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贏·深度] | 有機羧酸如何提升Si基負極的循環壽命?

2021-01-21 連線新能源


文首發於公眾號「新能源Leader」(ID:newenergy-Leader),作者:憑欄眺。如需轉載請申請授權並註明來源及作者


鋰離子電池電極主要由活性物質、粘結劑、導電劑和集流體等成分構成,其中粘結劑主要起到將電極的各種組分粘接到集流體上的作用,根據使用溶劑的不同粘結劑又可以分為水系粘結劑和油系(NMP)粘結劑,其中PVDF是典型的油系粘結劑,而CMC、SBR和PAA等都屬於典型的水系粘結劑。近年來,隨著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持續提升,矽基負極的應用也變得越來越普遍,眾多的研究表明水系粘結劑對於Si基負極循環性能有顯著的提升,多數學者認為這主要是由於水系粘結劑中數量眾多的羧基官能團能夠與Si基負極(特別是SiOx)表面的含氧官能團之間形成氫鍵相互作用,從而減少Si基負極在充放電的過程中提及膨脹對電極結構的破壞。



近日,瑞士保羅謝爾研究所的Fabian Jeschull(第一作者)和Sigita Trabesinger(通訊作者)對含有羧基官能團的有機酸,例如乙醇酸、蘋果酸和檸檬酸提升Si納米顆粒循環性能的作用機理進行了研究分析。



傅氏轉換紅外線光譜分析儀(FTIR)是一種研究共價鍵的非常有效的方式,下圖為目前研究報導的CMC中的羧基官能團的紅外吸收波數。

1.  羧酸與Si顆粒表面的化學反應


下圖為作者測試得到的CMC-Na粉末、CMC-Na水溶液,以及CMC-H的紅外吸收譜,從下圖a能夠看到在CMC-Na乾粉中在1590/cm處可以觀察到非常寬的吸收峰,這主要源自於其中非對稱的羧基官能團(COO-),但是如果我們採用CMC水溶液製作一個薄膜時,羧基官能團(COO-)的吸收峰則轉移到了1581/cm處,與1637/cm處的一個更強的吸收峰重合在一起,1637/cm處的吸收峰為結合水的吸收峰,最後作者還將CMC-Na進行了酸化,獲得了CMC-H薄膜,在CMC-H中能夠在1730/cm處很清晰的觀察到-COOH吸收峰,並且隨著烘乾溫度的提高,真空度增加,-COOH的吸收峰也逐漸偏移到了1750/cm。


CMC-Na和檸檬酸中都含有較多的羧基,其中我們以取代比為0.9的CMC為例,當其固含量為20%時,其中的羧基官能團的濃度通常低於85mM,但是如果是100-175nM的檸檬酸,則其中的羧酸官能團的濃度可以達到300-525mM,是CMC的3-6倍,無論是羧酸還是羧酸鹽都能夠與Si基表面的官能團產生反應,而檸檬酸由於較高的濃度和較高的遷移能力,因此理論上檸檬酸更加容易與Si顆粒產生反應,而與檸檬酸(3個羧酸官能團)具有相似結構(如下圖所示)的蘋果酸(2個羧酸官能團)和乙醇酸(1個羧酸官能團)在理論上應該具有相似的性能。


當我們將Si顆粒加入到上述的幾種酸溶液中時,我們能夠觀察到乙醇酸在1745/cm處的吸收峰消失了,這表明這些酸與Si顆粒發生了顯著的反應,因此觀察不到自由狀態的COOH官能團的存在。對於蘋果酸和檸檬酸由於每個分子中含有多個羧酸官能團,因此很難兩個官能團都與Si顆粒發生反應,因此我們既能夠觀察到羧酸的吸收峰也能夠觀察到羧基化合物的吸收峰。



2.  羧酸引起的酯化交聯聚合作用


之前曾有研究表明在酸催化的作用下,酸和粘結劑可以通過酯化反應形成聚合物,作者的研究也表明在蘋果酸和檸檬酸存在時,我們能夠分別在1703/cm和1681/cm處發現一個明顯的吸收峰,這表明形成了二聚體,這會使得粘結劑發生弱的交聯。同時在較高溫度和較低壓力下,我們還能夠在1768/cm處觀察到吸收峰,這也是形成聚合羧酸酯的證據。



下圖為採用不同的粘結劑配比時,Si負極的循環性能,從下圖中能夠看到僅採用CMC粘結劑的Si負極循環性能最差,添加部分的羧酸以後就能夠顯著的提升Si負極的循環性能,但是在這三種羧酸中僅有一個羧基的乙醇酸的效果最差,而採用蘋果酸和檸檬酸的電池循環性能則達到了大幅的提升,特別是初期10-20次循環時,電池的衰降速度大大降低,循環性能雖好的為採用蘋果酸和蘋果酸納緩衝溶液的電極。



上述的試驗表明在勻漿的過程中加入含有羧基的有機酸能夠通過羧酸與Si顆粒表面的官能團發生反應,以及羧酸催化下發生的酯化聚合反應形成羧酸/粘結劑交聯提升Si基材料的循環性能,特別是在勻漿過程中加入蘋果酸能夠大幅改善Si材料的循環性能。





更多行業熱門資訊及乾貨,敬請關注「連線新能源」(ID:NELinked

聲明:尊重原創、保護原創是連線新能源一貫堅持的原則。本公眾號基於分享目的的轉載,都會在開頭位置清楚註明出處。轉載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或原公眾號所有,如涉及到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將予以核實刪除。

另外,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通訊錄歡迎您的加入,微信掃以下二維碼,填入公司、職位、電話、郵箱等信息即可加入。


相關焦點

  • 有機羧酸如何提升矽基負極的循環壽命?
    近年來,隨著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持續提升,矽基負極的應用也變得越來越普遍,眾多的研究表明水系粘結劑對於Si基負極循環性能有顯著的提升,多數學者認為這主要是由於水系粘結劑中數量眾多的羧基官能團能夠與Si基負極(特別是SiOx)表面的含氧官能團之間形成氫鍵相互作用,從而減少Si基負極在充放電的過程中提及膨脹對電極結構的破壞。
  • 矽基負極應用穩步提升
    目前因為動力電池中圓柱電池對矽碳負極膨脹的容忍度較高,因此實際上目前只有特斯拉在使用矽碳負極。未來一旦解決膨脹與循環問題,矽碳負極將迅速拓展至其他類型動力電池以及3C軟包電池品類。 矽基負極的特點: 市場上矽基負極型號少。
  • 矽負極深度報告:負極矽碳,風語黎明
    語·矽碳負極科學研究進展淺述與性能前瞻在體現了優異容量同時,矽基負極材料在嵌鋰過程中也表現出了非常明顯的本徵體積變化,影響循環壽命;另一方面矽基負極還面臨著和電解液接觸、反應,劣化電池性能的問題。矽基負極衍生出了單質矽-碳負極、矽氧化物-碳負極、低維矽材料、矽合金等技術路線,前兩者(籠統稱為矽碳負極)實用性較強。
  • 清華《Nano Letters》新思路,明顯提升矽基負極的循環穩定性
    導讀:本文通過構建TiN阻斷層包裹矽顆粒,在保證良好的導電性的同時,有效地阻止了氟離子的滲入,阻斷了副反應的發生,明顯提升了電極的循環穩定性。這一發現為矽基負極的研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參考。矽超高的理論容量(4200 mA h g-1)使其一直被認為是下一代鋰離子電池(LIBs)理想負極材料。
  • 硫基電解液提升NCM/石墨電池循環性能
    隨著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的不斷增加,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材料逐漸取代了磷酸鐵鋰材料,在為電動汽車帶來更好的續航裡程的同時,三元材料在循環過程中也存在過渡金屬元素溶解、應力累積和顆粒表面晶體結構相變等問題,導致三元體系的鋰離子電池在循環壽命上相比於磷酸鐵鋰體系電池有著不少的差距。
  • 硫基電解液能夠提升NCM/石墨電池的循環性能
    打開APP 硫基電解液能夠提升NCM/石墨電池的循環性能 新能源Leader 發表於 2020-04-20 17:20:30
  • 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
    【原創】【2020先進電池材料論壇】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材料會議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8-27 09:09:01 閱讀:8 矽基材料商業化前景廣闊,但由於矽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劇烈的體積收縮,體積的劇烈變化會導致內部機械機構失效,從而使得矽負極的循環壽命難達預期,因此尚未在鋰電池中大規模應用。
  • 單晶結構如何提升高鎳三元材料循環壽命
    隨著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持續提升,傳統的NCM111、NCM523類三元材料已經無法滿足高比能電池的設計需求,高鎳材料的應用逐漸變的普遍。但是高鎳材料在帶來更高容量的同時,也導致了材料穩定性的顯著降低,特別是在4.2V附近的H2-H3的相變,會引起材料體積的巨大收縮,從而導致顆粒裂紋的產生,從而嚴重的影響了材料的循環壽命。
  • 局部稀釋高濃度電解液在Si負極上的應用
    隨著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持續提升,傳統的石墨材料已經難以滿足高比能電池的設計需求,Si負極材料的理論容量可達4200mAh/g(Li4.4Si),是石墨材料的10倍以上,嵌鋰電位與石墨材料接近,是下一代高容量負極材料的理想選擇,然而Si材料在嵌鋰的過程中體積膨脹高達300%以上,不僅會導致Si顆粒本身的粉化和破碎,還會對電極結構和SEI膜造成破壞,嚴重影響含Si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
  • 壽命可達500次:矽烷處理提升金屬鋰長期循環穩定性
    文/憑欄眺金屬鋰的電位僅-3.04V(vs標準氫電極),理論容量高達3860mAh/g,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但是金屬鋰負極在反覆的循環過程中存在枝晶生長的問題,從而造成庫倫效率低、循環性能和安全性能差等一系列的問題,極大的制約了金屬鋰負極的應用。表面處理工藝能夠促進電流的均勻分布,金屬鋰的均勻成核,從而提升金屬鋰負極的循環穩定性。
  • 崔屹教授:新型石墨烯材料作為鋰負極載體 大大改善電池循環壽命
    打開APP 崔屹教授:新型石墨烯材料作為鋰負極載體 大大改善電池循環壽命 發表於 2019-04-12 10:41:57 最近
  • 鉛酸電池循環壽命分析
    而且由於銅板柵負極電性能好,充電接受能力強,提了蓄電池充放電循環壽命。在正負極活性物質中加入添加劑,提高活性物質利用率,延長使用壽命。為了防止鉛絨短路採取了全面的防短路措施。採用了高性能的板和一系列的新裝配工藝。 鉛酸蓄電池發展簡介 鉛酸蓄電池最早由蓋斯騰·普朗特於1860年製成,至今己有140多年的歷史。
  • 一文看懂矽負極的商業化進展
    從改善負極的角度來看發展矽基材料體系是個不錯的方向。目前應用相對成熟的Si負極材料是碳包覆SiO,納米Si C複合材料,和Si合金。,從而使得矽負極的循環壽命難達預期。 矽基負極材料主要分為兩大類:1)晶體矽材料;2)氧化亞矽材料。
  • 中南大學:調控保護層晶體取向,大大提升鋅負極壽命
    可充電水系鋅離子電池作為下一代儲能器件的候選者之一,急需解決鋅負極上的枝晶生長問題。並且這一問題同樣也長期困擾其他金屬負極,在充放電過程中如何抑制枝晶的生長,成為金屬負極材料應用必須克服的難關。近日,中南大學的王海燕教授及其團隊通過所製備對鋅低親和力的TiO2,成功緩解了鋅在沉積過程中的枝晶生長,大大提高了鋅負極的使用壽命,為鋅負極乃至其他金屬負極材料的設計提供了新的設計策略。
  • 離子導通型隔膜提升金屬鋰負極性能
    金屬鋰的理論比容量可達3860mAh/g,電位僅為-3.04V(vs標準氫電極),是一種理想的負極材料,通過與高容量的正極搭配可以實現500Wh/kg以上的高能量密度。但是金屬鋰負極在沉積的過程中會產生金屬鋰枝晶,不僅會導致庫倫效率降低,嚴重的情況下枝晶過度生長還會造成正負極的短路,引起安全事故。
  • 鋰電池產業鏈專題報告:矽基負極,下一代產業趨勢
    通過材料改性及電池體系優化,提升循環壽命及首次效率是矽基材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的關鍵。 材料改性:主要包括結構化改性和碳包覆改性。通過納米化、氧化亞矽及碳包覆等 手段形成矽碳複合材料減小體積效應對矽顆粒及 SEI 膜破壞從而提升循環性能。
  • 鋰離子電池新型負極材料的改進與研究
    本文著重介紹了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金屬基(Sn基材料、Si基材料)、鈦酸鋰、碳材料(碳納米管、石墨烯等)的性能、優缺點及改進方法,並對這些負極材料的應用作了進一步展望。、Si基材料)、鈦酸鋰、碳材料(碳納米管、石墨烯等)等負極材料。
  • 以色列專家提出自淨化功能隔膜可提升鋰電池循環壽命
    AnjanBanerjee 採用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作為隔膜的骨架,4-乙烯基吡啶(DVB-4VP)作為主要的功能材料添加在隔膜內,隔膜的厚度為30um,孔隙率為43%,DVB-4VP的含量為2mg/cm2。實驗顯示多功能隔膜的性質與傳統的商業隔膜性質非常相近。
  • 塗布在線—矽基負極材料需要用什麼樣的粘結劑
    文章出處:「塗布在線資訊」公眾號 矽(Si)基負極材料的理論比容量(4 200 mAh/g)高、嵌脫鋰平臺較適宜,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用高容量負極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Si的體積變化達到300%以上,劇烈的體積變化所產生的內應力,容易導致電極粉化、剝落,影響循環穩定性。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新策略提升鋅基電池效率和壽命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團隊,提出了一種利用磁控濺射技術在3D多孔碳氈電極上濺射金屬錫層的策略,在水系鋅基電池中實現了對鋅沉積形貌的誘導,有效降低了鋅的電化學沉積過電位,緩解了鋅枝晶的生長,使鋅基電池的庫倫效率與循環壽命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