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上空出現長時間的大氣波動?專家稱可能和極地渦旋有關!

2021-01-08 奇趣大百科

對於現在很多的研究成果,或許早在很久以前就開始了,就象是南極上空的慣性重力波漣漪來說就是這樣的。七年前研究人員在大氣層當中出現了神秘的漣漪,而這就是慣性重力波,它是由什麼原因產生的呢?研究人員解釋說科裡奧利和地球的重力合成的大氣振蕩。

慣性重力波會經常出現在大氣層中不同的地方,但是它們持續的時間非常的短,一般只會存在幾個小時,而對於南極上空的慣性重力波來說,它們存在的時間則是更持久,從第一次到如今,研究人員每一次會都看以這些漣漪。而對於南極上空的慣賊性重力波為什麼能夠持續如此長的時間,答案至今無人能解,而現在對於當年的研究團隊來說,他們給出了兩個合理的解釋,而這兩種解釋以論文的形式發表在了地球物理學研究:大氣的期刊之上。

在文章當中,研究人員指出,出現這種情境的一種可能性是持久的波動中間層的上源自其下方大氣層當中擁有較小的波動。根據這一處解釋,南極山地向下流動的風則為它們提供了更多的能量補充。而反之,波在成長和上移的過程當中,當它們到達了平流層和中間層交界處的時候,那麼就會產生更大的波動。但是研究人員指出重力波與引力波並沒有聯繫。產生這種現象的另一個原因或許與極地渦旋有關,極地渦旋只發生在地球極地地區,它是一種持續性大規模氣旋,而這種現象在極地發生時功能更為強大。

在研究的過程當中,科學家們使用了建模和雷射雷達進行觀察,雷射雷達的作用是可以確定大氣層不同地方的密度和溫度,從而說明重力波引起的擾動。另外研究人員也可以計算出重力波本身的動量和能量。著名的科學家初鑫釗教授說,重力波的強大作用會對全球大氣環流產生影響,從而也會影響到大氣層的溫度和化學物質的流動。在實驗的過程中,很多的氣候模型沒有把重力波作用考慮進去,如果沒有精密的溫度模擬,那麼我們將不會對其趨勢做出判斷。

相關焦點

  • 低溫和極地渦旋破壞北極臭氧層
    《自然》雜誌稱 2020 年北極上空臭氧含量創下歷史新低,將作為一種非凡的大氣現象載入史冊。隨著氣溫逐漸升高,4 月中下旬,北極臭氧空洞恢復。陸龍驊進一步解釋,臭氧洞是有嚴格科學定義的,至少應具備臭氧低值在220DU 以下、臭氧低值區範圍超過百萬平方千米、臭氧低值區持續時間長(2~4個月)等條件。  以南極為例,冬季(8 月~10 月)由於沒有熱能或熱能很弱,氣溫穩定下降,上層大氣變冷。此時,被稱為極地渦旋的環極氣流將南極大陸上空的冷氣團圍住形成渦旋,這個渦旋就像一個「絕緣體」可隔絕內部空氣與外部大氣。
  • 研究者提出南極上空慣性重力波漣漪的解釋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七年前,一群研究人員在南極上空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在地球大氣層中,出現了巨大而神秘的漣漪,這便是所謂的「慣性重力波」(inertia-gravity wave)——由地球重力和科裡奧利力共同作用而產生的大氣振蕩。  慣性重力波並不罕見,經常出現在地球大氣的不同區域,但通常會在幾小時內消失。
  • 2020南極臭氧洞變大:極地渦旋是元兇,恢復之路任重而道遠
    70年代和80年代使用氯氟烴導致這種稀有氣體的消耗,並在南極洲上方形成了一個洞。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不是恆定的,每年自然隨季節波動。從八月到十月,臭氧空洞會增加並達到最大,之後開始收縮,直到12月底恢復正常水平。
  • 冬季極地渦旋使土衛六變得很冷!
    土星衛星可能是太陽系中最像地球的地方,有四季、雨水和表面湖泊,儘管它離太陽的距離是地球的10倍,而且非常冷。土衛六的平流層和地球平流層一樣,其特徵是更靠近地表的較冷層和更高的較暖層,並且是極地渦旋的區域,一種冬季覆蓋在兩極的冷空氣帽。在北美,這一現象也會導致冬季的嚴寒。
  • 北極出現大面積臭氧層空洞 專家:太冷了!
    據《自然》雜誌報導,目前,北極中部的大部分地區(覆蓋面積約為格陵蘭島的3倍)上空的臭氧含量創下了歷史新低,甚至出現了100萬平方公裡的臭氧空洞。有媒體報導稱,臭氧空洞的出現或是因為氣候變化,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洋對此回應表示:其實是太冷了。
  • 準備迎接新年嚴寒,專家:北極上空變暖,渦旋分裂將導致氣溫驟降
    他們預計該影響可能會在1月後期和2月初顯現。此外天氣專家還特別提醒這種現象可能導致暴風雪和大風席捲英國和美國東部地區,進而引發氣溫大幅度下降。事實上這種情況正在俄羅斯和阿拉斯加發生。北極氣候模式下的活動可能會使極地渦旋快速向更南的緯度移動。
  • 極地渦旋減弱 北極有史以來最大臭氧層空洞自行閉合
    據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局(CAMS)的研究人員報導,在北極上空隱約出現近一個月後,北極上空迄今為止探測到的最大臭氧空洞終於關閉。臭氧層是地球大氣層中保護地球免受紫外線輻射的一部分,今年3月下旬,當異常的風況連續幾周將北極上空的冷空氣困住時,臭氧層的空洞首次在北極上空打開。
  • 北極出現25年來最大面積臭氧層空洞 專家:太冷了!
    據《自然》雜誌報導,目前,北極中部的大部分地區(覆蓋面積約為格陵蘭島的3倍)上空的臭氧含量創下了歷史新低,甚至出現了100萬平方公裡的臭氧空洞。有媒體報導稱,臭氧空洞的出現或是因為氣候變化,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洋對此回應表示:其實是太冷了。
  • 「冰封」美國的極地渦旋從何而來
    不久前,強烈的極地冷空氣「極地渦旋」襲擊了美國大部分地區,導致美國中西部、東北部氣溫急劇下跌,一些地區出現了罕見的超低溫冰凍天氣,甚至比南北極還低。《華盛頓郵報》氣象組專家卡姆登·沃克說。    北極渦旋挾冷鋒南下,給美國本土帶來大面積降溫和大風天氣。「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北極和北極圈地區的冷空氣被耗盡。因此,你可以把極地渦旋看作是飄向我們的一個泡泡,一個奔向美國的大泡泡。」沃克說。     全球變暖導致極寒天氣?
  • 極地渦旋來襲!極寒天氣要來啦
    2019年1月,由於極地渦旋向南移動,芝加哥的氣溫降至-20℃左右,密西根湖沿岸凍得嚴嚴實實。攝影:SCOTT OLSON,GETTY IMAGES撰文:SARAH GIBBENS每年,天氣愛好者都會熱切地關注和等待極地渦旋(一團圍繞北極旋轉的冷空氣)出現的跡象,它可能會向南移動,給低緯度地區帶來降溫和降雪天氣。
  • 誰在操縱南極上空的神奇漣漪
    視覺中國7年前,科學家使用先進的雷達,在南極上空高層大氣中發現了一些神奇的漣漪,並將其確認為大氣「慣性重力波」。事實上,慣性重力波並不罕見,經常出現在地球大氣的不同區域和高度上,維持時間很短,稍縱即逝。
  • 2019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顯著縮小,但這並不一定是好事……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在9月到10月之間,臭氧層洞縮小到約1000萬平方公裡,這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小水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已經縮小至1982年開始監測以來最小的水平,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主要原因可能是南極上空大氣層的異常天氣模式。
  • 雙語閱讀|南極上空臭氧空洞形狀「異乎尋常」
    這表明,常見的極地漩渦發生重大扭曲。The ozone hole that opens every year over the Antarctic is on course to be the smallest in three decades, scientists have said.科學家稱,南極上空每年出現的臭氧空洞將是30年來最小的。
  • 北極出現臭氧含量創歷史新低形成的罕見空洞,專家:罕見,但並非地球...
    據《自然》雜誌報導,目前,北極中部的大部分地區(覆蓋面積約為格陵蘭島的 3 倍)上空的臭氧含量創下了歷史新低,作為一種非凡的大氣現象,它將被載入史冊。為什麼南極的臭氧空洞每年都會出現,但是北極很少出現臭氧空洞?北極這次出現臭氧空洞的原因是什麼,會產生什麼影響?
  • 北極上空出現罕見臭氧層空洞?別慌!只因天太冷!
    據《自然》期刊近日報導,今年以來,北極地區上空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臭氧層空洞,覆蓋面積約為格陵蘭島的3倍,這可能是北極地區有史以來出現的最大空洞。說到大氣臭氧層你也許會想到紫外線、輻射等因為它能抵禦紫外線的侵襲那麼什麼是臭氧層?臭氧層空洞帶來哪些影響?小編有話要說!
  • 北極上空出現罕見臭氧層空洞?別慌!只因天太冷
    據《自然》期刊近日報導,今年以來,北極地區上空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臭氧層空洞,覆蓋面積約為格陵蘭島的3倍,這可能是北極地區有史以來出現的最大空洞。說到大氣臭氧層,你也許會想到紫外線、輻射等,因為它能抵禦紫外線的侵襲。那麼,什麼是臭氧層?臭氧層空洞帶來哪些影響?
  • 拉尼娜和極地渦旋雙發力 北極「發貨」的冷名不虛傳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近日來,不少網友紛紛曬出家鄉氣溫和北極氣溫,自嘲家在北極,為什麼這個冬天這麼冷呢?1月8日,大河網記者採訪了河南氣象臺的相關專家。拉尼娜和極地渦旋雙發力 北極的邊界南移了據河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谷秀傑介紹,造成近期河南大範圍氣溫偏低的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氣候背景下,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處於發展盛期的拉尼娜現象。(具體解釋,請參考本網前期稿件《為什麼你覺得今年冬天更冷?
  • 北極上空出現臭氧空洞,它是如何形成的?對我們又有什麼影響呢?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北極上空出現的臭氧空洞是怎麼形成的?近日,氣象學家們發現,地球的北極上空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臭氧空洞,這可能是北極有記錄以來最大的一個。 它可以與每年在南極南半球形成的臭氧空洞相媲美。專家表示:這可能與寒冷的氣溫和強烈的極地渦流使得北方的臭氧層受到化學物質的侵蝕有關。
  • 芝加哥比南極還冷!美國遭極地渦旋橫掃,氣溫跌破零下50度
    美國本周遭極地渦旋橫掃,面臨超乎尋常的低溫,在29日至31日期間,氣溫將下降攝氏零下53度,中西部城市芝加哥甚至將比南極還冷。對此,美國總統川普發推文要全球暖化「趕快回來」,引起各方爭議,有專家提出反駁,表示極端寒冷天氣的成因,其實極端渦旋源自於全球暖化,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也解釋,出現冬季風暴不代表沒有全球暖化。
  • 專家:北極臭氧在減少但未出現「臭氧空洞」
    近幾十年來,北極地區的臭氧也是減少的,但迄今為止,還未出現過像南極那樣的「臭氧洞」。  今年3月份,北極大氣臭氧總量接近有觀測資料以來的最低值。往年春季,北極地區經常是臭氧總量為400—500DU的高值區,而今年由於平流層極地渦旋溫度偏低,在北極出現了虧損40%的異常低值中心,北極地區的地基大氣臭氧觀測站,美國、歐洲和我國的氣象衛星都觀測到了這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