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篇文章聚焦澱粉樣蛋白研究新進展!
在表達APOE2 、APOE3或APOE4的人APOE靶向替換小鼠中使用腺相關病毒(AAV)遞送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基因,培育出突觸核蛋白病(synucleinopathy,即α-突觸核蛋白異常聚集所參與引起的神經系統變形病)小鼠模型。
-
老年痴呆的治療不要老抓著「β-澱粉樣蛋白」不放
β-澱粉樣蛋白靶向藥物效果不盡如人意基於β-澱粉樣蛋白假說,研究人員認為如果以β-澱粉樣蛋白為靶點進行治療,應該可以很好地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記憶最近三十多年來,臨床上大部分治療老年痴呆的藥物也確實都是基於β-澱粉樣蛋白而設計開發的。據統計,僅在1998年到2015年之間,各大藥企共推出了123種治療老年痴呆的藥物,僅有三種藥物加一種聯合治療方案先後獲得FDA的上市批准。然後,無一例外,這123種藥物沒有一種能夠治癒老年痴呆,甚至連延緩疾病進程都做不到。
-
抗澱粉樣蛋白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有待考證
澱粉樣蛋白的假說認為澱粉樣蛋白(Aβ)在腦組織的沉積是AD的早期決定性證據,能夠促進和加速AD中的神經纖維纏結形成、神經元死亡和AD的進程。很多製藥公司進行以Aβ為中心的研究需找修復AD的治療方法。 本期雜誌報導了AD的兩個抗Aβ抗體藥物bapimeuzumab和solanezumab的三期實驗資料。每種藥劑都是測試兩期。
-
研究發現β澱粉樣蛋白病理傳播證據
後來,這些樣本能夠在小鼠體內傳播β澱粉樣蛋白病理現象。雖然這些新發現無法證明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直接傳播性,但卻提供了實驗證據,表明病人接受的c-hGH能夠傳播β澱粉樣蛋白病理。 《自然》201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稱,曾有8名病人接受了被朊病毒汙染的c-hGH治療,且之後死於克雅病(CJD),其中4名病人的腦內出現了β澱粉樣蛋白病理。
-
求知丨「庫魯巫術」-阮病毒引起的腦部神經系統疾病
後經發現這種病是由一種具有感染性的蛋白粒子-阮病毒引起的。那麼阮病毒究竟是怎麼到這些婦女的體內從而使他們患上疾病的呢?事實上,富雷人是一個食人部落,它們習慣於吃去世的親人,以承載自己的追思並釋放死者的靈魂,這是屬於富雷部落特有的一種儀式。在部落中真正的食人者是婦女和孩子,男人通常不參加這種宴席,因為他們覺得吃人會削弱他們的戰鬥力。而學者們發現的阮病毒就存在於死者的大腦和脊髓中。
-
科學網—研究發現β澱粉樣蛋白病理傳播證據
後來,這些樣本能夠在小鼠體內傳播β澱粉樣蛋白病理現象。雖然這些新發現無法證明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直接傳播性,但卻提供了實驗證據,表明病人接受的c-hGH能夠傳播β澱粉樣蛋白病理。 《自然》201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稱,曾有8名病人接受了被朊病毒汙染的c-hGH治療,且之後死於克雅病(CJD),其中4名病人的腦內出現了β澱粉樣蛋白病理。
-
首先是澱粉樣蛋白,之後是Tau蛋白,最後是痴呆
研究結果表明,tau蛋白成像可能有助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疾病分期,而且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該疾病中神經退行性變和認知損傷的關鍵。「在阿爾茨海默病其他生物標誌物的基礎上,進行tau蛋白成像是很好的。」 Ances表示。
-
科學網—實現β-澱粉樣蛋白可視化測定
本報訊 商丘師範學院生物分子識別與傳感重點實驗室周豔麗博士日前在阿爾茨海默氏症早期診斷方面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快速、高效β-澱粉樣蛋白檢測
-
...又一個肥胖元兇被發現,竟是阿爾茲海默症的元兇——澱粉樣蛋白...
在此,論文研究者報導了澱粉樣蛋白前體(APP)在通過高脂飲食(HFD)誘導後,造成白色脂肪組織中線粒體非常規錯誤定位,損害線粒體的功能,並最終促進肥胖。充分認知並理解導致脂肪組織(AT)功能障礙的過程,對於理解肥胖的病理生理學是至關重要的,並且可以確定預防和治療肥胖相關性疾病的新靶點。
-
兩獲諾貝爾獎的阮病毒樣蛋白的新作用:充當溫度感應蛋白
夜間複合物由早期花粉3(ELF3)組成,它是一種大型支架蛋白,是溫度感應的關鍵組成部分;ELF4,一種小的α螺旋蛋白和LUX ARRYTHMO(LUX),一種將夜間複合物募集到轉錄靶標所需的DNA結合蛋白。
-
淚目:為拯救妻子,他轉行病毒學!發頂刊探索治療阮病毒的新方法
在那裡他們開始追逐曾經對於他們不可實現的夢想—每天醒來並肩奮鬥與發現治療Sonia的方法,至今已經九年。他們開通了一個博客用來科普相關病毒學知識,在2013年他們共同獲得了博士學位之後,這個博客得到了來自社會的捐款,每筆社會的捐款都被用於在Bord研究所進行阮病毒的研究。
-
差點顛覆「中心法則」的阮病毒樣蛋白的新作用:充當溫度感應蛋白
夜間複合物由早期花粉3(ELF3)組成,它是一種大型支架蛋白,是溫度感應的關鍵組成部分;ELF4,一種小的α螺旋蛋白和LUX ARRYTHMO(LUX),一種將夜間複合物募集到轉錄靶標所需的DNA結合蛋白。
-
睡眠相關記憶鞏固的中斷 或與澱粉樣蛋白有關
與睡眠有關的記憶鞏固的中斷和健康老年人前額皮質中β-澱粉樣蛋白的積累有關,《自然—神經科學》
-
商丘師範學院實現β-澱粉樣蛋白可視化測定—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商丘師範學院生物分子識別與傳感重點實驗室周豔麗博士日前在阿爾茨海默氏症早期診斷方面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快速、高效β-澱粉樣蛋白檢測
-
清除澱粉樣蛋白低聚物可改善糖尿病
糖尿病小鼠模型和人類糖尿病之間最有趣的差異之一是澱粉樣蛋白在人類糖尿病患者的胰島中沉積,但在小鼠模型中沒有。在90%以上的人類糖尿病患者中觀察到胰島澱粉樣蛋白沉積,但在小鼠糖尿病中卻沒有,這是由於胰島澱粉樣蛋白多肽(IAPP)的胺基酸序列不同造成的。
-
Z-DNA結合蛋白1:抵禦西尼羅河病毒和寨卡病毒的關鍵蛋白
研究人員發現Z-DNA結合蛋白1(ZBP1)在檢測到細胞內的病毒感染與觸發免疫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小鼠中ZBP1的缺失也會導致西尼羅河病毒感染100%的死亡率,即使非致病株也一樣。這個蛋白有望成為未來治療和預防的重要靶標。
-
Nature | 兩獲諾貝爾獎,阮病毒樣蛋白的新作用
夜間複合物由早期花粉3(ELF3)組成,它是一種大型支架蛋白,是溫度感應的關鍵組成部分;ELF4,一種小的α螺旋蛋白和LUX ARRYTHMO(LUX),一種將夜間複合物募集到轉錄靶標所需的DNA結合蛋白。
-
HSP70降解澱粉樣蛋白的分子機制
HSP70降解澱粉樣蛋白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34:31 海德堡大學(ZMBH)和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Bernd Bukau及其團隊揭示了人
-
研究人員使用新的方法來研究細胞攝取澱粉樣蛋白的機制
赴美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阿爾茨海默病的特徵之一是澱粉樣斑塊的形成——一種叫做澱粉樣蛋白的粘性團塊——在大腦神經元之間聚集。然而,人們的注意力越來越多地從這些不溶性斑塊轉向可溶性澱粉樣蛋白的形式,這些澱粉樣蛋白可以進入神經元,具有高度的神經毒性。
-
卿光焱/李國輝藉助磷脂表面分子手性調控澱粉樣蛋白纖維化過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研究組研究員卿光焱團隊和分子模擬與設計研究組研究員李國輝團隊合作,設計和製備了一對手性胺基酸修飾的磷脂分子,並以此構築手性磷脂表面,實現了對β-澱粉樣蛋白(Aβ)纖維化過程的精確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