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徵三號乙火箭搭載著印尼衛星發射失敗,這對中國航天有何影響?
4月9日晚,我國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搭載著印尼的帕拉怕-N1(PALAPA-N1)通信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結果火箭並沒有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宣告失敗。那麼,此次發射失利會對中國航天帶來什麼影響呢?
-
一枚火箭載多顆衛星,汽車運輸發射,中國航天低成本發射或已來臨
此次發射亮點很多,除了一次火箭發射搭載的衛星越來越多以外,還有一個亮點值得關注,那就是使用了移動運輸車發射,不再是龐大的發射平臺,而這個裝備的研發充滿了艱辛,如今成功使用在商業衛星發射上。也許未來15年內,我們就將實現航班化航天運輸系統。
-
火箭發射的時候,旁邊會停著一艘船,為什麼要用到船?
火箭發射升空,不僅場面震撼,而且也非常激動人心,特別是每當我國火箭成功發射,都代表又有一項航天項目順利開展。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在火箭發射之前,都會用到「遠望號」測量船,明明是上天的事,為何要用到船呢?今天,就為大家解答疑惑。
-
這兩艘中國建造的船助力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這是我國首次實現衛星海上商業發射,也標誌著我國火箭發射進入一個新的紀元。此次任務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山東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此次發射和上次有較大的差別,上次採用的是沒有動力的船,行駛速度慢,這次採取有自航能力的「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能夠快速適應海上發射任務,節約發射時間,對海上的機動十分有利。同時這艘船在國內是通用的,對於發射計劃、檔期都比較便利。
-
中國首次利用德渤3號船發射一箭九星長徵11號火箭
大連中遠海運重工共建造兩艘同型船,其姊妹船「德渤2」號於2016年3月9日交付,兩船成對協調作業最大浮力可以達到2.4萬噸。與以往發射不同,執行此次任務的火箭是直接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火箭總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後,用「德渤3」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黃海預定海域實施發射,打破了以往火箭生產與發射場分離的格局,減少了分解和總裝次數,以及長距離鐵路運輸環節,首次實現火箭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大幅縮短了發射鏈條,提高了發射效率和效益。
-
質子火箭發射兩顆俄羅斯全電推進通信衛星
:25:19(UTC)發射地點: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火箭:質子M 和 微風上面級發射載荷:Ekspress-80和Ekspress-103兩顆通信衛星本次發射是俄羅斯質子火箭2020年的第一次發射。
-
遠望7號船精準測控亞太6C通信衛星
新華網南京5月5日電(魏龍、楊林海)我國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亞太6C通信衛星後,遠望7號船在南太平洋某海域圓滿完成海上測控任務,為衛星準確入軌運行提供了重要測控支撐。 據介紹,火箭升空飛離祖國陸基測控視線後,天鏈中繼衛星和遠望7號船在太平洋上空搭接海上測控弧段,遠望7號船及時捕獲跟蹤,並利用測控數據計算相關飛行參數,同時完成了各類信息交換傳輸,圓滿完成入軌段火箭測量和星箭分離後衛星測控任務。
-
...發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 5月份將發射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這次衛星發射任務,從1月9日衛星進場到3月9日發射實施,全過程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進行。2月初火箭出廠起運,按原定運輸路線需途經疫情最嚴重的湖北地區,後改道運輸,運抵時間比計劃晚了兩天;火箭、衛星試驗隊有數十名隊員在年前已離開駐地正常休假,不能返回繼續執行任務;發射場面臨多批次、多地域人員進駐的巨大疫情防控風險。
-
9月11日,美衛星發射失敗火箭墜地導航系統引發震蕩:受到幹擾
據俄塔斯社9月13日報導,11日美群星公司(Astra)在阿拉斯加州發射了Rocket3.1火箭,火箭成功的點火,並離開了發射架,但是在飛行過程中,火箭導航系統發生故障,火箭墜地爆炸群星公司是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發射挑戰賽」唯一參與公司,項目意在開發快速的衛星發射能力,可以在美軍方需要時,在幾周或者幾天的時間內將有效的載荷送入預定軌道。
-
亞太6C通信衛星飛天 遠望7號船跟蹤測控
中青在線北京5月4日電(魏龍 楊林海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今天凌晨0時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亞太6C通信衛星,遠望7號船在南太平洋某海域完成海上測控任務,為衛星入軌運行提供了測控支撐。
-
美再度傳來噩耗,衛星發射以失敗告終,導航系統疑似受到幹擾
據俄羅斯社報導,美國日前發生一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那就是美群星公司在阿拉斯加州發射了一枚衛星,但是在離開發射架之後,推行器發生了故障,導致火箭發射器停止工作,火箭墜地爆炸。這次發射衛星的公司是群星公司,此次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開發衛星快速發射的能力,這樣做就是為了,如果有一天美國軍方有需求的話,那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有效的載荷送到軌道。然而,事實並不像想像中的那樣美好,在火箭成功點燃之後,剛開始在飛行過程中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
-
「納米衛星」技術將改變世界:氣象、運輸、通信、農業……
發射納米衛星也比普通衛星發射便宜得多,普通衛星發射可能花費數百萬美元。而這些小小的「衛星」可以通過在火箭上進行「搭車」來共同發射,成本因衛星質量,太空距離以及太空任務的或「有效載荷」而不同。 例如,創業公司 Open Cosmos 提供一系列的納米衛星服務,提供從衛星設計、發射、任務模擬,測試和保險等的一站式服務,價格 630000 美元起,整個過程時間不超過 10 個月。 另一家公司 Spaceflight 提供搭乘火箭的商業定價,可以在數周內預定火箭發射,將 3U 立方體衛星發送到近地軌道(LEO),最低價格 295000 美元。
-
...發射星鏈衛星,第6次復用回收「滴水不沾」,離終極組網還有多遠?
」SpaceX完成第100次發射任務,獵鷹9火箭成功將61顆衛星送入軌道,火箭也完成第6次復用回收。Chief通過相同方式回收,但尚不清楚是否成功。JvGednc視頻畫面由於過於清晰銳利「引起極度舒適」,很多網友懷疑是不是電腦動畫,馬斯克則回應稱,視頻是千真萬確的。
-
日本今年第四次發射火箭,使用H-2A火箭發射軍民兩用雷射中繼衛星
日本一顆用於中繼民用和軍用地球觀測數據和圖像的衛星將於周日搭乘H-2A火箭發射升空。這顆兩用通信衛星將於美國東部時間凌晨2點25分搭載H-2A火箭進入軌道。下午4點25分。據H-2A火箭的建造者和發射運營商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透露,這枚火箭將在日本南部的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
-
火箭發射前需要經歷怎樣的過程?一起來看看火箭的旅行日記
目前,國內現役主力型號火箭的最大直徑為3.35米,也是中國現有的火箭運輸車輛所能運載的火箭的最大直徑。因此,火箭出廠後,會先由鐵路運至發射基地的技術廠房,然後再由公路短途運輸至發射場進行發射。 採用鐵路運輸運載火箭有以下幾方面優點:首先,鐵路運輸能力大,這使它適合於運載火箭這樣質量特別大的貨物的長距離運輸;其次,火車單車裝載體積大,能夠承載火箭這樣的龐然大物,有一種說法是主流火箭的直徑3.35米就是根據鐵路機車的尺寸而來的;最後,鐵路運輸受氣候和自然條件影響較小,在運輸的經常性方面佔優勢。
-
SpaceX發射10顆銥衛星,回收一級火箭成功,整流罩再次失敗
北京時間7月25日19點39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從美國西海岸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將第7批10顆銥星衛星送入低地球軌道
-
火箭回收船出發,為B1058發射、著陸做準備,110天飛3次
SpaceX公司的一艘升級版的無人駕駛回收船將前往大約630公裡的大西洋,以支持獵鷹9號火箭的下一次星鏈任務(Starlink )發射和任務完成後的著陸。12次星鏈衛星v1.0(Starlink-12)發射升空和第13次星鏈任務發射,此次發射成功後,SpaceX公司的星鏈衛星網絡已經累計部署了700顆可運行衛星。
-
衛星通信行業深度報告:從高軌到低軌,新起點上的衛星通信產業
低軌衛星通信系統的特點與優勢 與傳統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通信系統相比,低軌衛星通信系統最顯著的特性在於其 衛星工作軌道高度和系統複雜程度的不同,從而帶來單星技術、規模、成本上的差 異,最終影響系統建設與運營成本以及系統可靠性。低軌衛星通信星座的技術特點, 也將影響系統的通信質量,對地面終端設備也提出了不同的技術和性能要求。
-
【火箭揭秘】海上發射的神秘艙
9月15日,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海遙二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地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距地面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在本次海上發射的發射保障船甲板上,有一個神秘的白色方形貨櫃。
-
SpaceX將發射「星船」火箭 馬斯克稱順利著陸概率為30%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華盛頓11月30日消息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星船」(Starship)SN8火箭將首次進入15000米高度飛行,以檢查著陸技術工藝和其他一系列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