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深處的小村莊如何成了生態脫貧新樣本?看關壩村的「變身象限」

2021-01-19 中國青年網

平武縣吉祥白馬藝術團的演員們正在排練。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海洋 攝

薛世榮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現瑞 田姣 祖明遠 趙張冬

綿陽市平武縣木皮藏族鄉關壩村,距離縣城20公裡左右,地圖上,在川北翡翠色的群山深處,很難找到它。

因為交通不變,資源匱乏,曾經的關壩,只有綠水青山,沒有金山銀山。如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生態優勢轉變為推動脫貧攻堅的動力?近年,關壩村一直在探索,並取得突破。關於這段經歷,村支書喬良將其形象地總結為「四個象限」。

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分別為橫軸和縱軸,將關壩的發展劃分為四個象限:從只有綠水青山沒有金山銀山,到只有金山銀山沒有綠水青山,再到既沒有綠水青山也沒有金山銀山,最後是既有綠水青山又有金山銀山。

陣痛

靠山無山,野生動物被打光,人也跑了

關壩村有121戶村民,曾有貧困戶21戶,為啥窮?一組數據可以回答:全村面積98平方公裡,其中森林面積佔到96.3%。

幾百人圍著「碟子大一塊平地」,咋個發展?這一數字也濃縮著關壩村過往的尷尬:只有綠水青山,沒有金山銀山。

人越來越多,平地養不活了,最終還得「吃山」。

咋吃?打獵!捕魚!今年46歲的杜勇就是眾多「靠山吃山」中的一員,上世紀80年代,他接過爺爺的獵槍,當上了一名獵人。

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前,杜勇靠著打獵捕魚賺來的錢,修房造屋,娶妻生子,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不只是杜勇一個人,很多村民都在山中打獵、挖藥、電魚、伐木。

無序的作業破壞了環境,也威脅著山中稀有的野生動物。上世紀90年代開始,村民們發現獵物越來越少。「減少的不只是山裡的野生動物,河裡的冷水魚也沒了蹤跡。」喬良說。

動物消失了,村民沒了生活來源,怎麼辦?只有離開家鄉。2000年前後,杜勇被逼無奈,前往山東、浙江等地打工。

轉變

愛山護山,首次引入生態扶貧理念

2009年前後,村民迎來一線曙光。當年夏天,一個公益組織來到關壩,並帶給他們一個全新的名詞:生態扶貧。

怎麼扶?「簡單來說,就是只要把森林和河流保護好,就能賺錢。」公益組織負責人言簡意賅。

村民的眼睛瞪得老大:啥子?不是說靠山吃山嗎,現在把山「看到」能賺錢?不可能哦?

有人懷疑,有人相信。喬良是深信的,想試試。

怎麼試?這個公益組織每年拿10萬元給村裡,由他們出面組織隊伍,保護當地生態,持續20年。

說來簡單,執行起來卻複雜。作為公益組織,首先要解決的是有沒有資格的問題。為了統一行使管理權、保護權及部分經營使用權,在喬良等人的推動下,關壩流域保護中心作為執行機構在民政部門註冊。

為了有效保護生態環境,他們在河邊、山上多個點位裝上紅外相機,同時不定期組織巡山隊,深入群山,防止有人盜獵。放下獵槍的杜勇,成為巡山隊的首任隊長,巡一次山,能掙幾百元。

保護多了,索取少了,生態逐漸變好。2016年,境內大熊貓和同域動物點位較2012年第四次大熊貓調查明顯增多。

村民們開心了,喬良卻有了隱憂。「如果沒有外力的幫助,我們能有這樣的好日子嗎?」喬良的潛臺詞是,當時的關壩,靠的是外力幫助,內生動力沒有被激發出來。

升級

愛山用山,研學教育帶動文旅產業發展

距離關壩村村委會500米左右,是村民萬清琳家的農家樂「賓琳閣」。今年46歲的她原本在外地打工,2017年和丈夫一同返鄉創業。

之所以選擇做鄉村旅遊,原因在於當地越來越多的人流。2018年,關壩村成功申請成為四川省森林自然教育基地。迄今為止,該村共開展17次以上自然教育活動,吸引了大量科研團隊和學生。

瞅準這個機會,萬清琳修葺自家房屋,辦起農家樂。「我們要做的就是為參加自然教育活動的隊伍提供食宿,由村裡統一定價統一收取。」萬清琳說,接待一次就可以收入幾千元。

目前,關壩村共有3名自然導師、7戶活動接待戶。鄉村旅遊在當地已經悄然破題起步,外力的幫助沒有減少,內生動力卻在源源不斷被激發出來。

在政府的引導下,林下產業也逐步發展起來。關壩村成立起養蜂合作社,通過技術傳承和改進,每個蜂農收入提高三四千元,最大的養蜂戶每年蜂蜜收入可達4.5萬元。

此外,村裡還成立了核桃和旅遊合作社。

靠著生態保護,以往的省級貧困村,成了當地的生態脫貧新樣本。

(來源:四川日報)

相關焦點

  • ...深處的小村莊如何成了生態脫貧新樣本?看關壩村的「變身象限」
    一縣一策綿陽市平武縣木皮藏族鄉關壩村,距離縣城20公裡左右,地圖上,在川北翡翠色的群山深處,很難找到它。因為交通不變,資源匱乏,曾經的關壩,只有綠水青山,沒有金山銀山。如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生態優勢轉變為推動脫貧攻堅的動力?近年,關壩村一直在探索,並取得突破。關於這段經歷,村支書喬良將其形象地總結為「四個象限」。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分別為橫軸和縱軸,將關壩的發展劃分為四個象限:從只有綠水青山沒有金山銀山,到只有金山銀山沒有綠水青山,再到既沒有綠水青山也沒有金山銀山,最後是既有綠水青山又有金山銀山。
  • 百縣千村行(366)丨平武縣關壩村的「變身象限」
    四川在線記者 田姣 祖明遠 趙張冬 攝影 何海洋平武縣木皮藏族鄉的關壩村,距離平武縣城20公裡左右,王朗國家自然保護區的邊緣,地圖上,在川北翡翠色的群山深處,很難找到他們的身影。貧困地圖上倒是可以找到。因為交通不變,資源匱乏,曾經的關壩,只有綠水青山,沒有金山銀山,貧困,曾像夢魘一樣揮之不去。
  • 中國三星「分享村莊」精準扶貧項目:南峪村的振興之路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河北保定南峪村,位於北京十渡風景區以西,河北野三坡風景區以東,群山環繞,這裡一度是個隱於大山深處的貧困山村,雖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但苦於沒有產業支撐,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2015年時,全村有貧困戶59戶,貧困人口103人。
  • 從坦克兵到養蜂人,關壩村的返鄉青年故事
    我們常強調一個城市要發展多塊,一座村莊要在幾年內改造成什麼樣子,帶動多少人脫貧致富。與李芯銳的對談,第一次讓人覺得「慢「也是件好事,慢中不但求穩,還多了許多有人情味的故事。少年不知家鄉美即便被告知關壩村是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的木皮藏族鄉,也很難立刻在腦海裡勾勒出它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 中國30個脫貧故事|讓龍布的夜空和日出釋放價值
    這裡群山阻隔,公路才剛修通。一些遙遠的村屯,只能靠走羊腸小道才能到達。大崇村物資奇缺,房子和窩棚差不多,許多村民家裡像樣的家具只有一張床。很難相信,當下中國還有這樣貧困的村子。地方政府的脫貧攻堅工作進展很快。大批覺悟高、能力強的扶貧幹部駐紮進村,新觀念、新信息和新資源快速整合。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垃圾島」變身綠色...
    昔日「垃圾島」如何變身綠色氧吧?  「補上生態欠帳,化為生態紅利!」2018年,新疆農業大學駐索克滿村「訪惠聚」工作隊轉變思路,開啟「旅遊+脫貧」模式。  索克滿村特色農產品豐富,鄰近國道,旅遊產業拉動內需的優勢明顯。
  • 這部報告劇以創新表達為脫貧攻堅提供實踐樣本!
    無論是綜藝節目、電視劇或是其他類型的電視作品,如何多元呈現脫貧攻堅的時代主題,既要關切現實亦要踐行社會責任,這是新時代為電視創作提出的命題方向,也是主流媒體的時代使命。田間地頭傳遞真實情感製作扶貧類電視節目,難在如何將宣傳的「形」與脫貧的「實」結合起來,由此也賦予了主流媒體不僅要做脫貧攻堅的記錄者,更要成為社會發展過程中腳踏實地的參與者。新疆臺採用紀實風格的時代報告劇形態創作《美麗家園》,亦是對多元素呈現扶貧成果的又一創新實踐。
  • 普達措公園裡的小村莊靠青山帶來「金山」
    普達措公園裡的小村莊靠青山帶來「金山」 2020-10-07 21:2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普達措國家公園裡的小村莊靠青山帶來「金山」
    普達措國家公園裡的小村莊靠青山帶來「金山」 2020-10-09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Gartner基礎設施軟體魔力象限:深信服憑藉安全和生態成國內第一?
    但本文將重點就Gartner報告中提到的雲安全與上下遊生態整合能力,對信服雲進行分析。 一、雲安全成關鍵實力 近些年來,國家對安全越來越重視,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對於企業來說,在越來越多的風險威脅下,安全成為了必須守住的紅線。
  • 雲南:彝山深處新圖畫
    新華社昆明12月3日電 題:雲南:彝山深處新圖畫  新華社記者字強、龐明廣、江文耀  85歲的彝族老農羅家政平日喜歡坐在家門口畫畫,用水彩筆畫村莊、花草、大山、飛鳥、人物……
  • 扶貧劇:緊扣時代主題 講好脫貧故事
    這些扶貧劇藉助影像方式去記錄和反映農村脫貧攻堅的實踐,以及新時代農民的命運軌跡和奮鬥歷程,以紀實性與藝術性兼具的審美追求,緊扣時代主題,譜寫了一曲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農村與農民波瀾壯闊的「山鄉巨變」之歌。扶貧劇在敘事角度、角色設計、故事場域上不斷創新突破,對脫貧攻堅故事進行了精彩呈現。
  • 《一座消失的村莊》我那消失的村莊
    坐在新的家園裡,輕輕地翻閱《一座消失的村莊》,心卻早已飛翔在我那消失的村莊裡。從作者的《拉馬河》開始,我在文字裡,感受那個陌生村莊的點滴與故事,腦海裡便浮現出我那座消失的村莊殘缺的畫卷與生活片斷。讀《炊煙升起》,便能想起兒時,清晨、黃昏時分,村莊裡一排排房子上空縷縷炊煙,嫋嫋升起,環繞在綠樹與竹林深處,仿佛一幅幅美麗的風景畫。現在的村莊都早已使用了煤氣,炊煙便成了時光裡的回憶,但那些靈動的畫面卻是記憶裡永不褪色的風景。
  • 雲南盈江: 小村三次「變身」寫出生態大文章
    雲南盈江: 小村三次「變身」寫出生態大文章 2019-04-23 03:45:59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房家梁
  • 《守望群山》能文能武還能「歌」,涼山禁毒民警「真才情」
    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公安局禁毒緝毒大隊大隊長羅斌有感而發,精心作詞、作曲、演唱,製作原創MV《守望群山》。    他將看到的一切寫進歌裡  號召大家遠離毒品,共建平安涼山  他將所有的感悟融進旋律  呼籲你我珍愛生命,守護平安涼山  歌詞分享:  守望群山  天空守望我的成長  我是長空中鷹的孩子  一生守望群山的我  唱著家鄉風很遠草很長
  • 小樹苗實現大收益 尉氏縣生態扶貧闊步向前
    如何盤活村內閒置土地,實現鄉村綠化與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有效結合,達到帶動生態效益、帶動集體經濟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的效果呢?尉氏縣在小樹苗上大做文章,2020年大力推進生態綠化進村入戶工程。通過實施生態綠化進村入戶,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改善了人居環境、促進了貧困戶增收,實現了一舉多贏的效果。具體怎麼幹?首當其衝的就是如何選定發展模式。
  • 芙蓉國裡盡朝暉 中流擊水看湖南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大型直播特別節目《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今天正式走進湖南。7月27日上午10時,央視新聞頻道以《芙蓉國裡盡朝暉》為題,時長49分鐘,帶領觀眾看70年來瀟湘大地取得的新變化、新成就。
  • 「喀斯特樣本」亮了—新聞—科學網
    「喀斯特樣本」亮了亞熱帶生態所研究員王克林回憶起初次來到環江縣下南鄉古周村的場景,仍會感到心酸。 耕地越來越少,出露的石頭越來越多,老百姓越來越窮,這一惡性循環的原因何在?經過一番調研,科研人員發現,問題就出在當地世代種植玉米的耕作方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