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6.銀河系內核可能是雙黑洞系統

2020-10-18 王東鎮

2020.6.5

從銀河系的照片來看,銀河系是雙懸臂結構,地球與太陽系位於其中一條懸臂的中間位置。

兩條懸臂沒有顯示主星的存在,應該是兩個黑洞統領兩條懸臂,與另一雙子星系對偶存在,不知是哪個雙子星系?

地球是正物質星球,太陽就是反物質星球,銀河系的兩條懸臂也由反物質主星組成,位於銀河系中心的兩個黑洞則是正物質星球;與銀河系對偶存在的雙子星系的主星是反物質星球,兩條暗懸臂由正物質主星組成。銀河系雙黑洞的第一對偶層次與雙子星系主星的第一對偶層次交流正負電荷,組成共同磁場;它們雙懸臂二級主星的第一對偶層次與內核主星的其餘層次交流正負電荷,組成共同磁場;其餘層次與所屬一級行星的第一對偶層次交流正負電荷,組成共同磁場。銀河系是我們看到的星系,對偶「雙子星系」是我們還沒有發現的星系。

銀河系可能初始就是由雙黑洞內核組成的系統,也可能由兩個獨立黑洞內核統領的星系融合而成,表明相同內核星系可以共處統一體中,是對萬有引力定律的否定。

分析《元素周期表》,「氫」以外所有元素的核心內核都由雙質子與中子對組成,內層都是雙核外電子構型;據說宇宙中的雙內核星系也是普遍現象,多於單內核星系,不知黑洞融合和中子星碰撞說是否成立?

相關焦點

  • 4287.銀河系黑洞知多少?
    2019.12.3最近看到一則報導:我國科學家在距太陽系108光年附近發現了太陽60倍質量的黑洞。對此,我持有疑問。銀河系的內核是一個黑洞,質量至少是銀河系質量的百分之五十,才能形成龐大的銀河系。與太陽同軌有若干與太陽系幾乎相同的二級恆星系統,發育程度幾乎與太陽系類似,不可能產生二級黑洞,因為太陽系還沒有產生二級黑洞。縱向分析,可能產生質量高於太陽系的二級恆星系統,也不會高出太多,因為銀核每一對偶層次的質量差別不會太大,不至於出現太陽質量60倍的行星轉化的黑洞。
  •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雙黑洞系統
    黑洞,遍布宇宙每個角落,至今為止,人類觀測到宇宙中最大的黑洞是芬蘭科學家發現的一個巨大的雙黑洞系統,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這是目前宇宙中最大的黑洞
  • 一個黑洞就夠亂的,兩個黑洞豈不更亂?雙黑洞系統有何秘密?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德國天文學家史瓦西推測出了黑洞這種天體。從此,人們意識到了這種恐怖天體的存在。不過,當時的科學家們可能沒想到,這個宇宙還有更複雜的情況——雙黑洞。一個黑洞就夠麻煩的了,還冒出來個雙黑洞。那麼,雙黑洞是怎麼產生的呢?
  • 宇宙中奇異的雙黑洞系統,將幫助人類實現星際旅行
    而雙星系統中有一種更為奇異的存在,那就是雙黑洞系統,雙黑洞是指相互繞轉的兩個黑洞組成的一個系統。2013年,藉助美國宇航局的廣域紅外望遠鏡(WISE),天文學家們觀測到在一個遙遠星系的核心似乎存在兩個超大質量黑洞,這兩個黑洞正相互繞轉,就像一對舞者。
  • 宇宙中質量最大的黑洞有多大?銀河系中心黑洞跟它比不值一提
    我們知道銀河系中心有個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質量約太陽的400萬倍,那麼宇宙最大的黑洞質量有多大呢?答案是人馬座A*的1萬倍。,內核光線輪廓也非常平坦,馬克斯·普朗克外空物理學研究所某研究員表示,這代表大多數恆星都被「趕走」了,讓人懷疑此地存在質量極其巨大的黑洞。
  • 肉眼能夠看到銀河系中心人馬座A*超大質量黑洞嗎?
    科學研究認為,大於3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在演化後期,會發生超新星大爆炸,然後剩下一個很小的內核,這個核在極端壓力下,所有質量潰縮進自己的史瓦西半徑,這樣就成為了一個黑洞。史瓦西半徑是所有物體都具有的一個質量臨界半徑,與質量成正比,計算公式為:R=2GM/C。
  • 銀河系中心可能存在大黑洞
    記得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筆者參加中國天文學會的一些活動,在會上只有幾個涉及黑洞的報告,而且報告人基本都是學物理出身後來轉入天文界的學者。一般天文方面的專家都對此將信將疑、不置可否。但是後來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在黑洞的理論研究不斷取得進展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天文工作者加入了探尋黑洞的研究與觀測。
  • 宇宙中最大黑洞被發現,距離地球有25億光年,竟然是雙黑洞系統!
    宇宙中最大黑洞被發現,距離地球有25億光年,竟然是雙黑洞系統當人類還未走出地球的時候,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多麼渺小。幾乎每一個星系中都會有一個超級大的黑洞,最有名的就是在潛伏在銀河系中的巨大黑洞。黑洞的發現也是目前人類在宇宙中探索到的最大的天體,黑洞有著強大力量的引力,它可以吞掉周邊一切物質,就連光線也是如此。這看似就很危險的天體我們卻無能為力,因為它是沒有具體形態的,無法直接觀察到它在哪裡,如果飛船被吸進去了,那就是說明在周邊有黑洞的存在,不過也已經晚了。
  • 科學家發現一個雙黑洞系統,距地球25億光年,它們正在靠近融合
    除了這些正常的天體之外,宇宙中還存在一些神秘特殊的天體,比如中子星,黑洞等。要說宇宙中哪種天體最神秘,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黑洞。黑洞的來歷和作用一直是一個謎,現代科學認為黑洞是恆星死亡後形成的,是否是這樣,也沒有確定的答案。雖然我們對於黑洞了解非常少,但是卻知道黑洞是非常強大的天體。黑洞無法直接觀測,但可以藉由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
  • 揭秘:天空中最驚人的物體之一——雙黑洞系統OJ287
    也許您不會想到,就在M44以東約3.5度的一小片天區內,隱藏著人類目前已知的宇宙中最驚人的物體之一——雙黑洞系統OJ287。天文學家已認定OJ287為類星體,因為它呈現點狀光源發光,視星等通常在14.0等~15.0等之間。
  • 天文學家發現球狀恆星產生雙黑洞系統
    研究人員檢測到兩個體積為太陽三十倍的巨大黑洞碰撞產生了時空彎曲。現在一篇新文章解釋了黑洞合併是如何產生的——結果表明它們很可能來自密集的恆星群。球狀星團是一個環繞星系核的球狀恆星集群。「結果發現恆星群可能是創造一個雙黑洞系統的最佳方式之一,」研究首席作者卡爾?羅德裡格茲(Carl Rodriguez)博士這樣說道。
  • 銀河系中心的黑洞
    從第一張黑洞照片被公布後,相信大家對黑洞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麼,你知道麼,在銀河系中心有一個大型黑洞。其實大多數星系中心都有超大質量的黑洞,當然我們銀河系不是例外。銀河系中也存在著黑洞,但一些小的黑洞,因其質量小,科學家無法觀測,更不要說研究了。所以,我們要想了解黑洞,科學家還是將目光放在超大質量黑洞上。於是,科學家們想到了我們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它是目前人類所知的離我們最近的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因此也被科學家們認為是研究黑洞的最佳目標。那麼,我們能猜測整個銀河系在圍繞著人馬座A*運轉嗎?
  • 天文學家有發現繞黑洞運行的行星系統嗎?可能的狀況是怎麼樣的?
    雙星系統,其中一顆超大質量的恆星超新星爆發後內核坍縮成黑洞,而伴星則在超新星爆發的衝擊波中倖存,這種條件下黑洞就會存在一顆恆星的伴星,如果這顆恆星有行星的話,他們就成為這個黑洞星系的一部分。捕獲行星,宇宙中有很多流浪恆星,也有很多流浪行星,這些流浪天體是非常有可能被黑洞捕獲的,因為流浪恆星本身也有可能是雙星被黑洞捕獲時,伴星被甩離,這種情況下,黑洞擁有恆星或者行星的可能性也很大。
  • 中國發現銀河系最大恆星級黑洞!顛覆認知
    要知道,此前,按照天文學家的推演,銀河系中單個恆星黑洞的質量不超過太陽的20倍。這是因為,銀河系中質量非常大的恆星,隨著壽命的臨近,在坍縮成黑洞之前,會因為爆炸和強大的恆星風而失去大部分質量。留下太陽近70倍質量的餘量,完全超出了科學家們的想像。
  • NASA發現正「打架」的雙黑洞,小黑洞「偷襲」大黑洞,結局很悲催
    科學黑洞在宇宙之中並不罕見,它像恆星和行星一樣,也是一種天體,恆星有雙恆星和多恆星系統,行星也有多個在一起運行的狀況,黑洞也同樣如此。近日有美國媒體報導,NASA(美國宇航局)公布了最新觀測到的雙黑洞「共舞」現象,發生在離太陽系35億光年遠的OJ287星系中。
  • 銀河系中心黑洞是如何被發現的?
    天文學家卡爾詹斯基過去30年來他一直在尋找一個黑洞,一個巨大的黑洞,就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他的發現將會推翻我們對宇宙是如何運作的所有概念。
  • 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天文現象
    本報訊 安徽師範大學教授舒新文研究小組與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科研人員合作,在一個銀河系外星系中發現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該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
  • 銀河系中央黑洞周圍可能存在成千上萬的「黑洞行星」
    黑洞周圍的「黑洞行星」距黑洞可能有數光年之遙。  這並不是把「行星(planet)」一詞拼錯了,而是「黑洞」和「行星」兩個詞的結合。這些黑洞行星也許源自圍繞黑洞旋轉的塵埃雲,並且和圍繞恆星的普通恆星沒有太大區別。有些可能是類似地球的堅硬巖質行星,不過可能比地球大十倍之多。有些可能是類似海王星的巨行星。
  • 地球最終會被超大質量黑洞吞噬?黑洞的增長速度比銀河系還快
    但是,更重要的一點發現是,黑洞和星系的增長度速,並不是以相同的比率進行。也就是說,兩者之間的增長速度往往都不是匹配的。地球的位置-不會被銀河系中心的黑洞人馬座A*吞噬地球和我們其他熟知的行星一樣,都屬於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而我們所在的太陽系這個系統,又位於更大的銀河系空間之內。
  • 科學家稱:銀河系中央黑洞周圍可能存在成千上萬的「黑洞行星」
    這些黑洞巨大的引力可以將星系聚集在一起,形成旋轉的塵埃漩渦,並發射出明亮的x射線束。有時黑洞的兩極會噴射出在太空中可見的明亮物質射流。這些黑洞行星也可能起源於圍繞黑洞旋轉的塵埃雲,和普通行星沒有太大區別。有些可能是堅硬的巖石行星,與地球相似,但可能比地球大十倍。有些可能是類似海王星的巨型行星。這些行星隱藏在孕育它們的物質圓盤中,與巨大的黑洞相比,它們是小的幾乎看不見。但最近研究人員提出,這些黑洞行星一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