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宋詞發展至蘇東坡是一大轉折,南宋有人這樣說:詞至蘇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這句話其實概括了蘇東坡對宋詞的三大改革:「傾宕磊落」、「天地奇觀」是指其首倡豪放詞,多以壯語入詞,開豪放詞先河。
而「如詩如文」則是指兩方面:一則以詩為詞,突破宋詞語言和表現手法上的束縛和音樂對詞體的制約。二則「無事不可寫,無意不可入詞」,開拓詞境,擴大了詞的題材範圍,使得宋詞脫離「豔科」小道,成為與詩同等地位的抒情文體。
在蘇東坡的筆下,柔情相思固然可入詞,而生活遣興、羈旅行途、田園農事、酒宴酬唱等等都可入詞,甚至公文判案都能用詞寫就。
下面這首《一叢花》就是蘇東坡的一首生活遣興之作,所寫的是極普通極尋常的生活瑣事,卻寫出了個性,不失為一首佳作:
一叢花·初春病起
北宋·蘇軾
今年春淺臘侵年,冰雪破春妍。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寒夜縱長,孤衾易暖,鐘鼓漸清圓。
朝來初日半銜山,樓閣淡疏煙。遊人便作尋芳計,小桃杏、應已爭先。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愛日高眠。
這首詞是蘇東坡在密州時所作,當時冬去春來,又正值大病初癒,臥床晚起的詞人便即興寫下這首詞表達病癒後慵懶而又喜悅的心情。
此詞上闋寫的是初春病癒的喜悅,開篇先從「春淺臘侵年」的春寒寫起,「雪破」、「臘侵」表達春寒猶重,已可見東坡用詞之新奇。
緊接著繼續寫「春淺」之景,東風無人見,唯有「柳際花邊」露出了些春意,景語之下蘊含額詞人乍見喜悅之情。而「寒夜縱長,孤衾易暖,鐘鼓漸清圓」更是直抒內心喜悅:縱使寒夜漫漫,也覺得被衾易暖。連鐘鼓聲聽來都「清圓」悅耳了。
詞至下闋著重表達的是詞人的慵懶之情,過片寫景句仍貼合病癒的景況,詞人從閣樓中望樓外之景:「初日半銜山、樓閣淡疏煙」,頗有些清新可喜之感,令詞人想出樓遊春。
而臥病的詞人卻出不來閣樓,只能自己想想別人遊春的情景:遊人便作尋芳計,小桃杏、應已爭先!想像中的情景生動活潑、意趣盎然,羨煞詞人。
結尾三句卻是從這「遊人」意趣中逆轉: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愛日高眠。旁人遊春尋花,詞人卻不然,反而病後身衰意少,心懶意惰,只想臥床睡個懶覺!以遊人踏春反襯詞人疏懶自放,把詞人的疏慵心情表達得細膩而真切動人。
從這首詞便可看出蘇東坡作詞可謂隨性隨意,於極為普通尋常的生活中遣懷著句,連睡懶覺都能作詞寄興,真可謂「無事無意不可入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