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製造單個光子全息圖 曾被認為不可能

2020-12-05 網易科技

(原標題:單光子全息圖首次「出爐」 有望開啟量子全息術新時代)

科技日報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Business Insider)消息,波蘭華沙大學的科學家首次製造出單個光子的全息圖。他們表示,最新研究可強化科學家對量子力學的理解,賦予他們一種看待量子現象的新方式,有望開啟一個全新的量子全息術時代。

全息成像與攝影術不同,可以重現物體的空間結構,讓人們看清其三維形狀。全息術利用了經典的幹涉現象——兩束波相遇會形成一束新波,但由於光子的相位(波的一種屬性)一直在波動,經典幹涉無法用光子做實驗。在最新研究中,華沙大學的物理學家通過使用量子幹涉獲得了光子的全息圖,同時發現,在量子幹涉中,光子的波函數相互影響。

研究人員解釋稱,波函數是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概念,與粒子處於某一特定狀態的可能性相關聯,也是薛丁格方程的核心,在有經驗的物理學家手中,這一函數能被用來「構建」一個量子粒子系統的模型。

當為光子對拍照時,研究人員拉多斯瓦夫·夏拉皮凱威克茲和麥可·賈徹拉注意到雙光子幹涉現象。在雙光子幹涉中,當進入分束器時,可區別的光子對隨機地活動,但不可區別的光子對則表現出量子幹涉,這影響了它們的行為:這些光子對要麼被一起傳輸,要麼被一起反射。

夏拉皮凱威克茲說:「我們想知道,雙光子量子幹涉是否同全息術中的經典幹涉一樣,可用狀態已知的光子進一步獲得狀態未知光子的信息。分析讓我們得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結論,當兩個光子表現出量子幹涉時,這一幹涉過程取決於其波陣面(同一波陣面上各點的振動位相相同)的形狀。」

研究人員表示,最新實驗對理解量子力學的基本法則有重要意義,也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波函數的本質。他們希望,借用這一方法製造出更複雜量子物體的全息圖。

圈點

這是一項長期以來都被認為不可能成功的實驗。因為光子的相位時常波動,經典幹涉是不會發生的,也就是說它的成功違背物理學基本定律。但如今波蘭科學家藉助量子幹涉實現了量子全息圖,這一成就不但意味著量子全息攝影進入一個新時代,也給予科學家們一種觀察量子現象的新方式。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社-中國科技網 責任編輯:王鳳枝_NT2541

相關焦點

  • 中子束首次拍攝出大體積物體全息圖—新聞—科學網
  • 美科學家打破單個光子攜帶信息量紀錄
    美國物理學家最近成功地讓單個光子攜帶的信息量達到1.63比特,這一數字打破了此前單個光子最多攜帶1.585比特信息的紀錄。該研究成果有助於衛星通信效率的最大化。相關論文3月23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物理學》上。    從理論上講,如果發射器能夠調整單個光子的波長,而接收器能夠高精度地測量和分辨該波長,那麼一個光子能夠攜帶的信息量可以輕鬆達到幾個比特。
  • 研究發現單個光子無法超越光速
    由香港科技大學杜勝望教授領銜的一個物理學家小組近日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了他們有關單個光子速度的論文。這一研究結果對於最大信息傳播速度理論有著深遠影響,它首次證實單個光子情形下因果律依然有效,即:結果不能先於原因出現。 愛因斯坦理論中最廣為人知的說法之一就是「光速無法超越」,這也確實是現代物理中最基本的基礎之一。
  • 科學家製造出兼具電學光學高性能的光子晶體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2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了一種新方法,改變了半導體的三維結構,使其在保持電學特性的同時擁有了新的光學性質,並據此研製出了首塊光學電學性能都很活躍的新型光子晶體,為以後研製出新式太陽能電池、雷射器、超材料等打開了大門。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學》雜誌上。
  • 科學家利用電子光量子幹涉技術對電磁場進行全息成像
    然而,將全息圖擴展到超快域目前仍然是電子的挑戰,儘管開發該技術將允許最高可能的組合時空解析度用於凝聚態物理中的高級成像應用。在最近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項研究中,瑞士,英國和西班牙超快顯微鏡和電子散射,物理,科學和技術部門的跨學科研究團隊詳細介紹了使用局部電磁場開發全息圖的過程。
  • 量子全息要來了?已實現電子光量子幹涉對電磁場進行全息成像!
    在表在《科學進展》上研究中,伊萬·馬丹(Ivan Madan)和一個跨學科研究團隊,在瑞士、英國和西班牙的超快顯微鏡和電子散射、物理、科學和技術部門,詳細描述了利用局部電磁場製作全息圖的過程。科學家們用超快透射電子顯微鏡(UEM)獲得了阿秒/納米解析度的電磁全息圖。在新方法中,科學家們依靠電磁場在不同能量狀態的量子相干疊加中分裂電子波函數。
  • 人眼能直接看到光子嗎?
    在反射離開椅子的過程中,這些光子以類似於椅子的圖案排列。當光子撞擊您的視網膜時,您的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會檢測到該模式並將其發送到您的大腦。這樣,當你真正看著一堆排列在椅子圖案中的光子時,你的大腦就認為它看著一把椅子。您的眼睛可以看到一束光子,但是可以看到一個孤立的光子嗎?眼睛中的每個視杆細胞確實能夠檢測單個孤立的光子。
  • 科學家:宇宙是大型全息圖,我們都被編碼在二維
    或許這種「錯覺」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認知,但相當一部分科學家認為:至少在理論上,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全息圖。這個細思極恐的觀念首先於20世紀70年代被提出。科學家對黑洞的屬性以及物體的熵值如何在遵循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條件下「消失」這兩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最後得出:黑洞內 「收納」的物質與黑洞的體積無關,而與其表面積有一定聯繫。
  • 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單個超冷分子的相干合成
    2020年10月16日,《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詹明生、何曉東研究團隊在超冷分子領域的重大進展,他們首創了一種單分子相干合成的新方法,即原子自旋與相對運動波函數耦合(SMC)的新機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單個超冷分子的相干合成!
  • 新一代光鑷--全息光鑷
    常見的空間光調製器有液晶空間光調製器、磁光空間光調製器、數字微鏡陣列(DMD)、多量子阱空間光調製器以及聲光調製器等。還可以用紫外光刻來製作特定的衍射光學元件來調製光場。現在用的較多的是由計算機尋址的液晶空間光調製器實現全息元件,通過改變全息元件就可以使得所形成的光阱作動態變化。在計算機出現之前,需要採用雷射全息的方法形成有限形狀的全息圖。
  • 雷射全息光刻法製作光子晶體LED
    實驗中採用的雙光束全息裝置是由波長325nm的He-Cd雷射器組成的,在晶片上製作出方形排列的圓空氣孔二維光子晶體,刻蝕深度為100nm,未深入到有源層。由圖3可見,注入電流為1mA,無光子晶體時整個器件表面都有廣場分布,強度較弱,且大部分光從晶片邊緣發射;而相比之下,晶格常數為500nm的光子晶體很好地限制了橫嚮導波,光主要從晶片中心集中發射。
  • 浙大科學家實現室溫下光子「單行」 量子通信要靠它
    浙江大學光電學院方偉與化學系金一政、彭笑剛合作,首次實現了室溫下基於膠體量子點的電驅動高純度單光子源,為研發實用化、集成化的單光子源開闢出一條新路。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生林星、戴興良、濮超丹。單光子源與我們日常所見的傳統光源大為不同。
  • 太陽能電池技術新突破–以前認為不可能
    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科學家實現了以前認為不可能的太陽能電池技術突破。科學家成功地將鋁源集成到氫化物氣相外延(HVPE)反應器中,然後首次通過這種技術證明了半導體鋁磷化鋁(AlInP)和鋁鎵磷化鋁(AlGaInP)的生長。
  • MIT成功實現單個電子和光子的基礎元件開發
    2018 年,MIT 的一支團隊曾實現通過讓兩張厚度為單個碳原子直徑的石墨烯薄片疊在一起,並讓兩張的相對朝向呈一特定傾角,再對薄片施加電場,使疊起來的石墨烯薄片能從導體變為絕緣體然後再變為超導體,該研究象徵著一個 「用單一化學材料構建電子元件」 的新興材料研究領域 「Twistronics」 的誕生。
  • 就人類肉眼而言,是否可以看見單個的光子?科學家的回答讓人意外
    人類的眼睛雖然很敏感但是是否能看到單個光子呢?答案是可以的,因為在視網膜上的傳感器對單個光子有反應。在不到100毫秒內至少有五到九個信號能到達大腦,但是,神經濾波器一次只允許一個信號穿過大腦去觸發一次意識回應。
  • 不止看到的那樣簡單:光子有八件事你可能不知道
    (原標題:關於光,你可能不知道的八件事) 光遠不止我們看到的那樣簡單
  • 科學家創造出真正的「星球大戰」式全息圖
    在《星球大戰:新希望》中投射的一部R2D2一樣,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幻小說的大本營,但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在全息照相方面的經驗可能只是一角錢大小的郵票在我們的護照和信用卡上。研究人員認為,通過使用能夠以自然材料無法實現的方式操縱光的「超表面」材料,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終於看到了隧道盡頭的光,用於製作真正的全息電影。東京農業科技大學(TUAT)的研究小組於8月3日在「 光學快報 」上發表了這一發現。這些天,我們的錢,信用卡和護照上都掛著靜態全息圖。
  • 宇宙或許只是一張全息圖
    我們生活在一個全息圖中嗎?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奇特的理論暗示我們的宇宙可能是一個全息圖。根據當前的全息原理,需要一個二維的平面,這個平面內擁有能夠描述三維圖像的所有信息。自1997年以來,科學家就開發出基於宇宙理論的全息理論,現在這一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科學家已經能夠展示建立在全息理論基礎之上的宇宙間如何進行工作。
  • 科學家研發超穎材料設備 全息技術從科幻走向現實
    材料然而,實現任何技術都離不開材料,全息技術更需要特殊材料。此時,一種材料走入了科學家的視線,她就是:「超穎材料」。超穎材料,是指一類通過人工設計結構實現,具有天然材料無法具備的超常物理特性的材料。然而,由「超穎材料」構成的薄層,就成了「超穎表面」,它對光線的控制效果前所未有。
  • 科學家聲稱宇宙是全息圖,它完全改變了場景!
    一些科學家相信,宇宙不像球體或立方體那樣是一個體積空間,而是一個全息圖,這讓我們對現實的整個理解都受到了質疑。相信我們的宇宙是全息圖的天體物理學家聲稱,我們所感知的三維生命僅僅是一種幻覺。全息宇宙原理的支持者說,這個想法讓專家們能夠解決愛因斯坦理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矛盾。例如,如果宇宙是一個全息圖,它將為科學家提供一個「二元性」,他們可以在其中一個模型中解決在另一個模型中似乎不兼容的問題。史丹福大學(Stanford)物理學家、該理論的創始人之一倫納德·蘇斯金德(Leonard Susskind)說:「大多數理論物理學家並不認為這是胡亂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