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手機廠商會給大家一個訊號:處理器工藝製程越好,那麼這款處理器就越優秀。於是,我們似乎都認可了這種說法,只要手機的處理器工藝製程越小,手機的性能就越突出,功耗就越低。事實上,並非完全如此,這裡還看CPU以及GPU,包括全部的設計,能否讓手機的晶片的功耗真的保持在這種優勢下。
晶片的工藝製程是什麼?
在晶片的電晶體結構中,計算機是0和1為單位進行運算,當電流從 Source(源極)流入 Drain(漏級),其中的,Gate(柵極)相當於閘門,主要負責控制兩端源極和漏級的通斷,而我們俗稱的nm值,指的是Gate的最小寬度,如它的大小決定了晶片中電流通過時候的不同損耗。
數值越大,自然所耗費的時間,發熱,功耗等就越高。而我們一直提到的14nm工藝和7nm工藝,實際上就是柵級的寬窄,決定了我們的門的大小。
那麼,14nm和7nm的差異有多少呢?
1.數量方面的變化。14nm工藝製程中電晶體的數量會小於7nm工藝的電晶體數量。電晶體越多,性能越快,電晶體體積小,集成度高,數量越多,主頻越快。
2.Gate門越小,自然功耗越小,因為電流經過的時間越小,自然速度越快。
3.我們必須要知道14nm工藝製程遠比7nm工藝製程要簡單的多,7nm工藝更複雜一些。
我們必須要知道要有更多的性能,讓處理器的能力有更好的提升,自然需要多方面進行提升,這裡就包括了CPU等各方面的提升,因此為了能夠滿足它們各方面的提升,工藝製程自然需要提提升。
為了更好的說說7nm和14nm的差異,我們就比較處理器驍龍660和驍龍865處理器的安兔兔跑分差異:驍龍865跑分59萬分左右;而驍龍660跑分為14萬分左右,可以看到差異了。
你就可以知道了,為何我們說華為必須使用7nm工藝了,能夠在使用高性能CPU和GPU等時,能夠保證處理器的均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