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70年代的朋克風(圖)

2020-12-05 搜狐網

楊吟/文

 

  感謝上帝,在經過了3年的失敗的婚姻生活後,Vivienne遇到了這個改變她的男人——Malcolm,或者說他們倆本來就是「一丘之貉」。當時Vivienne還在學校教書,Vivienne的弟弟則在倫敦的一家藝術學院學習設計,他總是帶著一幫趣味相投的朋友回家來,這些人之中就有Malcolm。其時,Malcolm Mclaren常把自己打扮得像花花公子一般,穿著不正經的西裝和絲綢鞋。他附庸風雅,時常大談達達藝術,並瘋狂收集老唱片。而Vivienne Westwood則是另一種氣質,她擁有優美的曲線和運動員般的腿型,說起話來又很嚴謹,但不知怎麼的,Vivienne與她那熱衷搖滾的男朋友居然達到了一種默契,那時還在教書的Vivienne在Malcolm決定開店以後徹底解放,也使現代時裝史也自此多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名字。

  Punk美學

  1971年國王路上先有了一家專門售賣Teddy Boy風格的時裝店Let It Rock,但似乎Malcolm和Vivienne Westwood比他們自己想像的還要偏激和實驗,1975年不安分的Malcolm從紐約回來以後,他和Vivienne就關閉了Let It Rock並開設了赫赫有名的SEX Boutique,開始設計和出售帶有S&M色彩的Bondage(捆綁)和fetish(戀物)風格的時裝。如果說Malcolm是讓Sex Pistols(性手槍)樂隊有機會登上舞臺向全世界吐口水的那個人,那麼,Vivienne Westwood無疑就是讓人們都瘋狂仿效Sex Pistols,並把Punk時裝文化帶進主流社會的朋克教母。

  如果Malcolm McLaren那時候沒有去紐約,沒有看到地下絲絨,沒有遇到Andy Warhol,那麼以後關於Punk的一切也就不會發生。不過,當Sex Pistols在中央聖馬丁舉行了他們的第一場演出之後,一切都改變了。如果說地下絲絨是一件有關於「顛覆」的藝術裝置的話,那麼他們就是第一個提醒世人向傳統世俗開炮的聲音,並且建立了以Punk為中心的文化體系。

那麼,從倫敦國王路上的那間SEX時裝精品店開始變成紐約的「The Factory」的時候,我們知道,這個新的文化體系將被某些人在短時間內無限的放大。

  Malcolm說過:「如果Punk這件事只關於音樂,那可能它已經在好多年前就死了。」Vivienne Westwood可以說是這場革命的最大受益者,她用Cambridge Rapist T-shirt,用赤裸裸的拼貼標語,用紅綠相間的蘇格蘭格子,用小腳褲,用魚網襪,用小西服上的裝飾別針刀片,用鉚釘……使Punk徹底具象化,也輕而易舉的把Punk和其文化以時裝為載體引入了主流社會,為搖滾樂做了一次美學意義上的另類註解。

  當時先後是多個Punk樂隊吉他手的Marco Pirroni曾回憶說:「我永遠也不知道SEX什麼時候開門。有時候我中午過去商店大門卻是關著的,有時候下午四點過去沒還是沒有開。甚至星期六早上,Vivienne和Malcolm都閉門謝客。沒準兒這就是為什麼他們這件店這麼紅的原因——你必須進入他們的圈子成為其中的一員,才能知道他媽的他們什麼時候開門。」The Clash的貝司手Paul Simonon則更為坦誠的說道:「我不怎麼去那兒(kings Road,國王街),我根本買不起那裡的東西。我通常只是看看櫥窗裡他們又都弄了什麼稀罕貨而已。」不過無論在國王街還是在SEX,你都能遇到打扮最古怪的那一群人。那些從Canvey島過來一探SEX究竟的男孩們,還有樂隊,比如Siousie和Severin的人,尋找尖兒貨如drape-coat(一種顏色很戲劇性的時髦西服)的品牌買手們。像Andy Warhol的「The Factory」一樣,SEX對那些男女同性戀、變裝皇后和一切在別的地方得不到認同的人。

  時裝政治

  Vivienne Westwood的設計生命與Malcolm Mclaren一同開始,但他們分手後,她的道路遠非朋克風格所能涵蓋。她曾經堅持「挑戰舊時代的英勇嘗試」,但現在的設計幾乎陷入了對於皇家的迷戀,她曾經說「我們需要走出那條充滿英國感的地道,走出那種黑暗的感覺」,但她運用哈裡斯斜條紋創造的服裝和百年老店Smedley的合作,也可以稱得上是她的經典作品。這個製造了奇怪的混搭風格時尚教母,會理直氣壯地「在崇敬傳統和文化的同時,又鍾情於模仿嘲弄和性解放」。

  她說,「Punk的確是我的一段過去,我不會忘掉它,相反我想讓人們知道什麼是街頭服飾。如果存在一種東西叫作『建制』,那麼Punk就是所謂的『反建制』。」

  她的時裝店,從Let it Rock,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SEX,Worlds End……她不僅在時裝店這個問題上愛打遊擊戰,還喜歡對抗政府軍,她曾經數次被拘。她的政治立場,你不能說左還是右,用波德萊爾的精神來說,就是「我反對」。這種立場,往往也成為一種策略,她的朋克先生和資本家裡查德•布蘭森為「性手槍」的合約金額侃起價來可是一點都不心慈手軟,他們顯然懂得在等級分明的英國社會,要獲得自己的位置,就是不進入這個體系。這個策略顯然是成功的。

  她被認可的領域也超越了時裝行業,皇室寬宏大量的授予她勳章,儘管這個勳章今天僅僅是象徵意義,而她靠自己的才華和立場獲得的尊敬並不亞於女王。

  倫敦真是一個奇怪的城市,你能感覺到倫敦人的口音、居住的區域,這些日常的生活都隱含了諸多的身份涵義,倫敦人對於階層的篤信並沒有被大眾文化的浪潮所衝淡,而另一當面,從Vivienne Westwood們開始的反文化潮流製造著新的身份符號,那些穿耳環、刺青的英國男人並不都是年輕人,他們的職業很多就是公司職員。或許這是新的「政治正確」,對於前衛文化和多元文化的接受能力顯然是站在了「正確」的一邊。這些曾經是朋克文化一部分的身體符號,和Vivienne Westwood們的衣服一起,從顛覆性的表達逐漸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Vivienne Westwood的設計幾乎陷入了對於皇家的迷戀

  當中年人和他們的孩子們一樣喜歡來點小文身的時候,Vivienne Westwood騎著她的自行車回到了18世紀的法國或者波西米亞王朝。伴隨著21世紀以來她華麗、繁複的維多利亞式時裝,她的表達也開始變得更加讓人難以琢磨,在很多次採訪中,她回忽然引用某本書的某個歷史章節或者直接給你大講某段歷史,其實我們都忘了,她的年紀的確已經是祖母級的了,顯然,一身反骨的Vivienne Westwood在用對歷史的參照來反對表面化的新潮,「朋克」精神當然不是黑眼圈或者刺青那麼簡單。

  她每次華麗強勁的出場都讓人想起滾石樂隊的米克•賈格爾,他們都曾無情地諷刺過無所不在的資本主義,現在,他們依然保留著憤世嫉俗或者嘲弄的表情,但他們本身,已經成為了一部強大的賺錢機器。

  

  

相關焦點

  • 《波克捕魚》4.0資料片「機械迷城」預告 盡顯蒸汽朋克風
    從設定中不難看出,《波克捕魚》4.0資料片「機械迷城」主打蒸汽朋克風,蒸汽朋克風是落後與先進的共存,魔法與科學的共存。《波克捕魚》此次更新的資料片更是在世界觀和畫面上盡顯蒸汽朋克風,囊括了全新的地圖場景,機械怪物魚種,BOSS玩法,萌寵系統,成長體系,更有好友約戰小遊戲。
  • 以70年代搖滾音樂為靈感 AD MUSICIAN2014春夏季度造型集【圖】
    以70年代搖滾音樂為靈感 AD MUSICIAN2014春夏季度造型集【圖】 2013-11-21 08:56:25 來源:中國品牌服裝網 作者:zhangyan
  • 印度公司運營「從新德裡開往倫敦的巴士」,70天跨越半個地球
    印度公司運營「從新德裡開往倫敦的巴士」,70天跨越半個地球  olivia chan • 2020-09-01 17:45:37 來源:前瞻網
  • 70年代vs80年代,誰才是科幻電影元年
    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科幻電影的質量呈指數級增長。在這二十年裡,人們不再懼怕浩瀚的宇宙,而是選擇擁抱太空的神秘主義和存在於數光年之外的美麗。60年代的觀眾關注的是人類在地球上力量的未來,而70年代隨著《星球大戰》的加入,科幻電影再度復興。
  • 70年代中國老照片:穿綠軍裝非常帥氣
    70年代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一對夫妻和一位老大爺翹著二郎腿坐在一條長板凳上。70年代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農村裡的農民正在田地裡幹活,有的在插秧,有的牽著牛在耕田,還有幾個小孩也在田地幫忙。70年代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三個穿著綠軍裝的軍人,非常帥氣,左邊兩人雙手擦褲兜一看就是普通士兵比較稚嫩,右邊這個應該是幹部,服裝多兩個口袋,看著比較穩重。
  • 老照片:70年代繁華的臺灣
    亞洲四小龍指韓國、新加坡、香港和臺灣的總稱,這些國家或地區在20世紀60-70年代經濟飛速成長,但在這之前他們只是以農業和輕工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六七十年代的臺灣六七十年代的臺灣六七十年代的臺灣六七十年代的臺灣大樓外牆清晰可見"百事可樂"的廣告中國農民銀行六七十年代的臺灣70年代臺灣老照片-電影院大幅宣傳海報(演員:狄龍)
  • 帶你走進東方朋克風的東海市新世界,這個封神宇宙有點不一樣!
    此次發布的美術特輯展現了追光動畫歷時四年完成的視覺風格探索:一個東方朋克風的東海市新世界。東海市是一個兼容並包、人神共存、多種多樣的文化衝突並存的架空世界。主人公李雲祥所處的地方,以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為原型,並增加了工業朋克感。
  • 70,80年代臺灣民眾的普通生活,圖4展現了清純之美,圖6讓人心酸
    臺灣電視節目錄製現場,70-80年代的臺灣依靠當時的國際形勢發展迅猛,對外交流也很頻繁。「老外」也是臺灣本土綜藝節目的常客。街頭賣藝的耍蛇人。78十年代的臺灣。遊走於街巷之間的雜耍藝人,也是那時臺灣城市的一道獨特的風景。但是請注意看他旁邊的瓶子,裡面裝的是他泡好的蛇酒。
  • 中國古代蒸汽朋克風的科幻中短篇小說推薦
    這是一本中國古代蒸汽朋克風的科幻中短篇小說。讀完全書,有一種深深的震撼與悵然。震撼來自於它科幻世界觀的獨特,以及郊祀之典上的驚天反轉,作為一個科幻小說,它卻在有限的篇幅中將權謀刻畫得淋漓盡致。悵然則是因書中的人物,智慧超然的偃師,純良痴情的流梳公主,舉世無雙的傀儡仲昆。還有,得到了權勢卻失去了一切的姜無宇。
  • 西方服裝史 70年代的經典時尚 至今仍被懷念
    20世紀70年代是時尚界最令人回味的年代之一,它們繼續影響著現代風格。從嬉皮士和迷人的搖滾到迪斯科和波西米亞風,這十年濃縮了許多標誌性的風格,至今仍可穿戴。
  • 盤點下中國70年代動漫和日本70年代動漫的區別 :網友稱弱智才看 !
    在70年代時,國產動漫行業才剛剛起步。很多創作技術和畫風質量還不是很完善,但這卻是很多70後和八零後心目中的經典,同時也給他們帶去了無盡的歡樂。一 :哪吒鬧海,哪吒的父親是陳塘關李總兵,哪吒的母親在懷胎三年零6個月後才將哪吒生出來。
  • 時尚小故事之朋克文化:70年代搖滾成為文化生產的核心力量
    在70年代的文化環境中,搖滾成為文化生產的核心力量。對於年輕人而言,似乎像時尚、流行語、等等都是由搖滾產生出來的或者由其安排的,或賦予價值的。本來具有反叛性質的搖滾現在通過商業化已經被整合到主流文化之中了,那些曾經憤世嫉俗的歌手轉而成為令人羨慕的暴富的明星。
  • 20世紀70年代——普氏野馬滅絕
    20世紀70年代——普氏野馬滅絕普氏野馬:又被稱為蒙古野馬,亞洲野馬。普氏野馬指的是,生活在中國境內的野馬。20世紀70年代,中國宣稱普氏野馬滅絕。普氏野馬和家養馬相似。致使中國普氏野馬於20世紀70年代滅絕。可喜可賀的是:中國於1992年重新從國外引進普氏野馬。如今,普氏野馬已經放歸野外,獨自生存。
  • MISES: 20世紀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
    戰後的幾十年,直到60年代後期,凱恩斯主義理論使人們相信,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可以避免任何危機。隨著上世紀70年代出現嚴重衰退,人們逐漸認識到這一殘酷的現實:當時的滯脹削弱了凱恩斯主義的假設,並使其失去了可信度。此外,20世紀70年代和滯脹的出現,實際上標誌著人們對奧地利經濟學興趣的重生,哈耶克正是因為對商業周期理論的研究而獲得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 70年代演《紅雨》成偶像 80年代只能跑龍套 後成市場管理員
    但在上個世紀70年代,這個名字曾經紅極一時,並且還與當時的當紅明星李秀明齊名,成為當時最紅的電影明星。而那時,他還只是一名中學生呢。那是1975年,北影廠籌拍電影《紅雨》,導演崔嵬四處尋找能夠出演男主角紅雨的演員,結果找來找去找到了曹秀山。在這之前曹秀山從沒拍過電影,但他的外形和氣質,卻與崔嵬心中的紅雨形象完全吻合。
  • 美元向下突破為白銀70年代風格的大漲打開了道路
    在圖上我標出了兩個分形(1到3)。這兩個分形的時間跨度分別在七十年代白銀牛市第一期的時期和當前時期(2001年至2017年)。  如果比較是合理的,那麼美元指數在未來幾個月會大幅下滑。鑑於在美元指數下跌的時候,白銀傳統上有強勁的上漲,這對銀價上漲來說是很好的。  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有意義的白銀漲勢取決於2017年3月峰值是否道指指數的實際頂峰。如果不是,那麼我們將不得不等待更長時間。
  • 攝影師用水果蔬菜製成倫敦地標性建築(圖)
    攝影師卡爾·沃納(Carl Warner)近日利用26種水果和蔬菜製成倫敦標誌性景觀,令人嘆為觀止。  沃納和5名模型製作者花費3周時間,用蔬菜製成可以食用的倫敦全景圖和一系列地標性建築,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推廣健康飲食。
  • 化學故事 英國倫敦煙霧事件
    2021-01-05 10:32:53 來源: 百之靈 舉報   英國倫敦煙霧事件
  • 電影中的倫敦:時代的隱喻
    20世紀50年代的英國電影有一種抵抗現代性、擁抱舊世界的普遍趨勢;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遺產電影,成為英國獨樹一幟亦是最具影響力的電影類型,多改編自文學經典、展現維多利亞時代,如《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和《理智與情感》。當我們在電影的虛構地點和它所援引的真實地點之間穿行時,要留意倫敦在電影中有一種很強的轉喻性:代表著英格蘭、英國、大英帝國、政府。地標倫敦的意象,意味著空間,也意味著時間。
  • 復古風回潮,這些古老的照片,告訴你70年代的時尚風格
    每一個單品都代表了一個年代,每個年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單品符號,要說起對於我們現在時尚界影響最多的一個年代就是70年代在歷史上70年代同樣發生了非常多的事件,整個的70年代都屬於承上啟下的一個階段。在40年代到60年代這個時間,無論是時尚界還是各個行業,都是以重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