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走近科學》欄目停播!網友紛紛發段子緬懷!評論區笑噴!

2020-11-22 騰訊網

近日網曝央視著名欄目《走近科學》欄目將在9月30號播出最後一期,隨後將無限期停播,引起網友紛紛懷念。據悉這檔節目近年來有過幾次大的改版,但是並不成功,現在收視率萎靡,再也無法吸引觀眾的視線,關停只是早晚的事情。

這一節目於1998年6月1日開播,是中央電視臺首個大型科普欄目。該節目通過影像和聲音增加緊張感,渲染懸疑氣氛,曾是很多網友的童年回憶。

不過該節目這些年來也因為一些慣常的套路引起網友的吐槽。比如每期節目都有一個很驚悚的引人入勝的標題,然後在開頭會配上一些音樂,加上「然而,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事情遠非這樣簡單……」這樣的旁白,引得網友迫不及待的看下去,想解開謎團,結果追了好幾集,發現就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

節目停播的消息傳出後,網友們紛紛發表感想,講述自己印象中最深的一集《走近科學》故事,評論區淪為段子集中營,好讓人笑噴。

不少網友表示雖然有些故事現在看起來很好笑,但是當時看節目的時候真的被嚇著了,簡直就是童年陰影。

比如飛棍、湘西趕屍、猴娃、神農架野人、太歲等等這幾集現在想起來還頭皮發麻。

然而開頭是驚悚片,結局往往變成了「喜劇片」。

像最驚險的一集故事《飛棍》,夜空驚現神秘物體,形如棍棒高速飛行的不明飛行物。網友表示看了幾天,前面真的太刺激了,很期待結局。結果最後竟然是監控鏡頭24幀,飛蛾飛過拉成長線,就是飛棍。

還有一集也是發現了不明飛行物體。主持人神叨叨的講述著,是什麼總在黑夜中飛行?在燈光之下穿梭自如?監控拍下的飛行物,為何察覺不出任何可疑異樣?真的是外星人入侵還是另有隱情?經過苦苦探測和研究,竟然是燈光下的小蟲子。

《怪石風波》這一集中,有個小夥子在晚上看到火球落地,第二天發現田地裡出現了一塊怪模怪樣的石頭。各路專家出場,排除了隕石、火山爆發、雷電擊地等種種猜測之後,最後得出來的結論是,村裡的高壓線自己斷裂掉在地上,高溫使地面的泥土形成了這樣一塊石頭。

還有一期講一個80年代修建的小區,房屋都比較老,狗總是站在一樓門口叫,不進去。如果屋主強行把狗拉進去,狗狗會慘叫,叫聲十分悽厲。整個小區人心惶惶,以為有不乾淨的東西。上下兩集一直在探尋,是不是老房子有怨靈,而且還反覆拿各種不同種類的狗做實驗。

最後五分鐘真相揭曉:年久失修的大樓門口,有一節電線露出來一點,漏電了。狗觸電後就會慘叫。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對這個節目的依依不捨。

就算節目很扯淡,他嚇唬人讓你想不到但還是很好看,至少在我小時候每天都又怕又期待的等在電視面前。

至今還記得張騰嶽老師的眯眯眼以及那些被節目嚇得睡不著的夜晚。

不過這檔節目據說收到了太多觀眾投訴,這兩年央視只好對節目進行了整改,不允許再出現驚悚嚇唬人的內容,導致節目越來越無聊難看,比如最後一期的內容是《治理水花生》,完全淪為一個農業種植科普節目。既然不能再吸引觀眾,死掉了也不足為惜。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央視《走近科學》欄目無奈停播,陪伴我們探尋世界的節目離開了。
    說起央視的一檔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大家肯定是感慨萬分,這檔節目不可謂不是很多當時小朋友的最愛,對它簡直是欲罷不能。對裡面的每一件事情都很害怕,但都充滿這好奇,不過結局往往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說是「科普科學「的節目,倒不如說是娛樂節目。
  • 央視欄目《走近科學》劇終
    IT之家10月1日消息 據媒體報導,央視科教頻道知名科普欄目《走近科學》9月30日播出最後一期節目,今後頻道或將會擇機重播該欄目。此外,國家動物博物館策劃總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 30日下午也在微博透露: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將於今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走近科學》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是「治理水花生」,至此,陪伴了我們20年的《走近科學》,終於要和我們說再見了。
  • 《走近科學》停播後,主持人現身拼多多,網友:第二季走進農村!
    說起央視最有名的欄目,《走近科學》絕對可以躋身前五名。這檔有著「鬼片一樣的開頭、一樣的結局」的科普欄目,自去年9月份停播以後,讓無數網友懷念至今,連帶著主持人張騰嶽也成功出圈。小的時候,只要每天晚上準時,打開電視收看《走近科學》,闖入每個小朋友視線的畫面,都堪比大行其道的國產恐怖片,比如這種:差一點的,那也得是外星人研究院的風格。伴隨著張躍騰老師讓人上頭的解說,令人毛骨悚然的配樂和看著就汗毛直豎的畫面,中國大多數小朋友都接受了極為嚴格的心理素質訓練。
  • 《走近科學》停播了
    當國人還沉浸在國慶大閱兵展示的尖端軍事科技時,央視老牌科學電視節目《走近科學》從10月起將停播的消息,即便在科學傳播圈子裡,也顯得波瀾不驚。說實話,出國後我已多年沒看這檔節目了,不過作為當年央視科學類節目排行榜名列前茅的節目,其停播還是具有某種符號意義。
  • 中國熒幕史上的喜劇巔峰,大型懸疑單元劇《走近科學》停播了
    由於部分案例匪夷所思,自2006年開始,群嘲《走近科學》就已成為中文網際網路的保留節目。十三年來,風雨不改。 這兩天趕著停播的點,又進入了新一輪懷念與狂歡。
  • 童年陰影《走近科學》停播?這才是最不科學的
    /《走近科學》 連當年一邊罵節目組故弄玄虛、糊弄觀眾,一邊又忍不住看下去的「黑粉」們,也紛紛在微博上表達了自己的不舍之情:「雖然它有鬼片一樣的開頭,腦殘片一般的結局,但還是止不住地好看。」走近科學之走近偽科學段子如今全網懷念的節目,也曾是被群嘲的對象。即便是從未完整地看過一集《走近科學》的人,也會對下面這些案例略有耳聞。
  • 《走近科學》停播,專家怎麼看?
    作者:賈鶴鵬 編輯:Yuki 當國人還沉浸在國慶大閱兵展示的尖端軍事科技時,央視老牌科學電視節目《走近科學》從10月起將停播的消息,即便在科學傳播圈子裡,也顯得波瀾不驚。
  • 停播一年後,我覺得《走近科學》並沒那麼爛
    而在去年9月30日,《走近科學》正式停播,想看也看不到了。 但在網際網路一片緬懷聲中,有個現象很有意思:嘲笑《走近科學》仿佛成為了政治正確,吐槽《走近科學》有多狠,仿佛就能佐證自己的智商有多高。 但節目停播一年後,我卻覺得《走近科學》並不差。
  • 《走近科學》停播:中國少年童年陰影終結了
    ELLEMEN睿士今天就在一周多之前,《走近科學》正式停播了。以宣布這個消息的博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的話來說,作為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的結束是科普界的一件大事。2003年,《走近科學》因為收視率不佳而受到了央視到黃牌警告,如果不做出改變,這檔節目很可能就壽終正寢了。2004年《走近科學》開始改版,節目風格也從枯燥無味的科學報導,轉變為根據現實中的新聞由頭深入調查,解密背後真相,核心價值觀也轉變成了接觸封建迷信思想(也許改名為《走出迷信》更合理些?)
  • 《走近科學》停播,再見了童年陰影
    9月30日,《走近科學》欄目播出了最後一期節目《治理水花生》,從此正式停播。已經很多年沒有看過《走近科學》了,再看時才發現:如今的節目沒有了主持人張騰嶽,也沒有了迷信怪談,更沒有了懸疑的開頭和喜劇的結尾。
  • 《走近科學》停播,它才是標題黨的鼻祖啊
    《走近科學》邁入第21個年頭,最終宣告停播。作為電視節目來說,它可以算得上一位長壽老者,每天在央視科教頻道勤勤懇懇地播出,釋疑各種科學謎題或奇聞怪談。 科學傳播學者賈鶴鵬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央視從美國借鑑的製片人制度一直不夠完善,出現在淘汰警示名單上的《走近科學》正好成為新制度的試點。2004年,張國飛從九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央視第一個競聘上崗的製片人和《走近科學》風格轉變的關鍵人物。張國飛曾參與創辦《今日說法》,擔任過《講述》製片人,這兩檔知名欄目都以故事性見長。
  • 《走近科學》竟真的完結了!網友擔心起主持人:沒想到迎來大結局
    9月30日下午,一個消息震驚無數網友:《走近科學》完結了!國家動物博物館策劃總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 在微博透露: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將於今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
  • 《走近科學》停播了,你的童年噩夢無家可歸了
    大家絞盡腦汁,終於在1996年,搞了一個將鬼故事、怪力亂神、十萬個為什麼、科學理論、懸疑劇等元素結合起來的神奇電視節目——《走近科學》。民間有神學,央視有科學。90後也因為這檔節目有了不敢回憶的童年陰影。這檔一度蟬聯全國收視率第一多年的科教節目,就在上周,迎來了停更。
  • 《走近科學》上演大結局,最後一幕很平靜,主持人曬出了盒飯照
    ,因為「大家終於從『走近科學』走向了『走進科學』,節目的終止是一種科學素養進步的標誌。」 走進《走近科學》 《走近科學》是央視首個大型科普欄目,開播於1998年6月1日,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2001年7月開始,改為科教頻道播出。每期節目由一條新聞線索引出,講述新聞熱點背後的現象及疑點,做出科學的解釋。
  • 21年了,宣傳科學、破除迷信的央視科普節目《走近科學》正式停播
    播了21年,央視科普節目《走近科學》正式停播了。如果這是一檔正經的科普欄目,恐怕會死得悄無聲息。但強就強在,《走近科學》融合了悲哀與興奮、嚴肅與荒誕,比第六代的現實主義電影,更具寫實功力,給共和國人民提供了最具刺激性的電視娛樂。這是一個神奇產物,它的誕生,背後有一段宏大的歷史。
  • 《走近科學》停播:科普的故事化敘事過時了嗎?
    80、90後或許在青少年時期看過《走近科學》這檔大型科普節目,即使在自媒體時代,《走近科學》即便收視率平平無奇,在微博、微信仍存在一定的影響力,經常會有一些文章將節目中的故事提煉出來,遇上一些詭異的事件時還喜歡套用節目的旁白編排幾個段子,或者@ 主持人張騰嶽調侃一番。2019年9月30日的節目播出之後,欄目將停播,一個時代終將過去。
  • 《走近科學》正式停播,我們可能一直以來都誤會它了
    近日,一個消息震驚無數網友:《走近科學》完結了! 國家動物博物館策劃總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 在微博透露: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於9月30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
  • 走近科學為什麼停播 早在16年前就因收視率不佳差點被停
    如果說提到「童年陰影」,許多人都會想到過去央視知名節目《走近科學》,在十幾年前,《走近科學》曾以驚悚、懸疑式畫風收穫不少忠實觀眾,但是正是如此,該節目曾調動了不少觀眾的好奇心,成為了科學頻道的王牌。
  • 《走近科學》停播一周年,承包1億人童年陰影的它,「死」得可惜嗎?
    2019年9月30日,播出長達21年的它正式停播,至今整整一周年了,作為誕生初期挺正經的一檔節目,為什麼會越來越沙雕,進而停播了呢?今天小萬帶你一起「走近科學」,探秘真相。從南極探險到「半夜鬼拉燈」《走近科學》也是迫不得已1998年,小萬才剛1歲。
  • 《走近科學》的走近科學
    國慶前夕,微博認證用戶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的張勁碩首先發消息稱《走近科學》即將停播,而後這一信息不脛而走,眾多網絡科普達人隨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個人也在朋友圈和微博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要和《走近科學》說再見了!曾經有那麼一段,因為收視率主導,它打著科學的旗號,以偽科學的手法,拍出了玄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