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儲能網訊:據報導,華為智能汽車部件的動力電池技術方向將選擇和特斯拉一樣的三元鋰電池。
具體到鋰電池具體型號和能量密度,一位長期觀察新能源汽車行業動力電池技術方向的投資人表示,「現在華為智能汽車剛開始,電池技術還比較初期,現在還不清楚詳情。」
GGII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三元材料受國內三元動力電池出貨不理想影響,同比增速低於10%。同時,隨著市場對三元電池安全性關注度提升,使其相對於磷酸鐵鋰電池的優勢不再如此前凸顯。
在此時點,作為國內科技巨頭之一的華為,在入局汽車領域的同時,堅定選擇三元鋰電池作為技術方向,耐人尋味。不過,結合近期頭部電動車企以及海內外電池巨頭們的動作,華為的選擇似乎並不令人意外。
據韓聯社上月報導,LG化學已與特斯拉籤訂合同,將為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Y車型供應電池。LG化學為特斯拉供應的NCM 811電池正是目前市面上能量密度最高的三元電池型號之一,另一型號為松下為特斯拉供應的NCA 811電池,兩者理論上單體能量密度均能達到300Wh/kg。
而攜磷酸鐵鋰電池殺入特斯拉供應鏈的寧德時代,也從未放棄高端三元電池的研發生產,其NCM 811電池於2019年成功量產,已進入海外老牌車企大眾、寶馬等供應鏈,此前大眾上汽推出的國產ID.4 X以及華晨寶馬iX3均已搭載,後者已出口海外。
三年蟄伏拐點已到 高鎳三元鎖定先發優勢
從另一方面來說,三元電池在近幾年經過長期的底部調整,隨著電動車大年的到來,需求的大釋放,否極泰來的時刻也已悄然到來。
東方證券分析師盧日鑫12月2日報告指出。在長達三年的蟄伏調整期內,行業供給結構持續優化,供應格局逐漸清晰。隨著國內疫情結束,歐洲市場強補貼,認為下遊需求有望再度放量,行業即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需求端方面,Model 3等爆款車型培育的電動車消費習慣基本確立,明年材料需求大幅增長的確定性很強,三元材料作為消費主流,有望直接受益。據盧日鑫預計,明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約420萬輛,對應三元正極需求約33萬噸,疊加三元材料在儲能和數碼領域的應用,預計全球需求量超過40萬噸。
供給端方面,隨著高鎳低鈷路線逐漸得到產業認可,三元電池對核心材料的價格波動敏感度降低。在製造環節,電費和人工成本僅約8700元/噸,而設備折舊高達1.6萬元(60%產能利用率計算)。展望明年,在下遊需求大幅釋放的情況下,主流材料企業的產能利用率提升,從60%提升至 80%,製造費用下降4000元/噸,對三元材料單噸盈利的貢獻明顯。
從產業鏈角度分析,盧日鑫認為,經過近兩年來的技術升級和供應鏈關係整合,目前三元正極材料行業即將破局。隨著技術壁壘更高的高鎳三元份額提升以及優勢企業與下遊龍頭企業深度綁定,行業格局也將得到優化,由分散變得更為集中。在基礎上,普通三元材料的溢價已經被抹平,而高鎳材料的超額收益持續存在,因此掌握高鎳技術的龍頭企業有望佔據先發優勢。
原標題:華為汽車相中三元鋰電:性能優勢或成重要考量 高鎳材料有望獲取超額收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