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MEN睿士今天
就在一周多之前,《走近科學》正式停播了。
以宣布這個消息的博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張勁碩的話來說,作為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的結束是科普界的一件大事。
然而對於廣大網友來說,這件事更大的意義是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大家再一次集體回憶這部畫風頗為沙雕的童年節目。
千禧一代懷舊向博主「千禧bot」去年創建過一個「走近科學」的詞條,寫出了大多數80後90後對於這個節目的心聲:「最佳國產懸疑系列劇,好多期都是前面拍得跟恐怖片似的,後面拍得跟喜劇片似的。不過依然吊打現在國產恐怖片氣氛,小學睡覺前必看」。
從獵奇程度來看,《走近科學》絕對是中國電視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並在2005-2007年間達到鼎盛,給當時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留下了不少童年回(yin)憶(ying)。
「從前他錄製時總坐在一間沒開燈的房間的門前,每次他講得氣氛很詭異的時候,我都不敢看那個漆黑的房間、也希望他不要背對著那個房間……「(@小斑3366)
「還在小學的時候,那段時間的走近科學超可怕的,看完被嚇得做噩夢發燒了。「 (@JtscmysmQnmad777)
」最可怕的難道不是趕shi人那集嗎?我都不敢把字打出來怕做噩夢。「(@還是那粒麥子啦)
到底為什麼一個科教節目竟然比諸多院線恐怖片還讓人慾罷不能?其實從這個節目的名字就能看出端倪:
「走近科學」≠「走進科學」
你要說《走近科學》的編導沒有一定的恐怖片閱片量,大概沒有人會相信,畢竟這檔節目一貫的畫風都是:低保真的的畫面和黑白閃回的特效,昏暗詭秘的場景和面目模糊的主人公,再後期配上烘託恐怖氛圍的背景音樂和撲朔迷離的古怪音效,懸念叢生,讓人想要看又不敢看,只能用手捂著眼睛再留出一條縫。此情此景,唯有《少年包青天》可與之媲美。
比節目剪輯更加硬核的,是每一期節目的選題和故事,光看標題就能讓人脊背一涼,自動腦補畫面:《第47口棺木之謎》、《捉鬼 詐屍》、《捉鬼 夜半鬼剃頭》、《行走的殭屍》、《血染趙莊》、《奪命水井》、《老窯吞人》、《香屍謎案》……
在節目劇情上,《走近科學》稱得上是最深諳「歐亨利式結尾」的中國電視節目。上過中學語文課的你應該記得,所謂「歐亨利式結尾」就是在文章前部花大量的篇幅鋪墊,並在末尾處突然出現一個驚天反轉,然而這反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走近科學》的劇情頗為相似:花一整集節目(有時候還會分好幾集)來渲染某個事件的靈異之處和恐怖氛圍,並在最後幾分鐘對這些事件作出最反轉、卻又合乎情理的解釋,常常讓人想要大罵節目組又挑不出毛病。
不信你來品品這些經典集數,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帶電村之謎》
江蘇無錫市西孟村胡埭鎮,農民老姚用測電筆測出自家房間帶電,地面也帶電,老姚感覺家裡似乎被一個神秘莫測的電網包圍了!最後發現整個村都帶電。自從知道村裡帶電以後,好多人都不敢在村子裡住了,只剩下一些老人留守在這裡。這個情況引起了江蘇省電力公司專家的關注。專家們攜帶最先進的檢測設備來到了西孟村,進行實地檢測。
最後結論:房間沒問題,是電筆壞了。
《飛棍疑雲》
通化振國藥廠的監控器上驚現神秘物體,形狀如同棍棒,並且高速飛行的不明飛行物。這奇特的現象是空中飛龍,還是另類的不明飛行物——飛棍?世界華人UFO聯合會目擊調查部派出專家,分析其為「飛棍」,只在攝像機畫面中出現,人眼無法看見。
最後結論:是飛蟲飛過鏡頭導致。藥廠監控器的快門速度設定在了1/12秒,它使得飛蛾等昆蟲的飛行軌跡都顯示在畫面中,從而形成了多對翅膀的「飛棍」。
《詭異樓道口》
在一個80年代修建的小區裡,據傳其中一棟單元樓裡曾經死過人。居民遛狗結束路過這棟單元樓時,狗都會不願再往前走,還會狂叫哀嚎。附近居民都懷疑是狗能看見一些「不乾淨的東西」。節目組立刻展開調查,請來專家,並用人和狗進行多次實驗。
最後結論:大樓年久失修,樓道口有一處電線裸露在外,有漏電情況。人穿著鞋走過沒事,但狗每次經過就會被電,所以才會狂叫。
《血染趙莊》
一戶人家總是發現自家客廳地上會往外滲出像血一樣的紅色液體,村裡的人都猜測這塊地之前是墳地。節目組請來專家研究這戶人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條件都排除了地下抗物質倒滲的情況。
最後結論:紅色液體是這家人為了出名自己撒上去的。
《生不下來的孩子》
村子裡一戶人家的媳婦吃飯嘔吐,村裡的郎中說是懷孕了。但是一年以後肚子越來越大卻沒有臨產的現象。村民都說這是神胎,遇到什麼事都去問這個肚子裡的孩子,通過肚子跳動幾下來判斷事件好壞。節目組聽聞後,帶這位婦女去醫院抽血化驗做B超。
最後結論:這位婦女沒有懷孕,而是太胖導致。
《天降冰塊》
2010年6月5日上午8點多鐘,有兩塊臉盆大小的白色冰塊從高空呼嘯著墜落在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波東村的村邊農田,將地面砸出兩個直徑約70釐米,深約20多釐米的坑。一農民抱了兩塊回冰箱裡凍著,說這叫「無根之水」,每天一舔可包治百病。
專家進行現場調查,結果發現墜冰的地點正處在飛行航路之上。
最後結論:是飛機衛生間掉下來的「藍冰」——即化學處理後的屎尿。
《中國水怪調查》
在我國已有多處水域發現水怪之事,那些目睹過水怪的人,除了驚奇還有恐懼,那些肇事的湖水也因此披上了神秘的面紗。節目組用一個星期講述了四川列塔湖,新疆喀納斯湖和長白山天池的水怪。
最後結論:這三隻「水怪」分別是烏龜,水獺和朝鮮人開的汽艇。
這些案件已經成為《走近科學》最廣為流傳的槽點,雖然最後的結論讓人想怒砸電視機,但是也的確是最為科學的解釋。
不過也有幾期節目給人感覺是節目組到最後無法自圓其說,只好強行給了一個科學的解釋,比如最為著名也最有爭議的一期《誰在背我飛行》:
1977年,河北省肥鄉縣農民黃延秋曾先後三次神秘失蹤,他聲稱被兩個能飛行的人「高登民、高延津」劫持了。
第一次被劫持到了南京,第二次又被劫持到了上海,第三次乾脆被被兩個能飛行的人背著在9天之內抵達了蘭州、北京、天津、哈爾濱、長春、瀋陽、福州、西安八個城市,累計飛行一萬多公裡。
有證人和證據顯示黃延秋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確到達了南京和上海。
節目組拍攝了三期,最後認為是黃延秋有偏執病,那些地方是他自己在夢遊狀態去的。
然而在高鐵並未建成的上世紀70年代,一夜之間跨越如此遠的地域距離,實在很難用夢遊來做解釋,而這件事也被認為是中國UFO三大懸案之首的神秘事件。
《走近科學》也不是一直
這麼沙雕的
《走近科學》1998年6月1日開播,2019年9月30日結束,21歲的壽命在中國電視節目中算得上高齡,也因此成為了一代人童年記憶的組成部分。
然而如今名聲在外的《走近科學》並不是一開始就受到觀眾喜愛的。
2004年改版以前的《走近科學》和我們印象中的沙雕畫風大相逕庭,節目走純科學路線,希望藉此實現全民科普。在「科教興國」的大背景下,這樣的科教節目自然也是根紅苗正,獎項拿到手軟:
1998年全國優秀電視獎:科教節目評比欄目類一等獎
1999年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新聞獎:科技教育節目獎欄目類一等獎
2000年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新聞獎:科技教育節目獎
2000年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電視社教節目獎科教節目二等獎
2001年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新聞獎:科技教育節目獎欄目類一等獎
2003年第八屆全國優秀科技音像製品獎一等獎
即便受到獎盃認可,但是因為講解的內容過於陽春白雪,讓廣大群眾難以理解,導致最終的收視率很慘澹,一度接近於零。
2003年,《走近科學》因為收視率不佳而受到了央視到黃牌警告,如果不做出改變,這檔節目很可能就壽終正寢了。
2004年《走近科學》開始改版,節目風格也從枯燥無味的科學報導,轉變為根據現實中的新聞由頭深入調查,解密背後真相,核心價值觀也轉變成了接觸封建迷信思想(也許改名為《走出迷信》更合理些?)
同時,節目組也開始注重起講故事的藝術,也就是所謂的「故弄玄虛」。明明一兩句話就可以說完的事情,節目組也能賣盡關子,講它個上中下三集。
而憑聲音就能勾起你恐怖回憶的主持人張騰嶽,也配合節目效果把臺詞念出了張震講故事的氛圍。而那些開場白如今看來,也挺一驚一乍的。
「花好月圓之夜,新郎居然投河自盡,遮雲蔽霧之間,死者原來另有其人。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一莊撲朔迷離的懸案!敬請收看走進科學系列節目有案可查之風吹紅裙。」
「月黑風高之夜,無辜男女相繼被害,舉棋不定之間,嫌疑之犯引火燒身,一個真假難辯的謊言,一宗曲折離奇的迷案!敬請收看走進科學系列節目有案可查之夜半驚魂。「
但是不得不承認我們當年都看得很入迷,比如今追起劇來都還認真。《走近科學》的收視率一下子起死回生,成為央視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為過度懸念化的解密過程,《走近科學》在2006年被《人民網》點名批評,「一個國家級的電視臺,把本來是公益性的科學欄目製作成獵奇的節目,是一件很令人沒臉的事情。」
迫於壓力,《走近科學》之後又進行過一輪節目調整,減少了裝神弄鬼的內容比例,節目組愛玩的本性也有所收斂——可能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長大後都以為它停播了,實際上它還在原地,只是它的內容已經無法吸引我們定心坐在電視前觀看了。
《走近科學》最後一期是正兒八經的農業科普
《走近科學》的發展史,
就是這二十年中國脫盲簡史
不過這一次,《走近科學》是真的停播了。除了懷舊,一些網友也認為《走近科學》其實是一檔忽悠人為主旨的節目,常常自說自話地得出結論,或是認為節目的選題策劃只是打著科學的幌子,實際上是博人眼球的「偽科學」。
那《走近科學》真的沒有可取之處嗎?
被網友吐槽的一集:一位小夥兒聲稱自己能從身體任何地方吸出血,也能隨時吐血而身體不受影響。後被證實是該小夥兒牙齦出血。
多看幾期節目,不難發現節目中往往以一個離奇故事開頭,而這個故事的發生地往往在農村或偏遠地區。
在2000年進行的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全國15歲及15歲以上文盲人口有近8700萬人口,全國6歲及6歲以上人口中,教育程度小學及小學以下的有5.5億人。而低學歷人口往往都是封建迷信的重災區。
除了低學歷的原因,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還存在著蠱惑人心的邪教。改革開放後由於諸多原因,從 1979 年開始又先後出現過至少 22 種新邪教,其中多數是土生土長的邪教,少數是從國外或境外滲透進來的邪教。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仍然受封建迷信思想影響、或是相信神秘主義的人很容易將身邊遇到的小事都誇大成鬼神作用,比如明明是因為吃的菜中含有過量鉈導致脫髮,而解釋成是夜半鬼剃頭;比如明明是病人並未確認死亡就被下葬,後來被人發現卻變成了是「詐屍」。
而《走近科學》節目組在節目製作中引入諸多獵奇元素,最終證實所謂的亂力神怪都是無稽之談,自己嚇自己,可以說是前面鋪墊得越多,後期對神秘主義的打擊就越大,也算良苦用心了。
更何況,如果沒有前面這些吸引眼球的新聞話題,很可能這檔節目於十五年前就停播了。
而當我們數年後再會看《走近科學》,覺得它荒誕可笑的原因,可能正是因為我們不再被封建迷信荼毒,才會覺得那些鬼怪謎題和最後的樸素真理都充滿槽點。
然而我們作為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群,很少意識到在一個更廣的社會範圍下,還有多少人口仍然受到這些未開化的思想影響。
在2010年的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國15歲及以上文盲人口下降到了5400萬,而這個數字在明年的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應該還會更低。
但即便如此,在網際網路和現實生活中仍然有許多一驚一乍的謠言和迷信思想,從那些長輩們愛轉的朋友圈你就能一窺一二。
比如:
「雞哪些部位不能吃,你一定得知道「
「豆漿油條揭秘,最易致癌的7種食物搭配「
「小龍蝦竟然是用來處理屍體的,外國人從來不吃「
……
《走近科學》要不要考慮
來解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