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的魚類蛋白可抑制α-突觸核蛋白澱粉樣蛋白形成

2020-12-08 科學網

論文標題:Abundant fish protein inhibits α-synuclein amyloid formation

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作者:Tony Werner, Ranjeet Kumar, Istvan Horvath, Nathalie Scheers, Pernilla Wittung-Stafshede

發表時間:2018/04/03

數字識別碼: 10.1038/s41598-018-23850-0

原文連結:http://t.cn/ELRNZJD

魚類體內最常見的過敏原是β-小清蛋白,這種蛋白質在魚體內含量豐富,能夠形成澱粉樣結構以避免胃腸道降解並進入血液。在人類中,相同的澱粉樣蛋白結構主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症有關。近日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的研究Abundant fish protein inhibits α-synuclein amyloid formation對這些澱粉樣蛋白之間的可能聯繫進行了探究。

來自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Pernilla Wittung-Stafshede及其團隊使用的是重組大西洋鱈魚β-小清蛋白和帕金森病中的主要澱粉樣蛋白——α-突觸核蛋白。通過一系列體外生物物理方法,研究人員發現β-小清蛋白能抑制α-突觸核蛋白形成澱粉樣蛋白。實現這種抑制的背後機制是α-突觸核蛋白會與β-小清蛋白澱粉樣蛋白纖維表面相結合。

除了這種全新的澱粉樣蛋白抑制機制外,研究數據還表明,β-小清蛋白與人體澱粉樣蛋白的交叉反應也可部分解釋食用魚肉帶來的健康益處。

圖1:不同的蛋白分別形成澱粉樣蛋白結構的ThT螢光圖(a)和AFM圖(b)。

摘要:The most common allergen in fish, the highly-abundant protein β-parvalbumin, forms amyloid structures as a way to avoid gastrointestinal degradation and transit to the blood. In humans, the same amyloid structures are mostly associated with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such as Alzheimer’s and Parkinson’s. We here assessed a putative connection between these amyloids using recombinant Atlantic cod β-parvalbumin and the key amyloidogenic protein in Parkinson’s disease, α-synuclein. Using a set of in vitro biophysical methods, we discovered that β-parvalbumin readily inhibits amyloid formation of α-synuclei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was found to involve α-synuclein binding to the surface of β-parvalbumin amyloid fibers. In addition to being a new amyloid inhibition mechanism, the data suggest that health benefits of fish may be explained in part by cross-reaction of β-parvalbumin with human amyloidogenic proteins.

閱讀論文全文請訪問:http://t.cn/ELRNZJD

期刊介紹:Scientific Reports (https://www.nature.com/srep/) is an online, open access journal from the publishers of Nature. We publish scientifically valid primary research from all areas of the natural and clinical sciences.

The 2017 journal metrics for Scientific Reports are as follows:

•2-year impact factor: 4.122

•5-year impact factor: 4.609

•Immediacy index: 0.576

•Eigenfactor® score: 0.71896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1.356

•2-year Median: 2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PD相關的α-突觸核蛋白核心主控區結構和功能被解析
    科學家們是從神經系統的健康細胞中發現α-突觸核蛋白的,但是當這種蛋白質聚在一起或者聚集成澱粉樣蛋白斑塊時,就會出現問題,這種斑塊會破壞人體的正常功能。研究者認為α-突觸核蛋白的一個短區域(被稱為NAC)是與帕金森氏症相關的關鍵區域,因為它特別容易聚集。
  • Chan團隊報導一種新型可抑制α-突觸核蛋白聚集的多肽抑制劑
    Chan教授課題組最近研發了一種靶向SUMO interacting motif從而抑制α-突觸核蛋白聚集的SUMO1蛋白衍生多肽。該研究為帕金森病和其他α-突觸核蛋白病的藥物開發提供了一種新思路。相關論文於北京時間2021年1月14日在Cell Chemical biology上發表。
  • 多篇文章聚焦澱粉樣蛋白研究新進展!
    【2】Science子刊:揭示APOE4加劇α-突觸核蛋白病變,而且這種加劇與澱粉樣蛋白無關doi:10.1126/scitranslmed.aay1809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幾種遺傳風險因素。
  • HSP70降解澱粉樣蛋白的分子機制
    HSP70降解澱粉樣蛋白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34:31 海德堡大學(ZMBH)和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Bernd Bukau及其團隊揭示了人
  • 分子伴侶調節α-突觸核蛋白
    分子伴侶調節α-突觸核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6 11:16:14 瑞士巴塞爾大學Sebastian Hiller、Björn M.
  • PNAS:帕金森病並不是一種朊病毒病,而是一種澱粉樣變性病
    在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腦黑質(Substantia nigra)區域中,對α-突觸核蛋白的免疫組化分析顯示對神經內路易氏體的陽性染色(棕色),圖片來自Wikipedia。所有蛋白都摺疊成決定功能的複雜結構。
  • Science:科學家揭示β-澱粉樣蛋白如何導致老年痴呆症
    2013年9月21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已經展示了一種蛋白質片段β-澱粉樣蛋白如何在形成斑塊前就開始破壞突觸,導致神經細胞死亡。阿爾茨海默氏症影響大約500萬美國人,疾病主要特點是突觸接觸的「虧損」以及腦功能惡化,尤其是記憶功能,神經細胞通過突觸將信號傳遞到另一個神經細胞。
  • 帕金森病的希望:對α-突觸核蛋白聚集抑制劑的研究突破
    α-Syn(一種突觸前神經元蛋白質)作為路易體的主要成分,與帕金森病有密不可分的聯繫,之前的研究已經證明,α-Syn的71-82區域負責整個140 mer蛋白的聚集。 從競爭的PCA循環中鑑定的前導肽候選物能夠與疾病相關的原生型α-Syn結合併降低澱粉樣蛋白的形成超過90%。
  • 首先是澱粉樣蛋白,之後是Tau蛋白,最後是痴呆
    研究人員報告,在一項該類研究中,tau蛋白成像可在無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識別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目前批准用於澱粉樣蛋白成像的示蹤劑有三個,但隨著該領域將興趣轉向tau蛋白,可用於評估腦內該蛋白水平的方法正在研發。在這項研究中,Ances及其同事對59例認知正常者或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進行研究,平均年齡74歲,64%為男性。
  • Stem Cell Rep:科學家鑑別出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潛在靶向蛋白聚集物
    2019年3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黎第四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潛在靶點;帕金森疾病中的α-突觸核蛋白和阿爾茲海默病中tau蛋白的聚集常常與神經變性疾病的進展有關,這些蛋白聚集常常會從一個神經元細胞擴散到另一個細胞,並且附著到細胞上。
  • Cell Dev:溶酶體和α-syn之間的雙向循環(上)
    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腦中存在溶酶體功能障礙,而同時α-syn的積累和聚集是PD主要的發病機制。研究顯示,α-syn的多種形式會直接或間接幹擾溶酶體功能,減少其自身降解,從而加速該蛋白聚集和疾病過程。因此,有理由認為在溶酶體和α-syn之間存在一個循環。
  • 【Science】校正阿爾茨海默氏病小鼠模型中腦蛋白合成,突觸可塑性和記憶力中eIF2依賴性的缺陷
    在先前的研究中,化合物ISRIB阻斷了ISR的翻譯抑制臂,但未能賦予其認知益處並導致阿爾茨海默氏病小鼠模型死亡。但是,Oliveira等。發現低劑量ISRIB的每日全身性給藥不會導致死亡率或明顯的副作用,可以挽救海馬體中的蛋白合成和突觸可塑性,並恢復了長期記憶力測試的性能,這兩種野生型小鼠均已翻譯。儘管對澱粉樣蛋白斑塊負荷沒有影響,但在藥理學上有抑制作用,並且在兩種阿爾茨海默氏病小鼠模型中都沒有。
  • 地中海植物提取物或可有效抵禦多種神經...
    圖片來源:www.sciencedaily.com2017年1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阿爾茲海默病和帕金森疾病是兩種和年齡相關相關的神經變性疾病,其主要特點就是隨著時間延續,患者的大腦中會積累損傷患者機體神經系統的粘性蛋白聚集物
  • 宿主蛋白抑制流感病毒複製奧秘解開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潛心研究宿主蛋白調控流感病毒複製周期機制並取得突破性進展,進一步完善了流感病毒與宿主蛋白形成的相互作用網絡,深化了對流感病毒複製周期的理解,為研製新的抗流感病毒藥物提供了潛在靶點。
  • Mol Cell Proteomics:澱粉樣蛋白前體蛋白抑制神經遞質的生成
    2012年8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一 在Ruhr大學Medizinisches蛋白質組學中心的Thorsten Müller博士的帶領下,研究人員目前發表論文揭示了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大腦中的異常蛋白沉積是如何破壞神經細胞之間的信號。研究人員報告說,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大腦中的異常蛋白質的沉積會破壞神經細胞之間的信號聯繫。
  • 研究揭示了TDP-43蛋白中的澱粉樣核心序列是形成積聚和包涵體的原因
    該論文發現了TDP-43蛋白C-端區域的澱粉樣核心序列,闡明了該序列在TDP-43蛋白的結構轉換、澱粉樣積聚和包涵體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胡紅雨課題組先期的研究工作闡明了TDP-43蛋白的35-KDa裂解片段TDP-35是其在細胞質內形成包涵體的主要原因,並且包涵體的形成引起該蛋白質參與RNA加工功能的改變 (Che-MX,et al. FASEB J,2011, 25: 2344)。研究人員蔣蕾蕾和車美霞等利用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方法首先鑑定出TDP-43蛋白C-端區域的澱粉樣積聚核心序列。
  • 阮病毒蛋白是治療澱粉樣蛋白相關神經系統疾病的新思路
    然而,酵母蛋白已被廣泛研究,已知它們與哺乳動物阮病毒蛋白或在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或亨廷頓病的發病機制中發現的其他澱粉樣蛋白具有共同的特徵。因此,釀酒酵母已被廣泛用於纖維素中蛋白質的聚集特性及其增殖的基礎研究。
  • 老年痴呆的治療不要老抓著「β-澱粉樣蛋白」不放
    老年痴呆發病的β-澱粉樣蛋白假說老年痴呆的病理學表現主要包括:神經細胞外β-澱粉樣蛋白聚集形成的斑塊,稱為老年斑;神經細胞內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經原纖維纏結β-澱粉樣蛋白的神經毒性主要包括破壞細胞內的鈣離子穩態,促進自由基的形成,降低鉀離子通道功能,增強促炎細胞因子引起的炎症反應等等。所以,人們認為正是這些堆積在大腦神經元周圍的β-澱粉樣蛋白,最終形成了黏性斑塊,殺傷了細胞,損害了突觸,抹掉了記憶,削弱的認知能力。
  • 清除澱粉樣蛋白低聚物可改善糖尿病
    清除澱粉樣蛋白低聚物可改善糖尿病 2021-01-11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