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上的科學家——史蒂芬·霍金

2020-12-03 殘友之聲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教授於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起初生活於倫敦北部,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牛津被認為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當他八歲時,他的家人搬到了倫敦以北約20英裡的聖奧爾本斯。史蒂芬11歲那年去了聖奧爾本斯學校,後來又去了牛津大學學院(1952年),是他父親曾經就讀的大學。史蒂芬對數學具有濃烈的興趣,儘管他父親偏愛醫學,但由於學院不提供數學課程,因此他追求物理學。經過三年的時間,他被授予自然科學一級榮譽學位。

1962年10月,史蒂芬到達劍橋大學的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DAMTP)從事宇宙學研究,當時牛津還沒有人涉及這一領域。

1963年,史蒂芬21歲生日過後不久,被診斷出患有一種運動神經元疾病(ALS肌肉萎縮症)。儘管史蒂芬坐在輪椅上並且依賴於計算機語音系統與人交流。

1973年史蒂芬與喬治·埃利斯一起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學術著作。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史蒂芬·史密斯(1974)當選為皇家學會會員,並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當選為謝爾曼·費爾柴爾德傑出學者(1974)。他於1975年成為DAMTP的引力物理學的讀者,並於1977年晉升為引力物理學教授。

史蒂芬·霍金教授研究了控制宇宙的基本定律。他與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一起研究的結果表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暗示著空間和時間將在大爆炸中開始,而在黑洞中結束。經他研究發現,黑洞不應該是完全黑的,而應該發出「霍金」輻射並最終蒸發消失。另一個推測是,宇宙在想像的時間內沒有邊緣或邊界。這意味著宇宙的開始方式完全由科學定律決定。

他的許多著作包括《時空的大規模結構》,《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百年測量》和《引力的300年》。史蒂芬霍金髮行的暢銷書中包括《時間簡史》,《黑洞和嬰兒宇宙》和其他散文,《簡而言之的宇宙》,《宏偉的設計》和《我的簡史》。

史蒂芬·霍金教授獲得了十三個榮譽學位。他在1982年獲得了CBE,1989年獲得榮譽勳爵,2009年獲得總統自由勳章等榮譽。他曾獲得許多獎章和獎項,其中最著名的是基礎物理學獎,科普利獎章和沃爾夫基金會獎。他曾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並且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和宗座科學院的成員。

2007年4月26日,霍金在大西洋上空的飛機中體驗失重飛行,並安全返回地面。這次零重力體驗為他的太空冒險計劃走出了關鍵的一步,也使他成為首位體驗失重飛行的殘疾人。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歲。

相關焦點

  • 輪椅上的傳奇科學家——史蒂芬·霍金
    近百位中外頂尖的科學家匯聚於此,在這個城市引發了「科學熱潮」。尤其是「輪椅上的科學大師」、著名的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即將到來的消息,更是引來專業人士、在校學生、新聞傳媒以及普通市民們無盡的盼望和猜想。  大多數人是從暢銷的科普書籍《時間簡史》開始了解霍金的,他被認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 震宇 | 輪椅上的霍金
    他在輪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會動,演講和答問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實現。然而,他撰寫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在全世界擁有無數的讀者。他就是人稱「宇宙之王」的——史蒂芬·霍金。命運對霍金十分殘酷。1963年,21歲的霍金在劍橋大學讀研究生時,不幸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癱瘓,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
  • 屬於星辰宇宙的人類——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學系物理學家,著名物理學家、宇宙學家、數學家。霍金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宇宙之王」。他的代表作品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等。
  • 史蒂芬·霍金去世,一個時代落幕了
    ——《時間簡史》據外媒報導,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於北京時間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多家媒體也已確認這個消息。BBC:「他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個非凡的人,他的科學成果和遺產將會長存。」「他的勇敢和堅持,他的才華和幽默,激勵啟發了全世界的人們。」「我們將永遠懷念他。」曾經在電影《萬物理論》中扮演霍金的英國演員Eddie Redmayne發臉書緬懷霍金。
  • 科學家發明「意念輪椅」
    不少殘障人士也許夢想擁有一臺「意念輪椅」,讓生活變得輕鬆便捷。如今,這一夢想觸手可及,西班牙科學家已研製出一臺可以用意念操控的輪椅。
  • 為了讓霍金「說話」,科學家在他輪椅上用了哪些科技?
    幾年後,霍金就已經無法站立,雖然他曾十分不願使用輪椅,但面對現實也他只有這一個選擇。霍金與輪椅將近50年的羈絆正式開始。7hUednc起初,輪椅只是霍金的代步工具,他除了行動上的不便之外,並沒有什麼異於常人,依舊能和別人談笑風生,還能緩慢地寫下一些公式。
  • 深海裡坐輪椅潛水?這些高科技輪椅賦予他們新的自由
    提到「輪椅」,你會想到什麼?也許很多人會想到「限制」、「害怕」、「遺憾」以及「約束」。不過在英國,藝術家奧斯丁和輪椅作伴了二十多年,在她看來,輪椅意味著實現她的夢想!靠著一把輪椅,她潛入海底暢遊,展示了輪椅上的另一種美。
  • 世界上最具科技感的是什麼?科學家:霍金的輪椅了解一下!
    世界上最具科技感的是什麼?科學家:霍金的輪椅了解一下!那就是霍金的輪椅。世界上最具科技感的是什麼?科學家:霍金的輪椅了解一下!為什麼說霍金的輪椅是現在科技含量最高的產品呢?那這個輪椅到底優秀在哪裡呢?我們都知道霍金先生在青年的時候就遇到了疾病,除了頭部之下的地方全部癱瘓,並且沒有辦法移動到了晚年的時候患上了肺炎,然後切掉了支氣管,也就使得霍金先生沒有辦法張口講話。
  • 霍金個人自傳,被禁錮在輪椅上的巨人,宇宙之王解讀自己的宇宙
    >我的簡史中宣部、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央視「2014中國好書」榜引進版獲獎好書,《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霍金首度推出個人自傳,被禁錮在輪椅上的巨人霍金在回憶當年自己作為一個風華正茂的牛津大學學生,被查出患上幾年內可能致死的絕症時, 他在書中只有短短五行文字。摘其中兩句: 「我見證了在我對床上一位有些認識的男孩死於血癌。我感到有點自憐時,就立即記起那個男孩」。而對自己取得的巨大成功和榮耀,他在書中是這樣調侃 「某人一度說過科學家和妓女都為自己享受的工作得到報酬」。
  • 每天了解一個人——史蒂芬·霍金
    有一次,在學術報告結束之際,一位年輕的女記者捷足躍上講壇,面對這位已在輪椅上生活了三十餘年的科學巨匠,深深景仰之餘,又不無悲憫地問:「霍金先生,疾病已將你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這個問題顯然有些突兀和尖銳,報告廳內頓時鴉雀無聲,一片靜謐。霍金的臉龐卻依然充滿恬靜的微笑,他用還能活動的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
  • 霍金:輪椅上的科學家
    漸漸地,他再也無法定期教課,甚至失去寫字能力,他的餘生都被困在一個狹小的輪椅上。霍金沒有任由命運擺布,他自己發展出一種替代視覺性方法,在大腦中形成各種不同的心智圖案和心智方程,以此思考物理問題,其難度係數絲毫不亞於莫扎特僅憑想像而寫出一首極具特色的交響樂曲。1973年,霍金提出黑洞輻射理論,並創建了彎曲時空中的量子場論。
  • 物理學巨星史蒂芬·霍金去世 享年76歲
    資料顯示,史蒂芬·霍金 1942 年 1 月 8 日出生於英國牛津,他是英國物理學家與宇宙學家,是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 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霍金的健康仍舊在緩慢惡化,2009 年他不再能獨立駕駛他的輪椅,他的呼吸越加困難,時常需要使用人工呼吸器。霍金的一生曾有兩段婚姻,共育有 3 名子女,其傳奇一生在 2014 年被改編成電影《萬物理論》。霍金的孩子露西,羅伯特和蒂姆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摯愛的父親今今日過世,我們為此深感哀傷。他是一名優秀的科學家,也是卓越的人,他的成就將會在未來持續流傳多年。
  • 霍金所乘坐的輪椅,竟然是一臺價值超過600萬的超級座駕!
    3月14日,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去世,享年76歲。
  • 霍金曾在輪椅上安裝槍枝!揭秘這輛輪椅上的黑科技!
    他是繼愛因斯坦、牛頓之後,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剛剛認識霍金時是在初中,那時候給人的印象就是一位坐在奇怪輪椅上的天才。長大之後,才知道這把輪椅對他後半生的研究和交流來說是多麼的重要。21歲時他被確診患有「漸凍症」。最初,輪椅只是代步工具。
  • 為解釋複雜物理理論 史蒂芬·霍金將主演電影
    中新網10月15日電 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將主演一部解釋複雜理論的電影——《超越地平線》。
  • 博士論文、輪椅、夾克:霍金22件遺物將拍賣
    中新網10月22日電 據外媒報導,佳士得拍賣行宣布,英國已故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22件遺物將進行拍賣,其中包括霍金關於宇宙起源的博士論文,他所乘坐的輪椅和《辛普森一家》的劇本。佳士得拍賣行的書籍和手稿部門負責人維寧表示,從論文上的籤名上可以看出霍金由於生病而在顫抖,論文既是霍金學術上的重要文獻,也是他個人故事的一種展現。「當他到達劍橋開始博士研究時,霍金被診斷出患有ALS(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維寧介紹。 「他暫時放棄了學業,因為他太沮喪了。
  • 外媒哀悼霍金去世:他是這個時代知名度最高的科學家
    以下為國外媒體對霍金的評論:BBC:霍金是這個時代最受尊敬、知名度最高的科學家BBC發布霍金訃告在與神經疾病抗爭多年之後,這個時代最受尊敬、知名度最高的科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教授於今日辭世,享年76歲。
  • 史蒂芬·霍金的最後一次演講
    據BBC、英國天空新聞等多家媒體,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作為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與羅傑·彭羅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彭羅斯–霍金奇性定理,並提出霍金輻射理論,為現代物理學發展做出突出貢獻。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但他憑藉驚人的才華在輪椅上完成了人類最為壯闊的探索和想像。僅以本文緬懷史蒂芬·霍金。
  • 史蒂芬·霍金的追悼會歡迎「時間旅行者」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於今年三月去世,而他的骨灰將於6月葬在西敏寺(又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在最後一次展示這位偉大科學家的智慧和對物理學領域的貢獻的儀式上,似乎「時間旅行者」已出現在客人名單上。
  • 每天了解一個人——史蒂芬·霍金,生命不息,希望不止
    1963年,他在新年派對上認識了美麗善良的簡·懷爾德,她被霍金的風趣幽默與獨立性格所吸引,這使霍金重新對生活燃起了希望。為了讓「按鍵」可以實現「打字」的效果,霍金電腦屏幕上的字母按字母表逐行閃現,用按鍵確認後。2005年,由於病情逐漸惡化,後來已無法用手按鍵,團隊在他眼鏡上安裝了紅外探測器,用以識別他臉頰一塊肌肉的運動,運動一次代表原來的按鍵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