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朱迪
對很多貴陽人來說,貴州達沃斯光電有限公司的名字並不熟悉,但在電容式觸控螢幕生產細分領域,該公司卻是行業翹楚。
大尺寸玻璃材料的上、下料全由機械手臂自動抓取,自動絲印機將油墨自動導入觸控螢幕內……在位於貴陽的「達沃斯一廠」,智能化車間內的3條自動化生產線高效率運轉,日均有5萬多片小尺寸、300多片大尺寸的觸控螢幕在這裡生產出廠。
「相較於傳統的紅外線式觸控螢幕,電容式觸控螢幕的解析度和抗幹擾率更高,還能實現觸控螢幕和顯示屏的全貼合,深受高端產品製造商的青睞。」「達沃斯一廠」廠長潘新利介紹,目前公司已在貴州建起了全球首條類7代觸控螢幕智能生產線,並實現了1寸至100寸的各類觸控螢幕的生產全覆蓋。不僅與傳音、TCL、長虹等業內知名品牌一直保持深度合作,還有30%的產品遠銷海外。
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逐漸成長為全尺寸觸控螢幕設計生產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貴州達沃斯光電有限公司「脫胎換骨」的背後,離不開貴陽市扶持培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走「專精特新」之路的大力支持。
「自2012年落戶貴陽高新區以來,不管是辦理籌建生產手續還是研發、稅收等各方面的政策優惠,貴陽市各級政府部門都給予我們很大的支持。」潘新利告訴記者,得益於此,達沃斯在2019年再次選址高新區,建立起主攻大尺寸觸控螢幕設計生產的「達沃斯二廠」,生產規模再上臺階。
將中小企業發展作為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業創新的重要抓手,貴陽市充分利用各項政策的槓桿作用,引導具有「專精特新」特徵的企業精耕行業市場,像貴州達沃斯光電有限公司一樣,在細分領域擁有發展優勢的中小企業正不斷湧現。
日前,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貴陽經開區的貴州航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選,成為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科代表」和「排頭兵」。
在公司副總經理宋常亮看來,國家對國防現代化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軍工企業的發展迎來新風口,而以航天產品關鍵分系統及測試設備研製生產為主的貴州航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在地方政府的扶持引導下抓住了行業發展的難得機遇,才得以在轉型升級中跑在前列。
堅持「專而精」發展,貴州航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非常重視創新突破,近年來累計申報的各類專利達372項。「除了政府在項目資金補貼及研發方面的稅收優惠支持,每年我們也會將不低於銷售收入12%的資金投入研發。完善研發機構建設,通過項目合作、申報課題、人才引進等方式與多所軍工高校強化合作,雙向發力推動企業技術實力提升。」宋常亮說。
借力貴陽推動大數據戰略行動的東風,貴州航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入選貴州省「大數據 工業深度融合」第一批試點示範企業,在行業率先開啟了智造升級改革。
以該企業首個實現全智能化運作的電裝車間為例,在高精密印製板全自動化生產線投用後,操作人員從15個人縮減到2個人,生產時間也從1個多小時縮減到了15分鐘,生產效率大幅提升。車間主任何鳳珍介紹:「車間還藉助數位化管控雲平臺建立起二維碼追溯系統,依託為原料入庫前定製好的專屬『身份二維碼』來掌握收集產品每道生產工序的實時數據,即使在成品出廠後,也能隨時通過該條碼追溯詳細的生產信息,實現產品質量的全方位管控。」
技術創新上的不斷鑽研和政府的培育扶持,讓貴州航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不可替代的核心技術優勢。如今,其生產的數據鏈通信設備、高精密印製板等系列產品在業界頗具口碑。2020年,該企業營業收入突破5億元,實現利潤5500萬元。
小「塊頭」煥發大能量。近年來,貴陽市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向專業化、精細化發展,在全市逐漸形成國家級、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一批批優質中小企業脫穎而出,成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來自貴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貴陽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各項資金投入已累計達6200萬元,培育起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4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企業8家。
「為進一步優化服務機制,貴陽在2020年7月出臺了健全中小企業服務機制提升服務質量行動方案,從政策、技術、創業、培訓、融資、市場開拓、數位化賦能等七大專項服務綜合發力,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發展。」貴陽市工信局民營經濟處負責人劉文靜告訴記者,下一步,貴陽將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探索多樣化創新服務模式培育中小企業成長梯隊,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