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1月11日,當不少國人正在過著「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時候,董明珠也帶著格力,發起了讓各行各業側目的「30億元讓利」活動,並且放出了「格力空調史上最低價」的噱頭。
同時,這場活動將會在電商平臺以及線下專賣店同步展開。
格力的大幅補貼還不僅僅是雙十一當天的活動,在11日的晚間,格力再次發出公告,表示在11月1日至11月10日之間購買的有關「T爽」以及「俊越」系列產品的消費者們,可以在11月18日至月底期間,進入格力的官網中「董明珠的店」,憑藉著有效的購買憑證進行申報,從而獲得補貼。
對確實購買了格力這兩系列商品的消費者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好事。但是,在格力這場超大的活動中,美的,海爾等國內同行的品牌坐不住了。
格力的30億補貼發出之後,美的和海爾立即對自家的產品價格做了調整,同時改變了銷售策略。據悉,美的和海爾同時以著「提醒」的方式,承諾消費者並不會出售庫存機,同時暗示消費者,有些降價其實是為了清庫存。而格力本次的「讓利活動」,變頻空調的最低價至1599元,定頻空調的最低價至1399元。
不得不說,格力的行為,還是讓空調界展開了一場價格戰。但是,在雙十一期間,各大家電龍頭股出現大跌,格力也是連續兩日下跌到3%以上。
看來,不是刺激就有銷售的。尤其是在資本市場中,這種陰晴變化的事情更是多了去了。專門研究家電行業的資深觀察家劉步塵表示,在進入2019年之後,我國國內的空調市場已經出現了疲態。
而格力的雙十一大促,不僅僅是為了消化庫存,更是提升格力在線上的佔比,同時也起著刺激疲態市場的作用。不過,事實上,格力的成績並不是特別的讓人滿意。
在10月30日的晚間,格力就發布了今年的三季報。前三季度實現的營收雖然同比增長了4.26%,但是扣非淨利潤同比下滑了將近6.21%,大概為81.72億元左右。雖然說董明珠是為了格力的發展費盡心思,不過格力今年所受的爭議一直很多。
先是今年的4月份,格力以著近400億元轉讓15%的股權,已經讓外界對此議論紛紛。近日,伴隨著格力讓利的消息,其實還有一件事情讓格力備受關注。
早在10月28日的時候,格力就已經發布公告表示將會確定高瓴資本主導的珠海明俊作為15%股權的受益人。並且,雙方計劃著在10個工作日之內就籤署股份轉讓的協議。
但是,這件事情一直拖到11月11日,格力方面給出回應:「經董明珠為首的管理團隊,就某些細節還需要進一步溝通」。所以,籤約的日期被拖延,但是外界覺得高瓴資本才是格力最好的選擇。
目前,格力面對兩個問題,一個就是籤約,另一個就是電器的疲軟市場。近半個月的時間,格力三次發布公告,一次確定籤約,一次宣布30億補貼,一次籤約「反悔」。
在三大公告後,格力市值已經蒸發276億。看來,這應該是是大幅補貼和籤約延期兩大消息的疊加影響。面對此景,董明珠要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