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晶結構如何提升高鎳三元材料循環壽命

2020-10-22 新能源Leader

隨著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持續提升,傳統的NCM111、NCM523類三元材料已經無法滿足高比能電池的設計需求,高鎳材料的應用逐漸變的普遍。但是高鎳材料在帶來更高容量的同時,也導致了材料穩定性的顯著降低,特別是在4.2V附近的H2-H3的相變,會引起材料體積的巨大收縮,從而導致顆粒裂紋的產生,從而嚴重的影響了材料的循環壽命。

近日,韓國蔚山科學技術研究院的Hyungyeon Cha(第一作者)和Jaephil Cho(通訊作者)等人針對高鎳材料在循環過程中的顆粒表層與內部反應不均的現象,發現單晶結構的NCM811顯著提升了高鎳材料的循環穩定性。

從材料的微觀結構上講,主要可以分為兩類:其中最為常見的為二次顆粒,這種顆粒是由一次顆粒團聚形成,優點是具有較高的動力學特性的,但是機械穩定性較差;第二類為單晶顆粒,單晶顆粒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正極材料結構,主要優勢是機械穩定性好,比表面積小,界面副反應較少,但是動力學特性較差。

在下圖中作者研究了採用傳統的二次顆粒NCM622材料製備的軟包電池在25℃和45℃下的循環性能,從下圖b可以看到在25℃下循環500次後容量保持率為90%,但是當溫度升高到了45℃後,容量保持率就降低到了81%,高溫下較低的庫倫效率則主要受到高溫下三價和四價鎳較高的反應活性的影響。同時作者採用三電極的方式記錄了電池在循環過程中正極的電壓變化(如下圖c和d),從下圖d可以看到在循環的後期,45℃條件下的正極極化明顯增加,充電截至電壓達到了4.53V。從下圖e和f所示的dQ/dV曲線中我們也能夠看到,在高溫下循環後的NCM材料出現了顯著的極化增加的現象。

為了分析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的相變,作者採用拉曼光譜對材料的晶體結構進行了分析。對於氧化物正極材料而言,在拉曼光譜中通常有兩種激活模式:A1g模式,主要反應的是金屬-氧在c軸方向上的拉伸,Eg模式,主要反應的是金屬-氧-金屬在a/b方向上的變化,這兩種激活模式的產生主要是來自於晶格中O的振動,因此材料SoC變化引起的晶體結構的轉變能夠很好的通過拉曼光譜獲得詳細的信息。

由於厚電極在電子和離子傳遞方面存在一些限制,因此在電極的厚度方向上可能會存在SOC狀態不一致的現象,因此作者將電極自上而下分為了上、中和下三個區域,分別進行了分析。從下圖可以看到在循環前電極不同位置的拉曼光譜形狀幾乎沒有差別,表明電極在厚度方向上的一致性較好。但是在45℃下循環500次後,電極不同位置的拉曼光譜則出現了顯著的差別。電極底部的區域的正極材料的A1g強度要明顯的高於Eg,而越靠近電極表層的位置,電極的A1g峰就越往低角度偏移,根據這一結果,作者認為電極從底部到頂部,電池的SoC狀態逐漸增加。這表明由於受到擴散條件的限制,在充放電的過程中,Li+更多的是從電極的表層脫出,因此導致了電極表層的SoC狀態要高於電極底部,使得電極表層的電勢較高,因此也更容易發生顆粒的破碎等問題。同時正極表層較高的電勢也會加劇電解液在其表面的分解,從而使得正極表面生成一層SEI膜,阻礙Li+的擴散,也會導致電極的極化增加。

正極材料這種表層與底層SoC狀態不一致的現象在循環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從下圖e中我們就能夠看到,在循環之前電極在厚度方向上就存在輕微的SoC狀態的差距,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在電極碾壓的過程中導致的表層顆粒破碎,使得電極表面的正極材料的反應活性更強,加劇了在電極厚度方向上反應的不均勻性。

因此作者認為改善厚電極在厚度方向上不均勻現象的關鍵在於表面在初期碾壓過程中產生的顆粒破碎顯現,因此需要提升正極材料的顆粒強度,因此作者嘗試了單晶正極材料。單晶材料由於不存在二次顆粒中的晶界,因此顆粒的機械強度大大增加,同時其較小的比表面也能夠有效的減少界面副反應,這些都能夠有效的提升高鎳正極材料的循環穩定性,特別是在高溫條件下的循環穩定性。

作者在這裡製備了單晶結構的NCM811材料,材料的粒徑在3μm左右,材料的放電容量可達205mAh/g,接近於傳統的二次顆粒材料。為了驗證單晶材料良好的機械強度,作者分別取了2.5g的二次顆粒材料粉末和單晶材料粉末,分別採用15-45MPa的壓力進行了碾壓,結果表明單晶材料的壓實密度要明顯高於二次顆粒材料(下圖a)。同時我們從下圖b和c能夠看到,在經過較大壓力的碾壓後,二次顆粒正極材料發生了嚴重的破碎,而單晶顆粒材料則保持了材料原有的形貌,表明單晶材料具有更好的機械結構穩定性。

單晶材料具有更好的機械強度和更小的比表面,因此理論上具有更好的循環穩定性,作者在這裡也分別採用二次顆粒正極材料和單晶正極材料製備了軟包電池,電池的容量約為1.1Ah,電池在45℃的高溫條件下進行了循環測試(如下圖a所示)。從下圖a中能夠看到在開始的時候,兩種正極材料的電池容量接近,但是隨著循環次數的增加,兩種電池開始出現明顯的差距,從圖中能夠看到採用單晶正極材料的電池在循環1000次後仍然能夠保持超過80%的剩餘容量。從下圖b和d也能夠看到在經過1000次循環後,單晶正極材料電極在厚度方向上的SoC狀態差異要明顯小於二次顆粒的電極,表明單晶材料在電極厚度方向上的反應更為均勻。

對循環後的正極材料的形貌分析能夠發現,二次顆粒材料在循環後顆粒出現了明顯的破碎,顆粒表面產生了大量的微觀裂紋,而單晶顆粒則在循環後保持了顆粒的原始形貌,並未發生嚴重的顆粒破碎現象。對顆粒晶體結構的分析則表明,二次顆粒雖然體相結構未發生顯著的變化,但是其表層出現了一層厚度在30nm左右的類NiO巖鹽相,這層非活性層阻礙了Li+的擴散,導致了極化的增加。而在單晶材料中這層類NiO巖鹽相的厚度則只有10nm左右,表明單晶材料具有更好的結構穩定性。

單晶材料的這種結構穩定性的影響還體現在負極一側,對於氧化物正極而言,過渡金屬元素的溶解,並在負極沉積是引起電池性能衰降的重要原因。通過對負極表面的過渡金屬元素含量分析表明,二次顆粒電池中負極表面的Ni元素的含量達到單晶顆粒電池中負極的兩倍。同時兩者在負極表面的Li元素含量上也存在明顯的差別,二次顆粒電池中負極表面的Li元素的含量達到50000ppm,而在單晶顆粒電池中鋰元素的含量則僅為14000ppm。對負極在厚度方向上的Li濃度分布分析表明,在二次顆粒電池中的負極在厚度方向上存在顯著的濃度梯度,位於電極底部的區域Li濃度更高,這主要是因為隨著負極極化的增加,放電過程中負極無法完全脫鋰,從而導致了部分Li困在了負極內部,而相比之下,採用單晶材料正極的電池中的負極,在電極厚度方向上的Li濃度分布則更為均勻。

Hyungyeon Cha的研究表明傳統的二次顆粒正極材料在碾壓的過程中,電極表層的材料會發生破碎,從而導致電極表層反應活性增加,進而產生電極在厚度方向上的不均勻現象,而通過採用強度更好的單晶材料能夠避免碾壓過程中的顆粒破碎,從而提升電極在厚度方向上的反應均勻性,能夠有效的提升鋰離子電池的循環穩定性。

本文主要參考以下文獻,文章僅用於對相關科學作品的介紹和評論,以及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不得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Boosting Reaction Homogeneity in High-Energy Lithium-Ion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s, Adv. Mater. 2020, 32, 2003040, Hyungyeon Cha, Junhyeok Kim, Hyomyung Lee, Namhyung Kim, Jaeseong Hwang, Jaekyung Sung, Moonsu Yoon, Kyungho Kim, and Jaephil Cho

相關焦點

  • 成本+安全 5/6系三元材料今年或將再起勢
    在現有材料和技術路線下,提高鎳含量也並非提升電芯能量密度的唯一法門。提高正極材料電壓,也是可選項之一。相對多晶材料,單晶材料更適合做高電壓。同時,單晶材料內部沒有晶界,可提升三元材料的循環穩定性,對延長電池的循環壽命也算額外的驚喜。此外,中鎳三元材料因鎳含量相對高鎳較低,且鈷含量也較高,本身安全性就足夠有保證。
  • 鋰離子電池單晶型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研究與工程化取得重要進展
    鎳鈷錳酸鋰(NMC)和鎳鈷鋁酸鋰(NCA)三元正極材料能提供較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已經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目前,商業化的三元正極材料大多是由納米級別一次顆粒團聚形成的10微米左右的二次球型多晶材料。多晶NMC內部存在大量晶界(grain boundary)。
  • 鋰離子電池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的產業現狀與未來發展的幾點建議
    NCM523、622材料結構相對於811材料更穩定,因而可以合成與高電壓鈷酸鋰類似的高電壓NCM;高壓實單晶NCM材料,壓實密度可以達3.8高鎳三元系材料表面改性,包括水洗降低表面殘鹼含量,以及表面包覆,包括包覆非金屬氧化物和有機導電高分子,降低材料對溼度的敏感性。
  • Science封面:三元鋰電池安全性差、壽命短問題已解決
    ,比如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他們使用高鎳含量的單晶材料作為陰極,既增加了鋰電池容量,也提升了安全性、壽命。,從而降低電池的壽命和安全性。但是,材料放電過程會釋放鋰離子,會破壞晶體結構嗎?200次充放電循環後,電池仍有86.5%的容量。
  • Science封面:三元鋰電池安全性差、壽命短問題已解決,來自美國能源...
    他們使用高鎳含量的單晶材料作為陰極,既增加了鋰電池容量,也提升了安全性、壽命。與現在電動汽車中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相比,單晶富鎳材料能多出25%的電池容量,可以製造能量密度250Wh/kg的鋰電池。這項鋰離子電池的重要研究工作,發表在今天的Science封面上。
  • 格林美:全面掌握了高鎳(NCA&NCM6系、7系、8系及9系)與單晶材料的...
    格林美作為全球動力電池回收與新能源電池材料製造領域的領先企業,已建成從鈷鎳金屬資源到三元電池原料(硫酸鹽),再到三元前驅體材料的完整產業鏈,三元前驅體產能達10萬噸/年,其中高鎳與單晶高端產品產能達90%以上,全面掌握了高鎳(NCA&NCM6系、7系、8系及9系)與單晶材料的製造技術,成為全球三元前驅體製造領域能夠大規模製造NCA&NCM全系列產品的少數企業,擁有三元前驅體製造的極具世界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
  • 高鎳三元材料仍是主流 電池熱穩定性持續提升
    高鎳三元材料仍是主流  目前,新能源汽車主要採用的是鋰離子電池,主要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四部分組成,其中,正極材料是提升電池性能的關鍵,根據使用材料不同,分為鈦酸鋰、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鎳鈷錳酸鋰(NCM)和鎳鈷鋁酸鋰(NCA)六種。NCM、NCA就是俗稱的三元鋰電池。
  • 鋰電池行業深度報告:材料創新,降本提質
    從目前現狀來看,動力電池的研發主體是電池企業與車企,他們從「降低成本+提升能量密度+提升循環壽命與安全性」三個目標出發,在材料、工藝、電池體系上做出很多突破。核心產品力決定動力電池企業的行業地位。本文將對目前各企業在材料技術儲備做詳細梳理。
  • 高鎳三元時代即將到來!一文了解為何鎳在高鎳三元材料中脫穎而出!
    高鎳材料最大的缺點是結構穩定性和高溫性能較差,其表面顆粒極易發生如下現象:層狀結構-尖晶石結構-非活性巖石的相變過程,引起容量、循環性能衰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通過離子摻雜和表面包覆的方法抑制材料性能衰減。摻雜主要是使摻雜離子進入晶格結構中,取代原材料中的部分離子,減少Li+/Ni2+的混排,穩固原材料結構,提高循環過程中材料結構的穩定性,改善材料的循環性。
  • 華為汽車相中三元鋰電池:性能優勢或成重要考量 高鎳材料有望獲取...
    GGII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三元材料受國內三元動力電池出貨不理想影響,同比增速低於10%。同時,隨著市場對三元電池安全性關注度提升,使其相對於磷酸鐵鋰電池的優勢不再如此前凸顯。在此時點,作為國內科技巨頭之一的華為,在入局汽車領域的同時,堅定選擇三元鋰電池作為技術方向,耐人尋味。
  • 華為汽車相中三元鋰電:性能優勢或成重要考量 高鎳材料有望獲取...
    GGII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三元材料受國內三元動力電池出貨不理想影響,同比增速低於10%。同時,隨著市場對三元電池安全性關注度提升,使其相對於磷酸鐵鋰電池的優勢不再如此前凸顯。在此時點,作為國內科技巨頭之一的華為,在入局汽車領域的同時,堅定選擇三元鋰電池作為技術方向,耐人尋味。
  • 潮溼空氣對高鎳三元材料的影響
    為滿足動力電池對高能量密度的不斷追求,三元材料持續向高鎳方向發展,更高的Ni含量在為材料在帶來更高的容量的同時,也會導致三元材料的界面穩定性降低,這一方面會導致材料更加容易與空氣中的水分、CO2等發生反應,另一方面也會導致電解液更容易在正極表面發生分解,從而引起電池產氣的問題。
  • 高鎳三元時代即將到來!一文了解為何鎳在高鎳三元材料中脫穎而出!幫你贏在「起跑線」上!
    高鎳材料最大的缺點是結構穩定性和高溫性能較差,其表面顆粒極易發生如下現象:層狀結構-尖晶石結構-非活性巖石的相變過程,引起容量、循環性能衰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通過離子摻雜和表面包覆的方法抑制材料性能衰減。摻雜主要是使摻雜離子進入晶格結構中,取代原材料中的部分離子,減少Li+/Ni2+的混排,穩固原材料結構,提高循環過程中材料結構的穩定性,改善材料的循環性。
  • 中金:從需求看高鎳鋰電中長期發展的必要性
    LiFSI作為新型鋰鹽的代表,相較於LiPF6,具備幾大優勢:1)低/高溫穩定性更佳,2)更高鋰離子電導率與離子遷移率,大幅提升快充性能,3)與負極能形成更穩定的SEI膜,提升循環壽命。劣勢在於目前單價過高,綜合生產技術難度較大,良率較低。我們認為高鎳鋰電與快充需求將推動LiFSI使用比例進一步的提升,驅動進一步的規模化,帶來成本下降、良率提升。
  • 構築In2O3&LiInO2修飾層提升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結構穩定性研究
    由於材料結構的不穩定性,導致表面易與空氣中的CO2和H2O發生副反應,易被電解質侵蝕,導致材料結構破壞,容量快速衰減、電壓嚴重下降。因此,提升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的結構穩定性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工作介紹】 近日,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鄭俊超團隊提出了利用溼法一步合成In2O3&LiInO2修飾層,以穩定高鎳三元正極材料LiNi0.8Co0.1Mn0.1O2表面結構的研究策略,並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和一系列現代分析測試手段證實了該修飾層對穩定材料結構和提升材料性能的積極作用。
  • 改性 從三元前驅體材料開始
    三元正極的粒徑、形貌、元素配比、雜質含量等理化性能將影響鋰電池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循環壽命等核心電化學性能。三元前驅體材料的製備方法及存在的問題三元前驅體的製備技術主要有溶膠凝膠法、噴霧熱解法、沉澱法。溶膠凝膠法是一種常見的軟化學方法,具有均勻性好、合成溫度低等優點,可以實現材料組分分子或原子級的均勻混合,但也存在工藝複雜、成本高等缺點。
  • 矽納米線、無鈷高鎳、乾電極 特斯拉電池日將公布哪些新技術?
    不過,根據此前爆料,特斯拉能否推出百萬英裡電池,能否通過乾電極技術和高鎳NCM的高能電池技術實現無鈷,能否通過矽納米線技術提高壽命等諸多話題是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對於特斯拉百萬英裡電池的實現方式,平安證券表示,這兩條技術路線值得關注:一條是特斯拉收購的子公司Maxwell,主要專利技術涉及乾電極和補鋰;另一條是特斯拉及其合作夥伴Jeff Dahn團隊,通過分析特斯拉及Dahn團隊在2019-2020年申請的專利可以發現,主要專利技術致力於改善鋰電池的循環壽命,涉及正極材料的製造工藝、電池的製造工藝和新型電解液添加劑,研究目的正好與特斯拉的長壽命電池量產計劃相契合
  • Nature Energy前瞻性綜述丨大牛在線答疑總結—高鎳材料的未來十年!
    文中討論了關於未來十年將用於電動汽車市場的高鎳層狀氧化物正極設計時應考慮的一些重要原則,概述了要實現該材料能量輸出最大化和低/零鈷化學需面對的內在限制和實際問題。此外,作者還聚焦了與大規模應用相關的材料生產過程,總結了合成工藝和表面穩定化技術對成本控制和性能提升的影響,為高鎳材料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指導方針。
  • 單晶高鎳陰極的動力學限制
    單晶高鎳陰極的動力學限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3:15:23 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Feng Wang團隊揭示了單晶高鎳陰極的動力學限制。
  • 三元鋰電池真實壽命_三元鋰電池的應用
    而根據電池的標準,三元鋰電池的壽命是由電池的循環次數來進行決定,而三元鋰電池的容量是會隨著充放電次數的增加而不斷衰減的。在相關實驗室中,以1C的充放電倍率給三元鋰電池持續充放電,經過1000次充電循環後,電池容量降至新電池狀態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