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學》停播一周年,承包1億人童年陰影的它,「死」得可惜嗎?

2021-01-11 騰訊網

最近小萬在看視頻的時候,只要中途出現幾秒懸疑情節,就會出現這樣的彈幕:

如果是走近科學,這裡能給你整四集了。

後面一連串「哈哈哈哈前面」、「走近科學的好好笑」的彈幕,表示認同。

深藍色調、詭異背景音樂的恐怖風是《走近科學》的深刻記憶點

和《少年包青天》、《一雙繡花鞋》一起,這檔節目的無數故事曾給無數90後00後留下童年陰影:

喀納斯水怪、中國飛人、碭山女屍、廁所異響……曖昧的懸疑畫面,「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的畫外音,張騰嶽的解說,至今仍在無數人耳邊迴響。

節目《喀納斯水怪》的截圖

但它放大懸疑的拍攝手法,過於冗長的敘述,讓人大跌眼鏡的結尾揭秘也被無數人所詬病嘲諷。

2019年9月30日,播出長達21年的它正式停播,至今整整一周年了,作為誕生初期挺正經的一檔節目,為什麼會越來越沙雕,進而停播了呢?

今天小萬帶你一起「走近科學」,探秘真相。

從南極探險到「半夜鬼拉燈」

《走近科學》也是迫不得已

1998年,小萬才剛1歲。

那一年,全國義務教育普及率73%,高考錄取人數108萬(2020年高考錄取人數近500萬),當時的社會信息渠道窄,大眾科學素養低,封建迷信思想濃厚,民間流傳的奇聞逸事不少。

在當時「科教興國」的戰略下央視接到命令,需要做一檔向全民普及科學知識的節目。

於是《走近科學》,這檔中央電視臺第一檔大型科普類節目誕生。

當年張騰嶽才23歲,大學還沒有畢業就被節目組選中,成為節目主持人。

當時青蔥的主持人張騰嶽

剛開始的《走近科學》還很純潔,分享國內外科研資訊,講述老科學家的科研攻堅戰,甚至請過諾貝爾獎得主,跟隨過中國探險隊登南極冰蓋之巔,深入過探索雅魯藏布大峽谷……

但內容不接地氣,過於艱深,導致受眾面窄,收視率一度接近於0。

多年後主持人張騰嶽回憶:當時特別抑鬱,毫無成就感,也看不到前景。

主持21年《走近科學》後的張騰嶽在《吐槽大會2》節目現場

苦苦堅持幾年後,央視計劃砍掉這檔吃力不討好的節目,但在危急關頭節目組作出了調整,決定放棄受眾面窄的科普方式,以講故事方式改版節目:

4分故事,3分曲折,2分節目效果,1分科學知識和權威性。

於是我們熟悉的「走近科學風」出現了:

節目片頭,提出一個驚悚離奇的奇聞怪談或科學謎題;

節目開始,用懸疑片手段發展各種腦洞大開的猜想,一步步採訪、驗證。

結尾,真相揭秘,給觀眾一個信服解釋。

你看過多少《走近科學》的離奇故事?

在那個信息流通不及時年代,紙媒、電視是主要的傳媒渠道,《飛碟探索》、《北緯30度未解之謎》等地攤科學充斥街頭,日本恐怖片剛開始在國內火熱,《走近科學》這種離奇怪誕的故事風吸引了全國大批觀眾的注意力。

改版之後,《走近科學》起死回生,效果立竿見影,收視率是低谷期的15倍

2007年—2011年是《走近科學》的黃金期,每年節目都在央視節目排名中靠前,各種獎項拿到手軟,節目組錄製節目時地方政府也會格外款待,一時風頭無兩。

但它走得有些偏了,一些故事越講越離奇,結尾揭秘越來越讓人哭笑不得,直到現在依舊被網友吐槽不已:

狗不進樓:一幢樓裡曾經死過人,遛狗人每次回家時狗都在門口狂吠不已。小區居民以為樓裡「沾染了不乾淨的東西」,頓時人心惶惶。節目中一輪又一輪的灰暗畫面和驚悚音樂讓觀眾心臟=跳到嗓子眼了……

一番取證調查,最後宣布答案:小區年久失修,水泥地面電線磨損露出,人穿鞋絕緣,狗會觸電,所以狂吠不止(可憐的狗狗)。

殭屍男孩:有個男孩經常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動作,特別詭異,還說自己是左宗棠,是被舒家人殺死的。附近村民害怕不已,以為他被殭屍附體,他們一家人也快在村裡呆不下去了。

通過《走近科學》節目組調查,這個男孩的家人很少陪伴他,為了引起大人關注,這個男孩故意裝病。

中國飛人:河北農民黃延秋遭遇了一起震驚國內的離奇失蹤案件,他往往頭一天晚上睡在自己家,第二天醒來卻莫名出現在了南京,上海……他個人講述夢裡好像有人背著他在飛行。

節目又是一通聯想,讓觀眾雲裡霧裡產生外星人劫持等等的聯想。

節目最後結果是,黃延秋沒通過測謊儀測試。

78歲老太懷孕了:一78歲老婦高齡懷孕,她和家人都堅信這是菩薩託夢的禮物,她每天燒香,祈禱這會是個男孩。

節目組開始揭秘為什麼高齡絕經老婦會懷孕的問題,最後CT報告顯示,老太的肚子變大是脂肪堆積,感受到的胎動其實是腸脹氣……

類似的還有口中吐血的男人,夜視男孩,不怕觸電的大叔……各種千奇百怪的奇聞逸事。

逐漸的,這種奇聞類節目雷聲大雨點小,和標題黨一樣,慢慢耗盡了觀眾的注意力。

童年恐怖片式的《走近科學》,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倒下了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沒多少人看《走近科學》了。

根據央視內部調查,《走近科學》火爆時代的主要受眾是初二以下學歷的觀眾,以邊遠山村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婦女和小孩為主。

「村村通」網絡和4G信號的普及下,信息爆炸,答案隨處可搜,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代替了《走近科學》,俘獲了他們的時間。

大家依舊喜歡聽故事,依舊喜歡奇聞逸事,但這次大家喜歡「節奏快的」,自己主動掌控的,可以2倍加速可以隨意滑動進度條的視頻,對這種故作懸疑,一集拍成4集的講故事方式失去了耐心,他們擁抱了短視頻,網文,吃雞,綜藝,B站……

在懷疑和群嘲下,《走近科學》又做了一次改版,它回歸了純粹科普知識。

只是,時代變了。

它跟不上老一代的新選擇,新一代的新口味了。

長大後的那一輩少年,回憶起過去每天晚上20:15守在CCTV 10前的自己是「被侮辱了智商」,他們開始玩梗,開始拿《走近科學》作為鬼畜來源;老一輩集體刷起了快手搶起了紅包,開電視只是想有個背景音樂。

終於,《走近科學》停在了2019年9月30日《治理水花生》的節目進度上,正式停播。

結語

不知不覺,《走近科學》停播一年了。

《走近科學》,本質上是給不懂科學的人看的,作為科普類節目永遠都會面臨著內容專業就會受眾面狹窄節目組活不下去,討好觀眾則會失去嚴謹備受吐槽的難題。

在各種傳媒時代它都進行過探索,曾獲得過非常大的成功,但最終因時代變化和方向走偏求變不及時而停播了。

你覺得這些年它讓電視機前的大眾培養起科學意識和觀念了嗎?

沒有的話你認為什麼才是有效的科普手段,如何才能真正「走進科學」?歡迎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作者:你的小萬

相關焦點

  • 《走近科學》停播,再見了童年陰影
    從1998年6月1日在CCTV-1正式開播至今,《走近科學》陪伴我們走過了21年的漫長時光。這期間,很多欄目觀眾都完成了升學,入職,結婚,生子……但一提起《走近科學》,作為80、90後的集體回憶,大家還是會忍不住的汗毛直立,想起那些揮之不去的「童年陰影」。
  • 「童年陰影」《走近科學》停播了今天我們才明白它的意義
    就在一周多之前,《走近科學》正式停播了。  作為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的結束是科普界的一件大事。  然而對於廣大網友來說,這件事更大的意義是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大家再一次集體回憶這部畫風頗為沙雕的童年節目。
  • 《走近科學》停播:中國少年童年陰影終結了
    然而對於廣大網友來說,這件事更大的意義是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大家再一次集體回憶這部畫風頗為沙雕的童年節目。千禧一代懷舊向博主「千禧bot」去年創建過一個「走近科學」的詞條,寫出了大多數80後90後對於這個節目的心聲:「最佳國產懸疑系列劇,好多期都是前面拍得跟恐怖片似的,後面拍得跟喜劇片似的。
  • 童年陰影《走近科學》停播?這才是最不科學的
    說法這不就來了嘛,三個湖裡的水怪分別是水獺、烏龜和朝鮮人開的汽艇。《走近科學》明明輕輕鬆鬆,就掌握了千千萬萬顆隨調查推進跌宕起伏的心。但在節目結束前的一分鐘,他啪嘰一聲,把心都捏碎了,然後簡單粗暴地給你總結:這就是科學。
  • 《走近科學》停播了,你的童年陰影裡有它嗎?
    (請自行腦補走近科學的BGM)他叫張國飛,曾參與創辦過《今日說法》,很清楚人民群眾愛看什麼,剛來就把《走近科學》批評了一遍:(《走近科學》)題材來自「五科」:科技部、科學院、工程院、大學、國防科工委。那都是什麼題材?你弄懂就得大半年。那麼高深的理論問題,那麼複雜的實驗過程,你能拍成電視嗎?
  • 懸疑大片《走近科學》停播,日本也有好看的科普節目嗎?
    9月30日,小編的童年陰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的《走近科學》節目迎來了最後一期。這是一檔科普節目,卻有吊人心弦的標題,陰森的畫面,瘮人的背景音樂,刻意烘託出的恐怖氛圍,完全不輸於懸疑大片。最後調查出來的真相又往往出乎意料,讓人啼笑皆非。
  • 《走近科學》停播了,你的童年噩夢無家可歸了
    大家絞盡腦汁,終於在1996年,搞了一個將鬼故事、怪力亂神、十萬個為什麼、科學理論、懸疑劇等元素結合起來的神奇電視節目——《走近科學》。民間有神學,央視有科學。90後也因為這檔節目有了不敢回憶的童年陰影。這檔一度蟬聯全國收視率第一多年的科教節目,就在上周,迎來了停更。
  • 走近科學為什麼停播 早在16年前就因收視率不佳差點被停
    如果說提到「童年陰影」,許多人都會想到過去央視知名節目《走近科學》,在十幾年前,《走近科學》曾以驚悚、懸疑式畫風收穫不少忠實觀眾,但是正是如此,該節目曾調動了不少觀眾的好奇心,成為了科學頻道的王牌。
  • 《走近科學》停播了
    當國人還沉浸在國慶大閱兵展示的尖端軍事科技時,央視老牌科學電視節目《走近科學》從10月起將停播的消息,即便在科學傳播圈子裡,也顯得波瀾不驚。說實話,出國後我已多年沒看這檔節目了,不過作為當年央視科學類節目排行榜名列前茅的節目,其停播還是具有某種符號意義。
  • 開播21年《走近科學》終結局,那些「童年陰影」你還記得嗎?
    這 是 場 庫 的 第2242 部 每 日 一 片9月30日,《走近科學》最後一集播出。沒有任何預兆,沒有任何煽情,8090後的童年回憶,就這樣又一次被時代進步所代替。得知這個消息,部分網友都是這個反應:「什麼?《走近科學》竟然完結了?!」另一部分網友的反應則是:「什麼?
  • CCTV《走近科學》停播,是人造鬧劇還是教育科普?
    《走近科學》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推出的科普類電視節目,節目於1998年6月1日起每日晚20: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2001年7月9日起改為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首播。節目播出至今已經21年,突然而來的停播讓人感到措手不及,尤其是對於80後,90 後來說,這簡直就是青春。
  • 央視《走近科學》欄目無奈停播,陪伴我們探尋世界的節目離開了。
    說起央視的一檔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大家肯定是感慨萬分,這檔節目不可謂不是很多當時小朋友的最愛,對它簡直是欲罷不能。對裡面的每一件事情都很害怕,但都充滿這好奇,不過結局往往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說是「科普科學「的節目,倒不如說是娛樂節目。
  • 中國第一「恐怖片」《走進科學》停播,我竟有些……
    最近科普界有一件大事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停播了這檔節目絕對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節目的整體拍攝延續奧斯卡最佳恐怖片創作經驗周圍的鄰居也睡不著直到村裡檢修電路才發現是開關的螺絲鬆了,緊一緊就好了……「發燒」的樓道一棟死過人的單元樓每天遛完狗回去到一樓的門口,乖順的狗狗就會叫起來如果強行拖拽狗狗
  • 承載太多人童年的《走進科學》為什麼停播了呢?你想說些什麼?
    對於《走進科學》停播,許多人一片譁然,為什麼能夠停播呢?在官方認可的一檔傳播科學的節目,帶給兒童了解科學,走進科學,從而熱愛科學的節目,為什麼能夠停播呢?而還有一些網友就說,你看一看他每期的題目就能夠知道答案了。
  • 中國熒幕史上的喜劇巔峰,大型懸疑單元劇《走近科學》停播了
    播了21年,《走近科學》正式大結局了。 這是共和國最具傳奇色彩的電視欄目,給無數80、90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童年陰影,只要家裡有電視的人基本都看過。 開頭懸疑片,中間恐怖片,結尾喜劇片,將好萊塢的類型元素運用得爐火純青。
  • 央視《走近科學》欄目停播!網友紛紛發段子緬懷!評論區笑噴!
    近日網曝央視著名欄目《走近科學》欄目將在9月30號播出最後一期,隨後將無限期停播,引起網友紛紛懷念。據悉這檔節目近年來有過幾次大的改版,但是並不成功,現在收視率萎靡,再也無法吸引觀眾的視線,關停只是早晚的事情。這一節目於1998年6月1日開播,是中央電視臺首個大型科普欄目。
  • 恐怖中帶著一絲沙雕,走好,我們的童年陰影
    90一代的小夥伴們,小時候都看過大型科(sha)普(diao)節目《走近科學》吧。令人寒毛直豎的唬人標題,配合怪異陰沉的bgm,以及刻意渲染的「神秘」氣氛,這檔節目曾一度是無數中國孩子的童年陰影。這個從1998年就進入央視黃金檔的節目,曾經一度備受爭議。
  • 《走近科學》停播後,主持人現身拼多多,網友:第二季走進農村!
    說起央視最有名的欄目,《走近科學》絕對可以躋身前五名。這檔有著「鬼片一樣的開頭、一樣的結局」的科普欄目,自去年9月份停播以後,讓無數網友懷念至今,連帶著主持人張騰嶽也成功出圈。小的時候,只要每天晚上準時,打開電視收看《走近科學》,闖入每個小朋友視線的畫面,都堪比大行其道的國產恐怖片,比如這種:差一點的,那也得是外星人研究院的風格。伴隨著張躍騰老師讓人上頭的解說,令人毛骨悚然的配樂和看著就汗毛直豎的畫面,中國大多數小朋友都接受了極為嚴格的心理素質訓練。
  • 《走近科學》停播,它才是標題黨的鼻祖啊
    《走近科學》邁入第21個年頭,最終宣告停播。作為電視節目來說,它可以算得上一位長壽老者,每天在央視科教頻道勤勤懇懇地播出,釋疑各種科學謎題或奇聞怪談。 「從大眾視野來看,它至少是中國科普過去二十多年最知名的幾個符號之一。你隨便抓十個普通人問,說到科普你會想起什麼,我覺得有五個人會講《走近科學》吧。」知名科普人、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它啟發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有這樣的價值。」
  • 《走近科學》停播,專家怎麼看?
    作者:賈鶴鵬 編輯:Yuki 當國人還沉浸在國慶大閱兵展示的尖端軍事科技時,央視老牌科學電視節目《走近科學》從10月起將停播的消息,即便在科學傳播圈子裡,也顯得波瀾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