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模型揭示:餐館是感染新冠「熱點」場所
來源:中國科學報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餐館、咖啡館和健身房等人群聚集的地區通常會出現病毒暴發。現在,利用手機數據繪製的人群活動地圖表明,美國城市中大多數新冠感染可能都與這些場所相關。這一11月10日發表於《自然》的新模型,同時發現減少場館佔用率可顯著降低感染人數。為了預測人們的活動如何影響病毒傳播,研究小組將手機應用程式中的匿名位置數據輸入到一個簡單的可估計疾病傳播速度的流行病學模型中。
-
新模型揭示餐館是感染新冠「熱點」場所
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餐館、咖啡館和健身房等人群聚集的地區通常會出現病毒暴發。現在,利用手機數據繪製的人群活動地圖表明,美國城市中大多數新冠感染可能都與這些場所相關。這一11月10日發表於《自然》的新模型,同時發現減少場館佔用率可顯著降低感染人數。
-
美預測新冠病毒傳播高風險場所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0日發表了一項根據美國大數據開展的流行病學建模研究,結果顯示,重新開放餐館、健身房、咖啡館和酒店會帶來最大的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模型顯示,降低這些場館的使用率,或能讓預測的感染人數大幅降低。
-
《自然》論文:餐館健身房咖啡館酒店的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最高
中新網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流行病學研究論文稱,一項根據美國數據開展的建模研究顯示,重新開放餐館、健身房、咖啡館和酒店會帶來最大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傳播風險。
-
新研究揭示新冠傳播風險最高活動場所
據紐約郵報報導,根據周二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餐廳、健身房、酒店和宗教場所等10%的場所可能會造成80%的感染。研究人員追蹤人們到餐館、咖啡館、雜貨店、健身房和酒店,以及醫生辦公室和禮拜場所的活動,同時觀察他們所在地區的新冠病毒數量。研究稱:「平均而言,在整個大都市地區,提供全方位服務的餐館、健身房、酒店、咖啡館、宗教組織和服務有限的餐館在重新開業時,預計感染增加的幅度最大。」萊斯科維奇補充說,基於這個研究模型,感染的發生非常不均衡。
-
研究表明:全美這些場所最易感染新冠
該模型還發現新冠病毒感染中存在嚴重的種族和社會經濟不平等現象。研究人員檢查了每個地區的新冠病例數,並仔細研究了人們去過某些非住宅地點或「目標場所」的頻率。這些場所包括雜貨店、健身中心、咖啡館和小吃店、醫院、宗教場所、酒店和汽車旅館以及提供全服務的餐廳。
-
全球抗疫:多國感染變異新冠病毒患者增加 美國8個州至少63人感染
8個州發現感染變異新冠病毒的患者,截至目前,全美範圍內至少有63人感染變異新冠病毒。默克爾當天指出,德國的疫情形勢持續嚴峻,醫療系統正瀕臨負荷極限,而變異新冠病毒的傳播更是加重了人們的擔憂。3法國馬賽一家族21人感染變異病毒當地時間9日,法國羅訥河口省宣布,首府馬賽8日發現一起新冠變異病毒聚集性感染。根據通報,一個家族裡的21人確診感染變異病毒。
-
國際航協:飛機比公交地鐵及餐館感染新冠病毒風險更低
2020年9月23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34;)業已關注到有關研究,即倫敦飛往河內、波士頓飛往香港、以及在其他航班上,機艙內可能發生病毒二次傳播的相關推論。國際航協曾在&34;中提及機艙內傳播事件,旨在幫助航空業竭力保證飛行中的公共衛生安全。
-
研究稱氣溶膠中檢測到新冠病毒遺傳物質 能否感染尚未評估
(抗擊新冠肺炎)研究稱氣溶膠中檢測到新冠病毒遺傳物質 能否感染尚未評估中新社北京4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學術期刊《自然》27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稱,研究者通過對武漢兩家醫院和部分公共區域的環境監測,揭示了存在空氣傳播新冠病毒
-
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被揭示是怎麼回事 新冠病毒全病毒長...
北京時間9月14日,李蘭娟院士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這也是目前國際上最清晰的3D病毒模型。
-
新冠病毒長這樣!我國科研人員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近日,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合作,揭示了全球首個解析真實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這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這個器官或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毒庫」
研究團隊認為,鼻子裡面的兩種細胞或是新冠病毒的初次感染場所,而且這兩類細胞很有可能是新冠病毒實現高效人傳人的病毒存儲庫。(網絡配圖)該團隊在分析了人類細胞圖譜聯盟等資料庫的健康人組織的單細胞RNA測序數據之後,首次發現:新冠病毒進入細胞所需的受體蛋白ACE2和必需的蛋白酶TMPRSS2,在鼻子的杯狀細胞(分泌細胞)和纖毛細胞中同時高表達。
-
新冠病毒原子圖曝光:低溫電子顯微鏡助力研製疫苗
(圖像源自新聞視頻截圖)2月19日,美國科學家團隊宣布,通過低溫電子顯微鏡成像+冷凍電鏡(cryo-EM)技術,創建了首個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該研究團隊已向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發送了新冠病毒S蛋白高清結構圖片,包括中國的許多團體,這將有助於中國疫苗的研發。該模型結構還能夠幫助科學家開發新蛋白,結合到刺突的不同部位,阻止其發揮功能,治療已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患者。
-
實驗告訴你,新冠病毒在餐館中傳播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近來全球新冠病毒傳播仍處於上升趨勢,但相較於之前的狀態增速有所放緩,各個國家也紛紛針對病毒的各項機能展開實驗。據《鏡報》5月22日最新消息,日本最近在一個黑光實驗中完美地向我們展示了新冠病毒在餐館的傳播速度有多快。日本的這項實驗在日本公共廣播機構NHK的協助下展開。
-
武漢病毒所等首次揭示新冠病毒感染人汗腺細胞
截至2020年11月15日,新冠疫情已造成全球5400多萬人感染,130多萬人死亡。新冠病毒能夠感染人體多個器官,嚴重情況可能導致多器官的衰竭,在少數COVID-19患者中還出現了皮膚病變的症狀,皮膚可能也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靶器官。
-
我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並原位揭示了刺突蛋白的天然構像及分布特徵,以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在病毒體內的結構及分子組裝機制,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全球首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的分子組裝 | 圖源: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據介紹,冠狀病毒因其如日冕般外圍的冠狀而得名,病毒表面的這些冠狀物質叫做刺突蛋白,是一種糖蛋白,也是我們能看到的最直觀的病毒結構。它的作用就是感染細胞,可以說是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 「鑰匙」,如果沒有了刺突蛋白,病毒也就不具有感染性了。
-
【前沿進展】孫強/黃紅豔團隊合作揭示D614G突變增強新冠病毒感染...
【前沿進展】孫強/黃紅豔團隊合作揭示D614G突變增強新冠病毒感染能力新機制 2020-12-01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IgM陽性一定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嗎?這個你一定要知道!│熱點聚焦
由此可見,抗體的檢測可以有效地彌補核酸檢測漏檢的風險,發揮其在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的及時診治及防控中的作用。 那麼,抗體檢測可否完全取代核酸檢測? 不能!因為感染可存在「窗口期」,且新冠病毒感染的「窗口期」一般是14天。
-
美國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揭示了什麼
美國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揭示了什麼海洋英國《柳葉刀·傳染病》雜誌12日刊發有關美國首例確認「二次感染」新冠病例的研究報告,顯示新冠患者康復後仍有可能再次受感染且症狀有可能更嚴重。研究人員指出,目前科學界對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免疫狀況仍有不少未知,建議民眾繼續重視防疫。不少專家學者認為,「二次感染」病例表明,依靠消極抗疫以實現「群體免疫」的策略行不通。【全球發現5例】報告研究的病例是一名25歲的美國男性患者,來自內華達州沃肖縣,48天內感染兩種不同新冠病毒毒株。
-
新冠病毒長這樣!我國科研人員揭示全球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據國內媒體報導,近日,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合作,揭示了全球首個解析真實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這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