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子導通型隔膜提升金屬鋰負極性能

2020-09-30 新能源Leader

金屬鋰的理論比容量可達3860mAh/g,電位僅為-3.04V(vs標準氫電極),是一種理想的負極材料,通過與高容量的正極搭配可以實現500Wh/kg以上的高能量密度。但是金屬鋰負極在沉積的過程中會產生金屬鋰枝晶,不僅會導致庫倫效率降低,嚴重的情況下枝晶過度生長還會造成正負極的短路,引起安全事故。

近日,華南師範大學的Xuelian Fu(第一作者)和Xin Wang(通訊作者)等人製備了聚丙烯腈(PAN)+Li6.3La3Zr1.65W0.35O12 (LLZWO)的複合隔膜,該隔膜實現了高離子電導率和Li+遷移數,從而有效的抑制了鋰枝晶的生長,提升了金屬鋰二次電池的循環壽命。

PAN材料中的-CN官能團能夠與Li+發生相互作用,因此純的PAN材料自身就具有一定的離子電導率,通過在PAN材料中引入一定的氧化物顆粒,能夠在顆粒的周圍形成快速離子擴散通道,從而達到提升離子電導率的目的。

在該項研究中作者製備的複合隔膜主要由PAN、LiTFSI和LLZWO等成分構成,其自身具有較好的離子電導率,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因此能夠有效的抑制金屬鋰枝晶的生長。

隔膜的製備過程為首先將50%的PAN和50%的LiTFSI溶解在二甲基甲醯胺(DMF)中,並在70℃條件下攪拌1h,作為溶液A。氧化物固態電解質LLZWO粉末分散在DMF中,作為溶液B。接下來,將A和B兩種溶液混合,並採用磁力攪拌器強攪拌30min,直到得到黃色混合液體。黃色液體塗布在不理的表面,並在60℃的真空條件下乾燥24h,得到複合隔膜。

下圖a為LLZWO、PAN和PAN/LiTFSI,以及PLL-20隔膜的XRD圖譜,從圖中我們能夠看到LLZWO材料具有典型的立方LLZO結構,表明W元素的摻入並沒有對材料的晶體結構產生顯著的影響,同時W元素的摻入還在材料內部產生了大量的Li空位,從而起到提升材料離子電導率的效果。在PLL-20複合隔膜中我們也能夠觀察到LLZWO的特徵峰,這表明LLZO在PAN/LiTFSI體系中也有著較好的穩定性。同時我們還注意到在PLL-20隔膜中,PAN的特徵峰強度更弱,這主要是因為LLZWO和LiTFSI的加入降低了PAN 的結晶度。下圖b為PLL-20隔膜的截面圖,從圖中能夠看到該隔膜的厚度約為30um,從下圖c和d可以看到該隔膜中一側呈現出粗糙的表面,另一側則呈現出光滑的表面。

作者發現,在加入LLZWO後PAN的顏色從白色變為了黃色,表明LLZWO的加入引起了PAN的一些化學變化。為了分析PAN的變化,作者採用紅外工具對其進行了分析,從下圖可以看到PAN在2244/cm的特徵峰變弱,並在1581/cm處出現了一個新的特徵峰,表明LLZWO加入後PAN的鏈狀結構轉變為環狀梯結構。同時PLL-20隔膜在1455/cm處的特徵峰有所加強,這與PAN在鹼性水解後的現象一致,這表明LLZWO和DMF產生了鹼性環境,促進了PAN的水解。

為了提升隔膜的離子電導率,作者對LLZWO的添加量進行了優化,從下圖a可以看到隔膜的離子電導率首先隨著LLZWO的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是當LLZWO的含量超過20%後,隔膜的離子電導率則開始下降,這可能是由於過多的LLZWO顆粒發生了團聚導致的。同時作者還發現,PLL-20隔膜的離子電導率甚至要高於常見的PP隔膜,這主要是因為PLL-20隔膜能夠形成更為均勻的離子擴散流,這也能夠有效的抑制Li枝晶的生長。

下圖c為線性掃描的結果,可以看到PLL-20的穩定窗口提高到了4.5V,要明顯的高於PAN/LiTFSI隔膜的4.25V,從下圖d可以看到PLL-20隔膜在4.0V的電壓下72h後阻抗特性沒有出現顯著的變化,這表明PLL-20隔膜能夠適應較高的氧化電位。

離子遷移數是電解質的一個重要參數,常見的液態電解質的Li+遷移數通常低於0.5。在這裡作者採用恆壓電流的方法測量了隔膜的Li+遷移數(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根據測試結果計算得到的Li+遷移數如下表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到PLL-20的遷移數為0.58,而PAN/LiTFSI隔膜的遷移數僅為0.5。

上述隔膜與金屬鋰的界面穩定性作者採用Li/Li對稱電池進行了分析,從下圖可以看到PP基的隔膜在200h以內極化僅為31mV,但是隨後快速增加到了177mV,這表明金屬鋰枝晶的生長和副反應的發生導致了電池內阻增加。而PAN/LiTFSI隔膜在296h內都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性,但是隨後突然出現了短路。而採用PLL-20隔膜的電池則表現出了優異的穩定性,在350h後仍然保持穩定。從循環後的金屬Li負極的表面狀態看,從下圖b可以看到採用PP隔膜的金屬鋰負極在循環350次後,表面產生了大量的鋰枝晶,形成了疏鬆多孔的結構。而採用PAN/LiTFSI隔膜的金屬鋰負極表面則比較光滑,沒有出現明顯的鋰枝晶,但是也出現了一些非均勻沉積的金屬鋰。從下圖d可以看到採用PLL-20隔膜的金屬鋰負極表面則非常光滑,未見明顯的枝晶,這表明PLL-20隔膜很好的抑制了鋰枝晶的生長。

接下來作者採用採用LFP作為正極,金屬鋰作為負極製作了全電池,從下圖a可以看到在採用PLL-20隔膜的電池中LFP材料的初始放電容量為127.1mAh/g(0.2C),庫倫效率為95%,同時在循環的過程中LFP的容量發揮逐漸上升,最高達到138.2mAh//g,庫倫效率接近100%,這主要得受到界麵條件的不斷調整和電解質的活化的影響。從下圖c可以看到採用PLL-20隔膜的電池也表現出了優異的倍率性能,在0.1C倍率下,LFP的容量發揮可達148.5mAh/g,在1C倍率下仍然可達69.8mAh/g,在2C倍率下可達55.7mAh/g,要明顯好於PP隔膜。

Xuelian Fu通過將PAN與LLZWO電解質結合,製備了具有高離子電導率和遷移數的複合隔膜,該隔膜能夠形成均勻的離子流,結合PAN良好的彈性,改善界面接觸,從而有效的抑制了鋰枝晶的生長,提升了鋰金屬二次電池的循環穩定性。

本文主要參考以下文獻,文章僅用於對相關科學作品的介紹和評論,以及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不得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An ion-conductive separator for high safety Li metal batteri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475 (2020) 228687, Xuelian Fu, Chaoqun Shang, Mingyang Yang, Eser Metin Akinoglu, Xin Wang , Guofu Zhoua

文/憑欄眺

相關焦點

  • 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
    鋰金屬負極的容量為3860 mAh/g,並且具有優異的導電性,也是一種理想的負極材料。但是金屬鋰負極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產生鋰枝晶,鋰枝晶在生長過程中會不斷消耗電解液並導致金屬鋰的不可逆沉積,形成死鋰造成低庫倫效率。甚至還會刺穿隔膜導致電池內部短接,造成電池的熱失控引發燃燒爆炸。
  • 如何獲得無枝晶金屬鋰負極
    金屬鋰的理論比容量可達3860mAh/g以上,電位僅為-3.04V,並且具有良好的導電性,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但是金屬鋰在沉積的過程中會產生鋰枝晶,枝晶不僅會導致電池庫倫效率的降低,在嚴重情況下過度生長的Li枝晶甚至會刺穿隔膜,引起正負極短路,從而導致安全問題。
  • 人造快離子導體SEI膜,助力高性能鋰金屬負極
    金屬鋰的理論比容量為3860mAh/g,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但是金屬鋰在沉積的過程中,由於局部極化的因素,會導致鋰枝晶的生長,這不僅會造成電池庫倫效率的降低,引起活性鋰的損失,在嚴重的情況下過度生長的鋰枝晶還會刺穿鋰離子電池隔膜,引起正負極短路,產生嚴重的安全問題。
  • 同濟大學黃雲輝ESM一種用於高容量鋰金屬電池的「吃枝晶」型隔膜
    通過使用鋰金屬代替石墨負極,可以獲得電池級能量密度約50%的提升。1970-80年代就有在二次電池中使用鋰金屬的嘗試,但是事實證明這是非常危險的。鋰金屬具有在電解液-鋰界面上形成枝晶狀電沉積的本徵傾向,並且尖銳的鋰枝晶可能會刺穿鋰離子隔膜,造成電池短路,從而導致安全隱患。
  • 基於鋰金屬負極的水平應力釋放以消除枝晶
    因此,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鋰硒電池等鋰金屬可充電電池因其能量密度較高而迅速復甦,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儘管鋰金屬負極在原電池中得到了成功的應用,但其在二次電池中的循環性差、庫侖效率低,而且由於鋰枝晶的垂直生長,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 2020先進電池材料論壇前瞻⑧:矽碳負極與鋰金屬負極產業化「競賽」
    負極|矽碳|鋰金屬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8-05 09:10:05 閱讀:300 在下一代高比能鋰離子電池開發中,矽碳負極和鋰金屬負極成為業內商業化應用研發的重點對象。現階段商業化石墨負極材料已經接近其理論比容量極限(372mAh/g),而矽理論比容量高達4200mAh/g,這意味著矽基材料商業化前景廣闊。
  • 電解液對於金屬鋰負極的影響
    金屬鋰負極的理論比容量為3860mAh/g,電位僅為-3.04V(vs標準氫電極),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搭配高容量的正極材料,可以輕鬆實現4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但是金屬鋰負極在反覆的充放電過程中,由於電流分布的不均,會 引起枝晶的產生和生長,進而引起活性鋰的損失,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刺穿隔膜,引起正負極短路,產生安全事故。
  • 電解液電池對金屬鋰負極的影響
    文/憑欄眺 金屬鋰負極的理論比容量為3860mAh/g,電位僅為-3.04V(vs標準氫電極),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搭配高容量的正極材料,可以輕鬆實現4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
  • 環醚基高分子保護皮膚用於抑制鋰金屬負極的「火爆脾氣」
    鋰金屬具有極高的理論電容量、極低的化學電位、超低的質量密度,因而被當作一種理想的電池負極材料。然而,鋰金屬負極的「火爆脾氣」使得其實際應用倍受擔憂和詬病。鋰/電解液界面因鋰金屬在液態有機電解液中非常活潑而變得極不穩定。
  • 500Wh/kg高比能金屬鋰電池負極設計
    但是石墨負極的理論比容量僅為372mAh/g,嚴重的制約了鋰離子電池比能量的提升,因此該開發下一代高比能電池時人們將目光瞄準了金屬鋰負極。金屬鋰負極的理論比容量為3860mAh/g,是石墨材料的十倍,電位僅為-3.04V,比石墨負極更低,因此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鋰空氣電池金屬鋰負極的一種簡單有效的保護方法
    鋰空氣電池由於具有超高的理論能量密度而備受關注,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能量儲存體系。但是鋰空氣電池的實際應用還面臨著諸多障礙,電解液、空氣正極和金屬鋰負極都存在各自的問題。近十年來在研究者的努力下,鋰空氣電池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主要集中在空氣正極和電解液上,很少有對鋰空氣電池用的金屬鋰負極方面的研究工作。
  • 日本東麗公司開發鋰金屬電池無孔隔膜 可抑制鋰枝晶生長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日本東麗工業公司(Toray Industries)開發了一種鋰金屬電池使用的無孔隔膜,可以顯著提高電池安全性,並有望應用於可穿戴電子設備、無人機和電動汽車。
  • 日本東麗公司開發鋰金屬電池無孔隔膜 可抑制鋰枝晶生長_科技_行業...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日本東麗工業公司(Toray Industries)開發了一種鋰金屬電池使用的無孔隔膜,可以顯著提高電池安全性,並有望應用於可穿戴電子設備、無人機和電動汽車。
  • 浙江大學吳浩斌納米緩釋膠囊提升高比能鋰金屬負極長循環穩定性
    納米膠囊中不斷釋放的LiNO3在鋰負極表面形成界面保護膜並修復循環過程中界面膜的破裂,使得使用薄鋰負極的鋰金屬電池(LiCoO2|50μm-Li)循環240圈後容量保持率高達90%。納米緩釋膠囊中不斷釋放的硝酸鋰可在鋰負極表面形成富含氮化物的電解質界面膜(SEI),使得循環過程中鋰負極SEI膜得到不斷修復,進而實現鋰負極較長的循環壽命。3. 納米膠囊的加入使得實際鋰金屬全電池具有超長的循環壽命:基於薄鋰負極的LiCoO2 |Li全電池循環240圈時的容量保持率為90%。
  • 浙江大學吳浩斌:納米緩釋膠囊提升高比能鋰金屬負極長循環穩定性
    納米膠囊中不斷釋放的LiNO3在鋰負極表面形成界面保護膜並修復循環過程中界面膜的破裂,使得使用薄鋰負極的鋰金屬電池(LiCoO2|50μm-Li)循環240圈後容量保持率高達90%。納米緩釋膠囊中不斷釋放的硝酸鋰可在鋰負極表面形成富含氮化物的電解質界面膜(SEI),使得循環過程中鋰負極SEI膜得到不斷修復,進而實現鋰負極較長的循環壽命。3. 納米膠囊的加入使得實際鋰金屬全電池具有超長的循環壽命:基於薄鋰負極的LiCoO2 |Li全電池循環240圈時的容量保持率為90%。
  • 蘇大:原位生長垂直石墨烯製備Janus隔膜用於水系鋅金屬負極儲能
    本文要點:通過在商用玻璃纖維隔膜一側直接生長垂直石墨烯(VG),在整個化學氣相沉積過程中開發了一種Janus隔膜。成果簡介 鋅金屬陽極已經獲得了很多科學和技術興趣。然而,限制其大規模使用的主要瓶頸在於電化學穩定性差和循環壽命不足。
  • 鋰金屬電池和鋰離子電池在使用方面存在著怎樣的差別
    鋰電池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由於鋰金屬電池的化學特性太過活潑,因此鋰金屬電池無論是加工、保存還是使用,對於環境的要求都非常高。 「鋰金屬電池」技術是一項工程突破,它將大大改善電池性能,增強電池的電量持久力,大幅改觀電力存儲的經濟效益,促進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升級轉型,對人類生活具有重大意義。
  • 專題報導:Imide-Orthoborate雙鹽電解質體系抑制鋰枝晶及提升鋰...
    然而,金屬鋰作為負極使用時,在反覆充放電過程中容易出現粉化、枝晶生長等問題,導致對應二次電池的循環性能極差、容量衰減迅速、庫侖效率低、極化嚴重;更為嚴重的是,鋰枝晶生長還會刺穿隔膜導致電池短路並可能引發嚴重的安全問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表明,鋰金屬負極性能的改善途徑主要包括:鋰金屬合金化;固體電解質;鋰金屬表面結構設計;有機電解液促進鋰金屬/電解質界面SEI膜穩定性。
  • 清華化工系張強團隊合作建立保護金屬鋰負極的可移植界面
    清華化工系張強團隊合作建立保護金屬鋰負極的可移植界面清華新聞網2月17日電 金屬鋰以極高的容量(3860 mA h g-1)和最負的電勢(-3.040 V vs. 標準氫電極)而成為儲能界的「聖杯」,是下一代高能電池最有前景的負極材料之一。以金屬鋰為負極的鋰硫電池的理論能量密度高達2600 Wh kg-1,有著巨大的產業前景。
  • 清華化工系張強課題組在鋰金屬負極骨架親鋰化學及材料設計領域的...
    Uniform Lithium Nucleation in Lithium Metal Anodes)《親鋰卟啉有機骨架調控無枝晶金屬鋰負極的均勻形核》(Favorable Lithium Nucleation on Lithiophilic Framework Porphyrin for Dendrite-Free Lithium Metal Anodes),闡釋鋰金屬負極骨架親鋰化學及材料設計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