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藥企的2020年數位化變革之路

2021-01-11 騰訊網

回顧2020,一定繞不開兩個關鍵詞,「疫情」、「網際網路」。

強傳染性的SARS-CoV-2病毒讓人們不得不限制自己的社交以構築「安全距離」,但網際網路又讓這一距離重新縮短至零。線下經濟無可避免地受到疫情的強烈衝擊,但線上經濟卻迎來蓬勃發展。2020,充滿挑戰又滿是機遇。

數位化技術與各行業間的結合在疫情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醫療健康行業尤為如此。線下醫院的運轉受到疫情阻礙,但民眾的醫療需求卻有增無減,網際網路醫療迎來了有史以來增長最為強勁的發展。

巨頭的戰略布局似乎一直都是行業發展的指向標。這些足跡遍布全球的跨國藥企正在利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電子數據採集等技術和平臺,加速藥物研發的效率,加速臨床試驗的進程,拉近與醫生、患者之間的關係,全面革新製藥業務的流程。

通過了解醫療行業的跨國精英企業戰略布局,或許能讓我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醫療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上一篇《2020年,製藥大佬們都有哪些新布局》中,我們做了世界製藥TOP 10巨頭在營收情況、創新指數(研發管線、新藥上市、數位化轉型)、戰略布局上的分析總結,今天這篇文章,動脈網將從數位化醫療布局這一細分角度出發,為讀者梳理出跨國大藥企在數位化轉型方面所做的最新嘗試。

2020跨國藥企數位化布局分布圖

2020跨國藥企數位化布局合作關係圖

我們通過對在數位化醫療進行布局的多家跨國藥企近5年、共3479條話題資訊和具體新聞進行梳理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結論:

1. 2016-2018年,跨國藥企的數位化布局處於初級階段,與眾多數位技術公司展開合作,主要致力於數位化平臺的搭建和內部管理的數位化升級,此時真實世界研究初露頭角;

2. 2019-2020年,大部分跨國藥企數位化建設相對完善,其焦點和重心大部分放在與網際網路醫療的廣泛合作上,數字療法方興未艾,真實世界研究布局加速;

3. 大藥企聯姻網際網路醫療,重點布局慢病管理領域;

4. 數字療法幫助大藥企提升個性化服務質量和患者管理疾病效率

接下來,我們將以上述結論為引,以圖表和文字的形式展開具體論述和分析。文中內容,除做出特殊說明外,數據均來源於動脈橙資料庫。

近5年,跨國大藥企在數位化醫療如何布局?

通過分析具體新聞事件,我們將跨國大藥企近5年的數位化布局做了5個方面的劃分,分別是網際網路醫療,數位化建設,藥物研發,數字療法和真實世界數據。

需要指出的是,網際網路醫療主要指跨國藥企與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和網際網路醫院的相關合作事件。數位化建設在2016-2018年期間主要指跨國藥企在國內外相關智慧醫療平臺的搭建以及內部的數位化升級;2019-2020年期間,數位化建設主要指跨國藥企利用數位化技術提升內部運轉效率。

圖1

由圖1我們可以發現,在2016-2018年,跨國藥企數位化建設布局比例為35%,佔比最大。其次為網際網路醫療布局(28%),數字療法布局(26%),藥物研發數位化布局(9%)和真實世界數據布局(2%)。

以上數據表明,在前些年數位化技術在醫療行業發展還不算成熟的時期,跨國藥企主要通過與相關數位技術公司進行合作,進行國內外相關智慧醫療平臺的搭建以及內部的數位化升級。在網際網路醫療及數字療法方面,跨國藥企也進行了不少嘗試。

2016年,美國國會通過《21世紀治癒法案》,法案明確FDA可以在合適情況下使用真實世界數據,作為醫療器械及藥品上市後研究及新適應證開發的審批證據。一時間,真實世界研究(RWS, real world study)引爆熱點,成為製藥巨頭領域拓展的重要方向。但事情發展明顯需要過程,從圖1可以看出,2016-2018年跨國大藥企對於真實世界數據應用布局相對還是較少。

圖2

圖2則表明,2019-2020年,跨國藥企布局在網際網路醫療上的動作最多(佔比54%),數位化建設布局、數字療法布局,藥物研發數字布局以及真實世界數據研究方面的布局已然相差不大。需要說明的是,與2016-2018年不同,2019-2020年跨國藥企的數位化建設主要是用於提升內部運轉效率,此時數位化平臺搭建相對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真實世界數據研究發展很快,從2016-2018年佔比跨國藥企的數位化布局的2%上升至10%。2019年4月,FDA基於真實世界研究批准了輝瑞愛博新(Ibrance,通用名:哌柏西利,簡稱PAL)新適應症的補充申請,聯合一種芳香酶抑制劑或者氟維司群用於治療男性HR+、HER2-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

這是FDA首次基於真實世界數據審批的藥物適應症,顛覆了我們對傳統藥物審評的認知。此次批准也證明,高質量的真實世界研究可以作為藥物的主要審批證據,用於相應的藥品審批。

真實世界數據成功應用於FDA的藥物審評,是真實世界研究在藥物審批領域的裡程碑。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真實世界研究將繼續保持這一熱度,成為醫藥信息化新浪潮。

為方便讀者更直觀地觀察跨國大藥企在數位化醫療布局在近5年的變化情況,動脈網將上述跨國藥企在2016-2018年數位化醫療的布局情況和2019-2020數位化醫療的布局情況進行了橫向對比。

圖3

此外,為方便讀者了解部分具體事件信息,我們還對跨國藥企相關話題快訊(因篇幅所限,在此只摘取了2020年跨國藥企相關數位化布局)進行了摘取,內容如下。接下來,我們在後文將重點針對跨國大藥企在2020年的數位化布局展開分析和論述。

表1

大藥企聯姻網際網路醫療,重點布局慢病管理領域

中國網際網路醫療產業已從最開始的在線問診模式,逐步演變成囊括在線問診、遠程治療、處方外流、送藥到家等一整套閉環服務,成為公立醫療資源的有效補充。電子處方、行動支付、遠程視頻諮詢的出現,不僅讓患者可在線完成診療全流程,也使醫患雙向溝通更為暢通。

疫情期間,網際網路醫療更是被再次被推上熱潮,得到長足發展。被外界病毒封鎖住腳步的民眾在求醫購藥上也慢慢適應了網絡遷移,而這一習慣的改變無疑將推動醫療機構、零售藥店以及藥企等全產業鏈的升級。

我們可以發現,在近幾年,跨國藥企持續積極地與網際網路醫療企業進行互動,越來越重視在網際網路醫療方面的布局。那麼,網際網路醫療為何得到各大藥企如此重視?通過與網際網路醫療進行持續深度的合作,藥企能得到些什麼?

表2. 2020年跨國大藥企網際網路醫療布局情況一覽

我們統計了2020年各大跨國藥企在國內披露的最新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合作事件,希望可以從中窺見藥企的部分戰略意向。

跨國藥企多和網際網路醫療頭部企業合作,關注點在長期疾病管理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跨國藥企在網際網路醫療行業中選擇的合作對象,大多是國內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頭部企業——頭部網際網路企業所具有的高流量用戶和成熟的數位化技術平臺顯然是跨國藥企所看重的資源。

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在與網際網路醫療合作中,跨國藥企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慢性病、腫瘤、老年病等一些需要長期進行疾病管理的領域。長期疾病管理,意味著藥物的持續、長期需求,跨國藥企通過為這些領域的患者提供相應的疾病管理服務,進行患者的教育、醫生的接洽,成功地實現了醫藥推廣。

通過搭載「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技術及線上平臺資源,跨國藥企在進一步滿足廣大患者的用藥和診療需求的同時,也成功擴大了自家企業藥物在中國市場的可及性。

網際網路醫療布局的合作模式不同程度地涵蓋了在線疾病教育、專家諮詢,分享交流、線上預約,送藥上門和個性化服務等多環節。各家大藥企的競爭暗流湧動,都在著力打造完整的數位化醫療創新方案和閉環服務。

在和網際網路醫療合作的過程中,跨國大藥企不僅以更低的成本高效地輸出了自家藥品的相關知識,也通過平臺端獲取了來自醫生、患者對於產品和診療及其他服務的直接反饋,相關的患者隨訪數據等,與傳統通過線下渠道醫院端獲取相關信息相比,線上網際網路醫療效率更高、更快。

網際網路醫療端或成為大藥企第三大藥品營銷陣地,與保險業合作是未來發展趨勢

2020年11月12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公開徵求《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正式對網售處方藥指明方向,允許網絡銷售處方藥和展示處方藥信息」的消息為網際網路醫療醫藥銷售打開新格局,處方藥網售被一刀切的監管困境終於迎來解禁。

新網售藥品監管辦法的落地無疑為網際網路醫藥推廣打開新的切口。從醫藥的推廣和銷售上看,網際網路醫療端或會成為在傳統醫院和零售藥店之外的第三大藥品營銷陣地。

網際網路醫療的整個流程,完全可以滿足藥企在藥品上的各方面需求。網際網路醫療成為跨國藥企爭相佔據的高地似乎也就自然而然。

此外,從表中我們還可以發現,部分跨國藥企如諾華、賽諾菲還在布局多元化創新支付。通過與保險服務的融合創新,與網際網路醫療端開展深度合作,在提升優質創新醫療產品和服務的可及性的同時,也提升了診療質量及醫療的可負擔性。這也必然是大藥企未來的長期發展趨勢。

數字療法提升大藥企個性化服務質量和患者管理疾病效率

從2019-2020跨國藥企數位化布局情況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在近兩年,跨國藥企在數字療法上的布局僅次於網際網路醫療。相比傳統療法,數字療法存的優勢到底體現在哪?為何藥企紛紛布局這一領域?

表3

從上表我們可以發現,在2020下半年,跨國藥企布局數位化療法加速。這在一定程度上歸結於2020上半年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以及FDA聯合發布了《用於在新冠疫情期間治療心理疾病的數字健康設備的強制政策》。該政策法文中提到暫時放棄有關心理健康低風險軟體工具的要求,如關於報告更正和刪除的要求,以及有關註冊和上市的要求。

這一政策隨即對數字療法產生了積極影響,政策推出後的很短時間內便有幾款數字療法通過緊急審批,國外方興未艾的數字療法又迎來了一次加速。藥企更是紛紛加重在該領域的布局。

為何布局數字療法?藥企如何利用數字療法使患者受益?

提升患者個性化服務質量,抓取有效患者數據

作為經過臨床驗證的診療手段,數字療法可獲得真實且可用的患者數據,不僅能夠優化患者的治療結果,還可以防止病情惡化從而減少住院。利用數字療法,患者、護理人員和臨床醫生還可以隨時查詢治療進程更新,從而實現智能化的護理管理和臨床決策優化。

此外,利用生物傳感技術以及可穿戴設備傳輸的患者個人健康數據,對藥企進行患者服務的改善及產品、藥物的後續改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於這一點,美國數位技術公司Medidata 執行長 Glen de Vries 曾在接受動脈網採訪時表示,「數位化解決方案對某一類患者身體的全面或者生理特徵進行收集,綜合對比患者自身的多重因素,能夠精準地了解到人與人之間個體差異對治療效果造成的影響,從而判斷出何種治療產品更加適合何種類型的患者,進一步為患者提供從診斷、藥物、手術、康復等各個環節為其制定對症下藥的精準化治療方案」。

同時,Glen de Vries也認為,疫情使民眾意識到了數據收集的重要性,也進一步激發、加速了現有數位化解決方案的應用和使用。他堅信,數位化解決方案能夠助力藥企進行更有效的數據收集和應用。

因此,提升患者個性化服務質量,解讀數字療法反饋的海量數據,並抓取有用信息,是跨國大藥企在該領域深入布局的目的之一。

提升患者管理疾病的效率和患者體驗

此外,我們還可以從表格信息中發現,大藥企們在數字療法上的布局方向同網際網路醫療類似,大部分布局在需要長期進行護理的慢性疾病上,旨在以更低的成本實現為患者提供更智能化、個性化的精準服務,提升患者管理疾病的效率和患者體驗。

以諾華和諾和諾德為例。

諾華宣布收購美國初創軟體公司Amblyotech,並將與育碧公司和McGill大學合作,進一步開發針對弱視的創新數位化治療方案。諾華表示,該種數字治療方案將通過主動遊戲和被動視頻的技術訓練患者眼睛觀看特殊的圖像從而達到治療弱視的目的。

遊戲的方式不僅大大提升了患者治療體驗,數位化方式更多是為患者帶來便利,以最簡便和舒適的方式完成對疾病的治療,藥企也相應承擔了更低的成本。

諾和諾德與微軟共同打造的糖尿病科普知識智能問答機器人「小諾老師」,主要目的則在於幫助更多中國糖尿病患者了解在糖尿病預防及治療領域的知識,進行患者教育。

一方面,智慧機器人切實地幫助了患者加強對糖尿病知識的學習,增強疾病治療意識,同時也進一步提高患者對於藥品的了解程度,順利進行了醫藥推廣,提升諾和諾德的潛在患者消費者人群。

另一方面,相比線下活動教育、醫生教育,智慧機器人服務更為精準、個性化,趣味程度也更高,能提升患者參與度;相比人力資源,智慧機器人服務成本更低。

數字療法有望幫助傳統製藥公司擴大利潤,這也意味著各大藥企今後在數字療法方面的布局會更加廣泛而深入。

*封面圖片來源:123rf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現的採訪數據均由受訪者提供並確認。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相關焦點

  • 西安楊森首次探索網際網路醫院 跨國藥企爭相布局數位化醫療打通患者...
    「網際網路醫院模式正在加速,僅從中國政府頒發的執照來看,2020年頒發網際網路醫院的執照多達500個,而僅僅一年以前政府所審批的網際網路醫院執照只有100個,一年間頒發執照速度增加了4倍。數位化醫藥模式在中國已經提速。」西安楊森總裁安思嘉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數位化醫療將更好地提升患者在醫療健康服務方面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 2020年Q1跨國藥企Top5變局:輝瑞(PFE.US)暫居第三,百時美施貴寶(B...
    要聞 2020年Q1跨國藥企Top5變局:輝瑞(PFE.US)暫居第三,百時美施貴寶(BMY.US)擠進第五 2020年5月12日 20:08:38 智通財經網
  • 跨國藥企怎麼了?
    來源:E藥經理人步入2019年僅半個月就已經陸續有三家大型跨國藥企宣布裁員,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跨國藥企2019年的主基調。削減成本、聚焦優勢業務以及戰略架構調整成為了對外宣布的裁員主要原因,但更深層次是整個產業格局的劇烈變動。2019年跨國藥企的壞日子來了嗎?在中國的表現又將如何?
  • 從跨國藥企2019年報,看未來醫藥行業研發趨勢
    【製藥網 行業動態】開年後,全球頭部跨國藥企陸續發布年報。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所統計的17家跨國藥企2019年合計業務收入就超過4800億美元。   這三家跨國藥企2019年業績排名前3   從年報來看,17家跨國藥企2019年業績排在前3的分別是強生、羅氏和輝瑞。   2020年1月,強生公布財報顯示,公司2019財年全年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為151.19億美元,同比下降1.16%,營業收入為820.59億美元,同比增長0.59%。
  • 最新| 10大跨國藥企業績公布|賽諾菲|默沙東|藥企|業績|-健康界
    10大MNC藥企Q3財報出爐:輝瑞、諾華、羅氏、禮來、諾華……10月開始,全球製藥領域巨頭們陸續發布了其2020年Q3業績報告!本文將從藥企營收狀況、拳頭產品的表現及2021年的發展預測等方面進行梳理,希望通過這些份「成績單」,幫助醫藥人更好地了解全球醫藥行業動態。
  • 請回答2020:中國創新藥十大「後浪養成記」之轉型創新篇
    值此新年之際,億歐大健康試圖回顧2020年中國創新藥市場這火熱的一年,以窺探創新生態的格局和變化。並由此探討質疑聲下,國產創新藥產業的滾滾浪潮該湧向何方?此為本次盤點的最後一篇:藥和服務一起賣,跨國藥企在華關鍵詞是數位化創新當外資著手在華成立本土企業,紮根中國數十年的跨國藥企們也在積極求「變」。
  • 在華跨國藥企掌門人寄語兩會
    在華跨國藥企掌門人寄語兩會  隨著5月28日全國兩會的勝利閉幕,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委員們的建言等熱點話題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其中,擴大對外開放無疑是今年兩會的一大亮點。
  • 強生、諾華、輝瑞等跨國藥企CEO年薪大比拼 誰增長最快
    隨著各公司年報逐漸公布,一批跨國藥企領導者的最新薪酬也隨之曝光,強生、禮來、阿斯利康、輝瑞、羅氏、諾華、GSK等跨國藥企CEO薪酬陸續公布,其中,強生CEO Alex Gorsky總薪酬最高,達253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億元),諾華執行長Vas Narasimhan年度總薪酬強勢增長59%,羅氏執行長Severin Schwan由於公司薪酬計算方式改變與上年基本持平
  • 17家跨國藥企揭曉2019年成績單!羅氏碾壓輝瑞,拜耳強勢增長
    2019年,國際製藥行業「熱鬧非凡」,整合、剝離、併購、重組不斷,過往的現金流產品相繼專利到期,新的品種開始嶄露頭角,新舊交替的場景在全球大藥企中不斷上演。 又是一年年報季。跨國藥企巨頭們紛紛公布2019年的成績單。E藥經理人整理出其中的17家有代表性的藥企。
  • 負債2400萬,這家上市公司投的醫院破產了;13家跨國藥企超2700億...
    29種抗菌素、6種抗癌藥帶量採購結果公布;中藥材價格飆升最高漲幅達116.7%;47家企業口罩不合格;國藥集團邁向5000億時代;華東醫藥2019年工業收入首破百億;首款國產HPV疫苗5月起可預約接種:329元/針;基層醫生漲薪潮來了;13家跨國藥企超2700億美元市值蒸發;多款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被亮紅燈;新冠肺炎DNA疫苗INO-4800美國1期試驗完成受試者招募。
  • 【藥企營銷轉型之路】沙龍 —證據驅動的營銷策略
    了解詳情及報名參加沙龍請點擊主辦單位:梅斯醫學 協辦單位:iiTalent   思享廣告中國·北京   2017年7月3日   地址:觀什茶社  北京·王府井銀泰in88五層   中國·上海  2017年7月11日   地址:延安西路719號佳都大廈7樓打字機博物館    沙龍活動背景醫藥營銷從帶金銷售向學術推廣轉型已在業界達成共識。
  • 別想了 臨床數據「共享」只會利好跨國藥企
    智通財經APP分析來看,該政策的下發,不僅會帶動國內新藥審批的速度,更會縮短國外新藥進入中國的時間,利好跨國藥企們。而受宏觀政策衝擊,A、H兩市的醫藥板塊出現回調。截至7月11日收盤,A股醫藥指數跌近1個點;H股的藥品板塊微跌0.47%,基本上靠新股福森藥業(01652)的22個點在支撐,多隻細分領域的龍頭均掛綠。
  • 科脈曾昭志:零售數位化變革的導火索是消費者
    聯商網消息:實體零售在經歷了電商帶來的焦慮、狂熱與失落之後,終於漸漸趨於理性,開始結合自身優勢探索數位化轉型之路。然而,對於傳統零售企業來說,這條路困難重重。面對落地難、投資大收效慢、內部管理老化等等難題,引入智慧零售服務商成為許多傳統零售企業的不二之選。
  • 知名藥企,總裁換人
    1991年,劉勇軍作為高級科學家加入跨國製藥公司法國裡昂先靈葆雅,1997年加入先靈葆雅旗下美國生物技術公司DNAX研究所擔任主任科學家。2002年,他被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聘為Vivian Smith傑出講席教授、免疫學系主任和癌症免疫研究中心(CCIR)創始主任。
  • 加盟另一跨國藥企
    中外藥企在腫瘤治療領域市場的拼搶非常激烈,最近業界人才又有新的變化。最新的一個消息是,現諾華腫瘤實體腫瘤事業部負責人田瑀將於本月 24 日離任,尋求外部發展機會。昨晚,諾華腫瘤向員工公布了這個消息,據大咪了解,田瑀將加盟另一家跨國藥企。
  • 諾亞財富汪靜波:擁抱變革 順應數位化轉型趨勢
    十年間,中國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行業經歷巨大發展,也迎來重大變革。站在新的起點上,諾亞控股創始人汪靜波對行業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數位化變革勢在必行。,而2012-2019年,以資金池和剛性兌付為核心大發展的銀行理財業,處於這場變革的核心。
  • 2500億天價收購:靠中國市場逆天改命,百年藥企阿斯利康做對了什麼...
    2019年,阿斯利康更反超全球第一大仿製藥公司輝瑞,成為在中國的跨國藥企Top1。今天風光收購亞力兄製藥,但5年前的阿斯利康曾一度陷入頹勢,差點被大廠輝瑞收入囊中。5年逆天改命,阿斯利康做對了什麼?中國市場在阿斯利康「改命」過程中扮演了什麼關鍵角色?390億美元的全球巨額收購背後,又有什麼大風向變動將會影響中國的醫藥產業及投資生態?
  • 2020年度中國數位化貢獻人物之科技抗疫先鋒徵集,開始啦!
    2020年度中國數位化貢獻人物之科技抗疫先鋒徵集,開始啦! 2020年度中國數位化貢獻人物之科技抗疫先鋒徵集,開始啦!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爆發,對社會、經濟和企業影響巨大。疫情下的企業數位化變革之路愈發高效且更具創新。 IT人不斷創新,為企業建立起應對突發事件的數位化能力。自成立起來,我們始終扮演著「發聲筒和擴音器」的角色,已經連續舉辦三年中國數位化貢獻人物。
  • 展望2020,中國醫藥行業的十大發展趨勢預測
    【製藥網 市場分析】2019年已經過去。帶量採購擴圍、新版醫保目錄談判、醫保控費......在這些醫改政策影響下,2019年有一批藥企退出,行業格局發生大變革…如今已經進入2020年,政策改革邊際影響降低,醫藥行業新篇章有望開啟。醫藥市場的競爭是否會更加激烈?跨國藥企的發展勢頭如何?創新藥領域投融資情況是否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