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飄入墟,良宵可知黛喚(粉蝶兒/詞三闋)

2021-01-17 V會飛的魚V

出鏡美女/蓮

詩詞原創/v會飛的魚v

《粉蝶兒/為春等侯》(步宋:辛棄疾 韻)

詞/v會飛的魚v

風暖花如,雙飛燕兒春繡。俏枝枝、灩肥紅瘦。霧多情,露落得,淚珠僝僽。望青林、凝作綠衣瀾縐。

今春猶似,鮮花蕩逸持久。記昨時、賞春回後。見春波,齊釀作,一春香酎。消腸愁、花海亭邊恭候。

《粉蝶兒/花落吟》(步宋:史浩 韻)

詞/v會飛的魚v

淺春風盈,千川綠顏鋪遍。望蝶娥、蛹出仙變。晨風間,花落下、飛紅一串。淚潸然,如珠滾、盡傷嬌面。

花飄入墟,良宵可知黛喚。玉佳人、枉生何見。蜜如糖,蜂惜本、釀香九碗。送花門,得阻落花隨便。

《粉蝶兒/春芳眷郎歸》(步宋:史浩 韻)

詞/V會飛的魚v

一縷春風,吹出綠瀾馨意。豔蝶兒、戀花猶是。在清閨,腸斷碎、悽寒未綺。願難成,愁容是、病蝶沉翅。

可知杏花,顏美賽仙如李。眾蜂宜、醉香凝水。夜眷他,夢裡與、春光同睡。盼年年,月如球、再遊花市。

圖片由蓮授權發布!

相關焦點

  • 菊開花繁秋欲暮,冬在寒風鄉裡住(菊花新/原創詞四闋)
    菊開花繁秋欲暮,冬在寒風鄉裡住(菊花新/原創詞四闋)詞/v會飛的魚v菊花新/菊開秋暮(步清/納蘭性德)菊開花繁秋欲暮,冬在寒風鄉裡住。菊花新/秋暮(步宋代/張先 韻)落葉飄飛秋日暮。儂在柳橋溪北住。閨旁柳絲垂,極望嫋、一江瀾霧。灩紅寧靜秋心妒。舞風低、墮花無度。南雁匿長空,雲扮作、彩霞遊去。
  • 紅飛舞盡殘香,雨荷凝露雙(四字令/原創詞四闋)
    紅飛舞盡殘香,雨荷凝露雙(四字令/原創詞四闋)詞/v會飛的魚v四字令/秋思(步宋/劉過 韻)情痴念真。眉思怨入心扉。聞狐啼犬啼。心歸念歸。吟詩戀詩。斷腸擾夢何時。望舟噙淚知。原創詩詞,版權所有。圖片/網絡。
  • 這是最後一道「花信風」,楝花風起暮春到,詞中初夏悄然至!
    當楝花風起的時候,暮春就到了,美麗的春天就結束了。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樣一首「暮春傷春詞」,詞中楝花風起暮春到,初夏悄然而至了。這首詞就是宋朝詞人謝逸的《千秋歲 夏景》。千秋歲 謝逸 (宋)楝花飄砌,蔌蔌清香細。梅雨過,萍風起。情隨湘水遠,夢繞吳峰翠。琴書倦,鷓鴣喚起南窗睡。
  • 怎樣從零基礎開始學填一闋詞(附例)?
    怎樣從零基礎開始學填一闋詞?除了在用韻方面寬鬆一些之外,詞牌是比格律詩更加嚴格的格律體。初學者有個誤區,會認為格律詩要求嚴謹,字數限定,文思表達很難套入那些條條規規,所以對於新詩人來說,格律詩(近體詩)一直是他們反對「鐐銬」的首當其衝。
  • 非常虛幻的一首愛國詞,雖寫思念摯友,實則藉以諷刺朝廷
    喚廚人斫就,東溟鯨膾;圉人呈罷,西極龍媒。天下英雄,使君與操,餘子誰堪共酒杯?車千乘,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悽涼感舊,慷慨生哀。上闋描寫了劉克莊夢中與摯友相逢的情景,其中多有對南宋朝廷的諷刺之語。
  • 四季相思纏綿意,一如既往悵難描;五首深情詞,今朝遍寫夢逍遙
    《粉蝶兒慢·春思》(詞林正韻 第十八部)曲徑通幽,園林寂寂,野渡梨花飛雪。 水悠漂落瓣,去帆隨波跌。 柳畔歸鶯香氣依,向晚霞明愉悅。 小蠻哀,嘆爾離、恰是傷春時節。恨別。零丁洗睫。鴛鴦歡、更惹魂牽悲切。 怕聞雙語燕,怕吟雙飛蝶。 更怕朦朧溫軟語,又被錦鸚學舌。
  • 望穿秋水如夢裡,寂星孤夜話情長;六首夜合花,猶將亂緒自思量
    夜合花《夜合花·影自憐》(詞林正韻第二部 史達祖體)星爍如波,夜涼難寐,自知愁染心房。一杯對坐,猶將亂緒偷藏。千裡外,剪流光。墨淋漓、箋載悽涼。夜合花《夜合花·夢尋聲》(詞林正韻第十一部 史達祖體)花謝留香,幾枝丹桂,韻姿柔美無驚。
  • 傲雪凌霜多瘦骨,春前臘後正清高;江梅引七首,一脈冰魂夢裡飄
    冰魂夢《江城梅花引·思梅》(詞林正韻第十部 程垓體)春前臘後數梅花。到君家。到伊家。冰魂夢《江城梅花引·畫梅》(詞林正韻第二部 程垓體)筆端疏影若生香。點紅妝。畫紅妝。一脈冰魂,紙上對軒窗。鐵骨錚錚神色好,清高意,立荒郊、傲雪霜。雪霜。雪霜。
  • 納蘭性德一首詞描寫中秋,送給正思念遠方親人的您
    花徑裡、戲捉迷藏,曾惹下蕭蕭井梧葉。記否輕紈小扇,又幾番涼熱。只落得,填膺百感,總茫茫、不關離別。一任紫玉無情,夜寒吹裂。納蘭性德,初名成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清代著名詩人。作為大學士明珠的長子,又是康熙的一等侍衛,本該知足享樂,可是他的詞中總是充滿了閒愁哀怨,他的出塞詞更是表現了蒼茫雄渾的格調。
  • 蘇軾的三首悼亡詞都在這裡了,看完千萬不要哭哦!
    回顧古代詩詞史,以詞這一體裁悼亡並寫得震撼人心的,恐怕要以蘇軾為最。蘇軾一生有過三位妻子,髮妻王弗、續弦王閏之以及小妾王朝雲。蘇軾一生更是為她們寫過許多詞作,包括三首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蘇軾寫的第一首悼亡詞,為了紀念髮妻王弗所作。這首詞歷來在人們的心中地位很高,堪稱千古第一悼亡詞。王弗是蘇軾的髮妻,也是蘇軾初入仕途時,精神上的知音。王弗機敏沉靜,蘇軾讀書時有所遺忘,她能從旁邊提醒;王弗更是善解人意,常常提醒蘇軾謹慎處世,提防曲意逢迎的小人,對於初入仕途的蘇軾幫助很大。可惜王弗年僅二十七歲便香消玉殞。
  • 為美好而來,用一闋詞,一首詩創建湖畔新都孔雀城
    天下,不過是手中的一幅畫,一闋詞,一首詩。如用佛眼看,地球不過是一粒細沙,大海不過是一滴水珠,宇宙不過是心頭飄過的一片雲,小,太小了,小得如一粒芥子,哈口氣,就不見了。但也可以放大了看,把它從心裡拉出來,描出大好河山,點出日月星辰,潑出世間萬物,加以風雨雷電,陽光月色,這樣,便有了世界。  以天為蓋,以地為席,我在天地間。
  • 雪落無痕梅有影,風吹冷韻月凝香;七絕十四首,且賦閒詞度夜長
    紅爐暖酒何人伴,且賦閒詞度夜長。一痕遠黛浮霜色,也潤清湖著淡妝。絲柳輕垂風拂軟,薄煙慢籠水牽涼。橋依故事說新韻,傘問時空記舊章?千載輪迴猶是景,哪篇佳話不黃粱!夢盡千裡帆,夢外蓬山遠。也曾深情無限,也曾風月滿眼,也曾搖動韶光追趕過華年。如今,萬千心思終淡入了風煙,淨入了心禪。記憶,輾轉迂迴的瞬間,經歷、經過,經年。恍若,一切終是心情的攀緣。
  • 《宋詞三百首》最獨特的一首詞,把一種蟲子寫的如泣如訴!
    譬如下面這首宋詞便是寓情於蟋蟀的典型之作,將蟋蟀之聲寫地如泣如訴如時代之哀音,令人拍案稱絕,也因此被選入《宋詞三百首》之中。從詞序中可知,姜夔與好友張鎡聽到夜間蟋蟀之聲,相約作詞賦之。張鎡先作了一首《滿庭芳·促織兒》辭藻華美,清新雋永,寫盡了蟋蟀之形。而姜夔則徘徊幽思之後寫下了這首《齊天樂·蟋蟀》,寫盡了蟋蟀之聲,可謂一時瑜亮。不過姜夔詞以蟋蟀之聲相寓,寄託家國之痛、人間哀思,似乎境界上更勝一籌!
  • 文豪蘇軾專門寫書談養花:煮鯽魚湯插養梅花,牡丹則用火燒鹽擦
    北宋文學大家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中便寫道:「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洛陽人為花痴狂,其他地方同樣如此。宋人在日常生活裡就喜歡插花點綴,逢遇節慶更是不可無花。
  • 櫻桃入詞,一半是感傷,一半是傷感!
    今天小編要和分享那些將櫻桃寫入詞句的唯美詞。唉!櫻桃吃不起,總可以望詞止渴吧!01琵琶仙番禺仙舫晶屏,有人畫洛浦靈妃眉嫵。歌扇輕約蘋風,雲鬟醮香霧。芳渡口,銀奩浸綠,更紅了櫻桃千樹。扶窄袖,瑤絲代語,喚水仙共點琴譜。只惜弦裡飛花,斷腸何處。一翦梅·春思蔣捷一片春愁帶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容與泰娘嬌。 風又飄飄, 雨又瀟瀟。何日雲帆卸浦橋。銀字箏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 紅了櫻桃, 綠了芭蕉。
  • 蘇東坡睡了個懶覺,還特地寫一首詞,卻成為千古名作
    這句話其實概括了蘇東坡對宋詞的三大改革:「傾宕磊落」、「天地奇觀」是指其首倡豪放詞,多以壯語入詞,開豪放詞先河。而「如詩如文」則是指兩方面:一則以詩為詞,突破宋詞語言和表現手法上的束縛和音樂對詞體的制約。二則「無事不可寫,無意不可入詞」,開拓詞境,擴大了詞的題材範圍,使得宋詞脫離「豔科」小道,成為與詩同等地位的抒情文體。
  • 廣州天光墟:見不得光的「鬼市」裡,藏著城市的另一面!
    凌晨兩點,海珠橋南,橋上的霓虹燈早已關閉,橋兩邊陷入昏暗,拉著小推車的天光墟攤主從四面八方陸陸續續匯聚而來,不出十分鐘,一條長達幾百米的,從橋下直延伸到橋上。到天光墟「淘貨」,往往不說「逛」,廣州人叫作「趁」,夜半「趁」墟,仔細咂摸這個「趁」字,確實微妙,若即若離,心思似乎並不在此卻又特意「趁墟」而入,不發一語卻各懷「鬼胎」,一顆「撿漏」的心呼之欲出。
  • 詞墨詩香「飄入」校園,我州這所學校的誦讀活動很有「料」!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高二(3)班《將進酒》唱念做打,戲曲唱腔傳詞韻——高二(2)班《今歌鑑古樂》經典不朽,江月依舊——高二(3)班《明月幾時有》孤篇橫絕壓盛唐,《春江花月夜》在張若虛那裡,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詩國的燦爛。而今,一千多年過去,高二(3)班的學生將書本裡春、江、花、月、夜各自擁有的靈魂和秘密呈現出來。
  • 毛澤東最「狂」的詞,蔣介石讀罷嚇出冷汗,究竟是否「言過其實」
    在毛澤東一生創作的詩詞當中,有一首詞被譽為是毛詩創作的巔峰之作,影響力更是舉世公認,蔣介石的「推波助瀾」幾乎使得毛澤東的詩詞一躍而聞名全國,甚至在社會上激起巨大的波瀾,這首詞就是《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