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的生物識別技術在我們的生活中普遍運用:指紋打卡、刷臉支付、虹膜解鎖……而從目前來看,科學家公認最安全的生物識別為虹膜識別。
虹膜識別技術是基於眼睛中的虹膜進行身份識別,應用於安防設備(如門禁等),以及有高度保密需求的場所。在電影《碟中諜》中阿湯哥每次接受任務時都需要進行虹膜識別解鎖後才能獲得新任務。
人的眼睛結構由鞏膜、虹膜、瞳孔晶狀體、視網膜等部分組成。虹膜是位於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狀部分,其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錯的斑點、細絲、冠狀、條紋、隱窩等的細節特徵。而且虹膜在胎兒發育階段形成後,在整個生命歷程中將是保持不變的。這些特徵決定了虹膜特徵的唯一性,同時也決定了身份識別的唯一性。因此,可以將眼睛的虹膜特徵作為每個人的身份識別對象。
一個虹膜大約有266個單位的讀取點,而其他傳統生物測定技術只能讀取13-16個單位。這肯定了虹膜測定的精確程度。此外,使用此技術非常方便,掃描過程只約1分鐘。現時,英美已開始把這種身份確認技術用於銀行提款機。只在提款機上安裝虹膜測定相機,銀行便能瞬間確認使用者的身份,保證使用者的密碼無法被竊取。
對於指紋識別技術,現在也已經發展到非常的智能,安全級別也能達到挺高的水平,但是指紋可通過生物膜的模擬方式被竊取,在安全性上有一定的缺陷;而人臉識別技術也有雙胞胎能同時解鎖、拿照片就能解鎖的困擾頻頻出現,但虹膜卻與眾不同!
每個虹膜所包含的信息都不相同,出現形態完全相同的虹膜組織的可能性遠遠低於其他組織。虹膜的纖維組織細節複雜而豐富,並且它的形成與胚胎發生階段該組織局部的物理化學條件有關,具有極大的隨機性,即便使用克隆技術也無法複製某個虹膜。同卵雙胞胎的虹膜紋理信息不同,同一個人左右眼的虹膜紋理都不會相互認同。
佩戴框架鏡和隱形眼鏡其實都不會對識別結果產生太大的影響,而美瞳也是一樣的。因為本質上並不會影響虹膜的形狀的變化,但是有些美瞳過度複雜導致虹膜形態發生變化,會導致虹膜的識別失敗的問題。還有一些眼球疾病在一定程度會影響到虹膜識別的準確度,比如白內障、眼部傷病導致虹膜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會導致識別失敗。
隨著技術普及、發展,網絡安全顯得越來越重要。在網際網路應用中,不僅是手機,還是防盜設備,都會出現生物安全的影子。其實不論是指紋安全,還是虹膜安全技術,在一定安全方面上都有一定的缺陷,沒有近乎完美的技術出現,只是還沒發現而已。所以把指紋、虹膜等生物安全技術進行綜合應用,形成相互互補的狀態才是最安全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