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中,一個媽媽正在滿臉淚痕的訴說著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
我們很難相信,一個媽媽會承認自己毀了自己的孩子,這是一件多讓人痛心的事情:
她,把自己的女兒逼成了精神分裂:
家長們都想要給孩子最好、最多的愛,這個媽媽覺得愛女兒,就要替她做每一個決定,監視她的全部舉動,甚至幹預她的每一次感情生活。沉浸於自我感動之中,覺得這樣才是負責。
她給的愛太令人窒息,年幼的孩子無法反抗,只是經年累月的情緒累積,讓孩子只想逃離她。
離開家後,女兒在學校談了戀愛,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打翻了母女之間的平衡,她徹底瘋了……
她瘋狂的阻止,想要拆散他們,只是因為她覺得他倆在一起沒有好結果。
只是,體驗過自由的女兒,這次不願再聽她的安排,即使遍體鱗傷也要勇往直前,就因為那是他們自己的決定。
但是對父母來說,孩子的任何一次「不聽話」都足以戳傷他們的脆弱的心。
他們用言語冷嘲熱諷、用道德進行綁架,逼迫著孩子成為那個聽話的好孩子。
這些強迫性的命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成了越捆越緊的枷鎖。
而像這樣控制孩子的家長並不在少數,最後能意識到孩子是個獨立個體的卻很少。
一、
《小歡喜》中宋倩是個控制欲極強的母親,所以宋英子在她的高壓下,戰戰兢兢,活得小心翼翼,一言一行都要看媽媽眼色行事,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裝著努力學習、聰明懂事、遠離爸爸,只為媽媽開心!
可是自己呢?開心了麼?沒有!
自己喜歡的樂高玩具,只能偷偷放在方一凡的家裡,只能偷偷逃課去爸爸給自己搭建的的「航天城堡」裡,把媽媽給自己燉的燕窩拿給後媽吃……
結果,喬英子終於被逼的抑鬱了,在想跳河輕生的時候才敢對媽媽說出:「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宋倩和前夫離婚後,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想著為孩子好,逼著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到最好,甚至完全放棄自己的生活。
自以為的犧牲,對孩子來說卻是不可承受的壓力。
如果沒有做到,那麼就對孩子哭訴:
「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啊,你怎麼能這麼不懂事。」
「我放棄了自己的前途,你這樣對得起我嗎?」
「我以後就靠你了,你忍心嗎?」
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用這些來壓迫孩子就範,最後,孩子用抑鬱症才能換來理解。
有人說,子女最怕的就是父母的眼淚,在這樣的親情壓力之下,父母成了最容易傷害到孩子的那個人。
孩子要是選擇反抗,就要背負不孝的罪名;要是選擇接受,就踐踏了自己的人生。
自己是不是控制型的父母,請自查
控制型父母都有一個特點:自以為給孩子的是愛,其實都是傷害!
控制型的父母大多有一個被控制的童年,認知被束縛,認為愛就是控制,要求對方接受自己的付出。
他們害怕親密關係的分離,吧分離看做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而不顧及孩子的感受,不顧及客觀規律。
為了不繼續傷害到自己的孩子,家長們請自查一下,自己是否就是那個控制欲強而不自知的父母:
1、常說:「我都是為了你好」
很多家長在孩子違背了自己的意願時,都會苦口婆心的說:「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在面對孩子的時候簡直是萬能的。
你的選擇錯了我阻攔你,我都是為了你好。
你的選擇是對的我還是阻攔了你,我都是為了你好,我難道錯了嗎?
常說這句話的家長們,請多想想你自己說這句話的原因吧,你是不是把你自己認為的好強加在了孩子的身上。
更好的方法是,面對孩子可能做錯的一件事,把事情好壞的結果告訴他,不管什麼結果都讓孩子自己承擔,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允許孩子犯錯,試錯也是一種成長。
2、我覺得你吃飽了,才是飽:
很多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帶孩子,在餵孩子吃飯的時候,若是孩子吃了一半就說吃飽了,他們會說:「你沒吃飽,吃完才算吃飽。」
你要是在旁邊阻攔,他們會說:「他上次吃了這麼大一滿碗呢!這次才吃這麼點,哪裡就飽了。」
在有些家長那裡,孩子吃飽沒有自己說了不算,孩子沒有一點自主權。
難道孩子的飽和飢不是自己最清楚嗎?
要是家長真的不放心孩子沒吃飽故意說吃飽了,那麼就告訴孩子,自己對自己負責,吃飽了就是吃飽了,哪怕還有飯也不要硬塞;沒吃飽可以再盛飯。
從小在孩子能獨立做主的地方將權利還給他,他長大了才能接住更大的權利。
3、不準哭!
很多人看到小孩哭都會心煩,就會很生氣的對孩子說:「不準哭,憋回去。」
成年人的哭泣次數特別少,每次都是極度委屈時,那時的人會特別需要有人來安慰。
但是孩子哭泣時是一種情緒的宣洩,也需要有人安慰,可是家長卻看不得孩子哭泣。
因為在家長的心底裡,覺得哭泣是一種壞的情緒,他們不允許孩子表現出這種情緒,這也是一種控制。
鈞媽總結
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是多種多樣的:
有的是因為另一半的不成器,所以將希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
有的是自己本身是個強勢的人,習慣了將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的是被原生家庭影響,覺得愛就是控制;
......
但是所有的控制,都是對孩子的不尊重。
當我們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時,就不會想到要去尊重他;不尊重他,就不會想到在意他是否願意被控制。
畢竟我們無法用這些控制孩子的方法,去控制其他人。
其實關於家長的控制欲,能寫的真的有很多很多,在知乎或者各個論壇,也能看到很多人從小被父母控制,現在長大了想要擺脫控制的故事。
鈞媽今天先寫到這裡,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在留言區跟鈞媽一起討論,鈞媽會根據情況再來寫一下這些情況。