不住「哭」了:你還我青春!
  • 《走近科學》停播後,主持人現身拼多多,網友:第二季走進農村!
    說起央視最有名的欄目,《走近科學》絕對可以躋身前五名。這檔有著「鬼片一樣的開頭、一樣的結局」的科普欄目,自去年9月份停播以後,讓無數網友懷念至今,連帶著主持人張騰嶽也成功出圈。比如有個人每天做夢都會被人背出去扔在離家很遠的地方,最後解密是這個人夢遊;還有個的屋子燈會亮閃,最後發現是電路問題電壓不穩;一個人皮膚沒有任何傷口,但用嘴吸哪都能吸出血,原來是這哥們牙齦出血;一對老兩口家中每到半夜房間的燈都會莫名亮起,怎麼連修燈泡都沒用,最後發現開關鬆了;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個「荒誕」的故事,構成了我們童年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走近科學》停播了,你的童年噩夢無家可歸了
    究竟是節目組道德的淪喪,還是主持人張騰嶽人性的扭曲?在節目正式停播完結撒花之際,是時候走進《走近科學》,揭秘它令觀眾「智熄」的科學仙術了。01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中國人的大智慧。愛因斯坦說過,要使科學造福於人類,首先要做的就是讓群眾盯著電視不換臺。
  • 走近科學主持人沉迷遊戲,還自稱為肥宅!玩家:人性的扭曲?
    上述這段話,就是根據《走近科學》欄目的開篇語改編的,想必大家都曾經被這檔節目給逗笑過,因為節目主要特點就是賣關子,從外星來客到隱形生物,從未解之謎到神秘現象。不過最後發現卻和科學沒啥關係。比如有一期說一個男人,可以從人身體的任何部位吸出血,還不留痕。
  • 最後一期!走近科學大結局,網友憶起節目內容一時百感交集
    9月30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張勁碩在社交平臺上爆料稱:「今天,在科普界有一件大事,就是,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將於今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此時此刻,應該說點什麼呢?百感交集」。對此,網友紛紛表示:「 這個節目真的很好看啊!
  • 羅伯森女友瑞秋曬出個人美照
    羅伯森女友瑞秋曬出個人美照 虎撲8月14日訊 今日,NBA2K主持人、雷霆球員安德烈-羅伯森女友瑞秋更新了個人Instagram,曬出了自己的居家照片。
  • 《走近科學》全劇終了
    :今天,在科普界有一件大事,就是,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將於今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從攝像機中可以看到被攝像頭捕捉到的這個神秘物體,呈現出長條狀,幾乎是無所不在,但沒有一個人能找到或者看到飛棍的清晰模樣,到最後也是越鬧越大甚至開始有人提出這是一種智能物體的言論,但到了最後的真相揭秘後,大家才知道這個飛棍其實就是許多鄉村的飛蟲飛過了攝像機的鏡頭而已。
  • 中國熒幕史上的喜劇巔峰,大型懸疑單元劇《走近科學》停播了
    播了21年,《走近科學》正式大結局了。 這是共和國最具傳奇色彩的電視欄目,給無數80、90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童年陰影,只要家裡有電視的人基本都看過。 開頭懸疑片,中間恐怖片,結尾喜劇片,將好萊塢的類型元素運用得爐火純青。
  • 《走近科學》的走近科學
    國慶前夕,微博認證用戶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的張勁碩首先發消息稱《走近科學》即將停播,而後這一信息不脛而走,眾多網絡科普達人隨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個人也在朋友圈和微博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要和《走近科學》說再見了!曾經有那麼一段,因為收視率主導,它打著科學的旗號,以偽科學的手法,拍出了玄幻的效果。
  • 《走近科學》劇終!我們誤會它啦……
    近日 《走近科學》最後一集播出《走近科學》竟然完結了?!《走近科學》竟然才完結?!節目組研究很多人理解不了的現象,一切從科學的角度出發,用白紙黑字的結果唾棄愚昧和迷信,有理有據,潤物無聲地把科學的三觀滲透到民眾的生活中,這正是當時走近科學想要傳達給我們觀眾的東西。 而現在,《走近科學》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是大結局嗎 權力的遊戲8最後誰活了下來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是大結局嗎 權力的遊戲8最後誰活了下來】《權力的遊戲》已經播出幾十集了,按照小說的進展也快結束了,那麼《權力的遊戲》第八季是大結局嗎?前七季死傷無數,如今到了第八季,誰會領盒飯又成了大家最關注的的話題,按照慣例第八季領盒飯的速度也很快,就目前透露出的消息來看,可以說是全軍覆沒。
  • 童年陰影《走近科學》停播?這才是最不科學的
    《走近科學》:「走近」太多,「科學」太少。打破封建迷信,傳播人文關懷,渲染民科的浪漫主義思想,《走近科學》一檔節目幹了好多活。某時某地出了一件咄咄怪事,原因何在?作家韓寒也被節目欺騙過:「《走近科學》就是因為走了好幾年,還沒有走近過,所以一直在堅持不懈地想要走近科學。」他在自己的《他之國》中也闢出一塊荒誕的土地,留給《走近科學》:一個農民伯伯種白蘿蔔,竟然長出一棵胡蘿蔔。
  • 《東宮》李承鄞開始發盒飯啦:獨家滅族盒飯,請查收!
    #李承鄞#小楓#《東宮》李承鄞開始發盒飯啦:李承鄞獨家滅族盒飯已經在路上了,東宮眾人請注意查收!顧劍前陣子裝刺客把小楓帶走,還盜了李承鄞那個顧小五的小號嗎,這回盜號的事情就讓人發現了,還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
  • 《走近科學》停播,再見了童年陰影
    9月30日,《走近科學》欄目播出了最後一期節目《治理水花生》,從此正式停播。已經很多年沒有看過《走近科學》了,再看時才發現:如今的節目沒有了主持人張騰嶽,也沒有了迷信怪談,更沒有了懸疑的開頭和喜劇的結尾。
  • 《隱秘的角落》以9.0的成績正式收官 但大結局這一幕是真是假?
    《隱秘的角落》以9.0的成績正式收官 但大結局這一幕是真是假?時間:2020-06-26 13:02   來源:娛樂傳真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隱秘的角落》以9.0的成績正式收官 但大結局這一幕是真是假?
  • 剛剛《走近科學》劇終!我們誤會它啦…
    9月30日,《走近科學》最後一集播出沒有任何特殊,沒有任何煽情就那麼安靜靜的告了別卻讓無數人瞬間回憶起那段被它「支配」的歲月《走近科學》,央視著名科普類電視節目,於1998年6月1日起每日晚20: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2001年7月9日起改為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首播,陪伴了不少人的童年
  • 央視新綜藝試水科普題材 撒貝寧攜手張騰躍「走近科學」
    向未來》節目組了解到,該節目的主持人已經確定,將由撒貝寧和張騰躍首次聯手主持。近幾年,CCTV-1大型季播節目中總能看到撒貝寧的身影,所以他來主持《加油!向未來》這檔綜藝科學挑戰類節目一點也不會讓人感到意外。而張騰躍則被插上了科學的標籤,《走近科學》的影響讓人提到他就想到科學,所以他的加盟也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