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發黴」的茶葉更好喝?一篇看懂茶葉的黴變、白霜與金花!

2020-12-06 騰訊網

早幾日前,同事從陳老師處「薅羊毛」,帶回了一顆小青柑。本來喜滋滋地打算就地開泡,可臨要泡時,打開包裝一看:「呀,怎麼發黴了?」

小編湊過去看了一眼,只見那小青柑此時赫然便是「小白柑」的樣子,橘皮上細細一層白,在已被歲月風霜染成了黑褐的陳皮的襯託下,顯得愈發像是一顆載滿黴菌歡聲笑語的菌絲球。

大家紛紛發出了表示可惜的叫聲,並決定為了身體健康,忍痛把此柑扔掉。大概是動靜過大,引來了另一位同事。

她瞥了一眼:「這不是白霜嘛?扔了幹什麼?」

小編聞言再看向那小青柑,卻只覺得其上那一層茸茸的白,身份顯得愈發撲朔迷離起來。

大家都知道,黴變的食物對於人體健康有極大的危害,是斷不能再往嘴裡送的。可是,茶葉中偏就有「白霜」和「金花」這些在形和神上都與黴變有那麼些相似、卻又能讓茶葉身價倍增、風味更佳的概念的存在。

所以,黴變與白霜,究竟有什麼區別、如何分辨呢?

要分辨茶葉的黴變、白霜與金花,我們首先要從概念入手。

一·黴變

黴變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造成食品出現黴變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的繁殖。

(此處圖片可能會引起不適,我們飯點不放這個)

微生物在養分、水分及氧氣充足的環境中生長繁殖能力很強,而食品自身含有的脂肪、蛋白質等成分則能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良好的營養條件。當處於氧氣、有機質和水分適宜的環境中時,微生物就會大量繁殖,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進而出現黴斑、長毛等黴變現象。

二·白霜

平日裡大家不難發現,店鋪貨架上的葡萄乾、地瓜幹、蘋果脯、柿餅等果脯類食品的表面會有糖分析出而形成的「白霜」。

而茶葉中的白霜是茶葉內含物質中所含的兒茶素、茶單寧、咖啡鹼及糖類物質發生自然氧化作用,逐漸析出的白色結晶。白霜的產生,其實就是某些茶葉發酵的結果,是茶葉內含物質在適宜的水分、溫度、含氧量等外界環境綜合作用下發生的喜人變化。

當然,白霜不會普遍存在於所有茶中。在諸如普洱、小青柑等黑茶以及部分烏龍茶中,你才能看見白霜的身影。

不同的是,普洱中的白霜多來自於儲藏期間茶葉內含物質的自然析出,烏龍茶中的白霜則更多是烏龍茶獨特而繁複的製作工藝將茶葉中的生物鹼類物質提前逼出。

至於部分白茶和綠茶上那一層白絨絨的覆蓋物,則不是「黴變」也不是「白霜」,是「毫」。

「白霜」的存在,象徵著茶葉品質的純正、轉化的充分,能讓茶葉口感更佳順滑甜柔,可以說是時光與技藝為茶葉戴上的一頂璀璨冠冕。

三·金花

說起茶葉的黴變,「金花」這一同樣是微生物於茶葉表面作用而成的現象就不得不提,以免混淆。

「金花」是部分黑茶在加工過程中,通過特殊工藝,在特殊環境中,促使益生菌生長繁殖,從而產生的金色閉囊殼。

與會產生青黴素、氯環素、黃麴黴素等毒素的黴菌(青黴、麴黴等絲狀真菌)不同,能產生「金花」的益生菌名為「冠突散囊菌」,是對人有益的酵素類菌。

金花能分泌澱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葉中的蛋白質、澱粉轉化為單糖,催化多酚類化合物氧化,轉化成對人體有益的物質,使茶葉的口感等特性提高和優化。

同樣,金花也並不是存在於所有的茶類之中。會在製作過程中刻意培植「冠突散囊菌」群落的,通常為黑茶(不排除其他茶類也會採用此種工藝)。

而金花的生長極為難得,需要極獨特的加工工藝和適宜的外部環境,是品質優異的證明。可堪稱做「花越多,茶越好」。

清楚了概念,那我們應該如何分辨茶葉的黴變、白霜與金花呢?

黴變:

黴變的茶葉一般始於受潮。若是存茶過程中茶葉受潮,再放任其發展下去、不加以補救,那麼茶葉上生出的一塊塊白斑、一根根長毛,定然就是黴變無疑了。

黴變的茶葉,用手輕捻,不會像正常幹茶一樣一捻即碎;湊近輕嗅,則沒有茶葉的清香,取而代之的是腐爛黴變的氣味;黴變再嚴重一些的茶葉,會有腐爛結塊、菌絲菌斑等肉眼可見的現象發生;若是仍舊不舍,衝泡一杯,茶湯的異味會告訴你:該扔了。

因此,當你的茶葉已經可以聞見令人不快的氣味、並且顏色和性狀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時,為了健康考慮,請不要猶豫,扔掉手上的那塊黴菌培養皿吧!

白霜:

存在於茶葉中的白霜通常呈針狀結晶,仔細觀察,會發現白霜是透明晶體,只有量大了之後會呈現出白色。

白霜通常均勻分布在茶葉表面,且只會存在於茶葉表面。若是掰開茶葉後,發現茶葉裡面仍存在著白白的一層不明物質,則多半是黴變,不是白霜。

當猶疑不定時,不妨掰開看看。

金花:

金花相較於白霜,會更容易與黴變區分。

由於金花的生長需要外冷內熱的自然環境,故而只會存在於茶葉內部。且點點金花開在烏亮茶葉之中,顏色鮮豔亮麗,很是漂亮獨特,非常方便辨認。

說了這麼多,那麼該如何避免茶葉黴變呢?

微生物的生長,需要的無外乎是四個條件:適宜的溫度、適宜的水分、適宜的氧氣、適宜的養分。

既然茶葉本身已經身為有機物,「適宜的養分」這一條已然無可避免,那麼剩下的三條,即是我們可以入手加以控制微生物繁殖的切入點。

1、最重要的一點,。避免茶葉受潮。方法很多:合適的茶葉罐、密封鋁箔紙包裝、筍殼吸潮、乾燥劑、真空包裝……保持茶葉的乾燥,則茶葉的保存已然成功了九成。

2、部分易受潮、對新鮮度要求比較高的茶葉(綠茶、輕發酵鐵觀音、想要喝一口鮮爽的新白茶等)可密封之後放入冰箱,低溫保存。想要存成老茶、不斷發酵和氧化的茶葉,則不必放入冰箱。

3、避免陽光直射。

所以,日後看到茶上白絨絨一層「茸毛」先別急,仔細看看,說不定就是喜人的白霜呢!

相關焦點

  • 怎樣辨別茶葉的「黴變」和「白霜」?茶農告訴你
    怎樣分辨茶葉的「黴變」與「白霜」?茶葉在加工時茶體表面形成的白色物質,農民稱之為「白霜」。當茶葉成品因保管不善受潮,開始發黴,生成白灰色的黴菌,農民稱之為「黴變」。茶葉「黴變」,是因茶葉沒有密封好或暴露在空氣中,極易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發生回潮現象,使茶葉由硬變軟,由乾燥變成潮溼。黴菌孢子在潮溼的茶葉表面開始萌芽生長,形成白灰色的黴菌的菌絲,細看,生長出像小小毛髮。這就是茶葉「黴變」。黴變的茶葉,含有大量的綠黴菌、黃麴黴素等等對人身體有毒害的物質。黴變的白色黴菌用手輕輕一搓就沒有了,同時發出黴味。
  • 如何區別發黴、茶毫與白霜?
    經常喝茶的茶友多少會遇到發黴的茶,然而有些茶卻容易被誤解,因其外表形似黴變,特別是「茶毫」與「白霜」,第一眼看上去就像發黴啦。那麼,要如何正確區別它們呢?【發黴】茶葉發黴往往是茶葉保存不當,受潮、未密封等等都是誘發因素。發黴的茶葉一般會長出白毛,散發難聞黴味,嚴重的茶葉表面上出現成片、帶絲狀的黴菌,往往呈白色、黃綠色等,普洱茶還會有黑色黴斑。
  • 喝了黴變的普洱會致癌嗎?你能分清發酵和發黴的區別嗎?
    發酵的白霜普洱茶在正常情況下表面會有一層白霜,有時候掰開查明是內部也會存在一些白色的物質,很多人都以為這種白色物質是普洱茶發黴之後的黴菌,其實並不是這是一種專門發酵之後才會出現的普洱茶標準,而這層白色的物質一般分布的比較均勻,顆粒大小也差不多,取一點白色的物質,聞一聞也不會出現任何異味。
  • 什麼是金花?教你1分鐘鑑別金花和黃麴黴素
    本文導讀:金花和黃麴黴素分別是什麼?一個好,一個壞,又該怎麼鑑別呢?在《發黴的土豆,發黴的麵包上就有黃麴黴素,在潮溼的環境下茶葉也很容易滋生黴變長出黃麴黴素,這是一種致癌且毒性很強的化合物。②氣味不同:金花茶葉中不論幹茶還是茶湯都有明顯菌香,花香味,很舒適的味道。黴變的茶葉黴變味很重,並夾雜著雜味,異味。
  • 五大角度圖解巖茶的白霜,其實沒有那麼神奇!
    茶友發來的圖片,看的不是很真切,且隔著手機屏幕,也不知道茶葉具體的情況,村姑陳只好進一步諮詢:「為什麼會覺得這茶發黴了,有黴味嗎?」「沒有黴味,如果不是發黴,怎麼會有白白的物質?」「你衝泡了嗎?喝過了嗎?
  • 小青柑白霜與發黴的區別,怎麼辨別?
    然而很多茶友也有疑問「剛買的小青柑表皮上有白霜,是發黴了嗎?還能喝嗎?」很多乾果表面都會有白霜,比如話梅、柿餅。而小青柑表皮的白霜,跟果霜略有不同,是在經過長期日曬工藝後析出的柑油結晶而形成的白色粉末狀物質,通常稱為「柑油晶」,這也是柑皮好的表現。一般只有柑仔或小青柑才會出現「柑油晶」,因為其柑皮的柑油含量高。
  • 茶葉罐會對茶葉品質影響這麼大,茶葉罐選擇有技巧,你選對了嗎?
    在買茶時,商家一般都會在茶葉罐上下功夫,務必要給大家留下茶葉產品高大上的印象。其實按我說,茶葉罐顏值固然重要,最關鍵的還是要看茶葉罐是不是滿足茶葉儲存條件,是否能一直保持茶葉品質。遙想當年趕集買茶時,賣茶人總會粗粗用報紙來包裝茶葉。茶葉買回家,我媽也沒專門準備茶葉住處。茶葉便一直呆在報紙中,隨喝隨取,好隨意。當時泡出來的茶葉總有股潮味兒。
  • 掌握這個技能,在家也能測定含水率,從此茶葉不發黴
    平常我也有在網絡上其他人寫的一些茶葉文章,正確的不少,但是瞎寫的也蠻多的。之前竟然還看到一篇教人怎麼聞來判別茶葉含水率的?真的是服氣,牛人輩出。我覺得不管個人的這個嗅覺多靈敏或者某個感官有多強。測定含水率,這個事情是很客觀的東西,如果判斷不準,含水率超標了,存起來茶葉會發黴。
  • 烏龍茶過期還能喝嗎?
    茶葉是屬於食品類目,既然包裝上寫有效期的,如果是明顯已經過期了,為了安全起見就不要喝了。喝進肚裡的東西,不可存在僥倖心理,黴變的茶葉危害很大,尤其是對於抵抗力比較弱的人,不但會造成腸胃疾病,嚴重還可能致癌。
  • 要避免的與茶葉相剋的6種食物
    4、醉酒慎飲茶茶葉有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醉酒後喝濃茶會加重心臟負擔。飲茶還會加速利尿作用,使酒精中有毒的醛尚未分解就從腎臟排出,對腎臟有較大的刺激性而危害健康。若發生「茶醉」,可以口含糖果或喝一些糖水可以緩解。9、忌飯前後大量飲茶飯前後20分鐘左右不宜飲茶,若飲茶,會衝淡胃液,影響食物消化,而且因為茶中含有草酸,草酸會與食物中的鐵質和蛋白質發生反應,影響人體對鐵和蛋白質的吸收。
  • 教你輕鬆分辨茶餅發黴還是白霜
    經常存茶的茶友再打開自己存儲好幾年的普洱茶時內心一定是忐忑而又好奇的,既怕存的茶喝起來讓人失望,又好奇它的口感到底轉化成了什麼樣子。存儲良好的普洱茶喝起來口感也是非常享受的,但要是因為存儲問題導致發黴那就太可惜了!
  • 未來茶葉會消失嗎?茶葉會變成什麼樣子
    茶葉作為中國傳統的飲料在現代五花八門的飲料面前略顯疲態。茶葉市場從中國的第一大飲料巨頭,已經跌到第四位了。這讓我們不得不擔心,茶葉未來會消失嗎?在未來,茶葉會變成啥樣?茶葉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茶葉有異味了?趕緊拿出來醒醒啊!
    茶葉由於自身比較乾燥,十分容易吸附異味。正因為茶葉有極易吸附異味的特點,所以,我們在存儲過程中一定要倍加小心。但是,有一點是可以放心的。即使茶葉吸附了異味,只要程度不是特別嚴重,都是可以通過「醒茶」的方式,慢慢把這個異味給散掉的。即使不能徹底散掉,散個七七八八的還是沒問題的。
  • 喝茶葉的水溫,不要糾結了,就是100攝氏度
    導讀:喝茶葉的水溫,不要糾結了,就是100攝氏度文|(你吹進我懷裡)各位看官大家好,歡迎閱讀由小冷提供的資訊。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喝茶葉的水溫,不要糾結了,就是100攝氏度), 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正題。很多人都非常糾結衝泡茶葉時應該用多少度的水。
  • 不一定是金花,可能是劇毒黃麴黴,別輕易飲用
    同樣,很多人也不會想過,這個劇毒還會出現在茶葉上,今天我們便來聊一聊。其實,縱觀近幾年我們國家對於食品安全的監控力度,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是在不斷加大的,這一力度同樣涉及到茶葉的衛生與安全問題上。但是還是有一些人在購買普洱茶的時候,發現茶葉上有小黃點,這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就來簡單的了解一下。
  • 茶葉好不好喝 竟然與氮元素有關
    原標題:茶葉好不好喝 竟然與氮元素有關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有超過3000年的喝茶歷史。唐代開元以後,中國「茶道」盛行,飲茶之風遍及朝野。宋承唐風,不僅茶文化日益普及,還遠播到今天的東亞等地。
  • 一粒金花共賞,還你滿口茶香.
    經科學研究,「金花」對後發酵茶品質不但沒有影響,反而「金花」能分泌茶葉中的澱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葉中的澱粉轉化為單糖,催化多酚類化合物質氧化,使茶葉湯色變棕紅,消除粗青味。在口味上更加醇和爽口,甜滑回甘。
  • 福建茶葉走向國際,非洲酋長愛喝鐵觀音
    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茶葉正日漸受到國際市場的關注,品質監管走向標準化的泉州安溪鐵觀音迎來新的全球發展機遇。在非洲,鐵觀音已經成為不少非洲酋長的必備飲品,他們很喜歡鐵觀音的泡法、喝法。茶葉檢測技術再上臺階「近幾年來,國際上對茶葉質量安全要求日趨嚴苛。
  • 馬口鐵茶葉罐廠家:馬口鐵茶葉罐有什麼好處讓客戶選擇使用?
    要想保存茶葉不容易變質,將茶葉放入鐵盒中,蓋緊蓋子,將鐵罐子置於陰涼處,既可以使鐵盒不易生鏽,又可減緩茶葉氧化的速度。下面我們跟隨馬口鐵茶葉罐廠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馬口鐵茶葉罐有什麼好處?馬口鐵茶葉罐廠家一、馬口鐵茶葉罐不透光性:光線除了會引發食品的劣變反應之外,也會引起食品質量及等級的變化。而茶葉受到光線照射更容易變質。茶葉鐵罐的不透光使得茶葉的保存率高,保存茶葉原汁及顏色、味道和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