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核電技術取得突破 ,生產出安全的錒系核燃料

2020-11-26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宣布,美國人在核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他們一改過往使用放射性的二氧化鈾作為核燃料的方法,使用一種新的「燃燒合成」工藝,生產出安全的錒系核燃料。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無機化學》雜誌上.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說:「在目前的發電系統中,錒系氮化物燃料可能是一種更安全、更經濟的選擇。」

「氮化物燃料也非常適合未來第四代核動力系統,該系統注重安全,並具有可持續的封閉式反應堆燃料循環,」研究人員表示,「與氧化物相比,錒系氮化物具有更好的導熱性,而且能量密度明顯更高。」

錒系氮化物燃料能量密度高,可以用更少的材料獲得更多的能量;同時其具備更好的導熱性,使得其可以在較低溫度下運行,讓生產環境更安全,在異常情況下有更大的熔毀裕度。

之前的問題是,業界尚不具備大量、高純度錒系氮化物的生產能力。錒系元素和鑭系元素都在元素周期表的底部,製造錒系元素,通常先用鑭系元素進行測試,因為它們的行為類似,但不具有放射性。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和海軍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發現,LnBTA{鑭系雙(四唑)胺}化合物可以通過燃燒合成的獨特技術,燃燒生成高純度的鑭系氮化物泡沫。該方法利用雷射脈衝引發脫水LnBTA配合物,然後在惰性氣氛中進行自持燃燒反應,得到納米結構的氮化鑭泡沫。這項工作是由實驗室指導的研究和發展計劃(LDRD)資助的。

LnBTA化合物易於成批製備,其燃燒容易擴展。實驗室的武器現代化和化學部門之間正在進行合作,以檢查錒系氮化物燃料燃燒合成的錒系類似物。

關於錒系核燃料的製作,中國科學家在這方面亦有成效。

早前,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嬗變化學研究室與瑞士保羅謝勒研究所合作,使用了一種傳統溶膠凝膠方法的改進方法,在手套箱內製備包含有次錒系核素的新型核燃料小球。

所謂次錒系元素,是指乏燃料中除鈾和鈽之外的錒系元素,包括錼、鋂、鋦、鉳、鉲、鑀和鐨。

內溶膠凝膠方法是製備普通核燃料小球的最常用方法,該方法不僅需要複雜的設備,還會產生大量的二次有機放射性廢液。另外,由於次錒系核素的衰變熱效應以及輻射分解效應,傳統的內溶膠凝膠方法並不適用於在手套箱內製備包含有次錒系核素的新型核燃料小球。

科研人員搭建了用於製備包含有次錒系核素核燃料小球的實驗平臺,並成功製備了粒徑為500微米的模擬核燃料二氧化鈰(CeO2)小球。該方法有效避免了次錒系核素的α和γ射線對凝膠劑的輻射分解,以及二次有機放射性廢液的產生,該方法和實驗平臺可直接應用於ADS系統中再生核燃料小球的製備。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美國核電技術取得突破,生產出安全的錒系核燃料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宣布,美國人在核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他們一改過往使用放射性的二氧化鈾作為核燃料的方法,使用一種新的「燃燒合成」工藝,生產出安全的錒系核燃料。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無機化學》雜誌上.
  • 美國核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生產出安全的錒系核燃料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宣布,美國人在核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他們一改過往使用放射性的二氧化鈾作為核燃料的方法,使用一種新的「燃燒合成」工藝,生產出安全的 錒系核燃料。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無機化學》雜誌上。
  • 核燃料不再用鈾?美國造出錒系核燃料,安全無汙染還沒有放射性
    ,生產出了安全的錒系核燃料。這意味著核燃料提取技術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其相關論文已發表在《無機化學》雜誌上。,錒系氮化物具有更好的導熱性,而且能量密度明顯更高,可以用更少的材料獲得更多的能量,而且還具備更好的導熱性,可在較低溫度下運行,可讓發電環境安全無汙染,沒有放射性,讓生產環境更安全,這都是理想核燃料具備的特徵。
  • 美國核電技術取得突破 可製備安全無放射性核燃料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宣布,美國人在核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他們一改過往使用放射性的二氧化鈾作為核燃料的方法,使用一種新的「燃燒合成」工藝,生產出安全的錒系核燃料。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無機化學》雜誌上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說:「在目前的發電系統中,錒系氮化物燃料可能是一種更安全、更經濟的選擇。」「氮化物燃料也非常適合未來第四代核動力系統,該系統注重安全,並具有可持續的封閉式反應堆燃料循環,」研究人員表示,「與氧化物相比,錒系氮化物具有更好的導熱性,而且能量密度明顯更高。」
  • 《瞭望》雜誌揭秘中國核燃料:世界最高等級的「安全生產」
    在民用核燃料方面,在運核電機組中,除了中核集團的秦山核電一期核燃料元件是自主研發生產之外,其他都是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技術。然而,「拿來」雖實用,「走出去」卻行不通。中國若要實現從核電大國到核電強國的轉變,沒有自主核電技術不行,自主核電技術不能為世界所用也不行。核燃料元件作為核電站的核心組成部分,僅僅停留在「拿來」的水平,無疑將成為中國自主核電技術研發和出口的「瓶頸」。
  • 核電技術的重大突破,華龍一號首堆核燃料開始裝載,計劃年底投產
    眾所周知,我國的基建技術在全球範圍內頂呱呱的存在,電力資源作為最重要的基建之一,我國在發電領域深耕多年,水平一直以來走在世界前沿。值得驕傲的是,我國在核電技術又有了新的突破。近日,中核集團傳來一大好消息,目前「華龍一號」正於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進行首堆核燃料裝載試驗階段,這就意味著華龍一號距離建成投產更進一步了!簡單來說,「華龍一號」是一門核電技術,在當今的核電領域代表著最先進的技術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華龍一號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擁有著完全自主的智慧財產權。
  • 中國黑科技:這項技術將核廢料變廢為寶
    然而,核電在為人類帶來能源的同時,也會產生核廢料,以一座100萬千瓦的壓水堆核電站為例,每年卸出約25噸乏燃料。什麼是乏燃料呢?乏燃料是指經受過輻射照射、使用過的核燃料。由於核燃料在反應堆裡經中子轟擊發生核反應後,會有未用完的核材料以及種類眾多的裂變產物。
  • 法國核電技術專家:廣東臺山核電站安全有保障
    單機容量大因熱效率高 「最高輻射量」說法不存在巴赫介紹,臺山核電站兩臺機組的反應堆部分是成型設計,與芬蘭、法國同類機組設計相同,反應堆熱功率處於相同水平;臺山核電站汽輪發電機組熱效率比法國、芬蘭同類機組高出約1%,機組輸出總電功率比後者高出約10萬千瓦,為175萬千瓦。他說,臺山核電站單機容量大,對應的核燃料裝載量就大。
  • 改革開放40年丨中國核燃料產業正向做強做優邁進
    從自主設計建造秦山一期、二期核電站,到引進法國技術建設大亞灣、嶺澳核電站,引進俄羅斯技術建設田灣核電站,引進加拿大技術建設秦山三期核電站,引進美國技術建設三門、海陽核電站,再到建設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核電站,我國的核電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投運的核電機組達41臺,在建核電機組數量居世界第一。
  • 印度拒絕中國核電:雖自誇華龍一號,但核燃料後處理落後印度10年
    印度幾乎把所有核電項目都給了俄羅斯和法國。印度看來,中國連核燃料後處理都沒能工業化,說明中國核電技術沒啥了不起。2001年國內核工業界專家就直言「中國在快堆和燃料循環技術方面已經大大落後於印度,可能落後印度20到25年。」
  • 賀禹:中國核燃料鈾資源能滿足核電發展需要
    2013年03月12日 11:45:48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任沁沁 顧瑞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董事長賀禹兩會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中國核燃料鈾資源供應能力是有保障的,可以滿足核電規模化發展的需要。」
  • 歷經8年,中國科學家將核燃料利用率從「不到1%」提高到「超過95%」
    其中,CIADS作為我國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的燃燒器部分,將深入探索核廢料嬗變過程中的科學問題,突破系列核心技術、檢驗系統穩定性和可靠性,為未來工業示範裝置奠定基礎。這一先進裝置的研發,離不開科學家對基礎科學問題的長期探索。
  • 這項技術,可回收95%的乏核燃料,實現減少汙染,再循環利用!
    這些只是3-D列印或附加製造如何給科學和技術帶來革命性變化的兩個例子。3D列印技術的進步也將改變核工業,因為科學家們可以獲得創造柔性材料、零件和傳感器的好處。根據美國能源部(DOE)阿貢國家實驗室科學家一項新的關鍵突破,添加劑製造甚至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回收使用過的核燃料。可以通過幾種方式回收核反應堆的廢物,包括阿貢科學家在20世紀70年代開發的一種方法。
  • 177組核燃料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開始裝料
    總臺央視記者 王世玉:在我身邊的就是我們為華龍一號配套生產的核燃料組件,也就是說這就是未來華龍一號的動力源泉。我們可以看到它是由17根×17根這樣一根根的核燃料元件組合而成的。我剛剛了解到,這個核燃料組件的高度達到了四米多,重量達到670公斤左右。而整個華龍一號的反應堆堆芯是由177組這樣的核燃料組件組合而成的,能夠為整個華龍一號提供百萬千瓦級的功率。用177組核燃料組件作為堆芯的設計正是華龍一號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標誌。
  • 中核集團第一次探秘核燃料
    年相當於核電站的1個反應堆運行1年)的運行歷史,發生過3次大事故——美國三裡島核電廠事故,前蘇聯車諾比事故以及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2011年福島核洩露讓我們耿耿於懷,我國的核電站會不會有這種風險?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任永崗提到,福島事故主要是應急措施沒有做到位。我國的核電站假設遇到突發問題,第一時間就會調動各地資源進行應急處理,所以發生核洩漏的可能性非常小。
  • 高能所放射性核素分離研究取得進展
    大力發展核電是我國能源結構升級、實現經濟社會良性健康發展的重要一環,與核能發展密切相關的放射性廢物處理與處置成為影響我國核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中心石偉群課題組在超分子固相材料用於放射性陰離子分離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Anion-adaptive crystalline cationic material for 99TcO4- trapping(《陰離子自適應晶態陽離子材料用於高鎝酸根捕獲》)為題於4月4日在線發表在
  • 聚焦中國核燃料後處理:萬噸乏燃料咋成了燙手山芋
    乏燃料是「魔鬼」嗎  乏燃料,是指在反應堆內燃燒過的核燃料,經過一定的時間從反應堆內卸出。乏燃料並非核廢料。其中仍有95%的鈾沒有燃燒,同時還會產生一些新核素,如1%的鈽和4%的其他核素。  到2020年,我國預計建成5800萬千瓦核反應堆機組,每年產生的乏燃料超過1000噸,乏燃料累計總量約1萬噸。
  • 2020年核電市場需求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查...
    四、世界核工業技術進展    五、全球審慎推進核電  第二節 美國    一、美國核電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二、美國核電運行數據    三、美國核電安全性破紀錄    四、美國採用新核電安全規定    五、美國三家主要核電電力公司已加入西屋企業聯盟  第三節
  • 海上核電、四代核電、小型堆 中國核能未來15年技術路線圖正浮現
    中核集團官方微信引述上述文件稱,在核能領域,未來要重點發展三代、四代核電,先進核燃料及循環利用,小型堆等技術,探索研發可控核聚變技術。文件還稱,近年來,中國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顯著提升,建設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能源技術示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