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370客機乘客的家屬在3月19日闖入馬國民航局的記者會拉開布條,布條上邊寫著「我們抗議馬來西亞政府隱瞞真相,耽誤救援時間,必須無條件把MH370親人放回來」,雖說是在主事者始料不及的情形下擅闖會場,但這其實正是心情悲痛無助一種的表達,也反映出國際社會至今共同的疑惑。
馬航MH370失聯事件,已經創下了全球歷史上民航飛機失聯最久記錄。此時全世界大眾的輿論除了關心乘客命運,更直接的疑問就是飛機到底去了哪裡?而家屬在布條上使用「放回來」三個字更耐人尋味,他們憑什麼想像出MH370客機乘客正在被扣留?
馬來西亞表態並非怕賠錢 而是政客不願擔政治風險
時間拖得越久,人們對人命傷亡的擔心越大,對於相關單位的辦事能力與效率也越多質疑,但情況的緊急仍沒能改變馬國政府在事件發生以來的謹慎態度。馬國國防部長兼代理交通部長希山慕丁雖然一再遭受外國媒體質問馬國政府會否道歉,但他一直到3月19日都不願討論此問題,回應記者也只是強調「現在這個時候還是尋找飛機為重。」 希山3月19日會見記者時還說「乘客、機師和機組人員在沒有任何證據之前,都還是保持清白」,他這一番言辭固然表現得公道正直,可是大家因此還是失望,解讀下來,「這是還在說沒有進展,抑或是不願承認任何進展?」
馬方的隱瞞不會是出於經濟因素的考慮。因為此時承保馬航飛機機身及責任險的德國安聯全球企業及特殊風險(Allianz Global Corporate & Specialty)已經發出聲明,德國安聯和其他共同保險者做出初步理賠,國際保險界估算其涉及款項超過1億歐元。顯然,對馬來西亞來講,保護國家和政府聲譽比經濟考慮更重要。
希山一旦道歉,要擔當的不僅僅是國家聲譽的影響,也等於承認了國家和馬航對乘客家屬的責任。馬國政治人物向來不習慣自己處於下風,預料著會發生長期索賠談判,未來也可能長期面臨乘客家屬追究公道,馬國領導誰說出「道歉」兩個字,誰就要承擔很大風險。
中國民眾與政府態度因何不同?事關東南亞戰略格局
MH370客機失聯乘客以中國公民為主,因此中國是損失最嚴重的國家,儘管中國普通民眾如國際主流輿論一般傾向,對馬來西亞政府的「隱瞞訊息」感到不可理喻,中國政府在外交層面對馬來西亞仍給足了面子。中國駐馬大使黃惠康在中國大使館的發布會上放風說,MH370客機失聯事件調查中很多信息涉及刑事調查,不宜對外公開。
根據馬國傳媒現場記載,他表示「這就是為什麼自3月8日以來媒體一直在追問,希望馬來西亞方面提供更多的訊息,而馬來西亞方面強調,只能提供經過證實的信息……我想,這是一個負責任政府應有的行為。」
馬國也充分利用了中國的「體諒」,希山慕丁曾引述國中國駐馬大使黃惠康的聲明說,「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SASTIND)發布衛星圖是一個屬於個人行為的意外,圖像並未與失聯客機相關,沒有獲得政府授權或認可,而有關行為正被調查,中國大使聲明有任何重要進展將通知馬國。」
不過,相比起中國駐馬大使表現的諒解與耐性,中國乘客家屬的焦心如焚卻沒能順利宣洩。3月19日,MH370失聯班機的中國乘客家屬趁大馬政府舉行例行記者會之機,到現場向媒體傳達他們的不滿,他們的動作很快引起了現場官員的注意。這些官員以現場只提供民航局召開記者會的名義,召進一批警員阻撓家屬接受媒體採訪,拉扯家屬離開現場,並導致了現場的混亂和推擠。
與豁達的中國外交官不同,現場被推擠的西方媒體人則很不理解他們為什麼不能採訪人在馬國現場的家屬。
家屬、西方媒體,以及馬方和中方政府的錯綜複雜的表現,明顯勾勒出中國政府與馬國政府的特殊關係。納吉政權至今還是對中國較友善,中馬友好,尤其中國和馬方當權政府的關係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尤其同屬東協共同體的菲律賓、越南甚至與馬來西亞與中國之間長期存在著未解的領土爭議。
但東協各個獨立國家又各有自己的外交主權,不一定事事都對中國堅持統一立場,馬方的態度對中國至關重要。馬方不久前才樂意將領土之爭暫放一邊,和中國升格為戰略夥伴關係,對馬方的苛責,恐怕不利於一個至今還是對中國親善的納吉政權持續。這也許就是中方積極諒解的關鍵所在。
馬政府擔心正是恐怖組織沒有參與劫機
然而,記者會的混亂和中國政府的淡定都不能阻礙全世界人民的追問,馬國是否真如家屬拉開的條幅上所說確有「隱瞞」?馬來西亞到底在隱瞞什麼?
關鍵在於,飛機改變航道如果有過事先策劃,而操縱者又能夠在複雜多重的國際監視環境下逃脫,已經是飛行史的神話。這樣的策劃,不是依靠長期研究思考就可以成功,還要是內行人,對於飛機穿越各國可能遇上的各種情況都有過精密把握。單說穿越各國雷達又要在空中不與其他飛行體相遇,絕對要精通航空專業知識和非凡膽識才能應付;還要確保所有乘客手機在飛行過程中沒有機會發出訊號,這就更不容易。至於飛機如何以戰術性飛行動作折返,可能也要做過多次沙盤演算,再加上駕駛者的老道經驗,才可能成功施行。
可是,全世界都一頭霧水的是,飛機隱形得如此專業,已經超乎人們過去對「劫機」的認識。截至目前,沒有任何一個組織公開承認對此事件負責或提出訴求;身為國防部長兼代理交通部長的希山慕丁也曾在新聞發布會上否定國際恐怖組織會把馬國視為劫機目標或發動恐襲活動。連蓋達組織的首腦也說「很想,但做不到」,可見此次事件幾乎不太可能是人們慣常聽聞的恐怖組織所為。
何況,馬國不論是執政的主要政黨巫統,或者是反對黨聯盟中的最大黨伊斯蘭黨,並不似一些中東或非洲伊斯蘭國家的執政黨,會被激進穆斯林視為是不符合教理的「革命」目標。相反的,馬國自馬哈蒂出任首相的時代,對不少來自其他國家的穆斯林政治組織都給予過友好待遇,包括那些在抗爭中成長的單位。同時,馬國在世界上不斷推出各種金融體系和行政改革,試驗如何在當代實踐伊斯蘭政經理想,對那些忙著本土抗爭的組織來說,也留下正面印象,提供他們未來建設許多事項的藍本。即使是賓拉登,在他生前,其家人就有人到馬國做生意,而他的組織也不曾選擇馬來西亞作為恐襲目標。
事實上,刨除人道主義因素,馬方所擔心的,恰恰可能是恐怖組織沒有參與,這意味沒有辦法應用一切設想中可幫助協調談判的關係網絡,也不能動用國際上相關的專家。能夠對此進行印證的是,事件發生以來,馬來西亞幾位資深的恐襲研究專家至今未聞「召見」。由此可見,遭遇恐襲的概率已經很小。
劫機者訴求如涉馬國敏感事件 政府確有可能不敢公開
也正因此,馬國內外才會開始流傳的一些理論,認為這是馬國「國內」事件。
現在流傳的新說法也確更有說服力:它認為如果有策劃者,策劃者一定是有親身經歷的行家。他甚至可能熟悉東南亞各國依舊存有互相猜忌的情形,知道他們缺乏情報共享的機制,又有把握各國雷達人員的工作態度一樣懶散。
例如,泰國軍用雷達當日也和馬國雷達一樣,曾經偵測到不明信號穿越該國與馬國分界地區,可泰方等到十天之後才發出解釋,它和馬國軍方都認為那是不存在侵略意圖的路過民航,所以沒想到攔截;而泰方還有個理由是馬國沒有照會。
而且,如果機上真有人控制了飛機,冒險計劃如此周詳,他或他們絕不可能不可能一邊穿越幾個國家的領空,再一邊向馬國通話勒索,這很容易惹來飛機路過的諸國或超級大國的各種設備有意無意的監聽,包括自動截聽信息和記錄,甚至因此被追蹤方位。
而策劃了如此超複雜又高難度的危險行動,其目標如果不在國外而是在國內,則提出訴求的一方也就不必高調發聲,只需針對某個政府提出訴求即可。果真如此,留在地面上的同謀者完全可以先不理馬國緊張應付國際輿論的緊張,等上一段時間才藉機提出各種訴求。
這種陸地對陸地的接觸與談判,自然可以選擇各種通訊方式。
目前傳言甚多,也但願以上說法純屬猜測錯誤。萬一真的是劫機,這些劫機者訴求涉及他國,如以前經常發生的,依靠劫機要求交換人質的事件,馬國大概還好應付。
可如果肇事者的訴求涉及議題關乎馬國政權的誠信與威權,而且涉及某些政治人物不願大眾討論的事件,自然就教政府左右為難。而且如果真的涉及內政議題,官方先前沒有應付這類事件的經驗,也不熟悉這些鋌而走險的新晉犯罪者的套路,在鬥智鬥勇的技術層面也將有極大的難度。再加上主持大局者可能時時刻刻都要考慮如何防範某些事件曝光,就更添掣肘之難。
更複雜的問題是,在這樣的非常時刻,任何人都可以隨便發一封信、打一通電話來藉機生事。因此,任何人在此時說出自己要對飛機失聯負責,並向馬國政府提出訴求,都必須提供某些可以在地面發現的線索,以證明自己真有資格談判。否則,很容易被本就想「捂蓋子」的政府當成乘火打劫者處理。
馬來西亞的隱瞞應只是對大眾 政府間或已共享信息
總而言之,此次事件已經產生了強烈的國際影響,相關各國飽受國際輿論壓力,客觀上改善了各國過去將監測信息據為己有又互相監視的局面,被迫為尋找失聯飛機分享各自衛星、雷達以及其它設備的數據。
而馬國本身,正如希山慕丁向中國照會也向世界公告的,會讓訊息透明。只是,我們也應注意到,馬國亦認為自己的衛星或雷達信息有些部分不應公開——尤其涉及刑事調查的材料。或許是基於國際共識,中國駐馬大使黃惠康也有類似的體諒說法。
偵察刑事案保密是為了確保將罪犯繩之以法,這是各國各自奉行也互相接受的共識。問題是現在馬航MH370事件已經演變成為各國關心的事件,幾乎一切可能的飛行航線經過的國家都宣布參與聯合調查與救人。此時此際,任何信息如果涉及失聯飛機,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線索,至少要做到政府間內部通報,也許更有利搜救人命。
世界大眾輿論,首先是站在關心乘客命運的立場,一定要問飛機到底去了哪裡?其次,大眾輿論不論從個人好奇心出發,或者設想到必須總結危機經驗去確保人類未來安全,也都會直接聯想背後到底發生了甚麼事?而這一切前後相繼的「為什麼」,最終都會指向馬國政府,使得馬國政府必須頻頻應付刺耳聲音,質問他們到底在隱瞞隱瞞?這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因此,即使飛機能找到,真相的爭議也還是會延續。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