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為拯救妻子,他轉行病毒學!發頂刊探索治療阮病毒的新方法

2020-08-14 生命科學前沿

近日,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Bord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可能會治療阮病毒的新方法,這一工作發表在《NucleicAcids Research》上,值得一提的是,通訊作者Sonia M Vallabh與Eric Minikel是一對夫妻。

在這對夫婦相識之前,Minikel是一位城市規劃建築師,在2011年12月他27歲時,他仍然在MIT的校園裡像一位普通的大學生一樣在進行城市設計和規劃方面的博士研究。

然而很快他得到了一個壞消息,他一生的摯愛Sonia Vallabh,經測試呈陽性(PRNP D178N)突變,該突變可導致遺傳性病毒病,並於一年前奪走了Sonia母親的生命。Sonia當時27歲。平均發病年齡為50歲左右,而且該突變具有很高的遺傳性,這意味著除非找到治療或治癒方法,否則她極有可能患上這種疾病。

Minikel意識到,自己要去拯救Sonia,然後他們開始在夜間業餘學習病毒學知識。他們利用夜間時間閱讀論文與其他的科學家聯繫,參加會議。

最終他們都離開了之前的研究方向,取得了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學位。在那裡他們開始追逐曾經對於他們不可實現的夢想—每天醒來並肩奮鬥與發現治療Sonia的方法,至今已經九年。

他們開通了一個博客用來科普相關病毒學知識,在2013年他們共同獲得了博士學位之後,這個博客得到了來自社會的捐款,每筆社會的捐款都被用於在Bord研究所進行阮病毒的研究。

令人歡呼雀躍的是,在疫情中,他們在2020年3月20日迎來了一個新的男嬰Kavari Minikel Vallabh。像他的大姐姐達魯卡(Daruka)一樣,卡瓦裡(Kavari)也走了很長一段路:他通過IVF-PGD出生,以確保他不會遺傳Sonia朊病毒遺傳突變。Daruka已經十六歲,是個非常健康的孩子。


研究背景

朊病毒病是一種致命的,目前無法治癒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這種病非常罕見,但通常會引起快速的神經變性。美國每年報告約300例阮病毒病。影響人類的阮病毒疾病最常見的是克雅氏病。牛海綿狀腦病,通常稱為狂牛症。阮病毒疾病是由於破壞正常人類大腦病毒蛋白質的結構而引起的,在大腦中產生了有毒的團塊。由於病毒蛋白對疾病至關重要,因此降低患者體內病毒蛋白的水平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治療方法。

降低大腦中的朊病毒量表達是治療朊病毒病毒病的一種假說,研究最近表明,在預防性和延遲給藥範例中,在腦內感染阮病毒的小鼠中,反義寡核苷酸(ASO)介導的PrP抑制作用延長了生存期並延遲了疾病的發作。在這裡,研究了這種治療方法在各種範式,改變劑量和給藥方案,病毒株,治療時間點以及檢查症狀,生存率和生物標誌物讀數方面的功效。用其他靶向PrP的ASO綜合以前的研究的發現,並證明了對另外四種病毒株的治療效果。

研究詳情

該研究證明了<25%的PrP抑制作用足以延長生存期並延遲預防範式中的症狀。在檢測到病理變化後,通過單劑量降低PrP的ASO可以逆轉神經炎症和神經元損傷標誌物的升高。慢性ASO介導的PrP抑制可在任何時候開始直至神經病理學的早期徵兆,其益處類似於組成型雜合PrP敲除。

人們已經考慮使用治療性寡核苷酸通過靶向其RNA來降低PrP(19),但是在動物模型中,由於藥物傳遞和分布挑戰而受阻的早期嘗試並未產生任何效果,被設計用於降低其他單個靶蛋白水平的基因靶向療法最近顯示出有希望的靶標參與人類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Sonia等發現在腦脊液(CSF)中推注降低PrP的反義寡核苷酸(ASO)可以使感染病毒的小鼠的生存期延長61–98%。儘管雜合敲除動物對減少50%的PrP表現出明顯的對照,但尚未確定賦予受益所需的最小PrP敲除閾值。儘管之前的實驗表明,經ASO處理的動物腦組織病理變化延遲出現但並未研究對治療後已確立的神經病理變化的潛在影響。

通過對HEPA1-6細胞中約500種ASO進行細胞篩選,強大的ASO隨後接受四點劑量反應實驗。最後,C57BL / 6N小鼠接受推注劑量的活性ASO 1和2以表徵體內效價為了產生具有10個鹼基的對稱對稱側接2'O-甲氧基乙基(MOE)修飾核苷酸的ASO,圍繞ASO 1和2個活性位點進行了優化。小鼠隨後接受700μg劑量的五種新候選ASO之一,其通過單次大劑量腦室內注射(ICV)來遞送。八周後,通過qPCR對皮層和胸部的Prnp mRNA抑制進行了定量。結合每周動物體重和神經系統檢查數據,這些數據可確定ASO 5和6的優先級。表1顯示了所有ASO的化學修飾。

ASO是由糖,主鏈和其他化學修飾物的各種組合合成。先前已證明具有兩種化學製劑的三種PrP靶向序列可保護受到病毒感染的小鼠。使用ASOs 1和2以及化學匹配的非靶向對照的體內研究證實了體內靶RNA和蛋白質的減少,並且表明降低RNA才能對感染阮病毒的小鼠產生有益的作用,這表明寡核苷酸通過RNase-H介導的機制起作用。

對活性ASO 1和2的結合位點進行了優化,以設計和合成一組具有混合PS / PO主鏈和10個鹼基的脫氧核苷酸缺口的ASO。給藥後八周的監測中,每周的神經系統檢查均未發現任何結果,行為觀察和體重增加軌跡可與生理鹽水對照組動物相媲美。選定的化合物(ASO 5和6)達到了與先前報導的相似的靶標結合水平,其中活性序列在500μg劑量後一周內將皮質PrP RNA降低了約一半,新設計的化合物顯示出相當的作用時間。與對照組相比,症狀終點分別延遲了108%和80%。這些靶向PrP的ASOs延遲了疾病的發作,這反映在治療動物的體重減輕和症狀累積上,對照ASO 3證實PrP降低是ASO對抗病毒疾病的作用機制,表明在預防和延遲治療範例中,ASO介導的PrP降低了延長的生存率和延遲的疾病進程。

研究了足以在接種病毒的小鼠中起到保護的最小PrP抑制水平。因此,在阮病毒病中,劑量依賴性的PrP降低轉化為劑量依賴性的獲益,至少21%的RNA抑制可延長生存期。由於所有病毒株都具有相同的PrP底物,因此假設通過遺傳或藥理學方法降低PrP會有效改變整個菌株中的pr病毒疾病。為了檢驗這一假設,用五種不同來源的先前先前表徵的小鼠適應實驗室病毒菌株對小鼠進行了攻擊,PrP降低的動物在各種品系中均會延遲疾病的發生並延長生存期。


該研究進一步表徵了病理學的時間過程後,評估了病理學生物標誌物是否以及如何響應降低PrP的治療。為了評估NfL對治療的反應,表明與疾病相關的變化開始發生後,ASO介導的PrP降低可以逆轉病理。這是首次在阮病毒感染的動物中證實了疾病的可翻譯生物標誌物的藥理學逆轉。

儘管使用了不同的ASO鹽水處理動物中的BLI會通過疾病終末急劇上升,而活性ASO 1處理動物中的BLI則通過終末終點保持較低水平。與NfL相比,星形膠質增生在治療後的任何時間點都不會反彈,即使這些小鼠以類似的延遲時間表發展出典型的pr病毒疾病。這些發現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表明降低PrP可以逆轉病理變化,觀察到達到症狀終點的時間急劇增加,這是由於健康壽命的增加以及初始症狀下降的減緩而驅動的,體現在體重,症狀和病理方面。

以120 dpi的處理可延長大多數動物的生存時間,使體重減輕一些恢復(圖7B),並減輕症狀的積累和減少。失去行為能力到132和143 dpi的時間點,分別相當於到達終端終點的時間的81%和85%,大多數或所有動物(分別為22/23和23/23存活的動物)已經從其各自的峰值體重下降。到143 dpi的時間點,缺陷也很明顯。在這些時間點,ASO治療僅對少數動物有效。 35%經ASO處理的動物在手術後即刻存活,比鹽水處理的對照組存活時間長10%(約17天)。這樣做的壽命更長(平均85天),儘管體重或巢建沒有任何可衡量的恢復。到156 dpi時,當7/23(30%)的擬治療小鼠已經達到疾病的終末終點時,降低PrP的治療無效。

該研究詳細的證實了降低PrP的ASO可以在預防和延遲治療範式中延長腦內接種的病毒疾病模型的生存期,而非靶向PrP的ASO則不能。

證實先前的降低PrP的ASO可有效對抗病毒疾病發現。降低PrP的ASO可以在預防和延遲治療範式中延長腦內接種的病毒疾病模型的生存期,而非靶向PrP的ASO則不能。這些數據提供了關於阮病毒疾病中ASO作用機理的重要說明,尤其是PrP的這一背景,在此確認RNAse H介導的而不是適體的體內作用機制非常重要。

在劑量反應研究中,觀察到Prnp RNA抑制程度與生存期之間存在明顯的關係PrP的藥理學和遺傳學降低均對測試的五種病毒菌株中的五種有效,並且未觀察到耐藥性的出現。對Prnp RNA敲除和功效之間的定量關係的觀察增強了PrP還原的效力,這是發現和確定of病毒疾病的寡核苷酸療法的優先順序的關鍵標準。

這些數據對於確定CSF PrP濃度作為降低PrP藥物的藥效生物標誌物也很重要。驗證了ASO的體內作用機制,PrP降低程度與疾病延遲之間的緊密關係以及此處觀察到的各種阮病毒株的功效。給定的降低PrP劑量的給藥方案的有效性可能取決於疾病的階段,這表明可能需要根據試驗人群的臨床情況來調整劑量方案和試驗終點。

該研究結果為降低PrP可能是一種有希望的治療策略提供了樂觀的依據,可以用於預防高風險人群中沒有發生疾病過程的病毒病發作。

相關焦點

  • 為拯救妻子,他轉行病毒學!今再發頂刊探索治療朊病毒的新方法
    近日,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Bord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可能會治療阮病毒的新方法,這一工作發表在《NucleicAcids Research》上,值得一提的是,通訊作者Sonia M Vallabh與Eric Minikel是一對夫妻。
  • 為拯救無藥可醫的妻子,漢語專業的他轉行研究病毒
    然而,一場突發事件打亂了他原本平靜又順利的學習與生活。他摯愛的妻子 Sonia Vallabh 被診斷出攜帶了 PRNP(D178N)基因突變,這一基因突變將導致朊病毒病,而 Sonia在哈佛期間,他們在實驗室並肩攜手,每天醒來只為實現心中似乎不可實現的夢想——找到治癒朊病毒病的方法。
  • 阮病毒蛋白是治療澱粉樣蛋白相關神經系統疾病的新思路
    然而,酵母蛋白已被廣泛研究,已知它們與哺乳動物阮病毒蛋白或在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或亨廷頓病的發病機制中發現的其他澱粉樣蛋白具有共同的特徵。因此,釀酒酵母已被廣泛用於纖維素中蛋白質的聚集特性及其增殖的基礎研究。
  • 求知丨「庫魯巫術」-阮病毒引起的腦部神經系統疾病
    後經發現這種病是由一種具有感染性的蛋白粒子-阮病毒引起的。那麼阮病毒究竟是怎麼到這些婦女的體內從而使他們患上疾病的呢?事實上,富雷人是一個食人部落,它們習慣於吃去世的親人,以承載自己的追思並釋放死者的靈魂,這是屬於富雷部落特有的一種儀式。在部落中真正的食人者是婦女和孩子,男人通常不參加這種宴席,因為他們覺得吃人會削弱他們的戰鬥力。而學者們發現的阮病毒就存在於死者的大腦和脊髓中。
  • 兩獲諾貝爾獎,差點顛覆「中心法則」的【阮病毒】,到底是什麼鬼?
    >,該發現將阮病毒從之前報導的細胞生物擴展到了非細胞的病毒世界,證實了阮病毒蛋白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這也是阮病毒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起初,蓋杜謝克以為庫魯病是遺傳病,後來他發現Fore族有食用已故親人臟器習俗,庫魯病其實是一種傳染病,致病源就是後來發現的Prion(阮病毒)。
  • 老藥新用來「戰疫」!中國新冠病毒治療臨床試驗一覽
    近日,《Nature》雜誌對中國正在開展的新冠病毒(SARS-CoV-2)治療的臨床試驗進行了報導關注。報導指出,關於新冠病毒的臨床試驗註冊表數量每天都在增長,目前還沒有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的特效藥物。醫生們也急於幫助患者,但必須要進行臨床試驗,並設置嚴格的研究參數標準(比如對照組、隨機分組和臨床結果的衡量標準等),否則一切努力都將是徒勞。
  • 頂尖專家雲集,共論病毒學發展!2020全國病毒學會議舉行
    我國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我國病毒學科如何進一步發展?2020年10月17日至18日,2020全國醫學病毒學會議在上海隆重舉行。來自全國病毒學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齊聚線上線下,交流我國醫學病毒學領域最新研究進展,尤其是抗擊新冠病毒與疾病的中國經驗,同時展望中國病毒學發展的未來。
  • Nature | 兩獲諾貝爾獎,阮病毒樣蛋白的新作用
    夜間複合物起著溫度反應性轉錄抑制物的作用,通過未知的機制為生長提供節奏性和溫度反應性。夜間複合物由早期花粉3(ELF3)組成,它是一種大型支架蛋白,是溫度感應的關鍵組成部分;ELF4,一種小的α螺旋蛋白和LUX ARRYTHMO(LUX),一種將夜間複合物募集到轉錄靶標所需的DNA結合蛋白。
  • 諾獎熱背後帶來的冷思考:發頂刊真的重要嗎?
    在新冠病毒肆虐的今年,生理學或醫學獎不負眾望頒發給了3位C肝病毒鬥士;物理學獎連續第二年頒給天體物理學;化學獎則由兩位女性科學家包攬。他早年間同博士生導師Karl Deisseroth合作創建的光遺傳技術,是一個全新的原創領域,被認為有拿諾獎的潛力。發頂刊真的重要嗎?《自然》《科學》和《細胞》3大頂刊在國內備受推崇。
  • 法國病毒學專家:「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是不切實際的空想
    法國病毒學領域權威迪迪埃·拉烏爾 教授多年來致力於傳染病、微生物以及病毒的研究,在他看來,所謂「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的說法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而中國在防控疫情方面取得的成效,與一些西方國家形成鮮明對比,值得肯定和讚賞。
  • 從溯源到治療,全面綜述新冠病毒特徵
    抑制病毒進入 SARS-CoV-2以ACE2為受體,人蛋白酶為進入的激活劑,隨後將病毒膜與細胞膜融合,實現入侵。因此,幹擾侵入的藥物可能是COVID-19的潛在治療方法。阿比朵爾是俄羅斯和中國批准用於治療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藥物,臨床數據顯示其可能對COVID-19治療有效。
  • 我幫大家解讀一下68篇新冠病毒論文
    今天就來幫大家好好吃一吃學術瓜,分析一下新冠病毒究竟出了多少論文、該不該在這時候發這麼多論文、中國科學家的表現如何。01.現在究竟發了多少篇論文?新冠病毒的文章數量在持續增長。截至2月3日,我總共找到了68篇。
  • 報告指2019年全球約有170萬愛滋病病毒新發感染者 是全球目標值的...
    報告指2019年全球約有170萬愛滋病病毒新發感染者 是全球目標值的三倍多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劉亮)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7日發布的《2020全球愛滋病防治進展報告》指出,全世界預防愛滋病病毒新發感染的工作遠遠落後於既定目標。
  • 世衛和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各為新冠肺炎及病毒命名,學界爭議
    同日,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聲明,將引發疾病的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SARS-CoV-2」。同一天內,不同機構分別宣布疾病及其病毒的名稱,不少網友表示一頭霧水,學界則表現出贊同和反對的不同意見。對於新冠病毒的命名,分子病毒學、病毒新型疫苗研發學者、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黃耀偉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他同意SARS-CoV-2這個命名,「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就是屬於Sabecovirus亞屬,『SARS相關冠狀病毒』種,這個命名是合理,符合規則的。」
  • 美國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與妻子新冠病毒檢測為陽性
    網站harvardcrimson3月25日報導,24日,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Lawrence·S·Bacow)在給哈佛員工的電子郵件中宣布,他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是陽性,也就是說,這位校長感染了新冠病毒。
  • 抗菌抗病毒!從SARS取經,吸一氧化氮或是治療新冠的一種有效方法
    從SARS取經,吸一氧化氮或是治療新冠的一種有效方法  Emma Chou • 2020-10-04 15:57:21 來源:前瞻網
  • 珍藏版綜述 | 以HIV為例的單細胞分析,將為病毒研究與治療開創新的...
    雖然細胞群分析提供了關於病毒感染的平均信息,但單細胞分析從個體出發,揭示了更為廣泛的多樣性,並確定了可用於進一步理解複雜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極端表型。單細胞技術在HIV感染的背景下的應用被證明是有價值的工具,有助於發現特定的生物標誌物以及病毒-宿主相互作用中的新候選分子。
  • 蛋白質組學技術在病毒研究中的應用
    蛋白質組學可以發現與疾病相關的特異性蛋白質,對病變相關蛋白的研究可以為探索病毒本身及其感染機制提供信息,且這些蛋白還可能作為疾病診斷潛在的生物標誌和治療的藥物靶點。目前,許多病毒的基因組已完成測序,但由於受到病毒影響而發生相應改變的宿主蛋白組、宿主蛋白翻譯後修飾等還未被完成闡明。近年來,高通量技術的興起,如基於質譜技術的定量或半定量蛋白組方法,已被廣泛應用於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中。依託質譜技術的蛋白質組學飛速發展,不僅促進了病毒蛋白質組學研究的不斷進步,同時也加快了對於病毒相關的宿主蛋白鑑定。
  • 珍藏版綜述 | 以HIV分析,將為病毒研究與治療開創新的道路
    單細胞分析分子生物學的最新進展(如測序技術),使得支持研究和表徵單個細胞的各種組學方法(圖1)得以發展。,以及應對病毒感染的細胞異質性,為識別病毒-宿主相互作用中的新參與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ART)可以有效阻止愛滋病毒疾病的進展,但它不能完全消除病毒,患者體內會存在持續的病毒庫,所以需要對HIV+個體進行終生治療。
  • 巨細胞病毒是什麼 它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大多數朋友對巨細胞病毒都不是很了解,我們在生活當中,也很少聽說這種病毒。那麼,巨細胞病毒是什麼呢?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巨細胞病毒呢?它的治療方法有哪些?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巨細胞病毒是什麼這種病毒是一種皰疹病毒組DNA病毒,也叫做細胞包涵體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