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創新細胞毒素 CD19靶向抗體偶聯藥物向FDA遞交上市申請

2020-11-24 健康一線視頻網

日前,ADC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該公司已經為創新抗體偶聯藥物(ADC)loncastuximab tesirine(Lonca)向美國FDA遞交了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適應症為復發/難治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

Loncastuximab tesirine(Lonca,曾名為ADCT-402)是由人源化的抗CD19單克隆抗體,與吡咯並苯並二氮(PBD)二聚體細胞毒素連接構成的創新ADC。一旦與表達CD19的細胞結合,Lonca就能夠被細胞內化,並釋放細胞毒素。這種細胞毒素能夠不可逆地與DNA結合,產生高效的鏈間交聯,阻止DNA鏈分離,從而破壞基本的DNA新陳代謝過程,最終導致細胞死亡。

▲Loncastuximab tesirine結構示意圖(圖片來源:ADC Therapeutics公司官網)

這款BLA的提交是基於名為LOTIS2的關鍵性的多中心、開放標籤、單臂2期臨床試驗。今年6月,該公司在歐洲血液學協會第25屆大會上展示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6日,總計145名患者參加了試驗,他們此前平均接受過3種前期療法。Lonca的總緩解率為48.3%(70/145),完全緩解率為24.1%(35/145)。

相關焦點

  • 速遞 | 使用創新細胞毒素,CD19靶向抗體偶聯藥物遞交上市申請
    日前,ADC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該公司已經為創新抗體偶聯藥物(ADC)loncastuximab tesirine(Lonca)向美國FDA遞交了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適應症為復發/難治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
  • 抗體偶聯藥物國內研發現狀及企業布局分析
    一、魔法子彈:歷經波折後迎來快速發展期  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由靶向特異性抗原的單克隆抗體藥物和小分子細胞毒藥物通過連接子偶聯而成,兼具傳統小分子化療的強大殺傷效應及抗體藥物的腫瘤靶向性。
  • CD123靶向抗體偶聯藥物(ADC)!美國FDA授予IMGN632突破性藥物資格...
    2020年10月09日訊 /生物谷BIOON/ --ImmunoGen是一家致力於開發下一代抗體偶聯藥物(ADC)改善癌症患者預後的生物技術公司。近日,該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授予新型CD123靶向ADC療法IMGN632突破性藥物資格(BTD),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性母細胞性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瘤(BPDCN)患者。
  • 醫藥生物之抗體偶聯藥物ADC專題報告
    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通過連接子(linker)將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藥物偶聯至單克隆抗體(單抗)上而產生的。目前絕大部分ADC 是由靶向腫瘤抗原的抗體通過連接子與高效細胞毒性的小分子化學藥物偶聯而成,利用抗體與靶抗原特異性結合的特點,將小分子藥物靶向遞送至腫瘤細胞進而發揮殺傷腫瘤的作用。
  • 下一代抗體偶聯藥物(ADCs)的策略與挑戰
    抗體偶聯藥物(ADCs)是在腫瘤治療中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抗體偶聯藥物包括三部分:重組單克隆抗體(mAbs)、共價連接的細胞毒素(作為彈頭/Warhead),二者通常被連接體(linker)連接起來。單克隆抗體對腫瘤細胞有很好的靶向性,但對消滅腫瘤細胞作用有限;反過來,細胞毒素對消滅腫瘤細胞有很強的威力,但是靶向性不高,同樣對正常細胞也會殺滅(屬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類型)。於是科學家利用二者的優點,將它們組合到一起,就得到靶向性好,且又威力巨大的抗體偶聯藥物。
  • 一年3款ADC藥物獲批,「生物飛彈」研發迎高潮,已覆蓋四大癌種!
    輝瑞(Pfizer)公司旗下Mylotarg(gemtuzumab ozogamicin)是首款在美國獲批上市的ADC藥物。Mylotarg由抗CD33蛋白單克隆抗體和卡奇黴素兩部分組成的抗體偶聯藥物,前者可以與CD33蛋白結合,發揮定位的作用;後者是具有強毒性的細胞毒素,發揮子彈的作用。
  • 盤點新一代靶向HER2大分子藥物中的潛力藥物
    HER/EGFR/ERBB family [1]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恩美曲妥珠單抗作用機制[1]該領域內除了羅氏的多款單抗和抗體偶聯藥物外,新一代靶向HER2大分子藥物的開發從未停歇,同時仍有著極大的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目前值得關注的產品包括Trastuzumab Deruxtecan,margetuximab,BAT8001,
  • 創新藥行業專題報告:ADC藥物迎來黃金時代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改進,抗體和毒素分子的連接技術日趨完善,誕生出了包括可 裂解型和不可裂解型在內的多種接頭。此外為了藥物效果,不同接頭不僅可以單 獨使用還可以聯合使用,如 SPDP 與二硫鍵的接頭。ADC 藥物的設計理念是為 了改進化療藥物,傳統化療藥物不具備識別腫瘤特異性,抗體將細胞毒性藥物靶 向遞送至癌細胞增加到達腫瘤的藥物分子比例,從而降低化療藥最小有效劑量並 增加耐受劑量,拓寬治療窗口。
  • 創新藥行業專題報告:ADC藥物迎來黃金時代
    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s)即抗體偶聯藥物,是指將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藥 物通過連接子連接單克隆抗體,從而精準定位腫瘤細胞釋放高效細胞毒性。在研靶點中,有 CD19、 CD56、CD138、CD37 等靶點均有藥物在推進臨床,其中 CD19 是治療多種 B 細胞惡性腫瘤的理想靶點,近兩年已經超越 pd-1 和 pd-l1 成為腫瘤免疫治療領 域中最熱門的研發靶點,同時也是 CAR-T 療法的靶點,目前還未有靶向 CD19 的 ADC 藥物上市,但已有 ADCT-402(loncastuximab tesirine)申請 FDA 上市 用於治療復發
  • ADC藥物專題研究:蓄勢待發,有望引領下一個十年的新藥研發
    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由靶向特異性抗原的單克隆抗體藥物和小分子細胞毒藥物通 過連接子偶聯而成,兼具傳統小分子化療的強大殺傷效應及抗體藥物的腫瘤靶向 性。隨著 ADC 關鍵技術的進展與突破,近兩年共獲批上市了 5 款 ADC 藥物,產 品上市節奏加快。
  • 首個B7-H3抗體即將遞交上市申請:華人科學家張乃光團隊研發
    Omburtamab治療神經母細胞瘤的FDA滾動上市申請,6月份已經遞交了非臨床研究數據和一部分CMC數據,預計在4-6周內完成BLA。Naxitamab與Omburtamab在適應症上有所區分。在研究了艾米麗的病情後,張乃光團隊和她的家人決定使用仍處在臨床實驗階段的8H9(即Omburtamab)療法。艾米莉的兩次治療都取得了成功,雖然藥物也帶來了一些後遺症,比如聽力受損,身材矮小,但她恢復了健康。
  • 細胞治療歷史時刻│FDA批准CD19-CART細胞藥物上市
    2017年8月31日,美國FDA剛剛發布了歷史性的重磅消息,第一個基因治療方法CAR-T細胞藥物批准上市
  • 羅氏Tau抗體二期臨床失敗 強生啟動新冠候選疫苗關鍵性3期試驗
    號外顯子缺失或L858R激活突變,未經過既往治療的局部晚期或進展性NSCLC患者;2)聯合用藥治療EGFR 19號外顯子缺失或L858R激活突變,且在使用第一代或第二代TKI進行一線治療或在使用第三代TKI進行一線或二線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的NSCLC患者。
  • BMS重新遞交CAR-T細胞療法上市申請,治療多發性骨髓瘤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今日,百時美施貴寶(BMS)和bluebird bio公司聯合宣布,已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交雙方聯合開發的CAR-T療法idecabtagene vicleucel(ide-cel,又名bb2121)的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
  • 抗體偶聯藥物ADC投資研究:行業風起雲湧,差異化競爭是關鍵
    核心觀點:ADC已成抗體藥研發新熱門,靶向遞送毒性小分子實現臨床優效抗體偶聯藥物(ADCs)已經成為國內外抗體藥物研發的新熱門方向,截至2020.09共有9款ADC藥物獲批上市,2019年Adcetris銷售額6.28億美元(同比+32%),
  • 2020值得關注的抗體藥物|抗體|藥物|tanezumab|幹擾素
    同時,有79種新抗體藥物正處於後期臨床研究階段,在這79種抗體中,有40種用於癌症適應症的治療,其中有9種可能會在2020年進入審查階段;有39種用於非癌症適應症治療,其中有7種可能會在2020年在美國或歐盟提交上市申請。總體而言,抗體藥物的研發正處於「井噴」的時期,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新型抗體藥物進入市場,讓我們來快速瀏覽一下那些2020年值得關注的抗體藥物。
  • 百奧泰生物向美國FDA遞交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上市申請
    FDA遞交了BAT1706(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注射液的生物製品上市申請(BLA)。在此之前,該公司已分別向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遞交了BAT1706的上市許可申請。  根據新聞稿,BAT1706是百奧泰生物根據中國NMPA、美國FDA、歐盟EMA生物類似藥相關指導原則開發的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為安維汀潛在的生物類似藥。
  • 首個TROP-2靶向抗體-藥物偶聯療法...
    2020年05月05日訊 /生物谷BIOON/ --Immunomedics是下一代抗體藥物偶聯物(ADC)技術的先驅,致力於幫助癌症患者改變生活。其專有的ADC平臺的核心是使用一種新型的連結子,這種連結子不需要酶來釋放有效荷載,可在腫瘤細胞內和腫瘤微環境中遞送活性藥物,從而產生近旁效應(bystander effect)。
  • 澤布替尼將成為中國首個向FDA遞交上市申請的新分子實體
    澤布替尼是中國新一代創新藥的典型代表,FDA授予其快速通道資格和突破性療法,2019年年底或2020年初,澤布替尼將向FDA遞交NDA,藥物將會成為中國首個美國遞交上市申請的NCE。目前,藥物臨床開發順利,開發進展備受關注。
  • 抗體偶聯藥物(ADC)的藥代動力學和生物分析
    表1 不同時期ADC藥物技術特點目前已經有9款ADC藥物獲FDA批准上市,中國NMPA也已經批准了2款ADC藥物(Kadcyla和Adcetris)。2020年8月,榮昌生物的緯迪西妥單抗(RC48)提交上市申請並被納入優先評審,如獲批將成為第一個上市的國產ADC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