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識普及行動|長期失眠病上身!醫生:要想睡得好,這些「坑」別...

2020-12-03 瀟湘晨報

人的一生中

睡眠約佔了 1/3

可以說好的睡眠是高質量生活的基礎

但如今這個時代

一夜好眠卻成了很多人的奢侈品

越來越多朋友被「睡眠問題」困擾:

加班熬夜睡眠時間不足,睡不夠;

躺到床上輾轉反側,睡不著;

多夢覺淺,一夜醒來好幾次,睡不好。

不得不說,當睡眠出現問題了

我們的生理機能和精神狀態

都會受到影響:

皮膚衰老加快、反應力變慢、

記憶力下降、變胖、心臟不適……

更可怕的是

睡眠問題更多時候還是「惡性循環」

——越睡不著越焦慮

越焦慮越睡不著、睡不好

不少朋友應該都有過

「眼睛瞪得像銅鈴,翻來覆去到天明」

這樣的經歷吧?

失眠自測

失眠是普遍的睡眠問題,也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其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65 歲的患者約佔 40%),且女性高於男性,約有 40%-50% 的患者持續失眠至少1 年的時間。2018 年,我國一項包含 10 個地區成年人的失眠調查顯示,近 20% 的人存在失眠症狀。

其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現失眠,其特點是:睡眠片段、淺睡易醒及日間打盹增加,最突出的是對幹擾睡眠的外部因素如噪音非常敏感,更常見認知損害和跌倒。

入睡難、容易醒、醒得早,其實都是失眠的症狀!不妨跟著下文自測一下,您是否也是「失眠大軍」的一員:

①入睡困難:入睡時間超過 30 分鐘;

②睡不安穩:睡眠淺,容易做夢或夜間睡覺頻繁醒來,次數多餘 2次,且 30 分鐘內難以再次入眠;

③早醒:與平常醒來時間比,早了 2 小時以上;

④睡眠不足:成人睡眠時間不足 5 小時;

⑤睡過後不能解乏:醒來後疲勞感依舊,且不能集中精力、工作效率下降等。

這些跡象其實都是失眠的症狀,一定要及時採取改善措施,而不是等到出現各種問題再來補充解決!

失眠的危害有多大?

研究發現,失眠人群的原發性高血壓、腦卒中、II型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老年痴呆、焦慮等疾病的發病率顯著高於睡眠健康人群,對人體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短期失眠的患者,

為何容易持續化轉變為慢性失眠?

目前,較為認同的原因主要聚焦在3P模型,包括:易感性因素(Predisposingfactor),誘發性因素(Precipitatingfactor),維持性因素(Perpetuatingfactor)。

易感性因素

生理性喚醒增高:如失眠者的基礎心率和體溫,代謝率,對應激的心率反應性等均增高。

情緒性喚醒:焦慮、抑鬱水平較高。

睡眠驅動力不足:睡眠-覺醒平衡失調;年齡增加:松果體退化;生物鐘紊亂;過度臥床等。

誘發性因素

各類應激事件:如面對重要考試,與家人衝突,失去親人等。

維持性因素

行為因素:

不良的睡眠衛生習慣(夜間不睡就開著電視、玩遊戲、上網、吃夜宵等;白天大量飲咖啡提神,為補償睡眠午睡、早早臥床或早晨醒後「賴床」)

認知因素:

對睡眠的過度擔心和關注,對不能睡著的恐懼會提高日間和晚上的喚醒;一些患者一旦失眠,就可能固執於自己的睡眠,每天花費大量時間考慮晚上能否睡好、怎樣才能睡好等。

警惕!睡眠的九大誤區

誤區一:我一定要睡滿 8 個小時

每日所需的睡眠時間因人而異,就如同不同的人的食量有大有小。有時候,睡得多還不如睡得好。大多數成年人每天睡 6-8 個小時就足夠了,太在意睡眠的時長,反而會讓人焦慮,導致睡不好。

誤區二:睡不著時,躺著也是休息

躺在床上醒著超過 30 分鐘都無法入睡,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如果這種情況反覆發生,很容易讓身體形成一種習慣,一到晚上和一看到床就容易緊張,變得更加清醒。

誤區三:晚上睡不好,白天多補覺

晚上熬夜,白天補覺,結果是越睡越沒精神。事實上,我們不可以隨便改變睡眠節律,想睡多久就睡多久的。頻繁無規律地更改睡眠作息,容易導致生物鐘紊亂,讓人更難獲得補充精力的睡眠,長期下去還會對生理和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誤區四:睡的越多越好

我們每天所需的睡眠量是固定的,就好比手機電池的容量是固定的,當充滿電以後,即使電池仍連著電源(就好比白天睡醒後,繼續賴床),電池儲存的電量也不會增加,反而降低了充電的效率。

誤區五: 老年人睡眠欠佳,睡眠質量差是正常的

隨著年齡增長,運動量減少,睡眠需求確實是不如以前的多;與年輕時候相比,總體睡眠變淺,睡眠時間也逐漸減少,這都是很普遍的情況。只要第二天精神好,沒有疲倦感,睡眠就是夠的。但是睡眠欠佳,睡眠質量差導致白天精神差不應該是常態。

誤區六:喝酒可以助眠

喝酒對於最初的入睡確實有一定幫助,但是隨著酒精的代謝,它往往會在後半夜導致人頻繁醒來,睡眠也一直斷斷續續,造成睡眠整體時間的縮短,甚至引起多夢、淺眠、醒後疲憊。因此酒精降低睡眠質量,頻繁喝酒給肝臟帶來極大健康隱患。

誤區七:半夜醒來表示睡眠不好

按照睡眠階段特徵,大腦在淺睡眠階段是可能會醒過來的,只是大部分人沒有察覺並迅速重新入睡,第二天不記得昨晚曾醒來過。偶爾半夜完全清醒、難以入睡,如上廁所、被吵醒等,導致暫時的睡眠狀態欠佳,也不必過於焦慮,平常心看待睡眠,要相信身體是可以調整過來的。

誤區八:失眠只能靠藥物解決

睡眠問題的產生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失眠首選認知行為治療,要弄清楚自己睡不好的原因、糾正以前對於睡眠的錯誤認識及改善日常不良睡眠習慣以提高睡眠質量,避免過於依賴藥物。一些睡眠問題通過改變錯誤的觀念,加以認知行為治療無效果,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來改善。

誤區九:安眠藥會上癮

很多人在知道安眠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後決定停藥,卻發現停藥後睡眠較服藥前更差,就以為自己安眠藥物上癮了。其實,突然停藥後睡不好是正常現象,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停藥物,給身體多一些時間慢慢適應。

來源:健康中國行動

編輯:宣傳科

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謝,但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來源:銀川健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健康提醒:要想睡得好,這些「坑」別...
    不妨跟著下文自測一下,您是否也是「失眠大軍」的一員:這些跡象其實都是失眠的症狀,一定要及時採取改善措施,而不是等到出現各種問題再來補充解決!事實上,我們不可以隨便改變睡眠節律,想睡多久就睡多久的。頻繁無規律地更改睡眠作息,容易導致生物鐘紊亂,讓人更難獲得補充精力的睡眠,長期下去還會對生理和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 普及健康知識才能建成健康中國
    普及健康知識才能建成健康中國  7月16日和1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衛健委」)連續舉辦兩場新聞發布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文件。國家衛健委宣傳司司長宋樹立表示,健康中國是個系統工程,需要黨和政府的領導、全社會的參與、部門之間的合作,以及全民共建共享。
  • 別再花冤枉錢了,要做的體檢項目就這些
    今天的內容,來自一位靠譜朋友——丁香醫生(ID:DingXiangYiSheng)。 專注於做「有溫度、有知識、有態度」的優質健康內容。過去 5 年時間裡,他發布了將近 7000 篇醫學科普。能手撕謠言,也溫暖有趣。
  • 健康山東健康知識普及行動提升群眾健康素養
    12月30日下午,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委對外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健康山東健康知識普及行動推進情況。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海燕 濟南報導  12月30日下午,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從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自2019年11月,山東將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列入全省15個健康專項行動首位起,一年來,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各項重點工作有序推進,亮點不斷,有效提升了群眾的健康素養,使之水平達到了22.02%。
  • 「排宿便,清腸毒」是偽命題?3 個常見「健康建議」竟然是錯的
    最近,大家對「健康」的關注又上升了一個高度,各種各樣的「健康建議」也在朋友圈、家庭群裡刷屏。但其中有一些健康建議並不那麼科學,甚至還可能有害健康。(看到最後有驚喜!)那你可以降低吃這些的頻率,或者可以選擇少放點調料嘛~所以啊,沒有什麼「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偶爾吃,不過量、不迷戀、不恐慌、不詆毀,就不必過多擔心。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運動鍛鍊時「疼」才說明有效果?當心運動損傷!
  • 你會用印象筆記,打造「知識管理+行動系統」的第二大腦嗎?
    今天,我們邀請@歡喜老師,來給你分享如何用印象筆記打造「知識管理+行動系統」第二大腦的方法,讓知識原料成為知識資產,讓行動效率快如閃電。    其實,構建知識管理系統的最大難點,從來不是「用什麼工具」,而是做到「知行合一」。
  • 哪種更健康?這4個坑千萬別踩
    這4個坑千萬別踩 一日三餐烹飪食物,都離不開油,這吃進嘴裡的東西,每個人都想吃好的,健康的。 可是,市面上的油種類繁多,消費者挑花了眼,到底哪種油更好更健康呢? 本篇文章,」涵涵營養」將死磕各種食用油,仔細跟大家說說: 1. 各種食用油有什麼區別?
  • 吃素不一定身體好,千萬慎選這種「偽健康」素菜
    不過,隨著現象的增多,為了避免那些「嘴上說著不想要,身體卻很誠實」的尷尬場面發生,素菜就順勢發展出了自己的進階版——仿葷素菜。新事物的產生總要受到各種質疑,關於仿葷素菜,網傳的各種說法到底是真是假?先別方,這麼專業的問題還是交給丁香食堂的堂主,和丁當一起扶好眼鏡,瓜子兒板凳準備好,圍觀堂主科普了。● ● ●仿葷素菜是個啥?
  • 做夢夢見被鬼上身然後發燒意味著什麼 做夢夢見被鬼上身
    夢見家人被鬼上身,表示會遇到危險,意味著最近在生活上頗多不如意的事情發生。做夢夢見被鬼上身一般來說是睡姿不正確造成的。...☯夢見自己鬼上身鬼怪代表著不好的事情,是兇兆。夢見自己鬼上身一般來說是睡姿不正確造成的。睡覺時手別放在心臟、肚子上,被子太厚也可能會壓迫自己,放鬆些就會好些了。夢見鬼上身,會遇到危險。夢見自己鬼上...鬼怪代表著不好的事情,是兇兆。
  • 夢見被鬼上身的女孩人追是什麼意思
    夢見被鬼上身,一般來說是睡姿不正確造成的。睡覺時手別放在心臟、肚子上,被子太厚也可能會壓迫自己,放鬆些就會好些了。夢見家人被鬼上身,會遇到危險。夢見妖怪壓在您身上,煩心事將可解除,是開運的吉夢。夢見自己鬼上身,一般來說是睡姿不正確造成的。
  • 如何更「健康」的吃泡麵?|教你看營養成分表系列④
    但是小Z一向認為「存在即合理」,事實上確實有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偶爾、甚至可能長期吃泡麵。還有這麼一群人,比如我們的友人A朋友,偶爾也會純粹因為嘴饞泡麵的味道而來上那麼一碗。這篇文章就是想告訴大家,泡麵究竟「不健康」在哪裡?
  • 《健康日曆 2020》來了!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關於健康,不要「你覺得」,也不要「我覺得」,大家都「聽醫生的」身體上的問題,必須要圖一個放心。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我們不僅說大實話,還說得明白,說得好玩「每天一句大實話,生活從此不糾結」這是我們當初做健康日曆的初心,三年沒變過。我們希望日曆可以成為正確健康知識傳播的載體,讓大家少上當。智商稅少繳一些,餘額就能多存一點。
  • 杭州大媽自稱「菩薩上身」行醫 開藥劇毒植物吃死癌友
    ▲杭州婦人自稱「菩薩上身」行醫治死病人,圖為庭審現場。杭州一名沉姓婦人自稱「菩薩上身」,採集草藥為人行醫,有罹患癌症的病患吃了她的藥草後死亡。據了解,當死者吃了藥後出現不適,沉姓婦人還說這是正常反應,「反應越大越好,最好能打滾。」
  • 斯容終於看到林俊傑激動落淚 「JJ女友」閃亮上身:好超值
    記者林彥君/臺北報導東森購物專家斯容在16日和17日兩天到小巨蛋看偶像林俊傑《聖所》世界巡迴演唱會臺北站,斯容開心分享:「這是我第一次到小巨蛋聽演唱會,JJ是行走的CD,但現場比CD還好聽,我最喜歡是JJ跟胡彥斌互動的橋段,讓我看到JJ可愛的一面
  • 佛教:何謂「無分別智」與「後得智」?
    (二)世俗諦有分別,第一義諦無分別為了使讀者弄清楚「分別」與「無分別」的問題,再一次《中論》的講課中特別援引生活上的例子來加以說明。現將當日的講話轉成文字,列載於後,以完本篇。說到「無分別」的問題,有些同學疑惑:如果說什麼都「無分別」,好像沒有道理吧。
  • 「晾在日常 健康「智」上」晾霸智能晾衣節啟動會召開,全程雙語直播
    2017晾霸智能晾衣節2017年第二屆智能晾衣節我們提倡「為愛健康晾衣」的口號,讓更多家庭關注健康晾衣為了家人的健康,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用愛和責任,打造美善產品,讓用戶得安心,員工得幸福,經營可持續。同時,晾霸推出傾心X23、處女座X30兩款新品,在行業中率先創造出健康風乾和健康烘乾的新概念,將「健康晾衣」理念傳遞給更多的家庭,為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健康加分。
  • 16 個關於蔬菜的冷知識,驚掉你的下巴
    「多吃蔬菜身體好」,這句話說得非常正確。想要身體健康,每天都要吃夠 300~500 克的蔬菜。而且要混著吃各種顏色的蔬菜,做一個「食草之王」~不過呢,蔬菜有好多小秘密,如果了解,你就能吃得更健康更開心。
  • 李嘉誠迷信的「長生不老藥」,是醫學奇蹟還是對韭當割?
    我吃了近一個月,沒有什麼反應,發現自己指甲也長得很快。」這條微博的配圖,也是某種 NR 保健品。「長生不老藥」的真身是誰?這個叫做 NR(煙醯胺核糖)的保健品,其實和現在社交媒體上炒得火熱的 NMN(煙醯胺單核苷酸)基本一樣,只是更容易被吸收,進入細胞後的 NR 就轉變為 NMN。
  • 兒科醫生:天氣再熱,3件「坑娃事」別做,孩子免疫力會下降
    作為一名中醫兒科醫生,因為有育兒健康的基礎,在這方面我還算是經驗比較豐富的,夏天帶娃確實很不容易,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多,但不是說時時刻刻都要保持小心翼翼的狀態,關鍵是別做一些「
  • 變態「三角戀」?世界知識、大腦和計算是AGI的新「三駕馬車」
    【新智元導讀】「冰鎮椅子」和「彩虹蕉」見過沒?反正神經網絡要淚奔了。近年來,吃數據的人工智慧狹隘性日益凸顯,而來自舊金山的科學家們,認為智能來源於歸納偏差,他們試圖通過已知的世界屬性、大腦的物理結構和算法來構建一種新的世界模型。看到下面這個場景,你會想到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