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肌(コハダ),也叫小鰭,是鰶(中文稱窩斑鰶)的幼魚,來自鯡科斑鰶屬。雖然在我國名不見經傳,小肌在日本被視為江戶前壽司的代表壽司料,壽司界的橫綱,小肌壽司的優劣也是衡量一家壽司店好壞的試金石。
這幾年,初鰹燃起的江戶時代執著之火開始轉向小鰭的新子。新子指的是該年出生的幼魚,所以不光只限於小鰭。瀨戶內特產的玉筋魚新子也很有名。
(鰶魚。viacommons.wikimedia.org)鯛魚也有新子,壽司食材中則以烏賊的新子較為人知。小鰭的名稱會隨著成長而改變,依序是新子、NAKAZUMI(ナカズミ)、小鰭、窩斑鰶、 鰤魚或日本真鱸、鯔魚等也一樣。就像大家從以前就說「小鰭沒有盛產期」一般,除了新子之外,是最美味的時候。
雖然整天都能吃到美味的小鰭,但很多人還是把秋天到冬天的時期當成小鰭的盛產期,而且特別號稱是「冬天的銀皮魚」,到了冬天大家都愛。不過很奇怪的是,最近連隆冬都能捕到新子。可以說是晚了點,也可以說太早了,總之海底下的狀況,我們真的完全不懂。(寫意版的鱸、鰤、鯔的幼魚。via: uonofu.sblo.jp)
池波正太郎用三年連用的日記,將每天吃的東西記錄下來,可以知道去年、前年吃了什麼。每年第一次吃到小鰭的新子壽司時,他一定會記載,換了新的日記後,他就會在元旦把重要的日子超在新的日記上,訂行程。產卵期是春天,所以大概是八月或九月左右吧。關於新子,有各式各樣的記載,就算說只要讀到壽司相關的書就會出現新子,也絕對不為過。
到了能捕到小鰭的幼魚新子的九月,江湖人就會爭先恐後地去吃「新子早壽司」。——《河岸的魚》町山清/國際商業出版
打了初秋,俗稱「新子」的新小鰭就會誕生。嗯,大概是九月吧。——《江戶前壽司》內田榮一/晶文社
窩斑鰶的產卵期是每年的春天到夏天,孵出的小魚就會在秋天成為五六公分的新子,在市場上出現。
——《鮓、壽司 壽司典故》吉野昇雄
町山清(明治三十八年出生)是擔任批發中介親睦團體「魚河岸會」會長的人。關於內田榮一、吉野昇雄、間根山貞雄,我都在前面提過了。這些資料都是來自使用江戶前新子的時代。直到現在,東京灣的小鰭新子仍是在這個時期捕獲。一旦知道東京的人喜歡,當時在物流的進步下,全日本各地的漁獲都會集中到築地來。到了最近,小鰭新子的登場年年提早,仿佛最近趕著第一天現身似的。
圖片來源於大眾點評食客:@女丑女丑
圖片來源於大眾點評食客:@Steffi小同學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壽司的常識與非常識》,不代表洋洋得億日料聯盟的觀點和立場。
圖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洋洋得億日料聯盟」旗下各餐廳
期待您到店品嘗
/洋洋得億日料聯盟·日本料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