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教授於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起初生活於倫敦北部,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牛津被認為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當他八歲時,他的家人搬到了倫敦以北約20英裡的聖奧爾本斯。史蒂芬11歲那年去了聖奧爾本斯學校,後來又去了牛津大學學院(1952年),是他父親曾經就讀的大學。史蒂芬對數學具有濃烈的興趣,儘管他父親偏愛醫學,但由於學院不提供數學課程,因此他追求物理學。經過三年的時間,他被授予自然科學一級榮譽學位。
1962年10月,史蒂芬到達劍橋大學的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DAMTP)從事宇宙學研究,當時牛津還沒有人涉及這一領域。
1963年,史蒂芬21歲生日過後不久,被診斷出患有一種運動神經元疾病(ALS肌肉萎縮症)。儘管史蒂芬坐在輪椅上並且依賴於計算機語音系統與人交流。
1973年史蒂芬與喬治·埃利斯一起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學術著作。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史蒂芬·史密斯(1974)當選為皇家學會會員,並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當選為謝爾曼·費爾柴爾德傑出學者(1974)。他於1975年成為DAMTP的引力物理學的讀者,並於1977年晉升為引力物理學教授。
史蒂芬·霍金教授研究了控制宇宙的基本定律。他與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一起研究的結果表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暗示著空間和時間將在大爆炸中開始,而在黑洞中結束。經他研究發現,黑洞不應該是完全黑的,而應該發出「霍金」輻射並最終蒸發消失。另一個推測是,宇宙在想像的時間內沒有邊緣或邊界。這意味著宇宙的開始方式完全由科學定律決定。
他的許多著作包括《時空的大規模結構》,《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百年測量》和《引力的300年》。史蒂芬霍金髮行的暢銷書中包括《時間簡史》,《黑洞和嬰兒宇宙》和其他散文,《簡而言之的宇宙》,《宏偉的設計》和《我的簡史》。
史蒂芬·霍金教授獲得了十三個榮譽學位。他在1982年獲得了CBE,1989年獲得榮譽勳爵,2009年獲得總統自由勳章等榮譽。他曾獲得許多獎章和獎項,其中最著名的是基礎物理學獎,科普利獎章和沃爾夫基金會獎。他曾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並且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和宗座科學院的成員。
2007年4月26日,霍金在大西洋上空的飛機中體驗失重飛行,並安全返回地面。這次零重力體驗為他的太空冒險計劃走出了關鍵的一步,也使他成為首位體驗失重飛行的殘疾人。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