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走近科學》停播,是人造鬧劇還是教育科普?

2021-01-12 騰訊網

2019年9月30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張勁碩在社交平臺上爆料稱《走近科學》在30日下午播完最後一期將不會繼續更新。

《走近科學》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推出的科普類電視節目,節目於1998年6月1日起每日晚20: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2001年7月9日起改為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首播。節目播出至今已經21年,突然而來的停播讓人感到措手不及,尤其是對於80後,90 後來說,這簡直就是青春。

說起《走近科學》,絕對算得上是中國的標題黨鼻祖:

xxx為何頻頻失竊?

xxx為何深夜慘叫?

xxx為何屢遭黑手?

xxx究竟是何人所為?xxx究竟是人是鬼?

利用標題黨吸引了觀眾之後,再通過影像和音響元素增加緊張感,渲染懸疑的氣氛,引爆觀眾的好奇心。

有人說《走近科學》為了提高收視率,選擇了一條靠懸疑詭異博眼球的偽科學之路。該節目號稱宣揚科學,可相當的一部分選題策劃根本與科學毫不相關,比如水怪UFO等難以科學實證的未解之謎,或各種裝神弄鬼的靈異事件。這些聳人聽聞的事件背後要麼純屬狗血誤會,要麼乾脆宣布是當事人有心理問題,一切都是幻覺,最終都淪為打著科學幌子的人造鬧劇。

有人說《走近科學》作為一個科普的低端產品,填補了科普電視較少涉及鄉間受眾的空白。

其實,一開始《走近科學》是非常嚴肅且老派的,主持人張騰嶽說,剛開播那幾年,會講很多深奧高深的科學知識,還曾請過6個諾貝爾獎得主對談。但收視率很低,沒人看也沒人討論。

到了2003年,《走近科學》面臨停播的危機,節目組被迫劍走偏鋒,把節目改的更加接地氣、更加戲劇化。這樣一來不僅拯救了《走近科學》,還持續拿下CCTV10收視率第一的寶座。

雖說媒體上很多人對於《走近科學》的看法都是低俗,沒有質量等等, 但是為什麼《走近科學》還能持續拿下CCTV10收視率第一的寶座?

首先,一直以來能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看法的人一般都是接受過文化教育的,《走近科學》這檔節目也許一開始能夠吸引他們的眼球,但是在看了兩三次節目之後發現節目的邏輯便不會繼續看,因為這不符合他們的審美,也不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實質上的提升。

而《走近科學》這檔節目之所以大火,不僅僅是因為夠標題黨,節目內容夠懸疑,而是它確確實實讓更多的人接近了科學。

這檔節目的受眾人群大多數都是農村人,或者是教育水平偏低的人。這樣的人有什麼共性?沒有大量的知識庫去支撐他們對生活中遇到的怪象進行推理,且他們都相對迷信。

新婚夫妻沒辦法懷孕就去求觀音菩薩,而接受過文化教育的人,大多會去不孕不育門診進行檢查,看看到底是男方精子不夠活躍,還是女方患有婦科疾病。如果村裡有人說最近身體不好,但是又找不到什麼原因,他們會堅信一定是那個人被髒東西附身了。對於他們來說,迷信就是他們的信仰,也是他們解答疑惑的途徑。

而《走近科學》的每一步流程都是按照人心的想法來進行推理,比如在《半夜鬼拉燈》這期節目中,一個二層小洋樓內,每到夜半三更,房屋的燈就會自動亮起。

老夫婦懷疑是自己的房子建在過世大伯的宅基上惹他生氣了,趕緊給大伯燒去紙錢,但燈還是會自動亮。夫婦倆嚇得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老奶奶還因為緊張過度病倒了。

而事實的真相是:燈泡的螺絲鬆了。

一切非自然或者奇異現象都能夠通過科學的探究發現真相,但是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一些科研工作者都還沒有找到的謎題,很多就算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會將之歸因於鬼神說,更何況是文化水平低的人群了。

《走近科學》播出這21年,確實讓很多人知道了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有理可循,知情人也將這個節目當做娛樂節目看。更推進了親人之間的溝通,一些科學知識可能孩子給父母進行分享,父母是持懷疑態度的,但是《走近科學》的科普,卻能夠讓父母打心底相信,因為《走近科學》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教科書,這樣也減少了老一輩人被迷信所迷惑,對破除迷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走近科學》的停播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群眾都有了很好的科學常識,所以觀看節目的人數是越來越少,停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

《走近科學》真的讓大部分人走近了科學,《走近科學》中哪一期節目給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呢?

撰文:一吾安觀

編輯/排版:一吾安觀

配圖:來源於網絡

往期薦讀:

敢叫板Costco的必要,到底哪裡來的勇氣?

25億獎金沒人領,彩票銷量嚴重下降,彩票失去市場了嗎?

你和智能音箱的對話正在被分析:大數據時代,大家都在「裸奔」

相關焦點

  • 《走近科學》停播了
    當國人還沉浸在國慶大閱兵展示的尖端軍事科技時,央視老牌科學電視節目《走近科學》從10月起將停播的消息,即便在科學傳播圈子裡,也顯得波瀾不驚。說實話,出國後我已多年沒看這檔節目了,不過作為當年央視科學類節目排行榜名列前茅的節目,其停播還是具有某種符號意義。
  • 承載太多人童年的《走進科學》為什麼停播了呢?你想說些什麼?
    網友1:《走進科學》為何神秘停播?央視為何對此事沉默不言?一旁觀眾為何露出神秘微笑?這背後到底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泯滅?請收看今晚八點半的《走進科學之走進科學》。網友2:這位網友說出自己內心印象最為深刻的內容來紀念停播的《走進科學》。
  • 《走近科學》的走近科學
    國慶前夕,微博認證用戶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的張勁碩首先發消息稱《走近科學》即將停播,而後這一信息不脛而走,眾多網絡科普達人隨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個人也在朋友圈和微博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要和《走近科學》說再見了!曾經有那麼一段,因為收視率主導,它打著科學的旗號,以偽科學的手法,拍出了玄幻的效果。
  • 童年陰影《走近科學》停播?這才是最不科學的
    但每期的結尾都讓你想砸了電視,這踏馬和科學究竟有什麼關係!」全國觀眾都很想問這個問題。1998年首播,至今21年了,《走近科學》究竟和科學有什麼關係!到底是走近科學還是走近忽悠,這很難講。氣憤又「心碎」的網友給《走近科學》總結了三宗罪:污衊當事人,把人當瘋子;侮辱觀眾,把人當傻子;恐嚇觀眾,把一檔科普節目生生拍成了鬼片。《走近科學》並非從一開播就如此「沙雕」。
  • 《走近科學》停播,再見了童年陰影
    9月30日,《走近科學》欄目播出了最後一期節目《治理水花生》,從此正式停播。已經很多年沒有看過《走近科學》了,再看時才發現:如今的節目沒有了主持人張騰嶽,也沒有了迷信怪談,更沒有了懸疑的開頭和喜劇的結尾。
  • 《走近科學》停播,專家怎麼看?
    作者:賈鶴鵬 編輯:Yuki 當國人還沉浸在國慶大閱兵展示的尖端軍事科技時,央視老牌科學電視節目《走近科學》從10月起將停播的消息,即便在科學傳播圈子裡,也顯得波瀾不驚。
  • 《走近科學》停播:科普的故事化敘事過時了嗎?
    80、90後或許在青少年時期看過《走近科學》這檔大型科普節目,即使在自媒體時代,《走近科學》即便收視率平平無奇,在微博、微信仍存在一定的影響力,經常會有一些文章將節目中的故事提煉出來,遇上一些詭異的事件時還喜歡套用節目的旁白編排幾個段子,或者@ 主持人張騰嶽調侃一番。2019年9月30日的節目播出之後,欄目將停播,一個時代終將過去。
  • 走近科學為什麼停播 早在16年前就因收視率不佳差點被停
    如果說提到「童年陰影」,許多人都會想到過去央視知名節目《走近科學》,在十幾年前,《走近科學》曾以驚悚、懸疑式畫風收穫不少忠實觀眾,但是正是如此,該節目曾調動了不少觀眾的好奇心,成為了科學頻道的王牌。
  • 《走近科學》停播:中國少年童年陰影終結了
    ELLEMEN睿士今天就在一周多之前,《走近科學》正式停播了。以宣布這個消息的博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的話來說,作為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的結束是科普界的一件大事。然而如今名聲在外的《走近科學》並不是一開始就受到觀眾喜愛的。2004年改版以前的《走近科學》和我們印象中的沙雕畫風大相逕庭,節目走純科學路線,希望藉此實現全民科普。
  • 懸疑大片《走近科學》停播,日本也有好看的科普節目嗎?
    其實在走近科學的欄目中,流傳最廣的是2005年播出的「UFO系列」,包括「誰在背我飛行」、「飛棍出沒的世界」、「尋跡空中怪車」等,不知道大家都還記得嗎?僅僅內容介紹就把當初的小編嚇得夠嗆啊!誰在背我飛行:一位農民被兩個不明飛行人攜帶,一夜之間飛行數千公裡,是外星人劫持還是人類會飛?
  • 搞笑的《走近科學》,停播了!國人為何感到不舍?
    搞笑的《走近科學》,停播了!國人為何感到不舍? 來源:綜合金錯刀、知乎日報、視覺志、觀察者網、BB姬 80後、90後們,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最緊張的鬼片……哦不,科普片是什麼嗎?
  • 停播一年後,我覺得《走近科學》並沒那麼爛
    而在去年9月30日,《走近科學》正式停播,想看也看不到了。 但在網際網路一片緬懷聲中,有個現象很有意思:嘲笑《走近科學》仿佛成為了政治正確,吐槽《走近科學》有多狠,仿佛就能佐證自己的智商有多高。 但節目停播一年後,我卻覺得《走近科學》並不差。
  • 《走近科學》停播,它才是標題黨的鼻祖啊
    《走近科學》邁入第21個年頭,最終宣告停播。作為電視節目來說,它可以算得上一位長壽老者,每天在央視科教頻道勤勤懇懇地播出,釋疑各種科學謎題或奇聞怪談。 (資料圖) 01 公雞下蛋通過了,就有人報母牛下蛋 最初幾年,《走近科學》還是一檔正兒八經的純科學節目。
  • 21年了,宣傳科學、破除迷信的央視科普節目《走近科學》正式停播
    播了21年,央視科普節目《走近科學》正式停播了。如果這是一檔正經的科普欄目,恐怕會死得悄無聲息。但強就強在,《走近科學》融合了悲哀與興奮、嚴肅與荒誕,比第六代的現實主義電影,更具寫實功力,給共和國人民提供了最具刺激性的電視娛樂。這是一個神奇產物,它的誕生,背後有一段宏大的歷史。
  • 「童年陰影」《走近科學》停播了今天我們才明白它的意義
    就在一周多之前,《走近科學》正式停播了。  作為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的結束是科普界的一件大事。  然而對於廣大網友來說,這件事更大的意義是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大家再一次集體回憶這部畫風頗為沙雕的童年節目。
  • 《走近科學》停播一周年,承包1億人童年陰影的它,「死」得可惜嗎?
    深藍色調、詭異背景音樂的恐怖風是《走近科學》的深刻記憶點和《少年包青天》、《一雙繡花鞋》一起,這檔節目的無數故事曾給無數90後00後留下童年陰影:喀納斯水怪、中國飛人、碭山女屍、廁所異響……曖昧的懸疑畫面,「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的畫外音,張騰嶽的解說,至今仍在無數人耳邊迴響。
  • 《走近科學》停播後,主持人現身拼多多,網友:第二季走進農村!
    說起央視最有名的欄目,《走近科學》絕對可以躋身前五名。這檔有著「鬼片一樣的開頭、一樣的結局」的科普欄目,自去年9月份停播以後,讓無數網友懷念至今,連帶著主持人張騰嶽也成功出圈。小的時候,只要每天晚上準時,打開電視收看《走近科學》,闖入每個小朋友視線的畫面,都堪比大行其道的國產恐怖片,比如這種:差一點的,那也得是外星人研究院的風格。伴隨著張躍騰老師讓人上頭的解說,令人毛骨悚然的配樂和看著就汗毛直豎的畫面,中國大多數小朋友都接受了極為嚴格的心理素質訓練。
  • 央視《走近科學》欄目無奈停播,陪伴我們探尋世界的節目離開了。
    說起央視的一檔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大家肯定是感慨萬分,這檔節目不可謂不是很多當時小朋友的最愛,對它簡直是欲罷不能。對裡面的每一件事情都很害怕,但都充滿這好奇,不過結局往往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說是「科普科學「的節目,倒不如說是娛樂節目。
  • 中國熒幕史上的喜劇巔峰,大型懸疑單元劇《走近科學》停播了
    由於部分案例匪夷所思,自2006年開始,群嘲《走近科學》就已成為中文網際網路的保留節目。十三年來,風雨不改。 這兩天趕著停播的點,又進入了新一輪懷念與狂歡。
  • 央視《走近科學》欄目停播!網友紛紛發段子緬懷!評論區笑噴!
    近日網曝央視著名欄目《走近科學》欄目將在9月30號播出最後一期,隨後將無限期停播,引起網友紛紛懷念。據悉這檔節目近年來有過幾次大的改版,但是並不成功,現在收視率萎靡,再也無法吸引觀眾的視線,關停只是早晚的事情。這一節目於1998年6月1日開播,是中央電視臺首個大型科普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