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盯著7nm還是14nm工藝了,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營銷噱頭

2021-01-17 醬油數碼

相信大家在談論手機或者電腦的時候,說到CPU等半導體器件的規格時,會聽到 7nm工藝,10nm工藝,14nm+++工藝這些詞。那麼,這些詞到底是什麼意思?作為消費者而言,您可以簡單的認為這些數字代表處理器中電晶體(或組件)的大小。

電晶體是CPU和數字電路的基礎,當我們以不同方式組合電晶體時,我們將獲得AND,NOT或OR門之類的邏輯電路。然後,這些簡單的門電路可用於組成加法器,乘法器和其他不同類型的複雜電路,現代處理器往往包含數十億上百億個電晶體。

隨著對計算能力的要求提升,我們需要在單位面積上容納原來越多的電晶體,所以我們需要縮小電晶體的尺寸,過去很多年因為製造技術的進步,集成電路中的電晶體數量每兩年翻一番,這個就是我們很熟悉的摩爾定律。那麼通過新工藝縮小電晶體尺寸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是性能的提升,單位面積的電晶體數量增加了,相當於幹活的人多了,性能自然提升了,當然這裡只是簡單地打個比方,實際情況肯定不是這麼簡單。其次是能效比提升,隨著電晶體體積變小,其需要的能耗也會降低,因此可以減少發熱,而發熱量的下降又可以讓我們進一步提高時鐘頻率,帶來性能的提升。

所以一般而言工藝越先進,代表性能越強,發熱越低,譬如最近AMD的移動標壓處理器打的英特爾不要不要的,這個就與AMD的工藝更先進有很大的關係,因為AMD採用的是臺積電的7nm工藝,Intel還是繼續採用14nm工藝,7nm工藝帶來的能耗優勢導致AMD在筆記本上面大放異彩。

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知道上面的那些其實就已經夠了,但是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細節,那顯然是不夠的,實際上那些納米值並不代表電晶體的尺寸,而是代表用於製造它們的製造工藝技術,很久以前,電晶體的柵極間距與製造工藝技術(nm值)相同,但是現在這個方法已經不適用了。

而且目前也沒有通用的標準,不同的廠家有不同的計算方法,例如英特爾的10nm,與臺積電稱的7nm相似。實際上,現在這已成為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營銷噱頭。所以如果回歸到源頭的話,我們就應該清楚真正重要的是電晶體密度。電晶體密度以MTr /mm計算,代表每平方毫米數百萬個電晶體。

從相關資料看Intel14n的m工藝達到了43.5MTr /mm,10nm工藝達到了100.8MTr /mm,而臺積電方面7nm工藝達到了95.3MTr /mm,7nm+ EUV工藝115.8MTr /mm,5nm EUV工藝171.3,因此Intel的10nm的確是比臺積電7nm要多。

我們可以看到Intel的14nm到10nm的跨越是很大的,密度直接翻倍,Intel的這個步子邁的有點大,所以扯到了蛋,導致Intel的10nm遲遲不能量產,實際上從2016年開始大家就在等待Intel的10nm,可是我們看到的只是Intel在14nm上不斷的優化,10nm雖然有消息,但是都是一些不那麼好的消息。

到了今年2020年初,英特爾也只在筆記本平臺上推出了10nm工藝的Ice Lake系列產品,而且這代處理器的的頻率相比14nm++的產品明顯要低一些,而且良率也仍然很低,不過最近Intel公布了路線圖,根據路線圖和產品規劃來看,2020年Intel的10nm應該會成熟。

從路線圖上來看,2020年Intel會推出大量的10nm新品,在2021年會進入7nm,但是要到2022年才會有完整的產品組合,簡單來說就是2021年還是10nm為主,7nm會亮個相。從2020年10nm新品的宣傳圖來看,Intel的10nm產品將涵蓋各個平臺,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在工藝製程方面目前臺積電是領先Intel的,在2020年臺積電會進入5nm工藝,繼續保持對Intel的領先,不過5nm主要是用於手機處理器上面,AMD方面會採用7nm+的工藝,從電晶體密度來看,Intel的10nm和臺積電的7nm+差異要遠小於Intel的14nm和臺積電的7nm了。

所以Intel的10nm工藝處理器能夠及時推出的話,應該會對目前的市場產生一定影響,可以有效地降低AMD處理器工藝方面的優勢,特別是改變筆記本上面標壓處理器的競爭態勢,想到i9-9980HK因為能耗問題而被R9-4900HS吊打的那個場面,Intel不得不加快進度了。

小結

越先進的工藝製程可以帶來更高的電晶體密度,從而帶來性能和能耗比的提升,但是從2017年左右開始,各個廠家的工藝製程已經不能直接進行對比了,因此很多時候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臺積電的7nm就一定比Intel的10nm更先進,如果真的要進行對比的話,電晶體密度算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當然作為普通消費者並沒有必要關注這麼多,只要產品好用就行,製程工藝,電晶體密度這些往往只是影響產品性能的一個方面,而且隨著工藝的發展,在工藝製程維度上的摩爾定律越來越慢,已經達不到定律中宣稱的2年電晶體翻倍,雖然這個維度上繼續玩個10年問題不大,但是總有需要改變的一天。

相關焦點

  • 晶片中,14nm工藝和7nm工藝有什麼區別?為何華為必須要用7nm工藝
    現在手機廠商會給大家一個訊號:處理器工藝製程越好,那麼這款處理器就越優秀。於是,我們似乎都認可了這種說法,只要手機的處理器工藝製程越小,手機的性能就越突出,功耗就越低。事實上,並非完全如此,這裡還看CPU以及GPU,包括全部的設計,能否讓手機的晶片的功耗真的保持在這種優勢下。
  • XX nm製造工藝是什麼概念?實現7nm製程工藝為什麼這麼困難?
    其實從上世紀70年代起,處理器發展的速度就沒有停下來過,從最初的180nm工藝到現在的14nm、7nm工藝,可以說製作工藝的進步帶給了CPU更多進化的可能。 然而到了7nm以後,很多在 1Xnm大放異彩的半導體公司都在7nm製程處遭遇到了苦頭,AMD御用代工廠商GF宣布無限期延期7nm製程工藝,英特爾的10nm製程更是跳票到2019年。
  • 突破製程工藝:為什麼說7nm是物理極限,美國的1nm是什麼概念?
    由於在光刻中光存在衍射現象以及晶片製造中還要經歷離子注入、蝕刻、等離子衝洗、熱處理等步驟,因此會導致光刻柵長和實際柵長不一致的情況。另外,同樣的製程工藝下,實際柵長也會不一樣,比如雖然三星也推出了14nm製程工藝的晶片,但其晶片的實際柵長和Intel的14nm製程晶片的實際柵長依然有一定差距。| 為什麼說7nm是物理極限?
  • 不止7nm晶片突破,14nm良品率突破到95%
    相信對於晶片,很多人腦海中都已經有了一個粗略的印象,電子晶片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當今世界最為頂尖的科技結晶,其製造工藝之複雜,可能一個國家舉國之力都造不出來,對於晶片的加工技術,以及加工設備光刻機有有嚴格的要求。
  • ...為什麼說7nm是物理極限?如何看待電晶體製程從14nm縮減到了1nm?
    從晶片的製造來看,7nm就是矽材料晶片的物理極限。不過據外媒報導,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一個團隊打破了物理極限,採用碳納米管複合材料將現有最精尖的電晶體製程從14nm縮減到了1nm。那麼,為何說7nm就是矽材料晶片的物理極限,碳納米管複合材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面對美國的技術突破,中國應該怎麼做呢?  XX nm製造工藝是什麼概念?
  • 2個好消息:7nm晶片再突破,14nm晶片大跨步
    國內半導體一直都是我們的軟肋,晶片行業基本上已經被日韓和歐美國家給壟斷了。中國也是晶片進口大國,2019年國內的晶片自給率僅僅才達到百分之30,換句話說,國內有70%的晶片都需要依賴於進口,2019年的晶片進口金額就已經達到了3040億美元。
  • FinFET工藝詳解:7nm是物理極限
    採用FinFET工藝的第三代酷睿處理器最早使用FinFET工藝的是英特爾,他們在22納米的第三代酷睿處理器上使用FinFET工藝,隨後各大半導體廠商也開始轉進到FinFET工藝之中,其中包括了臺積電16nm、10nm、三星14nm、10nm以及格羅方德的14nm。
  • 所謂7nm工藝製程,是電晶體之間的間距,還是電晶體的尺寸呢?
    我們力圖用相對簡單的語言,讓大家通俗易懂的了解下,到底什麼是所謂的7nm工藝製程?以及為什麼有一段時間,大家都說7nm工藝是極限呢?我們先看一張圖:(圖源來自於:《 5nm就到極限了嗎?談晶片工藝發展路向》)這張圖其實已經很明顯的解釋了,什麼是nm工藝?你可以看到Gate,中文意思是門的意思,在這裡指的是柵極(Source:源極 ,Drain:漏極)。
  • 7nm物理極限!1nm電晶體又是什麼鬼?
    從晶片的製造來看,7nm就是矽材料晶片的物理極限。不過據外媒報導,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一個團隊打破了物理極限,採用碳納米管複合材料將現有最精尖的電晶體製程從14nm縮減到了1nm。那麼,為何說7nm就是矽材料晶片的物理極限,碳納米管複合材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面對美國的技術突破,中國應該怎麼做呢?XX nm製造工藝是什麼概念?
  • 中國最大晶片代工廠成功上市,年底將試產7nm工藝
    據媒體報導指中國最大的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近日開始認購,預計募資超過400億元人民幣,在巨額資金的支持下預計最快年底可以試產7nm工藝(中芯國際方面稱為N+2工藝,在性能參數方面接近臺積電的7nm工藝),加快先進工藝的研發。
  • 7nm+EUV工藝齊投產,三星與臺積電爭雄
    隨著臺積電宣布其7nm+EUV工藝已獲得蘋果A13處理器和華為海思的麒麟985晶片的訂單,近日傳出消息指三星的7nm+EUV工藝獲得高通認可,高通今年底的驍龍865晶片將會由三星代工,此外NVIDIA等晶片企業也將轉單三星,兩大晶片代工廠開始展開激烈競爭。
  • 能造14nm、7nm的ASML光刻機值多少錢?5.8億
    作為半導體製造中最關鍵的裝備,很多網友都非常關注光刻機,畢竟它是最貴的,而且決定了CPU工藝的線寬水平,目前全球先進光刻機主要是ASML公司生產。
  • 國產7nm晶片取得重大突破!中芯國際喜訊不斷,14nm良品率突破大關
    9月15日,當美國對華的晶片禁令正式生效之後,「中國芯」便成為中國科技領域的一個絕對的心臟病問題,直到這個時候,我們的國人似乎才意識到,中國的晶片產業真的是落後著世界一大截,不過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之下,近日根據中芯國際給出的消息,國產的7nm晶片已經取得了巨大突破!14nm晶片良品率突破大關。
  • 臺積電7nm工藝_7nm工藝意味著什麼
    最早使用FinFET工藝的是英特爾,他們在22納米的第三代酷睿處理器上使用FinFET工藝,隨後各大半導體廠商也開始轉進到FinFET工藝之中,其中包括了臺積電16nm、10nm、三星14nm、10nm以及格羅方德的14nm
  • 放棄7nm製造工藝 GlobalFoundries轉向矽光子領域
    目前,隨著半導體製造工藝越來越先進、越來越複雜,所以,可以參與其中的廠商也隨之不斷減少,基本上只有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等少數玩家還在堅持,而此前AMD製造業務獨立出的GlobalFoundries早在2018年就宣布放棄7nm製造工藝項目。
  • 都0202年了,英特爾十代CPU還是14nm製程?
    也就是說,至10nm處理器發布,英特爾的14nm足足用了5年。 對於10nm拖了5年才上市,英特爾執行長鮑勃·斯旺,在採訪時也給出了原因。他表示,英特爾一直把目標放在更好、更大的密度上,以保持其在業務上的領先地位。與上一代的14nm電晶體相比,10nm晶片的密度提高了2.7倍。這一激進的做法,才導致10nm延遲上市。
  • 用新的思維方式看待晶片工藝製程
    晶片的製程從最初的0.35微米到0.25微米,後來又到0.18微米、0.13微米、90nm、65nm、45nm、32nm和14nm。在提高晶片工藝製程的過程中,大約需要縮小十倍的幾何尺寸及功耗,才能達到10nm甚至7nm。從蘋果與臺積電合作到宣布實現5nm晶片只有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強調納米級製程真的重要嗎?
  • 中芯國際缺少EUV光刻機,拿什麼生產7nm工藝?此人是關鍵
    目前5nm晶片生產工藝,臺積電和三星今年就要開始量產,中國的晶片製造工藝還一直處於追趕的狀態。中芯國際作為我國最大的晶圓代工廠,自去年年底已經量產14納米工藝,該工藝帶來了1%的營收,760萬美元的收入,可謂是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據了解,中芯國際的12nm的改進版和已經量產的14nm工藝技術,兩者都是該公司是第一代Fin FET工藝。
  • AMD Zen 3處理器會上7nm EUV工藝,但別指望工藝性能大提升
    在本月中旬的New Horizon大會上,AMD宣布了世界首款7nm工藝的數據中心64核處理器羅馬及7nm Vega 20顯卡,後者包括Radeon Instinct MI60及MI50兩款。EETimes上周採訪了AMD公司CTO Mark Papermaster,後者談到了7nm工藝以及未來的7nm EUV工藝的情況,Mark Papermaster表示「摩爾定律正在放緩,而且半導體工藝正在變得更加昂貴,我們沒法得到過去那樣的頻率提升。」,他提到7nm工藝升級也會帶來更多的光罩、更多的阻抗及寄生問題。
  • 「曲面屏」手機有現實意義嗎?還是只是單純的「營銷噱頭」
    目前市面上採用曲面屏的手機廠商逐漸增多,也給人們增添了更多手機的選擇性,曲面屏的設計雖說美觀驚豔,同時也有人認為只是營銷噱頭,那麼下面就來講解一下曲面屏手機的優缺點,曲面屏和全面屏有什麼差別,究竟是不是單純的營銷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