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查出同種癌!家人探病時的一個動作,讓醫生發現了元兇

2021-01-13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9月7日訊 據錢江晚報消息,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普外科王先法主任醫療組裡,住著65歲的老黃、58歲的大黃、45歲的小黃,他們都是胃癌病友,也是三位表兄弟。

檢查出癌症這件事,發生在誰身上都是一件讓人沮喪的壞消息,而這壞消息接二連三的發生在黃氏三兄弟身上。

「經過我們臨床經驗判斷,他們三人類似的生活習慣,是胃癌的第一元兇。」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嚴加費說,具體來說,問題出在了這家人的飯菜裡。

最先發現問題的,是65歲的老黃。

三兄弟是臨海人,年紀最大的老黃做木材生意,是三兄弟中生活最忙碌的。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老黃就隱隱覺得上腹部有了難受的感覺,「也不算是疼,就像是有東西一直在發脹。」

已經把自己作為老年人看待的老黃,自然不會對這種不痛不癢的症狀放在眼裡,直到近一年時間裡,這樣的難受慢慢加重、頻率變快,他才想到上醫院看看。

在邵逸夫醫院,老黃接受了胃鏡檢查,檢查報告讓他心一下子涼了半截,胃癌三期,這已經屬於中晚期了。

住進病房等待手術的時候,兩位表弟大黃、小黃趕到醫院探望表哥,幾個人對表哥的症狀越聊越細緻,越聊越心驚——原來三兄弟都有過這樣的難受感覺。

大黃、小黃趕緊也做了胃鏡檢查,檢查結果同樣不容樂觀——大黃胃癌二期,小黃胃癌一期。

作為公務員的小黃後悔得把大腿都拍青了,「三年前體檢的時候,體檢報告說我有大便隱血,我沒放在心裡,這兩年體檢我嫌麻煩沒做大便檢查,如果三年前就引起重視,可能沒有癌症就處理掉了。」

為什麼胃癌會接連降臨在三兄弟身上?作為主管醫生的嚴加費開始著手整理起三人的資料。

「首先,三兄弟家族裡出現過兩位胃癌病人,有這樣的家族史,說明三人屬於胃癌的易發人群。」嚴加費說,基因是癌症發生中的重要因素,不過有這樣的基因,並不一定代表著癌症的發生,更重要的原因,在他們的生活習慣,特別是飲食習慣裡。

「三兄弟剛開始住院時,家裡人特別關照他們,專門在杭州租了房子,親自燒菜送來給他們吃。」嚴加費說,可當他看到家人們為他們精心準備的飯菜時,有些哭笑不得,「菜準備的很豐盛,有四五種,但是沒有清炒的蔬菜,都是醃酸菜、醃魚、醃肉。」

再仔細問問三兄弟的飲食習慣,原來三人都不愛吃蔬菜,重鹽的口味卻出奇一致。

這些飲食和胃癌到底有啥關係?

「1959 年以來,食鹽攝入已被報導可能是胃癌的危險因素。」嚴加費說。此外,有研究稱中國的醃漬蔬菜提取物具有誘變性,並含有 N-亞硝基化合物(NOC)和苯並芘。其中N-亞硝基化合物在至少40種動物物種的多個器官中是致癌的,被確定為是一級致癌物。

除了鹽、醃製食品攝入過多之外,蔬菜水果吃得太少也容易引發胃癌。「水果、蔬菜被認為對胃癌發生有保護效應,這可能由於水果、蔬菜中富含維生素C,可作為抗氧化劑減少胃內活性氧的產生。」嚴加費說。

最終,三人接受了三種不同的手術,大黃和老黃因為胃癌發現相對較晚,在手術後還需要進行化療,相對幸運的是小黃,因為發現還算早,只需要在內鏡下切除局部病灶,他也不用接受化療的痛苦了。

該怎麼遠離胃癌?在嚴加費看來,有家族史的人一定要把胃鏡檢查納入常規體檢項目,此外,千萬別嫌麻煩而放棄了大便檢查,大便隱血是最簡單有效,也是最早能發現胃癌的體檢項目之一,「我們沒法控制基因,但是可以控制生活方式。」嚴加費說,合理膳食、飲食規律、少吃醃燻食品是更有效的防癌方式。

癌症最偏愛這7個字,中招的人太多

說到癌症,每個人都害怕,可是很多癌症其實都是我們自找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稍不注意,就會「癌從口入」。

記住癌症最愛的這 7 個字:

煙 酒 鹹 油 黴 甜 燙

1、煙:肺癌

吸菸及二手菸都被列為1類致癌物。有人曾拿塞滿棉花的玻璃罐模擬人的肺部,並在玻璃罐兩側分別連接吸菸口和抽氣裝置。

當煙一支一支地「吸」下去後,棉花裡沾滿了菸草燃燒後的黑膠狀物質。

沒錯,吸菸者,你的肺就一直生活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

切記,吸菸與肺癌、鼻咽癌、口腔癌、食管癌等相關癌症的發生都有密切關係。

2、酒:肝癌

小酒怡情,酒多傷身。

還很多人都相信,喝藥酒、紅酒能養生,對健康有幫助。一定要正確看待,無論紅酒、白酒、啤酒、藥酒,只要含有酒精,就有致癌風險。

所以對於XX酒能養生,治什麼病,一定要正確看待,生活中酒能不喝就儘量不喝,能少喝就儘量少喝。

3、鹹:胃癌

科學家研究發現,愛吃過鹹食物的人患胃癌的危險性是其他人的2倍。

食鹽的滲透壓高,攝入過多會對胃黏膜會造成直接損害,而產生胃炎或胃潰瘍。

同時,高鹽及鹽漬食物中還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它在胃內被還原菌轉變為亞硝酸鹽,然後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具有極強的致癌性。

因此,應該嚴格控制每日攝入的食鹽量,一天最好5~6克,最多不能超過8克。

4、油:肝功能衰竭

中國人愛吃油炸食物,不論是肉類、蔬菜還是主食,經過油的洗禮就變成了「橫菜」,好吃到停不下來。

但一盤油炸食物的危害遠超過你的想像力,讓你在不知不覺中為嘴傷身。

食物在油炸過程中會產生化學性質極活躍的自由基,從而破壞食物中的必需脂肪酸。人吃了這種油炸食物,會破壞保護機體的營養物質,使得血液中的轉氨酶水平提高。

轉氨酶的這種變化,類似於人體的肝細胞發生炎症、壞死、中毒等時,所遭受的肝細胞損害。

所以專家認為,油炸食品引發的人體內酶的變化類似肝炎。這種疾病最終會導致肝功能衰竭!

5、黴:腎癌、腸癌

食物放久了,難免會發黴,這主要歸咎於黴菌。這些黴菌中,有可能會產毒的黃麴黴、寄生麴黴,也有釀造用的紅麴黴,無毒的黑根黴等。

其中,黃麴黴毒素正是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的代謝產物。在毒性上,砒霜和劇毒物氰化鉀見了它,也會「自嘆不如」。

微量持續攝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長障礙,引起纖維性病變,誘發肝癌、胃癌、腎癌、直腸癌等,還可能導致畸胎。

6、甜:心臟病、中風

甜食會讓你暫時心情變好,並感到能量充足,但研究表明,糖類帶來的這種好處,只能維持30分鐘,之後便消失殆盡。

這會讓人陷入惡性循環,不斷地想吃甜食。此外,糖分還會刺激睡眠「調節器」———血清素的產生,導致人昏昏欲睡。

過多攝入由糖分轉化而來的熱量,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升高出。

如果已是糖尿病患者,糖分帶來的麻煩會更大,胰島素抵抗會導致糖留在血液裡,嚴重損害整個人體機能,服藥效果也會變差。

糖會導致人體內的尿酸、壞膽固醇升高,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從而導致心臟病、中風風險增加。

此外,與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心臟病風險高出48%,心臟衰竭的風險高出65%。

7、燙:食管癌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進食過燙與食道癌的發生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

我們的口腔和食道表面,覆蓋著嬌嫩而脆弱的黏膜。

若常常吃過燙的食品諸如火鍋、麻辣燙等,就會對口腔、食管、胃內黏膜構成嚴重損傷,往往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遭到燙傷,反覆燙傷可構成淺表潰瘍,招致慢性口腔黏膜炎症、口腔黏膜白斑、食管炎、萎縮性胃炎等病症。

長此以往,就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以至癌變。

基因是遺傳的,沒法改變。環境因素,則主要是指生活的大環境情況以及個人的日常習慣。

這些因素中,我們真正能夠改善的,就是個人的日常習慣了。

再強調一次,避免下面這 7 個字:煙 酒 鹹 油 黴 甜 燙。不要讓壞習慣「養」出了癌細胞。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人本來沒事,查出癌後很快就去世了?醫生:可能是因為這4個...
    但是大家可能會發現,大部分患者查出癌症後可以長期存活,甚至治癒;但也有一些患者,剛剛被診斷為癌症,沒過幾個月,甚至是沒幾天就離世了。還有一些患者,本身基礎病較多,做手術或者放化療的時候,對身體可能會出現一個打擊,有可能會死於治療的併發症。總之,癌症要早發現早治療,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如果到了癌症晚期,總體的治療效果是不盡如人意的。
  • 四川一家人查出HPV感染,醫生:浴室這件東西怎麼還在用,快扔掉
    四川一女子是上市公司的中層領導,平時工作非常忙碌,每天下班回家都挺晚,在國企上班的丈夫反而更像是一個"家庭婦男",每天洗衣做飯,一家人過得也是其樂融融。但是人有不測風雲,在一次身體檢查中,一家人,包括這對夫妻,還有他們不到20歲的女兒,結果都被查出HPV感染的情況。
  • 每次產檢胎兒都正常,生娃後才發現沒雙手,醫生:幾種畸形難查出
    現如今雖然科學技術越發先進,但是有些畸形卻很難在產檢時排查出來,由此便引發了一系列家庭悲劇——孕媽每次產檢胎兒都正常,分娩後才發現孩子沒有雙手來自越南的產婦Tran Thi Nhan,今年27歲,在去年的時候喜懷二胎,這個消息可得全家人都樂壞了,因此極其重視。
  • 得癌等於被判死刑?醫生:4種癌早期5年生存率超90%,不用太慌
    有不少癌症患者覺得自己是累贅,增加家人負擔,還會選擇放棄治療。得癌等於被判死刑?醫生告訴大家,4種癌早期5年生存率超過90%,不用太慌,若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率還是相當高的,下面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哪4種癌,早期發現治癒率比較高?
  • 體檢查出肺結節,大媽心慌交待「後事」 結節≠癌!九成肺結節與癌無關
    武漢晚報訊(記者祁燕 通訊員簡傑)「你聽說了嗎,那個誰誰才退休就查出肺結節,很快發展成癌,做了大手術!」在後湖周婆婆的廣場舞圈子裡,經常會聽見這樣的談論,她萬萬沒想到如今這事竟落到自己頭上。 患糖尿病多年,女兒孝順,每年都會帶周婆婆去醫院做個全身體檢,看看指標情況。
  • 醫生終於公開:五種癌症希望你們一輩子碰不到,因為難以治癒
    不只是病人看到自己查出癌症後,心態會突然崩潰了,醫生看到得到一些癌症也很頭疼,因為有的癌症得了之後很難治癒,每年被癌症奪走的生命非常多。尤其是這5種癌症難治癒,醫生希望大家一輩子都碰不到。第一種是食道癌,國內得食道癌的患者是很多的,有的地區也是發病率高的地方,但患癌後治癒的人很少,大部分都因它丟掉了生命。食道癌不是沒辦法治癒,早期接受治療就容易治好,但患者壓根發現不了,只是感覺嗓子不舒服,好像有個東西在那裡,想要清嗓子。
  • 全家人查出同一種癌,癌症真的會傳染?醫生說出實言,別忽視
    那麼為什麼一家人都查出了胃癌,難不成癌症還能傳染嗎?在夫妻兩的追問下,醫生開始解釋起來,一般胃癌的發生跟幽門螺桿菌有關,另外不健康的飲食也會傷害胃部健康,導致胃癌產生,就像平時經常吃的燒烤油炸就會導致身體癌變。聽到這夫妻倆找到了病因了。
  • 一家四口相繼查出高血脂,醫生惋惜:只因炒菜時愛放一種調料
    過了兩天姜女士的婆婆也是感覺沒有胃口並且頭髮暈把,一家人嚇得不輕,深度懷疑是食物中毒,周末趕緊去醫院做檢查。經過漫長的排隊,檢測出四個人血脂偏高,讓一家人很是吃驚,高血脂不就是經常吃肉喝酒而產生的嗎?一家人平常也沒有天天都大魚大肉,為什麼還會出現高血脂?醫生勸導姜女士一家人不要著急,高血脂的產生有很多種因素,是不是平常有著不良了生活或者飲食習慣。
  • 諾獎回顧 | 他發現宮頸癌元兇時沒人相信,最後卻因此獲得諾獎
    (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的元兇,與兩位發現愛滋病毒的科學家共享了這一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一半的獎金。所幸,他和他的家人都在戰爭中存活了下來。他建立了一個項目來檢查其他有可能引發宮頸癌的病毒,包括導致皮膚疣的乳頭狀瘤病毒。他們發現乳頭瘤病毒存在不同類型,不是一種單一的病毒。今天,我們知道已經有106種不同的乳頭狀瘤病毒基因型,可能還會更多。
  • 23歲女孩一月不換內褲,查出癌前病變!癌前病變有多大機率成癌?
    23歲的芳芳(化名),在兩個月前就發現自己肚子脹痛,私處有灼燒感且還有東西流出。一開始芳芳以為自己只是有普通的炎症,所以沒多大在意。 殊不知隨著時間推移,她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嚴重影響芳芳的生活,由於症狀持續加重,芳芳被轉移到武漢某三甲醫院。
  • 一人患癌5名親屬查出基因突變 專家:兩種婦科癌症有遺傳
    一人患癌,5名親屬竟查出基因突變 專家:乳腺癌、卵巢癌兩種婦科癌症有遺傳,男性也不能「逃脫」 華聲在線10月9日訊 61歲的朱女士患了卵巢癌,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進行了手術,並接受了基因檢測,被發現存在BRCA1突變。
  • 湖南:1人患癌 5名親屬竟查出基因突變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10日訊 據三湘都市報消息(記者 李琪 通訊員 板得瑩 陳卓 實習生 龍飛鵬)61歲的朱女士患了卵巢癌,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進行了手術,並接受了基因檢測,被發現存在BRCA1突變。在醫生的建議下,朱阿姨多位親屬也接受了基因檢測,結果有5位親屬分別查出相關基因突變,都屬於惡性腫瘤易感相關。
  • 為什麼每次去醫院,醫生總會建議先抽血?抽出的血能查出什麼?
    大部分的疾病都需要抽血,有的時候發現,抽血也沒查出什麼問題來,就很納悶,覺得抽血這件事比較多餘。血液在人們看來是非常珍貴的東西,總是抽血就會很害怕出問題。那為什麼每次去醫院,醫生總會建議先抽血?這是因為人體內血液很多,每次抽出的血,量並不是很多,對身體幾乎沒什麼影響。手上的傷口也很小,止血後很少發生感染情況,不用擔心抽血給身體帶來負面影響。
  • 醫生一句追問揪出元兇...
    剛走進診室,高老先生的兒子就焦急地向醫生介紹病情,父親已反覆發燒8天了,最高39.1℃,服用退燒藥治療效果不佳,體溫一直保持在38℃-39℃之間,家人非常擔心。高老先生既往有冠心病,無咳嗽、咽痛,無腹痛、腹瀉,無尿頻、尿急,無皮疹,否認昆蟲咬傷史,無胸悶、胸痛,反覆發熱,每日發作2-3次。
  • 男子查出嚴重梅毒,可已多年沒有性生活!醫生的一句話震驚了…
    ✕✕  近日,劉老伯來到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皮膚科就診,醫生發現他手掌和腳掌都出現了很厚的痂皮,部分脫落甚至形成糜爛面。劉老伯告訴皮膚科醫生,出現這些症狀已有好幾個月了,剛開始只有大片紅斑,並沒有明顯的瘙癢和疼痛症狀。漳州當地診所診斷為「過敏」,但服藥後,症狀並無好轉,還出現越來越嚴重的跡象。
  • 27歲女孩宮頸癌晚期,母親痛哭,醫生卻說:是她的高危男友害的!
    3個月前,一個身材瘦小的女孩子跑到醫院掛號,看起來十分緊張的樣子。根據醫生的回憶,女孩說自己畢業沒多久,在一家外企工作。月經紊亂很久了,而且量多,周期長。有次在跟男友同房之後,有出血的跡象。
  • 查出肺部結節離肺癌有多遠?到底是切還是留……
    患者沒有特殊症狀肺部磨玻璃結節一般是在體檢時做胸部CT或檢查其它疾病時被發現。葉欣表示很多患者查出肺部磨玻璃結節大部分為「偶然」事件,因為擔心是肺癌的早期表現所以大部分患者非常緊張。「肺磨玻璃結節的查出率還是很高的。」葉欣說:「根據數據肺磨玻璃結節的CT檢查的發現率大約在15%左右,其中肺癌能佔到 1.5%。」
  • 老人味的元兇被發現,醫生告誡:40歲以後要少碰,別給自己添堵
    如果細心的人就會發現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獨特的味道,剛出生的嬰兒有著獨特的奶腥味,成年女性身上有著一種獨特的香水味,讀書的學生身上有著洗衣粉的淡淡香味,老人身上會有一種特殊的香氣叫做老人味。每個年齡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味道。
  • 甲狀腺微小癌,到底要不要緊?國內權威專家的說法來了!
    「如果一定要得一種癌的話,我寧願是甲狀腺癌!」不知從何時起,這句話在腫瘤圈內盛傳。 甲狀腺癌,一直被稱為「最善良的癌症」,因為它的死亡率低,幾乎不會影響壽命,不過,當查出甲狀腺癌時,還是有很多人會擔心不已。
  • 腫瘤標誌物升高未必就是癌!10種常見腫瘤標誌物,幫你一一分析
    上周單位體檢,小青發現自己癌胚抗原結果呈陽性。看著那刺眼的「癌」字,小青很擔心自己是得了癌症,於是去諮詢醫生。 醫生解釋說,癌胚抗原屬於腫瘤標誌物類的檢查項目,呈陽性不代表一定患癌,建議小青做其他相關影像學檢查後再看結果。 小青很疑惑:腫瘤標誌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