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飛蝗逼近北緯42度 遼寧本溪遭遇百年蝗災(圖)

2020-11-25 搜狐網
本溪遭遇百年蝗災  胡雪柏/攝   

  2001年5月25日,在遼寧省葫蘆島市農村的田地裡,東亞飛蝗,這種曾給國人帶來痛苦回憶的蟲子,悄悄地聚集起來。和它們一起侵害遼寧的,還有其他幾十種對農作物致命的害蟲。

  害蟲終於跟來了。在遼寧局部爆發嚴重蝗災的同時,華北平原、河南等地,東亞飛蝗同樣正在向人們發起攻擊。

  這幾乎是一種必然。因為連續的旱災。

  今年5月,東亞飛蝗在北緯42度線附近消失了50年之後,再次完成了蝗蟲歷史上一次「歷史性」的遷移。遼寧的嚴重旱災,終於打造成了害蟲的樂園。

  東亞飛蝗沒有地圖,但它們聞到了乾旱的氣息。

  50年未遇的大旱幾乎給遼寧的農業經濟帶來致命打擊的同時,各種蟲子美好的日子和氣候來了。曾經美麗的遼瀋大地,一隻又一隻生命鮮活的蟲子大軍安營紮寨。

  遼寧農民感到困惑,不知道從未見過的蝗蟲怎麼來的。但是農民知道,東亞飛蝗衝著他們土地裡的禾苗而來,農民指望它,蝗蟲也指望它。

  [專家李麗明女士:東亞飛蝗,主要以禾本科蘆葦、稗草、小麥、玉米、高粱、水稻等為食品,最喜歡吃蘆葦。但是在飢餓時或被迫情況下,它們就去吃大豆、白菜和向日葵。東亞飛蝗的食量非常驚人,它們似乎生下來就是為了吃,一天到晚不停地吃。它一生累計食物總量為267·4克。]

  短短的幾天工夫,難以計算的東亞飛蝗從四面八方趕來,向昆蟲專家們為它們在地球上劃定的生存最高緯度線———北緯42度附近聚集。

  [東亞飛蝗,習慣生活在17到36攝氏度之間,溫度越高,孵化及羽化速度越快。群居型、有遠距離遷飛習性。東亞飛蝗以往的記載是發生在我國東部的北緯42度以南的平原地區,其分布也隨著緯度的降低而逐漸西推至中原等地區。位於分界緯度以北的遼寧出現大規模的飛蝗,初步分析是由於連續幾年嚴重乾旱以及生態環境的改變,飛蝗發生北移。]

  在人們的腳下,在人們可以俯瞰的土地上,禾苗間,田地裡,東亞飛蝗正在準備著戰爭:它們要用堅硬的口器,去消滅對它們來說無疑是森林或者是大樹的禾苗。

  迪斯尼動畫片常見的畫面在遼寧出現,只是主角換了。

  當災害用看不見的嘴奪取農民糧食的時候,蟲子們卻紮實地用嘴爭奪食物。在遼寧省葫蘆島市,農民聽到了它們進軍的沙沙聲。蝗蟲所到之處,禾苗的生命完結,農民的希望破滅。

  6月6日,葫蘆島全市發生蝗災的農田面積已經達到17·1萬畝,其中8·5萬畝農田成為蝗蟲發起戰爭的重要地區。同時,蝗蟲襲擊了葫蘆島市37·7萬畝荒山、荒溝、荒灘。

  葫蘆島市飛蝗發生面積已經達到54·8萬畝。涉及了連山區、建昌縣、南票區的19個鄉鎮,集中在大虹螺山、小虹螺山和大黑山四周區域的農田和山地。薄熙來,這位上任不久的遼寧省省長,拿出了省長基金100萬元進行滅蟲。省植保站購買了138噸農藥和900臺噴霧器及時送到蝗區。省、市、縣、鄉各級植保站技術人員紛紛深入田間,向沒有見過東亞飛蝗的農民傳授圍剿滅殺蟲子的方法。為了對付數以萬億計的害蟲,迅速培訓了3·7萬人的大軍。為了不留後患,有關部門對東亞飛蝗進行了拉網式調查,查訪滅殺戰場上殘蟲蟲量。同時,廣泛宣傳安全用藥知識,嚴禁假冒偽劣農藥流入市場。

  全國著名的昆蟲專家、瀋陽農業大學76歲的何振昌先生也被請出馬,來到滅蝗一線。

  [植保專家說,目前為了殺蟲,大量地使用了農藥。單純使用農藥會危害人體健康,汙染環境,使害蟲產生抗藥性,同時也滅殺了害蟲的天敵。因此,應搞好綜合防治,搞好預測預報,合理利用農藥,利用天敵,種植抗病蟲良種等。專家擔心,如果災害成為常態,那麼害蟲也會繼續盤踞,必須有前瞻的眼光,防止在旱情、蟲災之外,再次對環境造成第三次傷害。]

  東亞飛蝗在葫蘆島市遭到當地人們堅決的猛烈圍剿和滅殺時,殘餘或漏網蝗蟲大批地向臨近的錦州市移動。

  6月11日,記者得知,錦州市政府已經對壓境而來的東亞飛蝗有了高度的戒備。組織了市、縣、鄉鎮植物保護人員深入田間、非耕地和山野間,特別是對臨近葫蘆島市周邊地區進行了重點調查蟲跡,一時間,在東亞飛蝗可能存在的區域,都可以看到低頭彎腰偵查蟲情的人員,他們對飛蝗可能的入境通道嚴格盤查,隨時準備滅殺這支偽裝成和大地一樣顏色的「土黃色大軍」。

  錦州市的太和區各鄉鎮、凌海市西北山區的翠巖、班吉塔等鄉鎮發現了蟲情,其中,太和區女兒河鄉河西村飛蝗最為嚴重。

  截至6月11日,東亞飛蝗已經盤踞在錦州超過10萬畝的地面上。蟲量每平方米達到了3—5頭,嚴重地塊已經達到了10頭以上。草荒地每平方米達到了100餘頭。

  另外,土蝗也趕來「支援」同類,在錦州市,土蝗有較嚴重情況發生。蟲口密度為每平方米50頭左右,嚴重地方達到200頭以上。

  [如果從動物的觀賞性來看,東亞飛蝗是蝗中的佼佼者。東亞飛蝗有著強健的體魄、堅硬的線條和堅固的口器,而群居的特性,更團結了它們強大的殺傷力。]

  記者在採訪中,農民說,多虧了政府的及時殺滅。他們笑稱省長薄熙來為「殺手省長」。

  自5月份以來,遼寧的農田在各種不同種類蟲子的全方位攻擊下,農民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有資料顯示,從遼寧的丹東、本溪、撫順,到瀋陽、鐵嶺;西部的朝陽、錦州、葫蘆島市等大面積地區,出現了罕見的以東亞飛蝗為首的,以稻水象甲、大灰象甲、蒙古灰象甲等幾十種蟲子組成的害蟲隊伍的侵襲。

  東亞飛蝗的主要集聚地,有些地方蟲口密度達到了每平方米1000頭以上。部分農田的小苗被吃光。據當地媒體透露,全遼寧省有521萬畝農田飽受稻水象甲之災,重發地百穴有蟲3000只。

  土蝗隊伍也壯大不已:在本溪、撫順、錦州、朝陽、葫蘆島等地,局部地區每平方米有土蝗1000—2000只。目前土蝗嚴重發生的面積為200萬畝。

  500萬畝農田飽受「美洲斑潛蠅」的襲擊,並危及到了番茄、雲豆等農作物。

  300萬畝農田正在被小菜蛾、菜青蟲吞食著,發生時間比常年早了7到10天,最高時百株蟲量120只左右。

  鞍山市———蟲子肆無忌憚地蔓延著。據悉,全國重大檢疫性害蟲稻水象甲已經成為主要災害的製造者。稻水象甲是從國外傳進來的一種極具危險性的檢疫性害蟲。此蟲活動性極大,遷飛性強,傳播蔓延速度快,不易防治。

  稻水象甲在其一生中,侵害作物有明確的分工。成蟲齧食稻葉葉肉,幼蟲危害稻根,影響水稻分櫱和株高,延續水稻生育期,危害極大。輕者導致水稻減產20%,重者50%甚至絕收。

  據當地的植保專家說,由於持續的高溫乾旱天氣,為稻水象甲的成活和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鞍山市大面積爆發稻水象甲幾乎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在鞍山市臺安縣、千山區、巖滿族自治縣、海城市最為嚴重。鞍山全市共有水田80萬畝,全部出現了該種蟲害。其中60萬畝最重。

  本溪市———遭受稻水象甲侵害的面積在13萬畝左右,本溪滿族自治縣鹼廠鎮、蘭河峪鄉、東營坊鄉最為慘烈,被害株率幾乎達到了100%。而桓仁滿族自治縣六河鄉,平均每平方米輕的為300—400頭,重者達到了1000多頭。

  目前,在遼寧肆虐的蟲子有幾十種。據專家預測,6月份發生在遼瀋大地的蟲災只是蟲子大軍大規模侵襲的前奏。據介紹,目前大部分蟲子正在進入孵化期和成長期,種類也只有四五十種,估計在9月份成蟲期的害蟲將達到百種以上,危害將不可想像。因此,消滅蟲子的工作是艱巨的。

  當地報紙公布了一項預測:玉米螟蟲將大發生;甜草夜蛾將大發生;大豆蚜蟲將偏重發生;粘蟲中等偏輕發生……

  記者在與葫蘆島市相鄰的朝陽縣根德營子鄉三家子村的河套裡、農田裡,看到正在長翅膀的蝗蟲蹦來蹦去………

  遼寧省植保站研究員李麗明女士認為,現在必須掌握有利時機,猛攻巧打,重視重點挑治和全面掃殘相結合,以期徹底將秋季害蟲的種群數量控制住。[目前遼寧省發生的東亞飛蝗為夏蝻,約35天—40天羽化為夏蝗。夏蝗壽命55天—60天。羽化10天后交尾,一隻夏蝗將平均產卵400多粒。]

相關焦點

  • 蝗災追兇16年
    飛蝗中科院康樂院士團隊供圖人們很難想像,即便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今年以來,全球多地遭遇蝗災,再次敲響人類警鐘:「東非正遭遇70年以來最嚴重的蝗災」「南亞國家印度再遭蝗災襲擊,部分城市進入警戒狀態」「蝗災肆虐逼近我國雲南,多地相繼發生黃脊竹蝗災害」……關乎人類立身之本的糧食安全問題,直接受到威脅。蝗蟲,這種只有手指大小的小蟲子,看起來人畜無害,為何一旦聚集成群便會成災?人們不解,一度認為蝗蟲來襲就是「天災」。
  • 雲南多地發生蝗災:為什麼蝗災總會捲土重來?
    雲南蝗災的是什麼蝗蟲?古籍中記載的蝗災大部分是由東亞飛蝗造成的,飛蝗是蝗蟲中危害最大的,雖然只有一個物種,但有很多亞種。在我國,為害的飛蝗主要有三個亞種——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飛蝗成群後一般可以遷飛600千米,有些能夠遷飛數千千米,這期間不斷會有新的蝗蟲加入它們,蝗蟲的群體會越來越大,後果不堪設想。
  • 蝗災追兇16年 中國科學家對世界的又一個重大科學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飛蝗 中科院康樂院士團隊供圖今年以來,全球多地遭遇蝗災,再次敲響人類警鐘:「東非正遭遇70年以來最嚴重的蝗災」「南亞國家印度再遭蝗災襲擊,部分城市進入警戒狀態」「蝗災肆虐逼近我國雲南,多地相繼發生黃脊竹蝗災害」……關乎人類立身之本的糧食安全問題,直接受到威脅。蝗蟲,這種只有手指大小的小蟲子,看起來人畜無害,為何一旦聚集成群便會成災?人們不解,一度認為蝗蟲來襲就是「天災」。
  • 「吉林根網」雲南多地發生蝗災:為什麼蝗災總會捲土重來?
    雲南蝗災的是什麼蝗蟲?古籍中記載的蝗災大部分是由東亞飛蝗造成的,飛蝗是蝗蟲中危害最大的,雖然只有一個物種,但有很多亞種。在我國,為害的飛蝗主要有三個亞種——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而在雲南地區肆虐的蝗蟲為黃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俗稱竹蝗。
  • 王鵬輝:清代新疆的蝗災與蝗神信仰
    地理學家陳正祥利用蝗神廟的空間分布繪成中國「蝗神廟之分布」的歷史地理圖,[1]刻畫出中國農業文明在歷史時空中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互動的結構特點。 歷史上的蝗蟲沒有科學分類,現代昆蟲學的研究表明飛蝗是造成蝗災最主要的種類。郭郛等學者對現代中國災害性的飛蝗進行生物學分類,劃分為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三大亞種。
  • 吃貨的世界裡滿眼都是美食 沙漠飛蝗可食嗎?
    背景:多災多難的冬春,我國冠肺、亞非蝗災、澳洲火災、北美流感。而我國這邊忙於新冠疫情的戰鬥,仍在繼續,那邊一場70年未見的大蝗災又開始從東非向全球蔓延。4000億隻,大蝗軍橫襲亞非!但和這些民間軼事相襯託的,卻是中原地帶日益頻繁又逐漸深重的蝗災之苦,從唐到宋再到元,蝗災的規模和烈度一再加重,明清時期的蝗災也大體保持了元的水平。明崇禎十三年,山東冠縣蝗災肆虐,「死者相枕, 盜掘食新死人,至父子相食用,人行道絕」, 這是何等慘烈的景象。吃解決不了蝗蟲,面對災難也不能如此輕易地-笑而過。
  • 中國科學家歷時16年找到蝗災真兇 綠色防控成為可能
    今年以來,全球多地遭遇蝗災,再次敲響人類警鐘:「東非正遭遇70年以來最嚴重的蝗災」「南亞國家印度再遭蝗災襲擊,部分城市進入警戒狀態」「蝗災肆虐逼近我國雲南,多地相繼發生黃脊竹蝗災害」……關乎人類立身之本的糧食安全問題,直接受到威脅。蝗蟲,這種只有手指大小的小蟲子,看起來人畜無害,為何一旦聚集成群便會成災?人們不解,一度認為蝗蟲來襲就是「天災」。
  • 中國科學家歷時16年找到蝗災真兇!綠色防控成為可能
    今年以來,全球多地遭遇蝗災,再次敲響人類警鐘:「東非正遭遇70年以來最嚴重的蝗災」「南亞國家印度再遭蝗災襲擊,部分城市進入警戒狀態」「蝗災肆虐逼近我國雲南,多地相繼發生黃脊竹蝗災害」……關乎人類立身之本的糧食安全問題,直接受到威脅。
  • 遼寧古城本溪-林風驛站
    摺疊地理位置 本溪位於遼寧省東南部(東經123°34』~125°46』,北緯40°49』~41°35』),全境總面積8411.3平方公裡,北靠瀋陽、撫順(距瀋陽77公裡,距撫順79公裡),南接丹東(距丹東198公裡),西鄰遼陽(距遼陽46公裡)、鞍山,東傍吉林(距通化150公裡)。
  • 中國現在為什麼沒有大蝗災了?
    《警惕沙漠蝗的猖獗發生》,昆蟲知識,2002在中國鬧蝗災鬧成赤地千裡的,主要是飛蝗 Locusta migratoria的一個亞種:東亞飛蝗這些蝗蟲你平時不認識,這會兒就會被網上瞎傳的圖嚇得跟什麼似的。現在知道了吧,這次非洲蝗災的蝗蟲,長相上並不可怕,個頭也是一般大小。
  • 高考地理考點 : 從東非蝗蟲肆虐看蝗災
    據印度拉賈斯坦邦財政部長的說法,有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該邦,導致大量農作物被毀並有向其它邦蔓延之勢;而該邦駐紮的70萬印軍因糧食被吃光不得不撤軍;印度有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30%-50%的糧食減產。   當下,來勢洶洶的蝗群正在逼近中國,雖然我國有著天然的高原山脈作為屏障,但同樣是不能掉以輕心的。
  • 遼寧撫順市新撫區(礦震)(北緯41.87度,東經123.95度)發生3.0級地震
    【遼寧撫順市新撫區
  • 雲南蝗災嚴重,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又應如何防治呢?
    據最新消息,雲南省勐臘縣累計發生黃脊竹蝗災害面積已達十萬畝,自今年年初以來,全球各地就被蝗災信息不斷席捲,但我國雲南省出現的蝗災為本地蝗災,和席捲非洲的沙漠蝗蟲並不是同一種蝗蟲。雲南蝗災——黃脊竹蝗 為什麼世界範圍內會不斷出現蝗災消息,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我們該如何應對頻發的蝗災?
    蝗蟲主要包括飛蝗和土蝗。在我國,飛蝗有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3種,其中東亞飛蝗在我國分布範圍最廣,危害最嚴重,是造成我國蝗災的最主要飛蝗種類,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農業害蟲。如亞洲飛蝗在我國分布區1年發生1代。東亞飛蝗在我國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北分布地區為2代。中華稻蝗在長江及其以北地區1代,江南則為2代。1、蝗蟲的習性成蟲與蝗蝻的食性相同,均為植食性,而且成蟲期補充營養強烈,約佔一生總食量的75%以上。
  • |灤州市|東亞飛蝗|蔡作珍|特種養殖|古馬鎮|螞蚱
    ● ● ●灤州市古馬鎮按照「科技興農、綠色發展」的理念,積極發展東亞飛蝗特色養殖,助力農民增收致富。請看灤州臺記者的報導。走進古馬鎮店坨村特種養殖大棚,村民蔡作珍正在精心的為引進的螞蚱撒放飼料。蔡作珍引進的螞蚱品種是東亞飛蝗,這是一種新興的特種養殖品種,他今年承包了周邊8畝土地種植玉米作為飼料發展螞蚱養殖,每年可以有四茬螞蚱投放市場。目前,市場價每公斤四十元左右的螞蚱已經出棚上市,在蔡作珍的帶動下,店坨村有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到特種養殖行業中來,東亞飛蝗養殖已成為當地農民勤勞致富的新途徑。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為什麼?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冷眼這幾天關於「蝗蟲」的事件可以說非常熱門,因為這還是一群「非同尋常」的蝗蟲,它們跨越了東非、西亞和南亞部分地區等地,最終對我們亞洲部分地區都帶來了影響,根據科學統計數據顯示,這次的蝗災蔓延出現在了10多個國家之中。
  • 中國科學家揭示蝗災的奧秘
    【背景:】 蝗災與旱災、洪災並稱我國歷史上的三大自然災害,曾造成嚴重的農業和經濟損失。飛蝗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蝗蟲,據我國近2000多年的歷史記載顯示,大規模的蝗災發生過800多次。 儘管蝗災與人類發展歷史長期相伴,但是真正在科學上對蝗災成因的認識不足百年。近80年來,對蝗群如何形成有許多的假說,分別有食物、繁殖地、性成熟、群集信息素、氣候等假說,但是究竟是哪一個因素起主要作用以及其中的奧秘和機理並沒有在科學上被揭示。 20世紀七十年代,國際上科學家們才逐步認識到群聚信息素可能是蝗蟲能夠聚集的最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