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
2018年11月,美國Little,Brown and Company出版公司出版了出生於羅馬尼亞的匈牙利裔美國物理學家Albert-László Barabási(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的著作,The Formula:The Universal Laws of Success(《公式:成功的普遍規律》,以下簡稱《公式》)。巴拉巴西是網絡科學領域的學術權威,他有12篇論文的被引用次數超過1000次,有1篇被引用3.3萬次以上。他已有多部著作被譯為中文,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爆發》和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連結》。
巴拉巴西在《公式》一書中寫到,成功與成就有天壤之別。憑藉天賦、毅力和一點運氣,任何人都可能成功。成功是沒有限度的,而成就是有限度的。
關於愛因斯坦的成功與成名,有軼事一樁。1921年4月3日,一大幫美國記者去紐約港碼頭迎候乘船赴美的愛因斯坦。他們發現,碼頭已有幾千人在迎候,他們熱情地歡呼叫喊。於是,「愛因斯坦一抵達美國就受到熱捧」之類的新聞標題登上了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大報的頭版。
其實,記者弄錯了。幾千人迎候的不是愛因斯坦,而是與愛因斯坦同船而來的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政治家哈伊姆·魏茨曼。誤會歸誤會,反正愛因斯坦因此在百姓中聲名鵲起。可以說,愛因斯坦不是因為相對論而出名,而是愛因斯坦出名後相對論才跟著出名。用「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的話來說,盛名之下的愛因斯坦已經成了「地標」,而不再是「燈塔」。
20世紀是物理學的黃金歲月,物理學家英豪輩出,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愛因斯坦的名聲。比如,尼爾斯·玻爾的學術成就不遜於愛因斯坦,但其名聲完全不能與後者相比。同樣,克裡克和沃森發現DNA雙螺旋結構之科學成就在重要性上不低於相對論,但他倆的名聲遠未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更不用說,匈牙利數學家保羅·埃爾德什發表的成果數量驚人,而且個性古怪(這是有助於出名的),但有多少人知道他呢?費曼可能是20世紀中名聲僅次於愛因斯坦的物理學家,學術成就卓著,但他的名聲主要來自於電視直播了他證明O型圈變形是導致「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的簡單實驗,而不是來自於他的量子電動力學理論。
巴拉巴西認為,成功依賴於網絡。他提出了網絡的優先連接原理,又稱為「富者愈富」現象或馬太效應——當一個特定節點比其競爭者獲得了較多的連結後,就會以更快的速率獲得更多的連結。早期表現的一個微小差異可能導致後來的重大優勢。該原理表現在各個方面,如在營利請願網站Change.org上的請願,在眾籌平臺Kickstarter上的項目,在亞馬遜上銷售的圖書,網際網路上的網站,嵌入網絡中的計算機,人體中的蛋白質,等等。觀察任何一個互聯繫統,都能看見優先連接原理在起作用。
鬆散連接到一起的小型群體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家都將民權運動與馬丁·路德·金的名字聯繫在一起,其實他不是孤軍奮鬥者,而只是「民權六巨頭」中的一個,只不過現今很少有人談論另外五人。除了馬丁·路德·金外,「六巨頭」中相對出名的是John Lewis,那主要是因為他是現任眾議員。這「六巨頭」都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不同民權組織(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全國城市聯盟、爭取種族平等大會等)的領袖,每一組織都有數百個地區分會。正是由於馬丁·路德·金與所有這些節點的聯繫,才使得他成為歷史偶像般的人物。
愛因斯坦陪同魏茨曼訪美時的身份主要不是物理學家,而是猶太復國主義活動家。這樣,愛因斯坦與物理學界和猶太復國主義群體這兩個鬆散連接的小型群體都發生了關係,結果兩個群體都助推了他的聲望。非常可能的情況是,對於愛因斯坦的盛名,愛因斯坦在政治活躍度上所作出的貢獻不亞於其科學才能。
巴拉巴西還認為,隨機性(運氣)是犒賞堅持不懈者的。愛因斯坦的堅持不懈精神是驚人的,狹義相對論他搞了10年,廣義相對論又搞了10年。加之他是善於結網聯繫的人,既與很多科學家合作,也與魏茨曼這樣的政治人物合作,甚至不會做數學作業的小姑娘向愛因斯坦求助時他也幫忙。這樣,他自然能得益於鬆散聯繫的小型群體。
請大家記住,堅持不懈也好,結網聯繫也好,是人人都能做到的。雖然我們成不了愛因斯坦,但是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廣結善緣」,再加上一點運氣,我們也是可以成功的。
《中國科學報》 (2019-06-21 第7版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