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Q1跨國藥企Top5變局:輝瑞(PFE.US)暫居第三,百時美施貴寶(B...

2021-01-13 深圳智通財經
要聞 2020年Q1跨國藥企Top5變局:輝瑞(PFE.US)暫居第三,百時美施貴寶(BMY.US)擠進第五

2020年5月12日 20:08:38

智通財經網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MedTrend醫趨勢」。

2020年4月底,在公共衛生事件之下,跨國藥企紛紛亮出各自第一季度的成績單,從財報可以看出:大型藥企在2020年Q1的日子並沒有外界想像中那麼難過。

醫藥行業銷量迎來小高潮,一方面群眾大量囤積藥物以備不時之需,另一方面公共衛生事件導致疫苗等藥品需求增強。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時間5月12日9時32分,目前全球累計確診超417萬,累計死亡超28萬。

相比之下:Q1之後,公共衛生事件全球蔓延,Q2跨國藥企將要面臨的壓力可能遠比想像中的還要大......

當然,這只是2020年Q1的數據,「鹿死誰手,還未可知!」開局,讓2020充滿變數。

公共衛生事件之下,2020年Q1 跨國藥企Top5排名究竟如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2020年Q1,跨國藥企Top5開局有較大變化,輝瑞暫居第三,BMS擠進第五:

羅氏:Tecentriq當打之年,Ocrevus欲上峰巔。不過,新品卻乏善可陳,僅2%的營收增長,無法高枕無憂,畢竟緊隨其後的諾華營收+11%!

諾華(NVS.US):這家被預測將在未來超越輝瑞的藥企,終於在Q1得償夙願!但是卻被羅氏強壓一頭。隨著諾華重金押注創新藥領域,年初+11%的高驅動,未來可期。

輝瑞(PFE.US):改革大刀闊斧,兩大業務的剝離,轉型陣痛對Q1業績產生了負面影響(-8%),也是Top5中營收唯一下滑的企業,其研發投入也低於目前披露的幾家!

強生(JNJ.US):以28.8億美元的研發投入(儘管-10%),成為Top5披露的幾家中研發投入最高!尤其是其疫苗研發值得期待。

BMS(BMY.US):收購新基後回血,成功補位,強勢入局,排名上升3位,成為Top5新秀,未來與默沙東不相伯仲。

▲2020年Q1 全球Top5製藥營收排行榜

*匯率均以財報發布當日匯率換算(羅氏、強生、默沙東只計算製藥業務)

1 羅氏製藥(Roche)

2020年Q1製藥營收(億$):126.54,同比+2%

研發費用(億$):未公布

羅氏製藥2020年Q1營收122.62億瑞郎(126.54億美元),同比+2%,佔總營收81%。

*羅氏年報中,所有增長率均為固定匯率(CER),實時匯率:1瑞士法郎=1.032美元

羅氏製藥2018年獲批的超級流感藥Xofluza(巴洛沙韋)2020年全球的銷售額為2800萬瑞士法郎,+371%,為2020年Q1銷售額增長幅度最高的藥物。

排在第二位的是2017年獲首次批准用於治療血友病A患者的藥物Hemlibra,是近20年來首個獲FDA批准的用於治療體內含有因子VIII抑制劑的A型血友病的新藥,在全球的銷售額為5.21億瑞士法郎,+146%。特別是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的增長勢頭非常強勁。

另一個增長勢頭強勁的藥物是阿替利珠單抗Tecentriq,受適應症廣泛期小細胞癌和三陰性乳腺癌的影響,在全球銷售額為6.44億瑞士法郎,+99%。

新藥領域,全球不同地區銷售收入呈現增長趨勢。

在美國,銷售增長的3%主要來自最近推出的藥物,如Ocrevus、Hemlibra和Tecentriq,部分被來自生物仿製藥的競爭所抵消。

在歐洲,由於對Tecentriq、Ocrevus、Perjeta、Hemlibra、Actemra/RoActemra和Kadcyla總體銷售額增長了14%。

在中國,最近上市的Perjeta和Alecensa藥物的強勁銷售力以及達菲(Tamiflu)和羅氏芬(Rocephin )等老牌產品的高銷量抵消了國家報銷藥物清單價格的下調和衛生事件對赫賽汀、安維汀和美羅華的影響。

其它地區,銷售額增長了16%,主要貢獻者是Perjeta、Ocrevus、Tamiflu和Alecensa。

在日本銷售額也增長了3%,這也是受到最近推出的產品Hemlibra、Tecentriq和Perjeta的推動。

值得注意的是,羅氏在著手減少小分子製造能力,並增強生物製劑的生產能力,目前羅氏製藥正在分階段退出小分子藥物的過程。

2 諾華製藥 (Novartis)

2020年Q1製藥營收(億$):122.83,同比+11%

研發費用(億$):20.60,同比-10%

諾華全球營收122.83億美元,同比+11%。其中:創新藥物部營收97.55億美元,同比+11%。山德士營收25.28億美元,同比+9%。

從地區看,新興市場的營收增長14%,其中中國區表現強勁,增長了18%(6.22億美元),主要由Entresto、Cosentyx推動。另外,Q1季度的淨利潤為21.73億美元,同比增長22%。

在研發支出上,諾華第一季度支出20.60億美元,同比-10%,這主要由於諾華對臨床管線的精簡,從去年的超200個臨床項目,精簡到166個臨床項目。

▲諾華2020 Q1 營收Top 20藥物

諾華創新藥物部和仿製藥部門山德士,主要由以下藥物驅動:

心衰新藥諾欣妥(沙庫巴曲纈沙坦鈉),銷售額為5.69億美元(+62%);

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的基因療法Zolgensma,銷售額為1.7億美元;

銀屑病藥物可善挺(蘇金單抗)的銷售額為9.3億美元(+19%);

兩種乳腺癌藥物Kisqali(瑞博西尼)和Piqray(alpelisib)銷售額分別為1.61億美元(+ 82%)和7400萬美元。

另外,公共衛生事件期間,諾華率先在中國使用了數位化解決方案維持公司政策運營,其中包括患者參與和對醫療行業從業人員(HCPs)的多渠道營銷。

諾華與中國前三強網上藥店合作提供網上需要服務,並主持了400多次在線健康宣傳教育視頻直播活動。

諾華集團執行長萬思瀚(Vas Narasimhan)表示,「+11%的爆發增長,讓諾華在2020迎來了一個強勁的開局,目前,諾華全球有15個正在進行或將要進行的項目。」

3 輝瑞(Pfizer)

2020年Q1製藥營收(億$):120.28,同比-8%

研發費用(億$):17.24,同比+1%

2020年是輝瑞急速轉型的一年,消費者健康、普強的剝離已塵埃落定,未來輝瑞輕裝上陣,專注創新藥。

轉型陣痛對2020年Q1業績產生了影響,去年輝瑞就曾預測新輝瑞也將隨著轉型,或許會淡出連續多年保持的全球藥企收入前三名。

從製藥業務來看(創新藥+普強),2020年Q1,輝瑞營收120.28億美元,同比-8%;淨利潤34.01億美元,同比-12%。

▲輝瑞2020年Q1 主要的13款藥物

輝瑞創新藥物營收100.07億美元,同比+11%。主要由4款藥物推動:抗凝藥物Eliquis、乳腺癌新藥Ibrance、口服JAK抑制劑Xeljans、孤兒藥Vyndaqel/Vyndamax。

抗凝藥物Eliquis營收13億美元,同比+29%,主要受非瓣膜性藥物、心房纖顫以及口服抗凝劑市場份額增加影響。另外,該藥在新興市場及美國市場的增長尤為強勁,增速分別達44%及34%。

乳腺癌新藥Ibrance營收12.48億美元,全同比+10%,該藥在美國推出後乳腺癌適應症後,市場發展迅猛,歐洲及日本新興市場增長37%;

口服JAK抑制劑Xeljans 4.51億美元,同比+7%,美國市場業務主要是由於類風溼性關節炎適應症帶來的銷售增長。

孤兒藥Vyndaqel/Vyndamax的銷售額則從2019Q1的0.41億美元增長到了2.31億美元,同比+463%。一方面,在去年5月,該藥獲FDA批准用於治療成人心肌病或遺傳性轉甲狀腺素介導的澱粉樣變性(ATTR-CM)心肌病後迅速放量;另一方面,該藥於去年3月在日本更新了ATTR-CM指標,促使國際市場業務增長156%。

*總體增長被部分營業收入降低抵消,包括由於專利到期的創新藥與仿製藥的競爭壓力、美國定價挑戰等。

與創新藥業務的增長相反,受Lyrica在美國的仿製藥競爭以及Lipitor和Norvasc在中國市場業績下滑(主要受集採影響)、萬艾可專利到期後,仿製藥帶來的持續衝擊等因素影響,普強業績下滑嚴重(同比-37%,營收20.22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Lyrica的銷售額從11.86億美元下降到了3.57億美元,同比下降達70%,是降幅最大的藥物。

在臨床試驗方面,受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影響,輝瑞已經於3月下旬暫停了某些正在進行的全球介入臨床研究試驗的招募部分,並推遲了大多數新研究的啟動工作。

而在4月下旬,輝瑞又著手恢復部分臨床試驗工作,在當地政府或衛生局允許的情況下,重新開啟招募工作以及新的臨床研究,當然,部分臨床試驗還是有可能會推遲完成。

4 強生製藥(Johnson&Johnson)

2020年Q1製藥營收(億$):111.34,同比+9%

研發費用(億$):25.80,同比-10%

2020年Q1,強生在醫療器械業務(-8.2%)乏力的情況下,製藥業務(+8.7%)扛起了強生穩定增長的大旗,營收111.34億美元。腫瘤、自身免疫疾病、肺動脈高壓領域的產品是推動強生製藥業務繼續增長的關鍵。

腫瘤領域,多發性骨髓瘤的單抗藥物Darzalex即將接替Imbruvica成為強生腫瘤藥頭牌,在兩款藥物的高速增長下,腫瘤藥業務增幅19.7%,是強生表現最亮眼的領域;免疫領域,強生依靠兩款IL-23產品固守陣地。

▲強生2020年Q1 主要藥物營收

在疫苗領域,強生在4月初宣布子公司楊森製藥與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發展管理局合作,共同投入超10億美元用於疫苗研發,承諾向全球範圍提供10億劑疫苗。

此次也在Q1季報中披露了這個計劃的實施路線圖:

3月份獲得了候選疫苗,

6月份之前完成生產前準備工作,

9月份啟動首次人體臨床研究(first in human),

12月份獲得初步臨床數據,

2021Q1可獲得第一個批次的疫苗,能夠滿足緊急授權使用。

5 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

2020年Q1製藥營收(億$):107.81,同比+82%

研發費用(億$):23.72,同比+76%

2019年11月21日,BMS完成了對新基740億美元的世紀大收購,獲得腫瘤、免疫、炎症領域多個極具潛力的產品管線,同時將銀屑病藥物Otezla(阿普斯特)以134億美元出售給安進。

並以此,BMS在2020年Q1,以107.81億美元,同比+82%的爆發增長強勢挺進前五,製藥營收略高於默沙東(第一季度營收106.55億美元)。

原BMS旗下產品,抗凝藥Eliqus(營收26.41億美元,同比+37%)、O藥(17.66億美元,同比-1.9%),新基龍頭產品Revlimid(29.15億美元,佔總營收的27%)、多發性骨髓瘤藥物Pomalyst(7.13億美元)、抗癌藥Abraxane(3億美元)等是核心動力。

新基Revlimid成BMS銷售龍頭,抗凝藥Eliqus退居第二。未來,如何推動O藥市場,可能是BMS考量的重要方向。

在研發領域,2020Q1,BMS累計將23.72億美元的費用投入到研發中,相較於2019Q1的13.48億美元,同比+76%(包括新基部分)。

監於BMS研發的變化,近日市場調研機構EvaluatePharma的預測表明:羅氏一直是全球腫瘤領域的領頭羊,不過隨著去年BMS和新基的合併,從2020年起,這一維繫多年的格局將會發生改變。

從2020年到至少2024年,BMS的腫瘤藥物銷售額將會超過羅氏。

未來,BMS與羅氏的腫瘤大戰將會更加精彩!

結語

2020年開端,隨著製藥巨頭財報同時進行的,還有他們大刀闊斧的架構重塑:

2月5日,默沙東宣布剝離女性健康產品、過專利期品牌藥和生物類似藥,成立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

2月6日,GSK也決定「一分為二」:一個將專注於藥品和藥物開發,另一個將專注於消費者醫療保健產品;

2月12日,賽諾菲執行長Paul Hudson宣布改組公司管理層,重新梳理戰略架構,4位高管隨即離職。從以上企業的表現中,我們看到:製藥巨頭們都在重新梳理產品線,聚焦優勢業務,這似乎意味著,剝離短板,聚焦長板,將成為下個十年製藥業的戰略基調。

在公共衛生事件肆虐的2020年,期待著製藥巨頭帶給我們新驚喜!

另一方面,原以為公共衛生事件之下,跨國藥企Q1均不景氣,但沒想到所有的壓力似乎都留在的Q2(我太難了!)。

猜中開頭,卻沒猜中結尾!

那麼,公共衛生事件究竟對全球醫藥市場的影響如何,讓我們期待半年報的到來!

(編輯:張金亮)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

相關焦點

  • 從跨國藥企2019年報,看未來醫藥行業研發趨勢
    【製藥網 行業動態】開年後,全球頭部跨國藥企陸續發布年報。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所統計的17家跨國藥企2019年合計業務收入就超過4800億美元。   這三家跨國藥企2019年業績排名前3   從年報來看,17家跨國藥企2019年業績排在前3的分別是強生、羅氏和輝瑞。   2020年1月,強生公布財報顯示,公司2019財年全年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為151.19億美元,同比下降1.16%,營業收入為820.59億美元,同比增長0.59%。
  • 百時美施貴寶及輝瑞Eliquis獲EC批准用於NVAF患者
    百時美施貴寶及輝瑞Eliquis獲EC批准用於NVAF患者
  • 葛蘭素史克(GSK.US)、百時美施貴寶(BMY.US)等全球性藥企均有布局...
    要聞 葛蘭素史克(GSK.US)、百時美施貴寶(BMY.US)等全球性藥企均有布局,ICOS靶點能否成為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星?2020年7月6日 12:50:17 醫藥觀瀾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醫藥觀瀾」。以PD-1抗體、CTLA-4抗體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出現,使癌症的治療模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
  • 輝瑞之後 禮來、阿斯利康又裁員!跨國藥企怎麼了?
    來源:E藥經理人步入2019年僅半個月就已經陸續有三家大型跨國藥企宣布裁員,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跨國藥企2019年的主基調。削減成本、聚焦優勢業務以及戰略架構調整成為了對外宣布的裁員主要原因,但更深層次是整個產業格局的劇烈變動。2019年跨國藥企的壞日子來了嗎?在中國的表現又將如何?
  • 全球最大藥企輝瑞(PFE.US)170年簡史:它帶給人類的,不止是偉哥和...
    有著170年歷史的輝瑞(Pfizer),是全球處方藥銷售規模最大的藥企。輝瑞堪稱現代製藥行業的縮影:堅定地投入藥物研究,憂心忡忡地開啟多樣化業務,用併購來彌補階段性的科研短板,「做大做強」獲得更多收入來支撐研發。
  • 治療肝細胞癌,百時美施貴寶(BMY.US)雙重免疫療法組合獲FDA批准
    美股 治療肝細胞癌,百時美施貴寶(BMY.US)雙重免疫療法組合獲FDA批准 2020年3月12日 07:41:42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藥明康德。當地時間3月11日,百時美施貴寶(BMY.US)宣布,美國FDA已批准PD-1抑制劑Opdivo(nivolumab),與CTLA-4抑制劑Yervoy(ipilimumab)聯用,治療既往接受過索拉非尼治療的肝細胞癌(HCC)患者。新聞稿指出,Opdivo+Yervoy是FDA批准的針對該患者群的首個也是唯一的雙重免疫療法。該組合療法具有潛在的協同作用機制。
  • 百時美施貴寶在日本提交一項CAR-T療法上市申請
    近日,百時美施貴寶(BMS)日本子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 K.K.宣布,已經在日本提交了lisocabtagene maraleucel(以下簡稱liso-cel,JCAR017)的上市申請,提交類別為再生醫學,適應症為用於治療既往至少2種方案系統治療失敗的復發/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LBCL)成人患者,這也是liso-cel提交上市申請的第二個國家
  • 展望2020,中國醫藥行業的十大發展趨勢預測
    【製藥網 市場分析】2019年已經過去。帶量採購擴圍、新版醫保目錄談判、醫保控費......在這些醫改政策影響下,2019年有一批藥企退出,行業格局發生大變革…如今已經進入2020年,政策改革邊際影響降低,醫藥行業新篇章有望開啟。醫藥市場的競爭是否會更加激烈?跨國藥企的發展勢頭如何?創新藥領域投融資情況是否良好?
  • 跨國藥企的2020年數位化變革之路
    數位化建設在2016-2018年期間主要指跨國藥企在國內外相關智慧醫療平臺的搭建以及內部的數位化升級;2019-2020年期間,數位化建設主要指跨國藥企利用數位化技術提升內部運轉效率。
  • 百時美施貴寶又一款單抗藥物上市申請獲受理
    醫谷微信號:yigoonet日前,根據藥審中心(CDE)官網信息,百時美施貴寶(BMS)另外一款重磅單抗藥物伊匹木單抗(ipilimumab)的上市申請正式獲得受理。據了解,伊匹木單抗是百時美施貴寶開發的一款抗CTLA-4單抗藥物(商品名為Yervoy),其能有效阻滯一種叫做細胞毒性T細胞相關抗原-4(CTLA-4,又名CD152)的分子,CTLA-4是一種白細胞分化抗原,是T細胞(胸腺依賴性淋巴細胞)上的一種跨膜受體,與CD28分子共同享有B7分子配體,即CTLA-4與CD28均可與B7分子結合,但CTLA-4與B7分子結合後會誘導T細胞無反應性
  • 藥企巨頭入局人體微生態,免疫療法成第一戰場
    從2016年羅氏、輝瑞聯合領投Second Genome B輪4260萬美元,到2017年強生參與BiomXA輪2400萬美金融資,再到2018年百時美施貴寶參投Vedanta Biosciences C輪4550萬美金融資,2019年阿斯利康豪擲2000萬美金與SeresTherapeutics聯合研究利用微生物候選藥物改善免疫療法效果…… 一系列數據顯示,醫療圈裡最賺錢的藥企巨頭們對人體微生態領域
  • 百時美施貴寶Opdivo治療新診斷MGMT甲基化膠質母...
    2020年12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百時美施貴寶(BMS)近日宣布對3期CheckMate-548試驗(NCT02667587)進行更新。在2019年9月,該公司宣布,該研究沒有達到所有隨機患者PFS的主要終點。此次公告顯示,根據獨立數據監測委員會(DMC)對本研究進行常規審查後,百時美施貴寶獲悉,根據迄今為止發生的事件數量,該研究將無法達到另外2個主要終點:基線時未使用皮質類固醇的患者和整個隨機患者人群的總生存期(OS)。
  • 上實集團聯手百時美施貴寶:癌症免疫治療藥物有望降價進醫保
    11月6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海市交易團國資分團集中簽約上,上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實集團)董事長沈曉初宣布,與美國百時美施貴寶公司籤署產品戰略合作協議。沈曉初稱,上實集團代理百時美施貴寶抗肺癌藥物歐狄沃(Opdivo)有望在近期內通過國家談判,降價納入醫保,造福更多患者。
  • 施貴寶明星抗癌藥引發嚴重副作用 免疫治療市場何去何從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2日訊(記者 徐航)近日,百時美施貴寶公司的新型抗腫瘤免疫治療藥物PD-1抑制劑Opdivo(國內商品名歐狄沃,俗稱O藥)被曝在日本引發嚴重副作用,該新聞迅速在網絡蔓延,引起熱議。Opdivo作為全球首款獲批的免疫治療藥物,帶動了一批同類藥物的研發和上市,在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此次事件發生後,公眾應如何正確看待免疫治療?
  • 強生、諾華、輝瑞等跨國藥企CEO年薪大比拼 誰增長最快
    隨著各公司年報逐漸公布,一批跨國藥企領導者的最新薪酬也隨之曝光,強生、禮來、阿斯利康、輝瑞、羅氏、諾華、GSK等跨國藥企CEO薪酬陸續公布,其中,強生CEO Alex Gorsky總薪酬最高,達253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億元),諾華執行長Vas Narasimhan年度總薪酬強勢增長59%,羅氏執行長Severin Schwan由於公司薪酬計算方式改變與上年基本持平
  • 百時美施貴寶Opdivo膠質母細胞瘤3期臨床錯過主要終點
    編譯丨範東東日前,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 Myers Squibb)報告表示,獨立數據監控委員會(DMC)已經審查了Opdivo(nivolumab)的CheckMate-548三期臨床試驗的數據結果。不幸的是,委員會經過評估後認為,該試驗無法達到總體生存(OS)的主要終點。
  • 最新| 10大跨國藥企業績公布|賽諾菲|默沙東|藥企|業績|-健康界
    10大MNC藥企Q3財報出爐:輝瑞、諾華、羅氏、禮來、諾華……10月開始,全球製藥領域巨頭們陸續發布了其2020年Q3業績報告!截止目前,據不完全統計,有10家MNC藥企公布了Q3「成績單」:賽諾菲、禮來、吉利德、GSK、默沙東、諾華、輝瑞、渤健、羅氏、強生。
  • 百時美施貴寶(BMY.US)Opdivo聯合Yervoy一線治療惡性胸膜間皮瘤擬...
    智通財經APP獲悉,11月23日,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網站最新公示,百時美施貴寶(BMY.US)PD-1抑制劑納武利尤單抗和CTLA-4抗體伊匹木單抗聯合療法以「符合附條件批准的藥品」擬納入優先審評,擬開發適應症為:用於治療初治的不可切除的非上皮樣型惡性胸膜間皮瘤成人患者。
  • 17家跨國藥企揭曉2019年成績單!羅氏碾壓輝瑞,拜耳強勢增長
    2019年,國際製藥行業「熱鬧非凡」,整合、剝離、併購、重組不斷,過往的現金流產品相繼專利到期,新的品種開始嶄露頭角,新舊交替的場景在全球大藥企中不斷上演。 又是一年年報季。跨國藥企巨頭們紛紛公布2019年的成績單。E藥經理人整理出其中的17家有代表性的藥企。
  • 輝瑞(PFE.US)、羅氏(RHHBY.US)等大型藥企追捧 資本青睞 蛋白降解...
    原標題:輝瑞(PFE.US)、羅氏(RHHBY.US)等大型藥企追捧,資本青睞,蛋白降解療法為何如此受歡迎?公開信息顯示,近幾年,葛蘭素史克(GSK.US)、默沙東(MSD.US)、輝瑞(PFE.US)、拜耳(BAYRY.US)等多家全球性藥企,已就蛋白降解療法與不同的公司達成了十幾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