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中國天眼為何選址在貴州!精彩解析助力地理學習。

2020-08-29 尚地理

中國天眼選擇在貴州高原地區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一.利用喀斯特地貌窪地的地勢,減少工程量;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暗河,排水條件好。

二.地處高原,海拔高度較高,大氣層較薄,利於天眼接收地外電磁信號。

三.地處深山,人口稀少,工農業發展產生的人為電磁波影響較小;空氣環境較好,空氣透明度高,利於天眼的觀測。

相關焦點

  • 中國的天眼望遠鏡為什麼會選址貴州?今天算是漲知識了
    中國的天眼望遠鏡為什麼會選址貴州?今天算是漲知識了我們都知道,在2016年,歷經22年籌備與5年半的實際建造時間的FAST球面射電望遠鏡最終在我國貴州省平塘縣落成。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天眼的建成自然引起世人的廣泛關注。
  • 中國天眼暴雨後會變成湯鍋?天然的排水系統,選址就花費13年
    口徑長達百米的超大型望遠鏡自誕生起就袒露在群山之中,在該時期接下來的數十年間,自然會受到風雨的侵襲,令人們不禁擔憂外觀看上去如同一口巨「鍋」的中國天眼,在下雨之際,恐怕它的積水問題會是影響整個望遠鏡系統性能的關鍵因素,那麼總造價超過6億、接收和反射面總面積高達25萬平方米的中國天眼。
  • 「中國天眼」-FAST臺址與觀測基地系統總工程師朱博勤受聘大連理工...
    聘任儀式結束後,朱博勤教授做了「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簡介」的報告。他從中國的射電天文夢、FAST的工程建設、FAST運行與發現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了「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先生所帶領的團隊從FAST勘測選址、開工建設、竣工交付使用的全過程,以及近期在天文觀測取得的顯著成果,闡述了FAST在射電望遠鏡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 中國天眼遇暴雨成湯鍋?排水洩洪主要靠這兩點,選址就用了整13年
    我國天眼的探測範圍能夠達到太陽系外緣,範圍及其廣,同時中國天眼也是目前全世界最精確的脈衝星計時陣,為我國的脈衝星鐘的研製工作提供絕佳的基礎。天眼給人的感覺好像是一口大湯鍋,大家在看到天眼的圖片時不免會感到疑惑與擔憂:要是遭到暴雨,這天眼不就變成真正的湯鍋了嗎?會不會遭到破壞?研究任務會受到影響嗎?
  • 中國天眼(FAST)之父——南仁東
    他是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國家天文臺研究員,2017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名單。南仁東先生還是我國天眼(FAST),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建造的發起者,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老人家在國內求學期間,先後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後來到日本國立天文臺深造,並任客座教授。直到1982年回國在北京天文臺工作並任副臺長。
  • 4月1日,全球唯一的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曾經地球有「兩隻眼」看向外太空,一隻是位於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另一隻就是位於中國貴州的「中國天眼」(FAST)。2020年12月14日,《自然》通過官網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其中,中國「天眼」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選。不幸的是,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去年12月突然坍塌。阿雷西博對射電天文學的重要發現以及行星和太陽系的研究貢獻巨大。
  • 目前,「中國天眼」已發現超240顆脈衝星!未來,有望向公眾開放!
    FAST建設單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1月4日介紹,「中國天眼」目前運行穩定,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高靈敏的觀測性能,已經發現超過240顆脈衝星。回顧中國天眼發展的這些年,你是否也和發布君一樣感慨頗深?「天眼」——世界最大的「鍋」,沒有之一;靈敏度地面最強,沒有之一;有著深空獵手的獨門絕技;具有極大的科學意義。
  • 中國天眼遇暴雨成了湯鍋?成功洩水主要靠兩點,選址就用了整13年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天眼選址選在貴州的原因。首先「中國天眼」FAST擁有3項自主創新:一是利用貴州天然喀斯特巨型窪地作為望遠鏡臺址,二是自主發明了主動變形反射面,三是自主提出輕型索拖動饋源平臺和並聯機器在這個天然的喀斯特窪坑內,工程師們藉助仿真系統對該地進行了專業的定位定性研究
  • 美國天眼倒塌,貴州FAST射電望遠鏡即將對全世界開放
    在這其中,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和中國貴州的FAST是性能最強大的,也被譽為地球的「兩隻眼睛」。但是去年12月1日,美國傳來了一個意外消息,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竟然一夜之間轟然坍塌,人類已經永遠失去了它。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天眼的地位無疑更加舉足輕重。
  • 中國天眼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將領先於世界30年,科技實力雄厚!
    哈嘍,各位愛科技的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小薇薇科技講堂,我們今天帶來的是中國中大型工程中國天眼的相關知識。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中國天眼對中國有什麼影響?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進入到今天的話題,要想知道中國天眼的作用,還必須了解中國天眼的建造過程,中國天眼是2011年年正式開工建立的期間的工期達到了五年之久,直到2016落地使用,中國天眼的建造成功直接向世界宣示了我們國家的科技實力,中國天眼耗資巨大,但是多帶來的效益也是巨大的。
  •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傳》首發
    本報訊 9月15日,《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傳》新書首發式暨作品分享會在貴陽舉行。該書由貴州省詩歌學會會長、作家南鷗撰寫,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採用人物傳記的文學形式,以南仁東求學、科研、訪問以及全身心打造「中國天眼」的人生經歷為線索,書寫南仁東先生不懈奮鬥的一生。
  • 「讀懂」中國天眼海量數據,貴州這個重點實驗室厲害了!
    11月18日,記者從貴州省射電天文數據處理重點實驗室獲悉,自2017年成立以來,該實驗室依託「中國天眼」(FAST)開展緻密天體的天文觀測、天文大數據處理與分析、緻密天體的理論研究等工作並取得積極成效。
  • 為何中國「天眼」要建造在貴州?唯一的觀測設備,唯一的合適地點
    我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便開始對巨型射電望遠鏡的研究,最終與2016年在貴州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建成之後,有些人有疑問:為什麼這個射電望遠鏡要建在窮鄉僻壤的貴州,而不是建在其它地方呢?
  • 中國天眼—光年之外
    為什麼落地貴州?—— 深入地心探究貴州地貌,探尋天眼與貴州結緣因果!憑什麼「世界級領先」?—— 是目前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天眼]做啥用?而對於不遠萬裡從北京來到貴州的南仁東團隊來說,貴州喀斯特地貌最可貴的不是秀麗風景,而是這裡不僅與世隔絕電磁幹擾近乎零,而且地形條件穩定,巖石透水性極高的全球獨一無二的地質特徵,因次選址貴州,【天眼】項目節省了巨大的經費開支和工程時間。
  • 中國天眼暴雨後變「湯鍋」?央視解讀排水系統,選址就用了13年
    「中國天眼」的口徑達到了500米,總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的大小,而它的綜合性能則是世界第二大射電望遠鏡的10倍。除此之外,「中國天眼」已經在今年開啟了對地外文明的搜索,基於「中國天眼」的強大性能,如果銀河系真的存在地外文明,那麼就很有可能被「中國天眼」第一時間發現。
  • 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 盤點「中國天眼」壯觀瞬間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Aperture Spherical radioTelescope),簡稱FAST,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
  • 中國天眼暴雨後會變湯鍋?央視解讀其排水系統,選址就花費了13年
    在我國貴州黔南市的大山中,有一口充滿神秘色彩的「大鍋」,它幕天席地的「躺」在山坳裡,直徑有500米,總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大小。而這口「大鍋」,正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被人們稱為「中國天眼」。
  • 中國天眼FAST獲重大成果,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中國天眼(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中國天眼」FAST建成運行以來,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其科學潛力正在顯現。【知識點】FAST是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即「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也被稱為「中國天眼」。光學望遠鏡(optical telescope)和射電望遠鏡(radio telescope)都是觀測宇宙天體的重要工具。
  • 天眼選址花13年,一下雨就變成「大湯鍋」,南仁東如何解決排水
    近年來隨著國內科研氛圍的不斷變好,也吸引了很多留學海外的優秀人才回歸祖國,中國在科技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也越來越多而其中最具代表性意義的,就是位於貴州大山深處的天眼「FAST」了。一經問世就打破了多項世界記錄,也迎來了國內外科研人員的圍觀,它是目前口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直徑長達500米,打破了由美國保持多年的直徑305米的記錄,在相關性能上也高出了十倍不止。
  • 新書發布 紀念「天眼之父」|南仁東|貴州省詩歌學會|貴州人民出版社
    本報訊 昨日,《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傳》新書首發式暨作品分享會在貴陽舉行。該書由貴州省詩歌學會會長、作家南鷗撰寫,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書寫了南仁東不懈奮鬥的一生。南仁東先生是時代楷模、人民科學家、最美奮鬥者,是貴州平塘天眼大射電望遠鏡項目的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