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壓直流細胞電穿孔微流晶片系統

2020-12-01 儀器信息網

成果簡介:

電穿孔(電轉染)是一種利用外加電場擊穿細胞膜,使平時不能穿透細胞膜的大分子(核酸、蛋白質、藥物等)進入細胞的技術。電穿孔技術已在細胞實驗、基因治療等領域廣泛應用。但目前的技術均需要金屬電極,金屬電極產生的金屬離子滲出、氣泡等對細胞有不利影響,降低了轉染效率。此外,高壓脈衝電源的使用使得目前此類儀器操作複雜、價格居高不下。這些都大大限制了電穿孔技術的廣泛應用。針對上述問題,北京大學工學院熊春陽課題組採用微流晶片技術,實現一種不需要微電極,僅利用簡單低壓直流電源即可實現的細胞電穿孔技術。這一技術將大大降低儀器製造成本,簡化操作流程,並可以進一步發展為高通量、高效率的細胞電轉染系統。

2009年,熊春陽副教授申請的「低壓直流細胞電穿孔微流晶片系統」項目得到了第二期「儀器創製與關鍵技術研發」基金的支持。課題組利用微流體中因尺度效應而產生的層流,用高電導率的液體來代替電極,將細胞懸浮液通過流動聚焦技術夾在高電導率溶液之間,形成三個平行流動的穩定流層。通過將電極與兩側的高電導率溶液相連,再與直流電源相連,電壓會大部分施加在中間電阻較大的細胞流層。由於微流尺度較小,即使很低的電壓都可產生較大的場強,從而可以實現細胞電穿孔。

這項工作在基金的支持下得以順利的推進,通過相關設備的購置和實驗測試,課題組完成了微流控晶片的設計和加工、液體導電層的引入、不同類型細胞電轉染參數的優化等工作。該項目目前已經順利結題,相關成果已經申請中國專利,正在申請國際專利。

相關焦點

  • 微流控晶片檢測技術_微流控晶片是否有前景
    微流控晶片檢測技術   微流控晶片檢測器的性能要求檢測是微流控晶片裡相對特殊的一一個操作單元,它的基本功能是用於捕捉並放大微流控晶片某一部分產生的信號。與傳統的儀器分析系統相比,微流控晶片分析系統對檢測器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1.更高的靈敏度和信噪比   在微流控晶片分析過程中,被檢測物質的進樣體積小,檢測區域也非常小,因此要求檢測器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信噪比。   2.更快的響應速度   由於晶片通道一般較短 ,很多微反應與微混合會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因此要求檢測器有很快的響應速度。
  • 微流控晶片簡介與應用
    微流控晶片是微流控技術的下遊應用單元,通過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技術,微流控晶片能夠在固體晶片表面構建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能夠快速、準確地實現對蛋白質、核酸以及其他特定目標對象的處理和檢測,被業界譽為「晶片實驗室」。
  • 微流控晶片為什麼這樣強悍
    微流控晶片的原理 微流控晶片採用類似半導體的微機電加工技術在晶片上構建微流路系統電水力泵和電滲流等方法驅動晶片中緩衝液的流動,形成微流路,於晶片上進行一種或連續多種的反應。雷射誘導螢光、電化學和化學等多種檢測系統以及與質譜等分析手段結合的很多檢測手段已經被用在微流控晶片中,對樣品進行快速、準確和高通量分析。微流控晶片的最大特點是在一個晶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複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
  • 淺析3D列印在微流控器件系統集成中的應用
    微流控器件的複雜製備過程一直困擾著微流控技術的商業化進程。 微流控集成系統實物圖 該集成系統主要由主板和微流晶片兩部分構成。主板直接由多材料3D印表機列印成型,主板上集成了三個微流體泵,多個微流體閥和一組篩分系統,提供液體的運輸、供給、篩分等基本功能。主板周圍提供接口,可以根據用戶具體需求,連接多塊微流體晶片,從而實現不同的功能,實現系統的高度定製化。主板結構部分由硬質光敏樹脂構成,提供結構強度;功能部分(閥)由軟質光敏樹脂構成,提供操控流體的閥操作。
  • 微流控晶片的產業化:堅持中迎來曙光——訪浙江大學微分析系統研究...
    研究所的研究主要圍繞微流控晶片展開,研究方向涉及:微納流控晶片加工和表面處理技術、工藝;微流體操控技術、方法和理論;微流控晶片取樣、試樣引入和前處理、反應技術;微流控晶片光譜、電化學、質譜檢測技術研究;基於微流控原理的液滴分析、毛細管電泳、流動注射分析、生物傳感器分析系統研究,以及納米技術和仿生技術在微流控系統中的應用;基於微流控技術的微型化分析儀器研製;微流控系統在生物分析、單細胞分析
  • 微流控晶片製作方法詳解
    加群驗證信息:姓名-工作單位-研究方向,否則不予加群合作,諮詢,交流,投稿宣傳最新成果:qwsa042@sina.com微流控晶片組成結構  微流控晶片由片基(pmma;玻璃,pdms等材料)一由通道,進液口,檢測窗等結構構成
  • 多器官微流控晶片技術及其應用
    為適應人體結構複雜性,未來的研究需要建立更加複雜的多器官微流控晶片(Multi-Organ-Chip, MOC)系統,將幾種器官等同物合併到類似人類的代謝環境中,開發動態的實驗室微生物反應器,進行系統的毒性檢測和代謝評估。ahhednc本文綜述了近年來多器官微流控晶片的研究進展,並對其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 技術解析:微流控晶片為什麼這樣強大?
    微流控晶片的原理    微流控晶片採用類似半導體的微機電加工技術在晶片上構建微流路系統,將實驗與分析過程轉載到由彼此聯繫的路徑和液相小室組成的晶片結構上電水力泵和電滲流等方法驅動晶片中緩衝液的流動,形成微流路,於晶片上進行一種或連續多種的反應。雷射誘導螢光、電化學和化學等多種檢測系統以及與質譜等分析手段結合的很多檢測手段已經被用在微流控晶片中,對樣品進行快速、準確和高通量分析。微流控晶片的最大特點是在一個晶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複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
  • 一文看懂微流控晶片的工作原理
    微流控晶片的工作原理   微流控晶片採用類似半導體的微機電加工技術在晶片上構建微流路系統,將實驗與分析過程轉載到由彼此聯繫的路徑和液相小室組成的晶片結構上電水力泵和電滲流等方法驅動晶片中緩衝液的流動,形成微流路,於晶片上進行一種或連續多種的反應。雷射誘導螢光、電化學和化學等多種檢測系統以及與質譜等分析手段結合的很多檢測手段已經被用在微流控晶片中,對樣品進行快速、準確和高通量分析。微流控晶片的最大特點是在一個晶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複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
  • 微流控晶片與基因診斷關係的研究進展
    微流控晶片簡介微流控晶片主要是指在幾微米至幾百微米的通道內將系統化、規範化、程序化的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晶片上,且對微小體積的液體樣品進行系統化、規範化、處理或操作的一門系統科學和技術。微陣列晶片主要是指將一個或者多個相同或者相似的系統化、規範化、程序化的操作單元或單元群平行地集成在同一晶片上的一門系統科學和技術。生物晶片主要是指將已經知曉的生物信息包括DNA與RNA核酸序列固定於經過表面修飾的載體上,以此進行特異性地檢測未知DNA核酸序列、RNA核酸序列的一門系統科學和技術。
  • 從高空氣球到神舟四號| 空間細胞電融合儀發展歷程回顧
    自電穿孔及電融合技術發明創造以來的20 年裡,電穿孔和電融合已成為一門成熟的學科。其原理是在短時間強電場的作用下,細胞膜發生可逆性電擊穿,瞬時失去其高電阻和低通透特性,然後在數分鐘後恢復原狀。當可逆電擊穿發生在2個相鄰細胞的接觸區時,即可誘導它們的膜相互融合,從而導致細胞融合。電融合誘導法在農業和醫學上也展現了廣泛的應用前景。
  • 第六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在廣州召開
    不過昂貴的微電子加工設備和較高的技術門檻限制了微流控晶片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張學記教授介紹了他們課題組在微流控晶片領域,特別是不依賴於光刻等微加工手段和桌面3D列印技術製備微流控晶片裝置,並將這些裝置應用於腫瘤細胞生物學領域的研究及取得的最新成果。
  • 微流控晶片行業研究|微流控技術|晶片|生物|診斷|化學|-健康界
    一年後,中國迎來了首次以微流控為主題的學術會議,即北京舉辦的首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會議,實現微流控晶片大規模集成。 微流控晶片的最大特點是在一個晶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複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
  • 微流控晶片的發展趨勢及前景分析
    微流控技術的基本概念   微流控晶片實驗室,又稱其為晶片實驗室(Lab-on-a-Chip)或微流控晶片技術(Microfluidics)是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製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晶片上,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
  • 微流控晶片設計在POCT產品設計中的重要性
    一次性晶片耗材通常需要以簡單的方式整合複雜的功能,並且體積儘可能小。因此往往採用高精度微流控盒的形式。採用微流控晶片的設計在成功開發完整的體外診斷儀器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易用性、高通量和每次測試的成本是重要因素,因此將微流控晶片設計在開發儀器之前執行尤為重要。
  • 蛋白質分離玻璃微流控晶片的製作方法
    微流控晶片(microfluidicchip)可以把化學或生物等領域所涉及的多個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很小的晶片上,進而實現常規化學或生物實驗室的各種功能[1].隨著微製造技術和電子技術的不斷進步,微流控晶片分析系統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由於玻璃具有諸多優異性能,因此玻璃成為製作微流控晶片的首選材料[23].但目前在玻璃晶片的製作過程中對製作工藝仍然要求較高,依賴於專門的設備、環境條件,以及專業技術人員,普通實驗室製作困難,這無疑成為微流控技術普及和發展的技術瓶頸之一.
  • 新品:肯辛頓微流控晶片-時間分辨免疫螢光POCT體外診斷系統
    2018年6月29日,在江蘇宜興召開的中國分析測試學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2018學術峰會新品發布會上,南京肯辛頓診斷科技有限公司楊昕博士介紹了該公司微流控晶片-時間分辨免疫螢光POCT體外診斷系統。
  • 微流控晶片表面親水、疏水技術
    打開APP 微流控晶片表面親水、疏水技術 發表於 2020-03-21 09:53:00 微流控晶片技術(Microfluidics)是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製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晶片上, 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
  • 基於FPGA的微流控晶片電泳控制系統設計
    1 概 述 微型全分析系統的概念由Manz於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是集進樣、樣品處理、分離檢測為一體的微型檢測和分析系統。微流控晶片是其主要部件,採用微電子機械系統技術集成了微管道、微電極等多種功能元器件。微流控晶片的電泳技術是指以電場方式驅動樣品在晶片的微管道中流動,然後再通過光電倍增管(Photo Multiplier Tube,PMT)將被測試樣品所產生的微弱信號轉換為電信號,並對該信號進行採集與處理。
  • 微流控自動化|微流控晶片介紹及發展前景
    微流控(Microfluidics)指的是使用微管道(尺寸為數十到數百微米)處理或操縱微小流體(體積為納升到阿升)的系統所涉及的科學和技術,是一門涉及化學、流體物理、微電子、新材料、生物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的新興交叉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