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海遙二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地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距地面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在本次海上發射的發射保障船甲板上,有一個神秘的白色方形貨櫃。這個神秘艙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呢?實際上它是本次海上發射的控制中心。
這個神秘的發射控制中心,發射隊員們也稱它為「三合一艙」。從外面看,艙頂還豎著幾根「辮子」和一個大白球,這其實是對外通信的一些天線。這次發射前後端的通信採用的是無線通信方式,讓本次發射有了一個更加靈活的前後端部署環境,可以實現對火箭前端的遠程指揮和控制。
那麼,為什麼會叫「三合一艙」呢?是因為艙內的整體布局是由指揮控制系統、火箭測量系統和遠程測控設備三個模塊組成。艙內被分成了三個相應的工作區域,通過這些工作區,發射隊員們可以在艙內實施對火箭的遠程指揮控制,以及對火箭狀態的監控。
進入「三合一艙」,右手邊就是指揮控制系統,長十一火箭指揮控制系統設計師介紹,通過指揮控制系統,一方面可以收集各個系統的測試數據,然後對外提供展示,以及射前瀏覽。另外,也可以實現對整個火箭測試流程的監控和指揮。同時它也會將火箭的測試狀態和測試數據對外傳輸,提供給上級,作為對火箭測試流程和測試狀態的一個監控。
左手邊,則是整個的火箭測量系統,包含了一個數據判讀區。長十一火箭測量系統主任設計師介紹,發射船和保障船通信以後,發射隊員會通過這裡,來完成對發射船上測量系統整個流程的一個操作。所有的指令都是通過指控系統、無線寬帶,來實現兩船之間的信息交互。然後,發射船裡的信息也會通過指控系統傳到後端,完成一個權限數據的處理及實時顯示,確保整個測試過程中一些關鍵參數的判讀,然後掌握整個火箭的情況。
這裡就要說到判讀區了,基本上火箭各關鍵系統在這裡都有一臺判讀機,測量系統的數據處理結果通過指控,會發送給整個指控系統,指控系統把一些關鍵參數,操作顯示在判讀機上,各個崗位人員都可以方便的在這裡進行數據判讀。
在第三個區域裡,包含了本次發射測發控系統的遠程測控設備,電源、計算機和中心顯控臺,顯示器等等都在這裡。它們通過指控系統的無線網絡與發射船上的設備進行通信。長十一火箭控制系統副主任設計師介紹,這裡比較重要是中心顯控臺,也是火箭發射過程中,唯一的人機操作界面。它包括了火箭射前重要參數的監視和顯示,以及重要測控流程的操作。正式發射的時候,操作手在倒計時的時候,就是在這裡按點火按鈕,火箭就能夠騰空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