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簡便計算總出錯,沒想到記住這幾點,能這麼快解決問題!

2021-01-08 騰訊網

簡便計算對於小學生來說是個難點,也是最容易出現錯誤的題型。

1

簡便計算題型

1.同種運算想交換律和結合律;交換就是為了結合。

2.有乘有加(或有減)有相同數,要想乘法分配律,無相同數找倍數關係變相同數用乘法分配律。(即,兩個乘法算式相加或相減,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3.加減混合運算,看清數字特點,用好減法的性質。

4.乘除混合運算用好除法的性質(即乘除法添、去括號規則)。

5.牢記見25想4,見125想8,見5想2等積能湊整的特殊數字,用好商不變規律。

6.無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和乘除混合運算,掌握運算性質,用好搬家規則。

2

簡便計算

錯誤問題的分析

錯誤類型一:當學生學完「從一個數裡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減去這兩個數的和」之後,學生腦海中自然就有了這樣一種意識。

如像從一個數裡減去兩個數,始終是減去兩個減數的和才簡便,於是在練習時,有一部分學生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673-137-373=673-(137+373),而不會用673-373-137。

很多學生對減法性質的逆用感到很困難,如會出現962-(62+45)=962-62+45=135;2548-(748-452)=2548-748-452=1348。

錯誤類型二:學習了乘法分配率後,會出現以下錯誤:(4+40)×25=4×25+25;67×38+62×67=(38+62)×(67+67)。

錯誤類型三:在學完五個運算定律後,出現如125×32×25的題目時,學生會想到把32分成8乘4,

計算時卻分不清該用乘法結合律,還是乘法分配律,會出現125×32×25=(125×8)+(4×25)。

錯誤類型四:只看數,不看清運算符號,亂用簡便方法,

如:25×4÷25×4=100÷100=1;

278-54+46=278-100=178。

仔細分析,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一是教學時,一味機械地進行程序化訓練,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對學生的思維方式產生了負遷移,

只要貌似就用學過的方法牽強地套用,二是不會靈活運用。我們進行簡便教學時片面地注重了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對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的滲透。

3

簡便計算方法

一、在簡便計算教學中,力求生活化,使學生感到這些問題是自己平常接觸到的一個生活場景。

如在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時,可以出現這樣的生活背景:學校購買校服,一件上衣55元,一條褲子45元,購買63套,一共需要多少錢?生甲列式為:

55×63+45×63=6300元;生乙列式為:(55+45)×63=6300元,然後組織學生對兩種解答方法進行了分析、比較。

學生除了得出兩種算法有相同的結果,更重要的是發現兩種東西的單價正好湊成整數時,把它們共合起來,再乘更簡便。

在教學計算「153-98」時,可先讓學生結合這題設置一個生活情境:我帶著153元錢去買書包,一個書包是98元,應找多少元?你可以怎麼算?

於是學生出現多種算法: 100-98+53=55、 153-100+2=55、 153-90-8=55等多種方法。

接著讓學生說一說:

(1)每一種方法為什麼可以這樣做?請講講你的道理?

(2)這幾種方法哪一種比較簡便?為什麼?

通過學生的討論,最後總結出把減數看成整百,多加的再減去,比較簡便。通過生活情境培養了學生的簡算意識。

二、只有讓學生充分地體驗,才能讓學生自主地選擇最簡便的解法。

例如:在教學完「除法的簡便計算」後,在拓展練習時,要求學生計算1200÷25,大部分學生按照學習新知識的習慣思維,把25分解成5×5的積,

即為1200÷(5×5)

=1200÷5÷5。

師引導學生回憶商不變的性質,想一想,這道題能不能利用商不變的性質進行簡便計算呢?

學生很快列出(1200×4)÷(25×4)=4800÷100=48。

通過此題的兩種簡便計算訓練,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驗到簡便計算成功的樂趣。

三、加強練習是關鍵,在進行簡便計算時,要仔細觀察數的特點,從而選擇最佳策略。

而要正確而熟練地進行簡便計算,要加強練習,使學生經歷各種題型的解題過程。

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如發現有錯,暫不批改,發還給學生自己檢查,找出錯誤所在並分析錯誤原因,訂正後再交教師批改。

通過這種練習及學生自己的分析找出錯誤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精神。

4

簡便計算練習題

相關焦點

  • 小學數學計算容易出錯,很大程度是這三種原因,有沒對號入座的
    難的題目都做對了,簡單的計算題還丟個1分、或0.5分,導致與滿分失之交臂。可能不少小學生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小學階段的計算,相對而言還是比較簡單的,而且整張試卷中,計算的分值佔比非常高,但是並不是說所有的同學都能將計算分,全部拿到手。為什麼計算簡單,卻容易出錯?這是什麼情況?
  • 六年級數學簡便計算總丟分?方法就這幾招,跟著老師學技巧
    簡便計算是小學數學重點必考的內容之一,也是同學們最容易失分的地方,很多同學看到這樣的題就頭疼,不知道怎麼簡便計算,有些同學講的時候都會,一考試就迷,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要進行簡便計算,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運算定律,其實我們小學階段所學的簡便計算的定律就這麼幾個:加法的交換率和結合律,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其中又以結合律和分配率應用為重點,使用運算定律的目的就是使計算簡便的,所以我們必須掌握這些運算定律:加法運算定律:交換律:a+b=b+a
  • 用一個寒假,根治數學計算慢、粗心難題
    據高考閱卷統計,在高考數學平均因為計算錯誤丟的分是12.67分。學習挺認真,計算總丟分,也許是習慣和規範沒找到。  但孩子也委屈:我小學初中哪見過這麼複雜、沒人性的計算題?  家長又說了:那是高中沒好好學?孩子更委屈了:高中老師不講計算啊,這都是初中小學的知識。  這就是現在學校教學的一個矛盾:高中課本裡面沒有關於怎麼做複雜計算的訓練,但高考卻有要求。小學初中教計算,但卻只做基礎的計算訓練。
  • 孩子乘法計算總馬虎,學會這4個速算「竅門」,小學數學少丟分
    很多家長總在我留言下面吐槽,說自家孩子乘法明明會算,但一到考試就粗心大意、總馬虎,於是沒少丟分。結果遇到乘法計算題,孩子越來越沒信心!接下來瑩姨為大家分享幾個乘法速算的竅門,讓孩子輕鬆應對數學考試,以後少丟分,寶媽們快幫孩子收藏起來,學起來吧。一、新豎式算法很多孩子的在算乘法時,會使用列豎式的方法,但一涉及到進位就會忘記。
  • 高中數學這類題型總出錯?新東方在線教你重新認識排列組合
    在數學學科中,排列組合類問題是同學們從小學階段就開始接觸的題型,隨著內容學習愈加深入,題目難度提升,許多同學在解答此類問題時越來越吃力。  排列組合是高中數學  只是體系中相對獨立的內容,這類題型限制條件相對隱晦、形式多變,不僅需要同學們大量計算,還需要同學們具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因此難度較高。
  • 小學二年級數學:單位換算,很容易出錯的考點,給孩子練習!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單位換算貫穿始終。無論是在小升初數學考試中,還是在生活方面,都會涉及單位換算的問題。單位換算題是小學數學學習重點之一。孩子對單位換算記憶不夠深刻,所以總是混淆運用,繞來繞去會出現計算失誤,進率錯誤等問題,而且前面的易出錯,後面也會跟著出錯,所以,一定要好好學習和掌握數學單位換算的相關內容。在小學階段,主要涉獵的單位換算包括長度、面積、體積、重量、人民幣以及時間方面的換算。由於換算值的不統一,導致很多小學生容易把這些換算值混淆,導致考試出錯丟分,有時還會在生活中鬧笑話。
  • 六年級數學計算練習,簡算、解方程和解答題易出錯,建議好好研究
    今天,胡老師給大家分享了一份六年級數學下冊計算專題訓練,這是一位名叫莫農猛的學生做的試題,他考了90分,從整份試題來看,他出錯的題目在簡算題、解方程題和應用題,下面一起來看看這份試題吧。其中,比較難理解的是第9小題,這道題有3小問,第(1)問「8m比12m短幾分之幾」,這個問題可列式為(12-8)÷12=4/12=1/3,「30千克的25%是多少千克」列式為「30×25%=7.5千克」,許多同學在考試中常常忘記補上單位而導致扣分。最後一問「120比100多( )%」,列式為(120-100)÷100=20%,簡單理解是:比誰即除以誰。
  • 一年級數學第八單元測試卷,學生計算題出錯多,老師分析原因
    問我到底該怎麼抓這些孩子的數學成績。首先說說這些孩子計算能力太差的原因小學階段,只要是數學差的,一個主要的因素就是他們的計算能力非常差。他們10以內的加減法一定沒有學好。在講10以內數的合與分時,我就在學生群裡說這部分內容一定學好,這個是將來學計算的基礎。
  • 這道小升初數學簡便計算題,分子都是1,解題的突破口全在分母上
    這道小升初數學題是某重點一中入學分班考試數學卷的第17題,要求考生進行簡便計算,每一項都是分式,並且分子都是1,分母依次是4、12、24、40、60、84。你發現其中的規律了嗎?小升初入學分班數學考試題這道題算是一道比較難的小升初計算題了,很多小學生都不一定能做出來,能做出來的小學生都不一般,都是優秀的小學生。看了這麼久,最容易看出來的,就是這六項分式的分子都是1,太明顯了。
  • 小學1——6年級必背數學公式大全!快看你孩子記住了幾個?
    小學數學學習的是數學科目基礎知識,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把基礎打牢,才能在初中高中的學習中如履平地。如同語文中的拼音詞語一樣,數學中的基礎公式也需要死記硬背。各種圖形的面積/表面積求法公式,分數的加減乘除公式等等,都需要通過記憶來運用到答題當中。
  • 小學五年級上學期數學同步:加減乘除運算時的簡便計算思路和方法
    現在不光是學生們做題目時要冥思苦想,就連出題目的老師也是煞費苦心,但是對於小學五年級的同學,在遇到需要簡便計算的題目時,一般的說,解題思路可歸結為兩種:一是想可不可以直接或創造條件直接使用定理公式計算,二就是看是否可以逆用公式定理來進行運算。什麼樣的公式定理呢?
  • 數學怎樣學最簡單?淺談初中數學快速而紮實地提升計算能力的方法
    上小學的時候我就聽說過達文西畫蛋的故事,達文西的老師費羅基俄給他上的第一課就是教達文西怎樣將雞蛋畫得各具形態,惟妙惟肖。經過三年的努力,通過數千個雞蛋的練習,達文西對色彩的感覺敏感了,線條的把握準確了,手中的畫筆也能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我聽到這個故事之後很長時間都覺得不可置信,如此單一的教法能成功地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嗎?
  • 如何提高數學計算能力
    提高數學計算能力:一、知識點掌握了,方法會了,計算屢屢出錯,數學學不好。二、很多學生把運算能力低下,歸結成馬虎、粗心。三、小學和初中低年級是打數學的基礎,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計算基礎,等到初中高年級以及高中,就要用到運算能力。四、在中學高年級,老師不可能每一道題都在黑板上一步步演算,很多題,著重點出解題方法和思路。能不能算對,完全取決於自己的運算能力。
  • 五年級數學期中試卷:學生80分!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
    五年級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數學思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數學學科的學習中,往往會呈現兩極分化,有一部分學生對數學有了濃厚的興趣,也有一部分學生得了數學恐懼症,沒辦法,人都是不一樣的,不同的人的智力發展方向是不同的。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興趣的指向問題。
  • 小學四年級數學重要性及銜接性
    :四年級數學是小學一二三年級數學計算計算基礎和綜合運用的能力總結,這一年將學習完小學整數基礎計算,如加、減、乘、除法的豎式。在這一年我們學習到了較難的四則混合運算,掌握了小括號、中括號的運用。還學習到了簡便運算,包含加法的交換律、加法的結合律、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在實際解題裡還運用了減法的性質、除法的性質,拆補法等簡便計算的方法。計算基礎能力四年級以後就不是數學的重點了,以後是通過四年級及之前學習到的整數計算方法運用到小數、分數計算上。
  • 小學數學:1-6基礎公式大全和解題思路公式匯總!提升成績就靠它
    數學一直是很多孩子的痛,因為數學拖累總分,導致排名上不去的孩子特別多。而其中的公式類題目是小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是不少孩子的噩夢。一段時間沒用,公式就記得不熟練了,半天想不起來了,好不容易想起來了,還是個錯的,從而導致題目不會做,出錯率高。
  • 小學數學試講試題及解析
    【過程與方法】 通過想像、操作等活動,知道圓柱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的同時,熟記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根據具體情境,藉助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 記住這些小學數學單位換算一覽表,數學考試難不倒!記得收藏哦!
    記住這些小學數學單位換算一覽表,數學考試難不倒!記得收藏哦!很多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大部分學生從小學四、五年級就開始覺得數學很難,也是在這個年齡段班上的兩極分化開始嚴重。這時候如果再不重視孩子的數學成績,那麼勢必會在小升初考試中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同學們一定要注意基礎知識!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單位換算貫穿始終。在小學階段,主要涉獵的單位換算包括長度、面積、體積、重量、人民幣以及時間方面的換算。
  • 5道小學數學智力題,大學生:難度確實不一般,小學生:沒壓力呀
    有這麼一個說法多做數學問題的話可以預防痴呆症,那個真偽不能論證,不過,小學生多做數學題確實是好事,適當地做數學智力題,確實可以幫助學生們開闊他們的思維,變得更聰明,我來看看這五個小學的數學智力問題,你會做幾道,大學生:難度確實不一般,小學生:沒壓力呀。
  • 小學數學在線輔導平臺解析圓形周長易錯問題
    在小學階段,同學們會學習到關於圓形的相關知識,其中求解圓形周長的題型並不少見,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求圓形周長的問題,同學們的出錯率非常高。現在小學數學在線輔導平臺麥斯數學就通過一道例題幫助同學們認識、理解這類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