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澱粉樣蛋白低聚物可改善糖尿病

2021-01-13 澎湃新聞
清除澱粉樣蛋白低聚物可改善糖尿病

2021-01-11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

雖然大多數關於糖尿病的基本發病機制的研究採用小鼠模型,人類糖尿病和小鼠糖尿病具有不同的幾個關鍵特徵。例如,小鼠模型和人類的胰島結構和功能是不同的。這種差異可能是使用小鼠模型開發的抗糖尿病藥物在人類臨床試驗中失敗的原因。

糖尿病小鼠模型和人類糖尿病之間最有趣的差異之一是澱粉樣蛋白在人類糖尿病患者的胰島中沉積,但在小鼠模型中沒有。在90%以上的人類糖尿病患者中觀察到胰島澱粉樣蛋白沉積,但在小鼠糖尿病中卻沒有,這是由於胰島澱粉樣蛋白多肽(IAPP)的胺基酸序列不同造成的。已有的報導顯示,表達人源hIAPP(hIAPP+小鼠)的轉基因小鼠或hIAPP基因敲入小鼠中,當β細胞自噬缺失時,其低聚物或澱粉樣蛋白積累明顯增加,表明自噬在hIAPP低聚物或澱粉樣蛋白的清除中至關重要。

自噬增強劑可能是一種針對人類糖尿病中澱粉樣蛋白積累的治療方式。最近,研究人員表明,其發現的一種自噬增強劑(MSL-7)可以減少人誘導多能幹細胞衍生的β細胞(hiPSC-β細胞)中hIAPP寡聚體的積累,並減少寡聚體介導的β細胞凋亡。

在敲除MiTF/TFE家族成員,如Tfeb或Tfe3,的細胞中,MSL-7對hIAPP寡聚體積累和hIAPP寡聚體介導的β細胞死亡的保護作用顯著降低。

MSL-7可改善高脂飲食下hIAPP+小鼠的葡萄糖耐受性和β細胞功能,同時減少hIAPP寡聚體/澱粉樣蛋白的積累和β細胞凋亡。

MSL-7對hIAPP寡聚體介導的β細胞死亡和糖尿病發展的保護作用也因Tfeb的β細胞特異性敲除而顯著降低。

這些結果表明,一種自噬增強劑可能對以胰島澱粉樣蛋白積累為特徵的人類糖尿病具有治療潛力。

原始出處:

Jinyoung Kim et al. An autophagy enhancer ameliorates diabetes of human IAPP-transgenic mice through clearance of amyloidogenic oligomer.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原標題:《Nat Commun:清除澱粉樣蛋白低聚物可改善糖尿病》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仿生納米酶可選擇性協同清除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的外周β澱粉樣蛋白
    仿生納米酶可選擇性協同清除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的外周β澱粉樣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5:24:42 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曲曉剛團隊開發出可在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選擇性協同清除外周澱粉樣β蛋白的仿生納米酶
  • 抗澱粉樣蛋白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有待考證
    澱粉樣蛋白的假說認為澱粉樣蛋白(Aβ)在腦組織的沉積是AD的早期決定性證據,能夠促進和加速AD中的神經纖維纏結形成、神經元死亡和AD的進程。很多製藥公司進行以Aβ為中心的研究需找修復AD的治療方法。 本期雜誌報導了AD的兩個抗Aβ抗體藥物bapimeuzumab和solanezumab的三期實驗資料。每種藥劑都是測試兩期。
  • 老年痴呆的治療不要老抓著「β-澱粉樣蛋白」不放
    β-澱粉樣蛋白靶向藥物效果不盡如人意基於β-澱粉樣蛋白假說,研究人員認為如果以β-澱粉樣蛋白為靶點進行治療,應該可以很好地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記憶人們開始對「β-澱粉樣蛋白理論」的信心開始動搖。仔細對比靶向β-澱粉樣蛋白的藥物的臨床試驗發現,雖然大部分藥物都可以成功的減少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但是幾乎沒有一款藥物可以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進程。難道我們錯怪β-澱粉樣蛋白啦?
  • ...又一個肥胖元兇被發現,竟是阿爾茲海默症的元兇——澱粉樣蛋白...
    皮下脂肪細胞大小的增加是肥胖相關合併症的預測指標,例如Ⅱ型糖尿病。因此,以脂肪細胞增生作為治療方向有可能改善肥胖患者的代謝功能。然而,脂肪細胞增生的驅動力尚未確定。研究者通過在嚙齒類動物中構建轉基因和組織特異性敲除模型,已經鑑定了在線粒體功能上調節的幾個因素,包括解偶聯蛋白1(UCP1)、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以及mitoNEET。APP在神經科學領域有廣泛的研究,因為它通過產生有害的澱粉樣β蛋白(Aβ)聚集體誘導阿爾茲海默症(AD)的發病。
  • Adv Mater:通過雜多價大環共組裝識別和清除β-澱粉樣蛋白
    β-澱粉樣蛋白(Aβ)產生和清除的不平衡導致Aβ1-42單體聚集形成纖維和澱粉樣斑塊,是AD發病機制中不可或缺的過程,最終導致病理變化和認知障礙。因此,Aβ已經成為治療AD藥物最重要的靶點。然而,開發一種化合物既能夠識別Aβ,又能抑制Aβ纖維形成、消除澱粉樣斑塊,同時改善認知和緩解AD病理是目前AD藥物開發的重大挑戰。
  • 阿爾茨海默症在研藥物盤點:從抗β澱粉樣蛋白到基因療法
    1、澱粉樣蛋白靶點根據「澱粉樣蛋白假說」,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Aβ)的產生引發了一系列導致AD臨床症狀的事件。最接近支持這一觀點的藥物是渤健/衛材的aducanumab,該藥能與聚集的Aβ結合併使其從體內清除。幾年前,根據2個3期試驗的結果,aducanumab似乎註定要加入抗Aβ同類產品的垃圾堆中,這2個試驗都失敗了。
  • 卿光焱/李國輝藉助磷脂表面分子手性調控澱粉樣蛋白纖維化過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研究組研究員卿光焱團隊和分子模擬與設計研究組研究員李國輝團隊合作,設計和製備了一對手性胺基酸修飾的磷脂分子,並以此構築手性磷脂表面,實現了對β-澱粉樣蛋白(Aβ)纖維化過程的精確調控。
  • 豐富的魚類蛋白可抑制α-突觸核蛋白澱粉樣蛋白形成
    在人類中,相同的澱粉樣蛋白結構主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症有關。近日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的研究Abundant fish protein inhibits α-synuclein amyloid formation對這些澱粉樣蛋白之間的可能聯繫進行了探究。
  • 首先是澱粉樣蛋白,之後是Tau蛋白,最後是痴呆
    研究人員報告,在一項該類研究中,tau蛋白成像可在無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識別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目前批准用於澱粉樣蛋白成像的示蹤劑有三個,但隨著該領域將興趣轉向tau蛋白,可用於評估腦內該蛋白水平的方法正在研發。在這項研究中,Ances及其同事對59例認知正常者或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進行研究,平均年齡74歲,64%為男性。
  • 一種澱粉樣蛋白非但不致病,而且還有助於儲存記憶
    論文通訊作者、斯託瓦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Kausik Si博士說,「我們認為當一種蛋白由於某種原因變壞或錯誤摺疊時,澱粉樣蛋白通常就會產生,這提示著澱粉樣蛋白在一種隨機的、不受控制的過程中形成。相反,我們發現澱粉樣蛋白可以在特定時間和特定細胞中以特定方式形成。」澱粉樣蛋白通常是在與它們相關的神經毒性或退行性狀態的背景下理解的。
  • 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結構揭開
    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結構揭開 2019-10-30 03:48:1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張一凡 責任編輯:張一凡
  • β澱粉樣蛋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簡單血液檢查就可提示心臟病死亡...
    β澱粉樣蛋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簡單血液檢查就可提示心臟病死亡風險?據外媒報導,昨天(2月24日),《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發表了一篇新研究論文,認為β澱粉樣蛋白在血管僵硬,動脈增厚,心力衰竭和心臟病發展中起關鍵作用。
  • JBC:澱粉樣蛋白如何進入到大腦中
    2016年9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研究人員現已了解到β澱粉樣蛋白可促進阿爾茲海默症的發展,但是他們仍然致力於研究β澱粉樣蛋白是如何產生毒性的。Jan BieschkeJan 是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師,他和德國的合作者共同發現了β澱粉樣蛋白,該蛋白必須將其內部結構改變成較長的平面結構(β摺疊)被吸收到細胞內變的具有毒性。該研究結果發表在9月9日在《生物化學雜誌》上。
  • 澱粉樣蛋白被錯怪了?阿爾茲海默症的元兇成謎
    長期以來,科學界一直認為β-澱粉樣蛋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第一個症狀,這種蛋白會導致神經退化,最終導致思維和記憶問題的出現。這項研究表明,細微的思維和記憶差異的出現可能先於大腦中可檢測的澱粉樣斑塊,兩者也可能同時發生。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的醫學期刊——《神經病學》在線雜誌上。 「我們的研究檢測到了研究參與者中細微的思維和記憶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參與者的澱粉樣蛋白積累更快,這表明澱粉樣蛋白不一定在阿爾茨海默病過程中最早出現。」
  • 糖尿病與腸道菌群紊亂增加老年痴呆症的風險,儘早改善更健康
    最新研究發現,糖尿病與腸道菌群紊亂會顯著增加阿爾茨海默症的風險,需要好好改善。糖尿病與腸道菌群紊亂增加老年痴呆症的風險,儘早改善更健康一、腸道菌群紊亂增加患阿爾茨海默氏病的風險瑞士、義大利等多個國家的聯合專家團隊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失衡與大腦澱粉樣斑塊的發展之間存在相關性,這是阿爾茨海默氏病特徵性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起源,患者血液中鑑定出的某些腸道細菌產生的蛋白質確實可以改變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並觸發疾病
  • JAMA:發現澱粉樣蛋白沉積與APOE以及一種新基因RBFOX1之間的聯繫
    在早期階段,AD的特徵是大腦中澱粉樣蛋白β(Aβ)和tau蛋白的聚集和記憶力減退。早在阿爾茨海默症發作前15-20年,有毒的β-澱粉樣蛋白分子就已在患者大腦中積累。當患者意識受到損害時,其腦內的神經元已經大量死亡,進而導致腦萎縮。這種情況下,再用藥物來清除澱粉樣沉澱或神經纖維的纏結,很難挽救已經死亡的神經元。
  • 老年痴呆藥物曙光初現 靶向澱粉樣蛋白有望減緩病情惡化
    原標題:老年痴呆藥物曙光初現 靶向澱粉樣蛋白有望減緩病情惡化 圖片來源:Raul Arboleda   在數年的失望後,日前發布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抗體療法可能為阿爾茨海默氏症(又稱老年痴呆)患者帶來小的改善。   這兩種藥物——禮來公司的solanezumab和百健公司的aducanumab均靶向在阿爾茨海默氏症病人大腦中堆積的β-澱粉樣蛋白。
  • HSP70降解澱粉樣蛋白的分子機制
    HSP70降解澱粉樣蛋白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34:31 海德堡大學(ZMBH)和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Bernd Bukau及其團隊揭示了人
  • 靶向澱粉樣蛋白前體可減少後期阿爾茨海默氏樣病理
    靶向澱粉樣蛋白前體可減少後期阿爾茨海默氏樣病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8 13:42:08 德國圖賓根大學Mathias Jucker研究小組發現,在轉基因小鼠中靶向澱粉樣蛋白前體可減少後期阿爾茨海默氏樣病理
  • 睡眠相關記憶鞏固的中斷 或與澱粉樣蛋白有關
    與睡眠有關的記憶鞏固的中斷和健康老年人前額皮質中β-澱粉樣蛋白的積累有關,《自然—神經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